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6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朝廷加什么苛捐杂税。

    也是清米县比较富饶,他光收贿赂就赚不少了,没必要铤而走险搞东搞西,他还想往上升几升呢。

    大佑朝为了促进民生,税收方面也比较放松,所以各级官府实际上的税银账用并不多,只有京都府和中川这种经济发达的地方富得流油,税收财政才好看。

    “这容易。”

    雷栗看了周毅一眼,笑眯眯的,也没想到他能想出这么阴损的点子,那些富商难民还都难以拒绝。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作为和“一家川菜馆”合作共赢的几个村子,尤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三里河村,最知道这句话的重量。

    他们村和四里河村出去镇集和县城原本也没有路,是两村的祖辈一起修建,一开始说好了一起维护,还好走过十几二十年。

    后来那辈人去世得差不多了,维护的责任轮到了子辈身上,就有人懈怠了不想干了,所以这路就慢慢坏烂了,杂草坑洼都多。

    因为要运送辣椒和粮食蔬菜去“一家川菜馆”和港口,这路才慢慢地修起来,不过也是治标不治本。

    现在有一本万利的机会,雷栗和周毅自不会放过。

    村长召集村里人在村口搭了篷子,煮了软糯的地瓜粥,听说是免费布施,附近的远的难民都连赶过来吃。

    还有人争抢插队的。

    不过村里可不少身强体壮的年轻人,特别是巡逻队的,站一排横那儿,跟一堵墙似的热气腾腾。

    那些难民都饿了不少日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哪里打得过,也怕不让他们吃粥了,自然乖乖听话排队了。

    “我们这粥棚会布施三天,三天后就没了。”

    村长高声说,见难民里有些骚动,巡逻队的小伙子都大吼安静,他们怕挨打连忙噤声,顾不上烫,囫囵将手里竹筒的粥给喝了,生怕晚了不让吃了。

    “要是还想来这里喝粥的,就到这里报名修路,修路一天五文钱,包三顿饭,天天都能喝这白米红薯粥!”

    底下又一阵小骚动,很快就停止了,连抢着喝粥的老人也睁着浑浊的眼睛看着他,带着怀疑和殷切。

    “活儿做的好了,老爷高兴,还有青菜和肉吃哩!”

    “真的假的哩?”

    “真给肉吃啊?”

    “啥时候开始干活啊,今儿能干不?我和我家的都要报!”

    “修啥路啊?真给钱啊?”

    不会骗人的想卖到什么黑矿山去吧?

    这话没人敢说,但肯定是有人质疑的,他们这一路走来,有人给个馒头给口粥喝就不错了,大多是他们挖野菜草根吃,乍一听给白米菜肉吃还给工钱,都跟做梦一样。

    “自然是真的!三天后就开始修!”

    村长高声,指着锅炉前人高马大的两人道,“我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暴富后全村人都在觊觎我相公》 140-160(第5/28页)

    的老爷就在这儿,乃是县城里的大酒楼的掌柜,跟知县老爷和中川府城的大人物都有关系哩!哪儿会骗你们?”

    “要是不信的,你们去打听打听,就晓得我们老爷和知县老爷是个什么好人了!”

    救济灾民也是一件大事,更何况要修路,于情于理,雷栗和周毅都要露面看一下的。

    他们也没有在一旁干看着,而是坐在炉灶前一个烧火煮粥,一个给排队的灾民们打粥,就像以前在港口开夫夫档快餐店,只是不收钱还打得满满的。

    那些灾民一见村长口中的老爷就在这里给自己打粥,刚刚还说这两人怎么这么高,脸上有疤的还凶,此一听他们就是高门大户家的老爷,心里都有点异动。

    一路遭了富豪乡绅不少白眼,这样亲切恩情真是少之又少。

    第144章 143.强扭的瓜是烂瓜

    雷栗和周毅的衣着不算差。

    因要打粥烧火,才穿得不打眼,要仔细地看了,才能瞧见深色衣料上的暗纹,彰显它的金贵。

    头上也只是用布条缠了头发,没有玉冠玉簪,也没有香囊玉佩之类的奢侈品,看起来是很朴素的富商。

    毕竟穿得太差了,跟村人都没啥差别,村长说他俩上县城里有钱的老爷,估计难民们也不怎么信。

    但穿得太好了也不行。

    村长事前一听雷栗这样说,很有些不解,“俗话说人靠衣装,穿好了给他们瞧瞧咱的家业,晓得咱不会拖欠工钱,也不是信口胡诌要拐他们,不是更信咱么?”

    雷栗摇了摇头,说,“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一看我们华冠丽服衣冠楚楚的,即使咱没有趾高气昂的意思,也叫他们心生异样来。”

    “心地好的就自卑维诺些。”

    “心地阴暗不好,难保不会想这些乡绅商贾赚这么多银子却只给自己喝稀粥红薯,也没有点肉菜来,真是假好心假好人。”

    “届时不好好做工,偷懒耍滑便算了,只怕有人煽动人心来闹事。”

    村长一想也是。

    在工地上闹事便罢,顶多耽误点工程把人赶走就是,要是偷摸到村里闹事就不得了了,有巡逻队守着那也有疏忽的时候,这不就是被人偷了没熟的青稻谷么?

    还是栗哥儿做事稳妥。

    此时在锅炉前的栗哥儿笑眯眯的,一副桃花般的好颜色,神色温和,见难民们看向自己,还好声好气地给周毅和自己介绍。

    “蔽姓雷,叫雷栗,这是我相公周毅,听闻南江不幸遭了旱又遭了蝗灾,我和相公及咱村里人都很忧心。”

    “我们也是村里出来、地里刨食的,日子好与不好全看老天爷做不做美,碰上个丰年攒下些粮食,年关了就能过个好年,给家里孩子买点荤腥沾沾。”

    “这日子不好,碰上大涝大旱,或是其他什么天灾,那真是艰难,卖了儿女能过好就是死也心安,若是害了他们……恨不得一家老小死在一块也比被那野狗豺狼啃吃了好。”

    雷栗说得真情实感。

    难民闻言都忍不住伤怀啜泣,特别是有在路上死了亲人孩子的,更是悲痛欲绝却强忍着抹泪。

    “大家连路奔走过来,在下一个小商人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尽些微薄之力,搭个粥棚让大伙歇歇脚填填肚子。”

    难民们都有些触动。

    一个面容沟壑的老者略颤巍地走上前来,作势要跪下,雷栗连忙去接住他的手将人搀扶起来,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老人家快起来……”

    见他的竹筒里已经空了,雷栗又给他打了一大勺粥来,挑了锅边缘比较凉的。

    “粥热,慢慢吃,锅里还有,不够还有稻米红薯来煮。”

    “哎、哎……”

    这老人家老泪纵横,不善言辞,只是不迭擦泪点头,沿着竹筒边缘吃了一口,只觉稻米清香红薯甜糯。

    这是多少日子不曾吃过的滋味了?

    说粥棚只开三天雷栗也是有考虑的。

    一是三天时间足够难民们养起身体有了一些力气,到时是给他修路,还是去别的地方做工,也有个选择。

    二是如果粥棚一直开着,怕难民们有了懒怠之心,赖上雷栗,也是不想让村里镇上,或什么地方的懒汉和偷奸耍滑的人来浑水摸鱼装难民白吃白喝。

    雷栗又不是开善堂的慈善家,可以好心救急给灾区捐款捐物,但不是烂好人给人随便占便宜的。

    “这三嘛,也是给他们埋个引子。”

    雷栗眯笑的眼有些得意,“得了我的好处吃了我家的米,不给我做工给别人干,那不是白眼狼没心肝么?”

    “何况给别人干活还得自己找,我这包分配工作,还包吃包住给工钱,这么大的好事还不要那是傻蛋!”

    难民们自然不是傻蛋。

    大多数人到村长哪里报名要修路,很小部分信不过雷栗他们,吃了三天的红薯白粥有了力气,就跑去其他地方找活了。

    村长和村里人也没拦着。

    强扭的瓜是烂瓜,不甜不好吃,还得花钱求着买,雷栗可不要。

    参加修路的难民们有五百多号人。

    男女老少都有,都是听说三里河村这有免费的红薯白粥吃有些人没成难民之前,都不舍得一日三餐都是白粥呢,还有活给工钱,就慢慢聚集到了这里。

    要修的路就是从三里河这几个村到县城。

    “首先,砍掉主干道上所有的树木植被,树根草根什么的也要挖出来,然后挖掘出两条平行的通道,这条道的宽度要在3米左右,误差不能太大。”

    “为了让道路更加坚固好走,我们要用工具将大型的石块砸碎铺在泥土上作为地基,上方再铺一层更加细碎的石子,将缝隙石块之间的填满,这一层的厚度大概保持在20厘米左右。”

    “最后在表面铺上15厘米厚的泥土、沙子混合物。”

    周毅边给他们解释,边用简单的工具做示范,他特地带了一个装满沙土的木桶来,里头还种了几棵草来模拟路况。

    “其实就是跟我们造房子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只打地基,不造屋子。”

    清米县很多泥瓦房就是这样。

    先在平地是挖一个大坑,然后立好支撑房梁的柱子,再填石块沙子和平泥土,周围用比较平整的石头围起来,围垒到一定的高度再砌泥砖。

    这样下大雨的时候,泥房子的根脚就不会轻易被水流冲垮,也不会那么快倒塌崩溃。

    “我们这儿很多洪泥。”

    村长从地上抓起一把泥,这洪泥又叫黄泥,是黄里带红的,一沾水十分地黏,加上一些石灰,就可以用来做泥砖或者粘合剂。

    “这些泥附近的山上都有,到时候我们用板车拉回来,村里有牛,现下不是农忙正好用上。”

    “石料我们村倒是没有,不过五里河村那边有,离我们不远,也能用车运过来,这是官家的石头山,让雷老爷跟县衙里知会一声,给拿个低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暴富后全村人都在觊觎我相公》 140-160(第6/28页)

    修路的主意是雷栗和周毅给徐兴哲出的,徐兴哲还要看他们打头阵,起个好头给其他乡绅富商看呢,自然会给他们个优惠。

    再者,这是走县衙的账,赚到钱,给朝廷交了七成银子,剩下的三成也能作公款给捕快县吏们发月钱谋点福利。

    当然。

    修路不仅仅是说这么简单。

    除了运送泥沙石头,将石头砸开炸开,将道路修平整再挖出合适的坑道,还要定好规划员、测量员等。

    毕竟一条快捷的路可比一条弯路好走,还要将这条路与附近几个村子、镇子、县城三者连通,尽量一路多通,而不是分出好几条岔路来。

    等什么都铺好了修好了,最后还用滚石将路面压实,这样就是走拉重物的牛车,还是疾跑的快马都好走。

    自然。

    为了防止偷懒,还要设几名信得过的监工实时看管,不单是看有没有人偷懒假干,还要看有没有中暑的,起争执时也好去支持个公道。

    “不过这事简单。”

    雷栗不太在意地说,“村里正闲着呢,除了辣椒照常收成,就是看稻谷什么时候熟就收了,大家伙听说要修路,兴致都高,不给钱都想来干呢!”

    这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要是等年纪大了,或者等孩子孙辈出生了,跟他们说“你们走的这条路可是你爹你爷给修的”,等子孙有了子孙,也说“你们走的这条路可是你们祖宗修的”,那在九泉之下都有面子啊!

    “让村长挑几个辈分大又年轻力壮的,去压一压他们,有些话语权,跟村里人也说得上话。”

    “这些人在我们村外头做活,保不齐跟村里起什么争执,村长要是在还好让他断案,村长不在也有能在两边都说得上话的监工管着。”

    “行。”

    周毅点点头,“都听你的,现在天热,下午让人煮了绿豆汤给他们送去,也让他们歇一歇,别中暑了。”

    “放心,我都安排好了。”

    雷栗拍拍胸膛打包票。

    他做事情仔细,又是跟县衙合作,要作为重点示范项目去坑富商钱的,于徐兴哲那也是个大政绩,他还要在清米县做两年知县,商有官助财运亨通,那必定得办得漂漂亮亮的,皆大欢喜。

    难民们在工地干得热火朝天,附近几个村也有人过来做活的,为着修路是积德的事,也是这一日三顿着实也好。

    雇了十几个妇人夫郎做饭。

    早上是红薯稠粥,加上咸菜或酸菜,午晚就是大米饭,炒青菜,一个纯肉菜还有一个汤,汤水也是萝卜排骨这样的。

    油水很足,调料也舍得放,这大锅饭比寻常自家的还香,吃得人油光满面。

    就这伙食水准,没成难民之前也不是人人都能吃上,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