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态度十分坚定,不仅将他留在乾元宫,还给他分派了一部分试卷,要求他要专心对待自己的任务。

    可是太子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终于忍不住道。

    “母后,当初的那件事,曲少傅纵然是有心,但是主要责任也是在儿臣的身上,是儿臣没能记住您的教诲,才会入局,这场宴会对曲少傅很重要,儿臣与他师生一场,理该去亲自捧个场才对。”

    这番话倒是显得他挺有担当,可是柳明月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欣慰。

    “当初的事,你自己心里知道就好,本宫留你在此帮忙,并非是为针对谁,而是在工作太过繁忙的情况下,以一位母亲的身份,请你这个当儿子的帮忙,所以,对太子而言,是出席你老师的宴会重要,还是留在这里,帮你的老母亲分担工作呢?”

    正端着茶旁观母子二人较量的皇上闻言,差点被刚喝入口中的茶水给呛着,一时之间,不知该同情谁更合适。

    【作者有话说】

    唉,是真的思路有些卡,不知该如何顺滑的过渡到这段内容上,所以这几日的更新都不怎么多,绝非有意拖剧情。

    要是一狠心,时间大法一出,啥都有,可是有些铺垫不写出来,女主做事的心态与风格变化,以及后面的一些剧情,就会显得太浮。(之前的文出现过这个问题,写了大几十万,还是会给人大纲文的印象,这本想改善一下,可惜受限于水平,有些不到位,还请大家原谅一下。”

    137

    第137章

    发作

    太子赫然抬头,看到的是他母亲看向他的平静目光,若是在之前,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参加老师的宴会,因为他知道,母亲一定会包容他。

    可是现在,面对这双会在斥责他、罚他之际,都显得这么平静无波的目光,太子已经彻底没了之前的笃定。

    不,应该说若是在之前,他母亲压根儿就不会让他选择,不会提出让他帮忙。

    可是从何时起,他的母亲竟然变成了这样呢?对他和他的姐姐,都没了包容和耐心,只有严格的要求和教导。

    太子莫名感到有些心慌,下意识略带祈求的喊道。

    “母后?”

    若是换成原主,肯定会在这种情况下,答应对方的一切要求,可柳明月不是原主,所以她能对此无动于衷。

    “你想选曲少傅?”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柳明月首次在这个便宜儿子面前,展现出她对待某些大臣时的态度,透着毫不掩饰的强势与逼迫。

    皇上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太子却只是听说过,这次是他首次直接面对。

    面对这慑人的压迫感,太子几乎是近乎本能的回道,“儿臣不敢!”

    即便是在他因怠慢太子妃产子一事,而被自己的母亲痛心疾首的斥责时,也没亲身感受过这种对待。

    此刻面对柳明月的强势,太子首次对自己的母亲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敬畏,不再只是那种受制于礼教,流于表面的尊敬。

    柳明月却没有就此放过他,“只是不敢?”

    太子赶紧回道,“儿臣更想留下来帮助母后批阅试卷,儿臣不会去曲府。”

    柳明月这才稍微缓和了一下冷凝的神情,看着对方。

    “记住你的选择,母后过去常嘱咐你要跟曲少傅他们好好学习,是因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希望你能跟着学些知识,你的父皇是希望能通过这份师生情谊,巩固你的太子地位,让他们效忠于你,为你所用,而不是让你堂堂一国太子,受制于师生情义,反为他们所用!”

    最后一句话的份量有些过重,让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

    “没……没有,母后言重了,儿臣怎会为他们所用?”

    在皇上有些意外的目光中,柳明月包含无奈和心酸的叹了一口气道。

    “身为一个母亲,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天真单纯快乐的活一辈子,可本宫还是一国之母,而你则是一国储君,你的身上肩负着大安江山的未来,天下所有臣民,都将会是你的子民,你绝不可偏爱于人,更不可偏信于人,你现在扪心自问,自己能做到吗?”

    想到自己刚才差点选择弃父母于不顾,也要奉行尊师重道的礼规,去参加曲少傅的宴会的想法,太子有些羞愧。

    柳明月摇摇头,没有坚持向对方要答案。

    “本宫算是看出来了,曲少傅也好,洪少师也罢,都致力于将你培养成听他们话的好学生,没有教过你前朝的得失经验与教训,也没教过你该如何当好一位太子,今天趁你父皇也在,咱们干脆将话说开了,你自己选择一下,到底是要继续当你的好学生,还是当个好太子?”

    听出柳明月的心灰意冷,太子难掩苍惶的跪倒在地。

    “母后,儿臣知错,儿臣一定会改,一定会好好当太子,绝对不会再受制于人。”

    柳明月看着他道,“境文,有些话,我只说一次,你务必要记住,民为重、君为轻,我固然是你的母亲,可我还是一位皇后,身为母亲,我能偏爱你、包容你,可是在必要的时候,这份私人感情必须要为大安的将来让路,我与你父皇为大安江山和百姓殚思竭虑,才有如今的基业,可不容你重蹈前朝覆辙。”

    太子浑身无力的跌坐在那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母亲,竟然会亲口对他发出最后警告。

    若非考虑到便宜儿子终究是原主亲生的,与她的这具身体,存在着天然的牵绊,关系要更牢靠,柳明月在刚才真的生出想要换人培养的冲动。

    皇上也有些动容,他因顾虑着柳明月的爱子情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30-140(第9/13页)

    一直对太子多有容忍。

    “境文,你今天的表现,确实太让人失望了,我们既是你的父母,也是天下的皇帝皇后,你若选择为你的老师而弃父母于不顾,乃是不忠不孝,如何堪居太子储君之位?”

    太子这才明白自己今日犯下的致命错误,只觉后脊发凉,赶紧诚惶诚恐的伏身请罪。

    “都是儿臣一时糊涂,思虑不周,才会在那一瞬间有所犹虑,还请父皇母后恕罪!”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他父母当上皇帝、皇后后,太子首次正式而又深刻的认识到,他的父母已经不仅仅是他的父母,而是执掌天下的帝后。

    在绝对的君权之下,他这个亲生儿子,也先是臣,再是子。

    皇上嗤笑一声道,“你啊,跟你姐姐一样,都被你母后给无条件的宠爱娇纵过了,才会这般不将我们当父母的放在心里,得了别人的几句好话,施的那点小恩小惠,就被别人哄了去,方才像这般不思父母亲恩与君恩皆深似海。”

    太子羞愧难当的不知该如何开口,柳明月也不打算给他打圆场。

    皇上有些心累的摆摆手道,“算了,朕与你母后原以为你在经过这半年的反省后,应该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毕竟我们都曾给你反复讲过前朝亡国的教训,却没料到,这才没两天,你就将我们苦心抛之脑后,你先回东宫去吧。”

    太子紧张之下,有些哀求的开口道。

    “父皇,儿臣已经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会改,您和母后就让儿臣留下吧,儿臣是真心愿意留下帮忙批阅试卷。”

    考虑到皇后将他召过来批阅试卷,本就心存顺势考较对方的思想与眼界的打算,皇上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将其留下。

    太子这才松了口气,柳明月冷着脸坐回自己的位置,仍是一副气恨难消的样子。

    等到太子退下去后,皇上才低声劝道。

    “你跟自己的亲儿子动什么真怒?而且我看你这脾气真是越来越大了,什么话都敢随便往外说,若让境文觉得你有意夺了他的太子之位,从此与你心生芥蒂怎么办?”

    皇上是真心为此感到烦恼,他自己的身体是这么个情况,有些事,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太子的储君之位,可以说是稳固如山。

    他还一心希望皇后能在太子继位后,好好辅佐太子坐稳皇位,当好下一任皇帝,不要让他们大安沦落为短命皇朝。

    可是皇后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这种有伤母子情份的话,让他如何放心。

    柳明月当然知道皇上的心思,所以她目光坚定的看着对方道。

    “所以陛下千万要保重好身体,只要有您在,臣妾就没什么可担忧的,难怪世人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臣妾算是看透了,这养儿养女也防不了老,还是您好好的活久些,比什么都强。”

    这话让皇上听着觉得无比窝心,而且他还对此深有同感,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这一切,都已充分的证明了这点,在这个世上,只有他们夫妻才是彼此的依靠。

    “你啊,真是时时刻刻都不忘提醒朕,朕一定会牢记在心,努力活得更久。”

    可是最后是否能如他们所愿,只能看天意是否成全了。

    对于参加大招募的这些人,柳明月采取的是相对较为弹性的评判标准,会结合他们的出身经历,综合衡量他们的能力。

    在这方面,皇上与太子妃都能比较理解,配合得很好。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太子交上来的批阅结论,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哪怕她也曾在事先说明自己的想法,可是从太子的表现看,不能说他没有用心,只是从中可以看出,这也是位对底层百姓的情况不了解,也没什么共情心理的。

    所以他根本理解不了,那些仅接受过三个月的培训,学会读写常用字的人,能做完这么一份试卷有多么的难得。

    对读书人而言,可谓是不堪入目的书写,已经是那些人在教席与同伴们的帮助下,废寝忘食努力练习的结果,是值得尊重的。

    可是看得出来,太子虽然给出了极大的耐心,但是他的忍耐力终究不够到家,给出评判在其自己看来可能很委婉,却都透着看不上。

    虽然早在叫对方过来帮忙批卷时,就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但是真正看到这个结果时,柳明月还是忍不住感到失望。

    不过柳明月这次的发作,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者说是太子明显有些怕了,在接下来的时间,开始主动疏远洪少师等人的接近。

    而他的这一异常反应,也迅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警惕与不满。

    大招募的复试中,卡掉了近四分之三的人,但是这其中的五分之三,都有接到一份将他们安排在祖籍当地县衙的任命状,也就是说,真正没能通过复试的,其实只有四分之一样子。

    只有剩下的四分之一,进入到最终的面试环节,这一部分的人数,多达近两千。

    【作者有话说】

    138

    第138章

    提醒

    且不说进入面试的一千六百多人,有三千余人通过大招募拿到地方衙门任命状的消息传出,也迅速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应。

    “启奏陛下,地方小吏的任免事宜,一向都是由地方衙门负责,有旧制可循,宫中岂可直接干涉?”

    对此早有准备的皇上轻描淡写的回道,“此言差矣,截止今日,我大安开朝立国仅七载,何来旧制可依?此前遵循前朝旧例,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岂可一直如此?如今国朝初稳,我们也是时候该重视一下吏治问题了。”

    吏治问题,可比宫中直接给地方安置三千多名地方吏的性质严重多了,毕竟三千多人看着多,但是被分派到各地,一个州府不过十来个人,根本算不上什么,影响也不大。

    而吏治问题的波及面可就广了,连他们这些朝中大臣在内,有一个算一个,都属官吏之列,皇上想要如何重视?

    何相迅速出列道,“陛下圣明,吏治乃是能关系到江山稳定的根本性问题,的确要重视起来,要尽量摒弃旧制所带来的那些弊端,才能让我大安不至于重踏前朝覆辙。”

    皇上满意的点头道,“何卿家说得不错,诸位都知道,朕本出身寒微,当年也曾受尽由贪官污吏带来的苦楚,如今朕当了皇帝,当然不能忘本,不能让我大安子民继续在那些贪官污吏的手上,吃尽苦头,民不聊生。”

    眼看皇上毫不避讳的直接在朝堂上,公然自己在寒微之际的经历说事,不少人纵有着满肚子的反对,也不好再说出口。

    吏部张尚书出列道,“陛下一心为民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此事关系到胥吏,他们乃是维持各个衙门运转的基本,稍有不慎,怕是会出大乱子。”

    吏部一直被视作是六部之首,可是这位张尚书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却不强,因为他很少出头,只知奉令行事,连带着整个吏部,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都始终维持着无功无过的状态。

    在开朝之初,有这么一位听话的吏部尚书,对皇上而言,当然是件好事,便于他掌控吏部。

    可是对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