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下去了。”

    皇上欣慰的笑着点头,“辛苦皇后了!”

    “陛下客气了,这一趟下来,除了有活干的工部人,其他各部的人,完全都是一头雾水的去,一头雾水的回,估计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他们此行到底有何意义。”

    说起这件事,皇上不禁失笑出声。

    “哈哈,想不明白就对了,而且是不到咱们公开消息的那天,他们将会一直想不明白,毕竟他们此行的唯一意义,就是重在参与嘛。”

    柳明月也笑,打算建军事学院的规划,目前只有她与皇上知道,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春闱和大招募。

    为免节外生枝,军事学院的事,肯定要等到这两件大事都告一段落后,再对外公开,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提前开始筹建军事学院。

    能像这般光明正大的筹建,还将所有人都瞒在鼓里,尤其是那些势必会反对这件事的人,着实是件能给人带来某种有些特殊的愉悦感的事。

    即便知道外界因此而生出诸多揣测,对此众说纷纭,他们也丝毫没在意,关于今科春闱主考官的人选问题,依旧是朝堂上的争执重点。

    至于曾轰动一时的兵部大案,现已彻底落幕,整个兵部的人,可以说是都被彻底整顿了一遍。

    即便是部分没有参与其中的官吏,也基本都被免官或是被降职调离,因为他们所有人都难辞其咎,不管他们是为明哲保身才知情不报,还是真就愚钝到毫无察觉。

    现在的兵部上下,都是分别从京中与各地驻军中调过来的人,相关人选,则是皇上早就反复思量和斟酌过的。

    曾经济繁荣,鼎盛一时的前朝会走向末路,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前朝的中晚期,朝廷完全被文官所把持,武将不被重视不说,他们在前方打仗,那些文官还在后捣乱、拖后腿。

    到了最后,前朝遭到异族入侵时,竟然落得个无良将可用的悲惨下场,而那帮掌控了朝堂,却不顶事的文官,无视百姓的苦难,只知道送上大笔的金银财宝割地求和,直接导致了前朝最后走向末路。

    正因知道这些历史,皇上才会对那些世家大族与士绅阶层如此反感,且对那些文官也一直心存忌惮。

    哪怕军中出身的他,比谁都清楚执掌兵权的武将威胁之大,可他依然愿意尽量善待将士,而不是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那样,上位后首先盘算着如何操作,才能除掉那些威胁。

    即便有了平国公与宁威侯府意图谋反的前车之鉴,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坚持,但他也不是没有防备之心。

    所以皇上是打定主意,不给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染指大安兵部的机会,同时,他也意识到,各部其实也是一个小朝廷,绝对不能任由某个势力在其中一家独大。

    在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00-110(第5/15页)

    次选人充入兵部时,他可谓是彻底摒弃私人偏好,充分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再加上柳明月提议要建的军事学院,皇上已有十足信心,确保不会再让之前的历史重演。

    【作者有话说】

    104

    第104章

    影响

    时间进入正月下旬后,本届新科主考官的人选竞争问题,已正式进入白热化。

    因为按照以往惯例,基本都是在二月初之前,正式落实所有考官人选,然后进入大考的最后环节,封闭出卷。

    何晋英知道自己的情况,所以对这次的主考官人选,他与崔丞相一样,一直持旁观态度,有人找到面前,明里暗里怂恿他要表态支持某人,他都用装傻充愣来应付,就是不接话。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又一次的大朝议上,当各方就主考官人选争执不下时,崔丞相突然站出来。

    “启奏陛下,老臣举荐何右相出任本次会试主考一职,他曾是前朝一甲进士出身,又潜学数十年,著书数本,书中内容字字珠玑,乃是读书人心中的楷模,绝对有足够的学识和资历担此重任!”

    崔丞相因不是正经的科举入仕出身,而遭到抨击,从而在身为百官之首的情况下,无缘担任春闱主考一职,曾让他大受刺激,也被他视为奇耻大辱,这也是他坚持要逼着儿子考科举的主要原因。

    如今皇上暗示他站出来举荐何相担任今科主考,他可谓是毫无异议。

    以何相在士林中光鲜的履历,早就有人推举过他,只是那些推举他的人,都份量不足,被各方势力毫不客气的否决。

    否决的理由正如柳明月所料,主要抨击其学识和身份虽够,但其入朝刚满一年,在大安朝堂上任职的资历不足。

    说来可笑,大安本就只是一个诞生不满十年的皇朝,朝堂上的那些自诩有出身、有资历的人,其实所依仗都是前朝的履历,前朝的进士、前朝的政绩等。

    可是他们堂而皇之的以此由,抨击所有非其派系的官员,而看出这荒谬之处的人,也常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是不便指出这点。

    如今听到崔丞相在这紧要关头,竟然跳出来支持何右相当主考官,立刻有多方势力集中火力反对此议。

    “启奏陛下,会试主考人选,乃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绝对不容的轻忽,何右相刚入朝一年,实在难当此任,崔相纵为百官之首,也不该罔顾事实,推举何相出任此职。”

    “是啊,都知道崔相与何相私交甚笃,可是崔相再怎么样,也不该在如此重要的任命上循私啊!”

    听到周围的附和声,崔丞相对众人怒目而视,他可不蠢,知道自己的位置敏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全力做纯臣。

    “江大人,吴大人,本官怎么不知道自己何时与何相有了私交?你们这些人现在都无所顾忌到,开始当面造谣了吗?你且说说看,本官下值之后,何时曾与何相有过来往?你若能拿得出证据来,本官当廷辞官挂印,若拿不出来,休怪本官要当廷告你诬陷上官!”

    接下来的时间,不用让崔相再开口,就有其他人相继站出来,表态愿支持何右相出任主考官,与那些反对的声音对峙起来。

    不过崔丞相依旧对此感到很气愤,何晋英初入朝时,对朝堂局势不了解,在没搞清楚状况之下,差点闹出些事情来,他一直保持冷眼旁观的态度。

    只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人家毕竟是位能被读书人视为标杆,从而誉满天下的人物。

    在皇后手上吃了几次暗亏后,人家就自己学乖了,开始主动疏远那些试图攀附上来的人,处处学他,曾一度让让他烦不胜烦。

    可是即便如此,两人除了公务方面的交流,甚至不曾在私坐在同一张桌子吃过饭,喝过茶,何来私交之说。

    更何况他会推荐何晋英担任主考,本就是皇上的意思,所以崔丞相丝毫不担心他们的挑唆,会令皇上对他心生芥蒂,只是气那些人的险恶用心。

    都听得出崔丞相的底气十足,而满朝官员,也只知道两位丞相合作得还算融洽,尤其是对比从前的林右相在时的情况,这种融洽确实容易让人生出他们二位私交甚好的认知。

    但是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二位除了在上值期间,常因政务而打交道外,下值后,还真没听说这二位有什么来往。

    眼看继崔左相这位最具份量出面推举何右相后,又涌出多位支持何右相出任主考官的官员,还个个都战斗力十足,之前跳得最高的那些人,在他们面前,都逐渐失去招架之力。

    而那些人,在此之前,都跟崔丞相一样,一直持旁观态度,却没料到,他们竟然在这即将落实人选的紧要关头,突然跳了出来,还态度如此坚定。

    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这场大朝议再次草草结束,依旧没有确定人选,不过以崔丞相为首的一群人,突然站出来举荐何相出任主考官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

    出了朝元殿,何晋英颇为感激的朝崔相拱手施礼道谢。

    “在下实在没有想到,崔公竟然如此抬举何某,多谢!”

    崔相朝旁边拱手致意了一下道,“本官不过是奉令行事而已,当不得何相的谢,咱们还是保持好距离为好,以免落在有心人眼中,又说你我私交甚笃,本官是在循私。”

    何相赶紧回道,“总之还是要多谢崔相,至于你我之间,清者自清,任由他们再怎么诬陷,假的也成不了真的。”

    知道是皇上、皇后有意任命他为主考,才会示意崔相推举他,何晋英心中激动的同时,依旧很感谢崔相愿意出这个头。

    就像之前,崔相虽然看出他是在观察他、学他,但他并没想过要误导他什么,而是恍若未觉般的继续我行我素,在有意无意间帮了他大忙,却又从不曾居功。

    回到勤务殿中,皇上忍不住吐糟道。

    “每次看到他们吵成一团,朕都忍不住感慨,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真是太没威慑力了,朕就不信,那些人会看不出来,崔立言推举何晋英出任主考官,其实是朕的意思。”

    柳明月笑着回道,“看,肯定是看出来了,只是一个个的都装着明白揣糊涂,不接茬而已,不拉扯几个回合,从您这里谋些好处,他们怎么可能会轻易松口。”

    皇上心中当然也清楚,毕竟这些都已经是常规操作了,就是这心中不爽而已。

    “朕迟早要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大安,可不再是前朝,现在是朕还愿意给他们面子,若再这么不知收敛,哼,朕的耐心可是有限的。”

    皇上想要发泄一下情绪,柳明月也不好多说什么。

    在这一点上,柳明月与皇上不同,她纵有不满,除非是出于现实需要,才会直接表达出来,其他时候,她更喜欢在背地里多做些事,不动声色的悄悄确决掉让她不满的人与事。

    当然,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有着奉公守法的观念,从不屑做什么栽赃陷害之举。

    “陛下不必为此感到烦恼,你要知道,这些都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而已,现在看着再怎么精神,也注定将蹦跶不了几天,只要咱们多些耐心即可。”

    皇上听到这话,情绪果然平复了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00-110(第6/15页)

    少,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感慨道。

    “幸有皇后帮朕出谋划策,要不然,朕还真就只能在口头上发泄几句,根本拿他们没办法,毕竟这个朝廷,还真就离不开他们。”

    这也是那些人敢有恃无恐的最大依仗,朝廷各部的运转,直接关系到大安的方方面面,若是那些大臣合起伙来消极怠工,或是在某些事情上动手脚,绝对能给朝廷和皇上带来很多麻烦。

    这也是皇上会感到身不由己,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妥协的原因所在。

    稍作休息,两人又打起精神,开始接见前来奏报或是奏请具体事务的各部官员。

    当天下值后,各个派系的人分别聚到一起商量对策,尤其是原本的大热门人选,洪少傅这边的人。

    “陛下过去对这件事,都没怎么表态,最后基本都是由我们决定,为何这次,竟然会出手干涉?”

    有人试探着回道,“莫非这是皇后的意思?那何晋英真是个很会算计的小人,他当初本打算加清流一派,没想到他在见皇后临朝后,表现强势,就赶紧投了过去,如今看来,可能还真叫他谋划成功了。”

    有人却对此持不一样的态度,“依我看,这未必是皇后的意思,那何晋英的右相之位,可是皇上任命的,即便他在去岁靠投向皇后,才得以在朝堂上打开局面,但是皇上回来后,他也未必敢再向着皇后。”

    在这位看来,皇上、皇后之间,从来都是二选一的问题,而这两者之间,聪明人当然都知道该怎么选,尤其是在何晋英本就是得皇上的提携之恩,才上位的情况下。

    “唉,皇后真是太精明了,她虽临朝,但她总是非必要不开口,这也就让我们无从判断她的意向。”

    最可恶的是,他们都能肯定的是,皇后虽然在前朝很少开口,可她并非是因慑于皇上威严,不敢开口作主。

    说简单点,就是她即便很少当众开口,也能让人从桩桩件件的事情中,以及被发回的奏折上,看出她无处不在的影子,以及在诸多朝堂事务上的影响力乃至决策力。

    这样一来,就让他们很难判断得出,皇上和皇后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他们又该如何操作,才能分化这二位。

    团结一心的皇上、皇后,无论哪方面前,对他们这些前朝官员而言,都不是一件事好事。

    可是任凭他们再怎么努力,现在都没找到出手机会,原本的突破口东宫,也随着太子被罚闭宫思过而与他们断了联系,这么发展下去,对他们而言,绝对会很不利。

    洪少傅可以说是心情最为憋屈的那个,这次的主考之位,早被他视为囊中之物,朝中那些有竞争的人物,也早被他分析了个遍。

    在他看来,何晋英确实是个威胁,可他入朝后,只观望了一段时间,就选择放弃主动依附他的清流一派,而是学那个崔立言做纯臣,相当于是自毁前程。

    所以他压根就没将势单力薄的右相放在眼里,哪怕他也知道,这样的何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