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80-90(第1/16页)
第81章
功劳
杨弘深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表现,让皇上和皇后不绝而同的在第一时间选择了相信,因为以他的性格,若无可图,或者说是很有把握,绝对不会如此牺牲自己的形象。
更何况事关地动这种爆发得突然,破坏力还极强的灾难,绝对不容轻视和拖延。
圣旨和被迅速誊抄出数份的应急避险措施,都在第一时间被送了出去,柳明月又赶紧对宫中做出安排。
派人尽快安置好那些珍贵的文书和案卷等物品,干完活与没干活的人,都要尽快收拾好各自的贵重或是重要物品,留在空旷地区,不得滞留在建筑中*。
苏福的反应速度也很快,已经与赶过来的高长庚一起,带着大批太监在奉元殿正前方的大片空地上搭帐篷。
等到应召而来的大臣赶进宫中时,宫中已井然有序的忙了起来,皇上与皇后是在已搭建好的帐篷里接见的他们,勤务殿、御书房里的东西,正在被转移中。
崔丞相难掩焦虑的赶紧问道,“陛下、娘娘,这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看这场景,就知道宫中有大事发生,可他身为百官之首,竟然还一头雾水,这让崔丞相既然觉羞愧,又觉茫然无措。
向前去宣他赶紧进宫的太监打听,人家也不知缘由,只知奉令行事,还急着赶往下一家宣诏。
皇上头也不抬的回道,“来了啊,坐下说吧,杨御史的家人进京时,在城外看来各种飞行禽走兽都出现异常反应,朕令人去尚驷监之类的地方确认了一下,发现那些被驯养的牲畜,也都已经开始出现躁动迹象,这很有可能是将要出现地动的预兆。”
刚坐下的崔丞相闻言,被惊得差点跳起来,但也顾不上继续坐了,焦急的说道。
“陛下,这确实是大事啊,我们要赶紧通知下去,让城中所有百姓都要尽快做好防范准备才行。”
皇上指了指旁边的文书,“这些,都是朕与皇后已派人发出去,你们先看一下,都动动脑了,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若有疑问之处,问杨御史即可,他来得早,知道朕与皇后目前已做了哪些安排。”
尽量做好灾前的防范工作,肯定要比等到事后再做救灾工作来得方便,也能尽量减轻损失。
杨弘深此刻也很忙,皇上与皇后第一时间做好安排后,就现场征调他,让他抄写应急避险措施,抄写一道道圣旨、诏谕和文书做备案,总之就是笔耕不倦。
可他还不能抱怨什么,因为这绝对不是皇上与皇后在针对他,那二位才叫做真忙,一边要拟旨拟文书,一边还要安排各种事务。
亲眼看着二位在应对紧急事务时,沉着而又冷静的即时做出那些应对措施,杨弘深才隐约明白,为什么当年没被他放在眼的这位连襟,竟能当上皇帝,曾被他妻子反复拿捏的这位妻妹,能在前朝取得那般高的威望。
随着被急召来的大臣们陆续抵达,又都相继领旨而去,整个京城内外的官府人员,都在短时间内,被迅速调动起来,爆发出超高的工作效率,夜幕降临,整座京城都被火把灯笼等物,给照得灯火通明。
随着城卫军三五成群的骑着马,分别在不同区域中喊话,百姓们也不敢无视朝廷的诏令,都忙着往空地上搬家中的重要物品,人也不敢留在屋内,还要想方设法的按照朝廷的要求,尽量做好防雨防寒措施。
杨家在京中的宅子里,杨宛如坐在搭在院子里的帐篷中,听着外面传出的动静,喝着热茶,笑得志得意满。
宫中越重视,官府反应越大,证明她所提供的这个消息的价值越大,回头论功行赏时,她一定能得偿所愿。
在平阳府时,她本来还一直在考虑,要劝她爹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把京中将要发生地动的消息提前报上去。
从而好用这个功劳,换取她与平国公府大公子的赐婚圣旨,同时还不会暴露她身上的秘密。
毕竟她宫中的那位姨母,似乎与她有着同样的经历,她肯定要小心谨慎些,至于她姨母会不会抢先将事情说出来,让她无法立功的事,杨宛如倒是不太担心。
因为她觉得自己都需尽量设法掩盖自身的秘密,不敢轻易透露自己知道的秘密,她姨母肯定也会如此。
没想到她爹竟然被召入京中任职,也算是给她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
为此,她完全是掐着时间点抵京,为的就是方便她能以合理而又不让人怀疑的借口,将夜里将要发生地动的消息透露出去。
虽然这样一来,因时间太短,即便朝廷能做的不多,但是足够让宫中和那些朝廷大臣能及时做出应对,避免部分人员伤亡和重要财务的损失,她的功劳绝对不小。
不过宫中的反应,比她预想的要更快些,连京中的普通人家,也都有及时得到消息。
那些城卫军或是巡防营的人,在外面的大街小巷中喊话,不仅直接下令要求百姓不得留在屋内,还提供了多有效应对地动的措施,甚至在防雨防寒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这让杨宛如有些意外,毕竟在她的上辈子,因这场地动是发生在近半夜子时,人们睡得正沉的时候,不仅宫中损失很大,京城里的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地动还伴随着大雨,此时已是十月底,天气寒凉,大批房屋在地动中倒塌的京中百姓无家可归,即便有朝廷尽量提供救济,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朝廷与百姓皆损失惨重的同时,还民怨沸腾,当今连下三道罪己诏,才勉强平息民怨,可他也因这次的打击而到了几乎油尽灯枯的地步。
太子妃则因在这次的地动中受到惊吓,早产生下太子的嫡长子。
原以为那个生得不是时候的皇长孙是个福薄的,没想到他竟然比他爹有运道多了,遇上个有情有义的堂伯,小小年纪就当了皇帝,还有人替他平息叛乱,收复失地。
不过这辈子,那孩子可不一定还能有这么好的运道了。
忙到晚上亥时,也就是九点左右,才尽量做好各方面的安排,柳明月和皇上才稍松了口气,如今他们能做的都尽量做了,结果将会如何,只能交给天意了。
被分派各种工作的大臣,也都陆续回来交差。
“……已在城中各处空旷区域搭起帐篷,家庭条件不便的百姓,现已陆续迁至这些公用帐篷中,各方面的措施,也已按照陛下与娘娘的旨意,准备妥善,确保不会让他们冻着渴着饿着。”
皇上回来后,才官复原职的工部秦尚书前来交差时,说起这些,心中颇为感慨,他是真没想到,他们这些官吏和各营将士,竟然还能被这么使唤,在灾难将要来临之际,身先士卒的忙着干活。
可结果已经表明,他们这些人还确实都挺好用,不仅能及时将消息传达到位,还能及时按照皇上、皇后的要求,把那些看似很难完成的活,都在短时间内给干好。
随着城中那些牲畜也都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大家对于将要发生地动这件事,都不敢再抱着侥幸和质疑,十分配合官方的安排,百姓被安置好后,还会主动帮忙干活。
听到秦尚书介绍完他们工部负责区域的各种进展,皇上满意的点头。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80-90(第2/16页)
这样就好,你要盯好你们工部负责的区域,让人维护好秩序,要尽量杜绝各种欺凌现象,让百姓们都能安心在公用帐篷中,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柳明月随之接过话嘱咐道,“秦大人,人多容易生乱,厕所卫生方面尤其要注意和抓紧,要勤洒石灰和烧艾,还要随时喊话叮嘱着,还要保证随时供应热水,对于生病的百姓,也要确保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百姓无小事,你们切不可疏忽大意。”
听到堂堂一国皇后,亲自操心百姓喝水上厕所的问题,在场众人都莫名感到有些心酸,心情也有些复杂,也相信皇后绝对是真心认为百姓无小事,才能考虑得这般面面俱到。
不过也正因如此,谁都不敢阳奉阴违、敷衍了事,毕竟皇上、皇后这次给他们各部都分派了我没有,哪一部负责的工作没做好,很容易被突显出来,让部里丢了脸,他们的上司绝对不会饶过他们。
因宫中的这番大动作,京城内外的绝大多数百姓,都不敢睡下,亥时末,京城周围突然开始下雨,气温也随之骤降。
子时刚过不久,众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脚下突然传出一阵极为明显的抖动,头发晕人都有种站不稳的感觉,周围的物品更是直接挪移了位置。
谁都知道,这是真的发生地动了。
好在因朝廷通知到位,防范工作也做得到位,提前有了心理准备,百姓们虽有受到惊吓,但在总体上并不算恐慌,更没出现难以控制的混乱现象。
接下来的时间,在众人的担忧中,又陆续发生过多次余震,等到次日天大亮,发生余震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且抖动的幅度也越发的轻微。
此时的夜间大雨已转为雨夹雪,走出帐蓬,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建筑有些只是受损,有些直接倒塌的凄惨景象,周围打着雨伞,或是披着蓑衣出来查看情况的人,哭声一片。
会住到公用帐篷里的百姓,除了住客栈的旅客,大多是因家中房屋简陋,没有院子,或是院里的面积小,以及没条件自行在外搭帐篷的百姓,家中经济条件基本都不怎么好。
看到周围一些用料比自家房子好的建筑都倒了,就知道自家的房子肯定也保不住,心中难免会感到悲伤。
幸亏有朝廷的提前预警,还给他们准备了安置点,让他们不仅能保下家中的贵重物品,还能在这样又是雨又雪的寒冷天气中,有个安稳的存身之处。
朝廷免费发放的热水和食物,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们的悲伤与焦虑情绪。
接到各处一早呈交上来的各种统计数据,虽然统计下来,城内依旧出现了上百人的伤亡记录,但是柳明月也觉略松了口气。
这年头无法确认地震等级,但是从房屋倒塌数,以及个人的亲自经历上,不难判断,这次地震等级不算低,地震爆发的时间点,又是人们最没有防备的半夜子时。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这么一场地震,那个死伤,绝对是难以计数,而这恶劣的天气,则会让本就糟糕的局面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皇上也觉稍松了口气,这样一场大灾难,只出现这么个伤亡人数,足以彰显朝野上下在昨晚忙了大半夜的成效。
至于那些伤亡者,多是不听官方人员的再三提醒和警告,心存侥幸,坚持要偷偷留在家中的人,对此,不仅皇上,连向来重视人命的柳明月,都没有多少感觉。
他们都已经竭尽全力,坚持不配合的人,只能为他们自己的选择负责。
“唉,朕现在最担心的是城外的情况。”
柳明月也是,城外百姓住得相对分散,倒不怕寻不到空地避灾,关键是,不确定昨晚有没有将消息传递到位,百姓聚居地周围有没有发生山体垮塌等灾难。
“是啊,现在最让人忧心的是城外,城里目前的态势还算稳定,不过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多,负担也不小啊。”
灾后重建将是一项大工程,柳明月打算干脆借此机会,将那些房屋倒塌严重的区域,都重新规划一番。
让那些受灾百姓以工代赈,无论男女老少,都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争取能早日盖成新房,让他们各自归家,连实在干不活的老人,都可以负责照看五岁以下的幼童。
听完柳明月的想法,皇上有些震惊。
“倒也不必如此吧,那些男丁去干活,妇女负责准备饭食即可,至于那些老少,就免了吧。”
柳明月却摇头道,“老人闲着容易多思多虑,小孩闲着容易生祸事,距离盖好房子,让他们住回去,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还是都给他们找些事干,才能让他们都消停些。
朝中大臣们听说这些安排时,也很震惊,他们甚至忍不住怀疑,皇后是不是因为见不得那些人吃闲粮,才会想出给那些灾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给安排活干的操作。
柳明月才不在意那些人如何非议她,京城及周边区域的地动损失都统计出来后,她才放下一直提着的心,城外的受灾情况相对还算好点,也有出现房屋倒塌与受损现象。
只是与城内百姓相比,城外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的生存经验更足。
即便是在没有接到官方提醒的区域,他们根据家中猫狗、牲畜的异常反应,也有意识到情况不妙,并即时做出反应,所以人员的伤亡数,甚至还不如京城里的多。
至于距离更远的一些府城与村镇,也有不少受到影响,但因震感不算强,损失也就更小了。
如此一来,朝廷当下面对的最大压力,就是要做好安置好受灾百姓,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为此,柳明月拉着皇上,再次大出血,捐赠了大批的钱和物,尤其是水泥。
对此,朝中文武百官表示,不管怎样,皇后别的方面不说,论大方这一点,绝对是无人能及,遇到事儿,她是真舍得。
杨宛如对地动这件事,当然是抱着高度关注的态度。
当她得知,京城内外的伤亡人数只有不到三百,失去房屋的受灾百姓,也都得到朝廷统一的妥善安排,没有出现任何骚乱现象时,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