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从她爹进宫,到发生地动的时间点,中间只隔区区三个多时辰而已,宫中怎么可能做到力挽狂澜?
【作者有话说】
82
第82章
为难
花了几天时间,才将因这场地震而引发的种种后续事务都给安妥善,一切都重回正轨后,论功行赏的这一步骤,才被正式提上日程。
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及时进宫报询的杨弘深,当居首功。
只是杨弘深本就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被皇上任命为四品京官的,若非柳明月已在朝中确立起了自己的口碑,旁人肯定少不了会认为他是因裙带关系,才得以当上左佥都御史的。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在暗地里对他升官一事表示质疑。
如今有了这桩功劳,也算是即时帮他坐稳了目前的位置,而皇上也不便再在短时间内,再提升他的官位。
杨弘深显然也对此有心理准备,所以皇上在朝堂上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时,他谦虚的回道。
“启禀陛下,对于这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80-90(第3/16页)
的事,微臣实在不敢居功,若非微臣的大女儿进京时发现了此事,又及时告诉微臣,微臣根本无从知晓此事。”
皇上笑着点头道,“嗯,幸好你家女公子是个心思灵敏的,能及时注意到那些异常现象,确实当得起这个首功,朕理应重赏她才是,依你之见,朕该赏她些什么合适?你尽管提,无需顾忌,她能立下如此大功,受得起一切重赏。”
重赏一个姑娘家,可比重赏一位朝堂重臣容易多了,因为顶天了也不过是赏个公主身份而已,皇上可不在意这个。
杨弘深当然能听得出皇上要重赏他女儿的诚意,迟疑了一下,才回道。
“臣确实有个不情之请,臣女已到摽梅之年,只是这亲事尚未有着落,若能劳烦陛下帮忙指门亲事,乃是臣女和杨氏的无上荣幸。”
皇上闻言,心中很高兴,还下意识瞥了皇后一眼,因为他已察觉到皇后认为他擅自给人指婚,乃是在乱点鸳鸯谱,并不支持态度。
可是如今,他连襟亲自开口求他帮自家女儿指婚,皇后总不至于反对吧,不过他还是要问一下。
“哈哈,这事简单,杨卿家可有中意的人选啊?”
想到凭借女儿的功劳,这事肯定能成,杨弘深直接坦言道。
“臣曾听人说,平国公长子是个英勇善战且人品贵重的好少年,便有意招他为婿,还请陛下成全。”
皇上愣在当场,有些没反应过来,柳明月迅速开口道。
“杨御史应当知道,平国公一家,这几年一直驻守在西南边境,咱们对他家的情况都不了解,事关令媛的终身大事,本宫认为这结亲,还是要慎重些为好,而且,你可曾征询过令媛的意见?”
听到皇后竟然为他女儿的事情开口,杨弘深莫名感到有些受宠若惊,其他大臣也觉得,这亲戚终究是亲戚,皇后对外甥女的亲事,还是很关心的,杨弘深拿女儿这么大的功劳换赐婚,实在糊涂。
“有劳娘娘关心,微臣不甚荣幸,微臣在家中时,曾与小女提起过此事,她表示愿听长辈安排。”
也就是说,这是人家父女俩商量好的事,柳明月只是微微点头,皇上已趁此机会收拾好心情。
“赐婚的事简单,只是平国公府不在京中,朕只知道他家世子还没成亲,但不确定他有没有定亲,这样吧,待朕派人传信确认过后,若那孩子还没定亲,朕就帮你们两家定下这门亲事,若已定了人家,朕与皇后会为你家女公子另择一门好亲事,绝对不会委屈了她。”
杨弘深赶紧谢恩,他当然知道,皇上这么做,也是对这件事确实很上心的表现。
不过他对这门亲事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根据他女儿梦中的情况看,那平国公长子应该是在过了而立之年后,依旧无子,才会扶持太子的儿子登上帝位,自己只当个摄政王。
但他不便将这个真相说出来,如今唯有耐心等待平国公府那边的回信了,杨弘深只顾着为即将达成目标感到激动和欣喜,压根儿就没注意到,他说的是平国公长子,皇上说的却是世子。
当然,他就算注意到也不会在意,平国公若已为长子请封世子,被皇上称之为世子,当然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下朝后,皇上忍住在勤务殿中来回踱步,明显是心情很烦躁的样子,柳明月边翻阅最新送过来的奏折,边问道。
“何事竟让陛下如此为难?”
皇上叹了口气,欲言又止,犹豫片刻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抱怨。
“你说这个杨弘深,他是怎么想的,一边给朕上了那么一份奏折,一边又盘算着想将女儿嫁到平国公府,他这是想干嘛?想左右逢源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干吧。”
柳明月听明白了,那平国公府也有涉及到兵部的案子。
“看来杨弘深对那件事,知道的很有限啊,没搞清楚状况,就急着来陛下面前争功,还真是急狠了。”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是啊,虽然现在的事实表明,朕可能有些高估了咱们这位大姐夫,但他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干出这种前脚刚得罪人家,后脚就将女儿往对方家里嫁的事。”
说起这件事,皇上忍不住叹了口气,烦恼道。
“再怎么说,那杨家大姑娘,也是咱们外甥女,这次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即便不说要如何拉拔人家,怎么着,也不能干出将人家往火坑里推的事啊。”
说起这件事,柳明月也很想叹气,摇摇头道。
“依我看,这件事估计没那么简单,要是不仅人家爹愿意,姑娘自己也愿意,咱们好心阻挠,可能还会被人家当成是坏他们家的好事。”
平国公府作为徐氏皇族中,目前看着最显赫的一支旁脉,即便没有被封王,在婚嫁市场上也确实很具有吸引力。
皇上最烦恼的也是这个,若那杨弘深不是当朝提出这桩亲事,他还能在私下里暗示对方一番,可是对方凭借自家女儿的功劳,当朝请旨要这么个赏赐,他也将话放出去了,可就不好再收回了。
如今消息已经传开,若是不找平国公府确认,直接拒了这门亲事,将来更加不好收场,若是真去问了平国公府,若是人家世子已经定亲了还好,若没有定亲,他将骑虎难下。
“要是清平还在就好了,他才是正经的平国公长子,以他的人品才能,配那杨大姑娘,朕虽觉得有些委屈了他,但也不用这么左右为难,唉!”
杨明月现翻了下原主的记忆,才找到与平国公长子有关的详细内容,那平国公长子是平国公原配发妻所生,而其发妻因生孩子大伤元气,在孩子不满四周岁时过世。
只是如今说起平国公长子,基本都是指现在的平国公世子,是平国公的继室所生,也就只有像皇上这样的少数人,还记得曾经的那位真正的平国公长子。
“陛下不必如此忧心,您先给平国公府去信,问问他们对这门亲事的态度,臣妾也以姨母的身份,将咱们那位大外甥女召进来问问,看她自己是个什么态度,只要她本人对这门亲事稍有抗拒,我们就抛开顾虑,替她作这个主就是了。”
皇上叹息着点头答应,每次提起那位真正的平国公长子,也就是他的大侄子,他总会感到意难平。
柳明月仔细了解过原主所知道的那些信息后,也忍不住为那位少年的经历感到惋惜。
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的事,从不是个例,平国公原配的孩子在外祖家长到十六岁后,因其外祖父外祖母过世而回到生父身边。
平国公能在后来的那三年中屡立战功,全赖其长子的鼎力辅助,所以皇上很喜欢这个与他很投缘的大侄子,这份喜爱,从某些方面讲,甚至连他的亲生儿子都有所不及。
开国立朝后,皇上原本给平国公拟的是亲王爵王,还将这个大侄子直接立为王世子。
结果还没等到新朝正式举行祭天大典,那平国公长子就在奉令出京办事的途中,接连遭遇刺杀,从此杳无音讯,皇上亲自派人调查此事,得出的结果竟是平国公派人刺杀了他的长子。
皇上在当年因此事而勃然大怒,他都没想着要诛杀功臣,他这个族弟倒好,靠着长子才能立下那些战功,功成之后,首先想着要将长子给除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80-90(第4/16页)
哪怕平国公拒不承认此事,皇上也直接取消了原定的亲王爵,只给其封了个国公之位。
事后两人心里其实都清楚,平国公本人可能确实没想着要杀掉自己的长子,是备受其宠爱的继室夫人,以他的名义派的人。
可是即便如此,皇上也对这个族弟失望透顶,在得知他最喜欢的那个大侄子被迫逃到海上,从此下落不明,生死难料后,他对族弟夫妻更加没有好感。
原主曾因皇上只给平国公封个国公之位的事,与皇上理论过,皇上无奈之下,只好与她说了这件事,原主因此而非常憎恶平国公的那个继室夫人,想要严惩对方,却因没有切实证据而只能作罢。
而那平国公不仅没在事后为此与其继室夫人算账,还以长子病逝的名义,将长子从族谱上划去,奏请皇上将继室所生的长子立为世子。
皇上利用降爵的事情出了口恶气,在对方请封世子的事情上,倒也没有为难对方,直接准了,在他看来,他那大侄子就算还活着,估计也不想再与这样的亲爹扯上关系。
因为他自己对此深有体会,有那种不慈的父母,还不如彻底断掉关系来得舒心。
皇上早就打算好了,只要他那大侄子能活着回来,他会直接给对方封个王位,可惜这都正式开国立朝这么多年了,对方一直处于杳无音讯的状态,不知是生是死。
【作者有话说】
83
第83章
秘密
杨宛如接到宫中皇后的召见时,京中的杨府上下都喜气洋洋,杨弘深也不例外。
通过这次的地动一事,杨弘深算是彻底知道了皇后的能耐,以及皇上对她的信任和重视程度,关键时刻,甚至能以皇后的那些建议与安排为主导,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那些安排确实是极有成效的。
所以当皇后表现出对他女儿的关注时,杨弘深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趁机获得皇后的喜欢,与皇后打好关系,这是对她与杨家都很有好处的事。
相较而言,唯有杨宛如没那么高兴,她甚至还有些担忧,担忧她那位疑似也是从上辈子回来的姨母,会挑破她的秘密,会坏她的前程,阻挠她与平国公长子的亲事。
此时的杨宛如很庆幸他爹这次还算是说话算话,没有将她的功劳占去为自己与杨家谋利,而是当朝提出拿功劳为她换赐婚,这样一来,就算皇上与皇后不赞成这门亲事,也不好出尔反尔的拒绝。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皇上与皇后会不会在平国公长子是否已定亲的事情上动手脚,还有皇后这次召她进宫,是不是也是为了劝她放弃与平国公府的亲事。
对于在旁人看来,代表着荣耀的皇宫之行本身,杨宛如压根就没放在心上,毕竟她上辈子可是在宫里住了好几年,后来还曾一度成为宫中最有权势的贵人之一。
由于没有这辈子进京后的两年多时间的记忆,对现在杨宛如而言,这次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进宫。
在内侍带领下,一路来到坤元宫时,杨宛如总觉得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宫中这些建筑没变,沿途遇上的宫女内侍看着也有几分眼熟,也没什么变化,但是给人带来的感觉变了。
这些在她的印象中,都不怎么起眼的底层宫女内侍,好像变得格外鲜活,在给她福身施礼时,态度谦和有礼,没了她印象中的卑躬屈膝和怯弱。
当她被留在熟悉的延明殿外等候时,从门外看到的殿内场景,更加让她感到震惊,里面除了她那皇后姑母常坐的位置的,又多摆了几套桌椅。
不仅太子妃坐在距离皇后最近的桌边,她印象极深的邱宫令、叶兰、芳仪、卓公公,也都在那里有着一席之地,几人坐在那里都很忙的样子。
得知杨家大姑娘到了,让人将她带到偏殿后,柳明月将手中的一份文书交给红绫,又交待了几句,才起身前往偏殿。
柳明月早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前朝和宫中产业上,对于后宫的事务,她如今更多的只是负责把把关,基本不再亲自处理。
杨宛如被带到偏殿时,还有些担心,她那位皇后姨母会不会因为上辈子的事,将她晾在这里等着,给她来个下马威,然而没等她多想,就见对方已经来了。
柳明月本人与杨家,与这位杨家大姑娘,都没什么恩怨可讲,哪怕她对杨大姑娘会关注到地震前预兆的说法,存在一些疑问,但是不管怎样,她都会承认对方这次的功劳。
也很感谢,因为对方的预警哪怕只是提前了六七个小时,但是这也成功给朝廷挽回了巨大损失。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