<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1/29页)
第101章 本分当差
白老夫人先是问春信:“近来皇长孙的身子骨可好?明晖堂的课业学到哪里了?”
春信忙一五一十答道:“有太子妃和嬷嬷们悉心照料,皇长孙一切都好。近来听外头的小子们说学到《尚书》了,几位先生都夸皇长孙敏而好学,过目不忘,是可造之才。”
老夫人听着又是骄傲又忍不住心疼地皱皱眉:“唉哟,他才多大的人呐,就学这个了。依我看,小孩子家家的还是别看得太紧。周医女,你说是不是?”
突然被点到名的玉婵心慌了那么一下,面上仍做波澜不惊地应答:“老夫人说得是,常言道过犹不及,皇长孙忙于繁重功课之余也可学一些五禽戏强身健体。”
白老夫人一听立刻来了兴趣,请玉婵将五禽戏仔细说给春信听,再嘱咐她回去将这些话转述给太子妃。
春信恭敬应下。
最后老夫人又问春信:“太子妃身子调养得如何了?”
玉婵有些不解,春信也不避讳,直言道:“太医们开的方子一直吃着,也算是将三年前小产亏空的底子补起来了。”
老夫人皱着眉点点头:“倒也难为那孩子了,苦药汁子一吃就是三年。叫她也不必急着要孩子,保养好自己身子最是要紧。”
春信忙点头称是。
老夫人又有些不放心地对玉婵道:“周医女,外头的人我总是有些信不过。若是得空,烦请多关照关照我家那孩子的身子。”
玉婵虽听得云里雾里,却也感念白老夫人对自己的信任,忙一口应下。
等到两人从老夫人的房中出来,玉婵才忍不住问春信太子妃身子的事。
春信轻叹一声对她道:“姑娘有所不知,太子妃与太子成婚八年有余,膝下就皇长孙这么一个孩子。三年前太子妃小产后又伤了身子,太医说再难有孕。是以老夫人也是怕太子妃着急,不顾自己身子……”
玉婵点点头,皇家子嗣绵延历来关系重大,既关系到皇家血脉传承,又牵连着白家一门的荣耀延续。
白老夫人却真心诚意为自家孙女着想,将她的身子放在第一位,实在令人动容。
又想起前次自己在宫中见到太子妃,眉宇间虽笼着淡淡愁绪,却瞧不出一丝病容,想来应是无碍了。
翌日一早,两人拜别昭义侯府众人,带着各种名贵皮子、补品返回宫中。
宫中却早已变了样,往日里宠冠后宫的丽妃如今成了日日以泪洗面的戴罪之身,往日门庭若市的春熙殿转眼间也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冷宫。
入夜后,宫灯亮起时,玉婵头戴帷帽,身穿一件青灰色斗篷来到春熙殿门外,使了些银钱进去看了一回袁丽妃。
往日精致奢华的宫殿没了宫人的围绕一下就变得萧索冷清起来。
玉婵提着灯迈入黑漆漆的庭院,脚底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一团灰白的小身影闻声从不远处跑了出来,朝着她所在的方向发出低低的呼噜噜声响。
紧接着方嬷嬷的低斥声传来:“雪团儿,莫在庭院里乱跑,当心惊着娘娘。”
那小犬却回头朝着她长长呜咽了一声,朝着玉婵扑过去。
方嬷嬷似乎也被这黑咕隆咚冷不丁冒出来的人影给吓了一跳,捂着心口问:“谁?”
玉婵弯腰将雪团儿抱进怀中,起身揭下戴在头上的帷帽,对方嬷嬷笑笑:“方嬷嬷,是我。”
方嬷嬷见是她,面上闪过一丝局促之色,默默将雪团从她怀里抱回。
“如今人人见了春熙殿都绕道走,周医女还回来做什么?”
玉婵抿抿唇,指了指身后的包袱道:“我来给娘娘送些东西。”
方嬷嬷微微红了眼眶,接过东西道了一句有心了。
玉婵又问:“娘娘如何?”
方嬷嬷轻轻抹了抹眼角:“自打六殿下被陛下下旨圈禁宗人府后,娘娘便日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这短短几日都长出白头发了。”
玉婵无奈地轻叹一声,忍不住问:“嬷嬷可知六殿下到底因何触怒了陛下?”
方嬷嬷依旧只是摇头,口中喃喃道:“若是能设法见六殿下一面一问便知。”
从春熙殿出来,玉婵重新戴上帷帽往回走。
饶是她这一趟很小心,还是落入了他人之眼。
桂嬷嬷从尚服局归来,恰好在春熙殿门前看见她匆匆离去,归去寿康宫后便将方才所见一五一十同王太后说起。
“依奴婢愚见,这个周医女到这时还不忘旧主,倒也算得上有情有义。”
王太后淡淡一笑,轻轻拨动着手里的念珠问:“她的身世查得如何了?”
桂嬷嬷垂首应答:“还在查,那丫头的履历看不出什么破绽。只是夔州姓周的人家太多了,有些棘手。”
王太后微微眯了眯眼:“姓周的人虽多,祖上三代行医的应当没有几个,叫他们仔细查清楚,那丫头到底什么来历。”
桂嬷嬷点点头,又听她问:“你觉得那个姚医女如何?”
桂嬷嬷抿抿唇,一五一十道:“谨慎小心,中规中矩,只是小郡主与她好似有些龃龉……”
王太后冷笑一声,抬手揉了揉额角:“那便早些让郑家将她接回去待嫁吧,也好早些将那个周医女安排进来,哀家倒要瞧瞧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
两日后,玉婵接到了皇帝旨意,如愿前往寿康宫。
玉婵入寿康宫这日恰好逢郑家人入宫接郑月舒回府。
她和魏泓的婚事就定在三个月后,需得早些回去做些准备。
她们二人一进一出,拉着手依依不舍道别。
离别之际,郑月舒对她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有魏襄和太子的事在前,玉婵如今对他们这样的贵人隐瞒身份的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只真心诚意地为她送上祝福。
临行前郑月舒拉着她的手对她说:“我这个外祖母虽然身份贵重,瞧着挺不好亲近的。可她实际上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太太,你心又实,相处久了定能打动她的。”
玉婵点点头,又见她朝姚扶风所在的方向努努嘴:“倒是这个姚医女,绝不像表面上瞧着那样清高,你当心着些,别在她手底下吃亏呀。”
寿康宫的差事,虽不像萧凌说的那样折腾人,却也比在春熙殿时忙碌了许多。
替王太后调养身子的事从前主要是由太医院的朱院判负责的,如今她二人过去了,便自然而然地接手了太医们的部分日常工作,每日除了早晚请平安脉,推拿按摩,还要配制她老人家四季常吃的几味补药。
玉婵比姚扶风去得晚,请平安脉与推拿的事儿已经由姚扶风接手了,她便自发接过了配制丸药的活计。
她先是特意向朱院判请教了王太后的用药注意事项。
朱院判捋着一把花白的胡须笑道:“常言道:‘秋冬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除了一味常用的人参养荣丸,秋冬季咱们太医院还要为两宫太后配上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2/29页)
帖延年益寿膏。所谓延年益寿膏乃是选用何首乌、淮山药、茯苓、杜仲等九味药为基础药方,再针对两位太后各自的体质特征做出相应的增减,达到或是开胃健脾,或是补气养血,抑或是强筋健骨的目的。”
玉婵皆一一记下了,朱院判又对着她再三嘱咐:“给太后娘娘用药切记要小心谨慎,开过什么方,用过什么药,都要一一记录在案,关键时刻是能决定人生死的。”
玉婵郑重点头,更是谨遵教诲。
最后朱院判对她眨眨眼,捂着嘴神神秘秘小声道:“拿不准的东西千万莫冒险尝试,切记,宁可无功也不能有过。”
他的这番话莫名叫她想起了王老先生,这大概便是他们混迹太医院多年屹立不倒得出的宝贵经验吧。
一开始她与姚扶风二人也算得上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王太后冷眼旁观了一阵,问桂嬷嬷:“你瞧着这个周医女如何?”
桂嬷嬷一五一十作答:“老奴瞧着她倒是挺实心眼儿的一个丫头,不争功不强出头,安安分分做好自己份内事。宫里的太监婢女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也爱找她,都说她待人诚恳,从不拿架子。”
王太后垂着眼盯着案上剩下的半盏秋梨汤,心里是有那么一点动容的,难为她听出自己近来夜里有一两声咳嗽,悄无声息地做了这个送进来,面上却是不以为然地轻哼一声:“如此说来,倒是哀家错怪她了。”
桂嬷嬷也笑:“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老人家且安心看着便知。”
太平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重阳这日。
初九重阳这日,照例宫中要开重阳宴,赏菊,两宫皇太后皆要穿上尚服局精心制作的太后翟衣,配凤冠霞帔,金饰舄鞋,受内外命妇朝拜的。
可宫女们早起开箱笼拿出昨日尚服局送过来的翟衣却发现襟前领口处不知何时被烫出了一个洞。
宫人们大惊失色,忙将此事禀报给桂嬷嬷和王太后。
桂嬷嬷手里正拿着篦子在为太后篦发,看着那流光溢彩的精美华服上凭空多出来的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洞,忍不住眉心一跳,离开宴只剩下一个多时辰了,眼下再去追究是谁的过错已经来不及了。
王太后只略略瞧了一眼,便道:“罢了,大概是有人不想哀家今日出现抢人家风头罢了。也不必忙活了,就说哀家身子不适,今日就不过去了。”
桂嬷嬷闻言忍不住轻轻蹙眉,宫娥们诚惶诚恐。
纵使王太后她老人家对待手下人再宽和,该守的宫规还是一样要守的。
做错了事,没当好差都是一样要受罚的。
第102章 婆媳相见
首当其冲的便是负责看管这件翟衣的两位宫娥,两个人哭着被人拖了出去领罚,一人二十杖。
玉婵看了便忍不住问一位相熟的宫娥出了什么事,那宫娥诚惶诚恐对她摆了摆手,将人悄悄拖到角落里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与她听。
玉婵想起自己曾有幸在尚服局见过那件翟衣,恰好长姐铺子上有一种波斯国进口的鸟羽做成的彩色丝线,或许还有办法补救。
那宫娥听她说出自己或许有办法,忍不住劝她:“周医女,我知你心善。但此事关系重大,若是回头陛下追究下来,可就不止关起门来打板子这么简单了,咱们还是莫管闲事的好。”
玉婵点点头,心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那板子落在皮肉上的声响落入耳中使她莫名打了个寒颤,忍不住到桂嬷嬷面前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说了。
桂嬷嬷听罢却忍不住将两道细细的眉毛皱得更紧,问她:“时间够吗?”
玉婵有些不确定地摇摇头,该说的她已经说了,最终的决定交到桂嬷嬷和王太后她老人家手里。
一个时辰后,郭太后与各宫娘娘们纷纷到达今日举办重阳宴的宣华殿。
郭太后一身隆重的凤冠霞帔在高贵妃等一众内命妇的簇拥下,缓缓登上宣华殿门前的十二级台阶,在上首的铺设黄罗软垫的两把红木圈椅前选定靠左的那把坐定,先是不咸不淡瞥了眼右手边的空位,忍不住轻翘嘴角,冷冷一笑。
“都什么时辰了,还不快去请人过来。若是腿脚不好走不动,就命人抬了哀家那顶逍遥辇过去。”
高贵妃忍不住掩口一笑,也跟着打趣道:“寿康宫娘娘素来体弱多病,许是犯了病来不了了也未可知。”
话音刚落便听见小太监细着嗓子高声报了一句:“寿康宫孝昭皇太后驾到!”
郭太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僵,高贵妃也微微一怔,循声望去,果然看见同样一袭深青翟衣,凤冠霞帔的王太后在一众宫人嬷嬷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其余众人纷纷整衣敛容,起身下拜。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王太后微笑着朝众人一一颔首,在桂嬷嬷的搀扶下缓缓登上台阶,行至郭太后身侧。
同样的穿戴,在两个不同的人身上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郭太后身量不及王太后高,脸瘦长,面相寡淡,眉宇间的气度又不及王太后雍容大气。
纵然后者常年病痛缠身,又年纪稍长,两相对照,一下子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郭太后有些不自在地往左挪了挪身子,连带着看自己身上这身儿太后翟衣都有些不顺眼了,微微侧头瞥见对方那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高贵妃盯着王太后身上那件翟衣看了半晌,朝身后的小太监一瞪眼,小太监立刻战战兢兢退下。
王贤妃眼见气氛有些僵,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提醒道:“贵妃娘娘,人都到齐了,是否要吩咐人开宴了?”
高贵妃捏起帕子掖了掖嘴角,神情倨傲地扬起下巴点点头,示意底下人开宴。
内侍宫娥们捧着美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