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下朝之后去探望太后很正常,反而是长公主……若不是皇上亲自邀请,长公主不一定会选择在什么时辰去探望太后。”
第85章 精心策划的阴谋
荣王冷道:“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也不管刺客到底是冲着谁去的,我们至少应该亲眼见看一眼皇上,确保皇上安然无恙,如此大臣们才能心安。”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荣王说得对。”
“我们应该见一见皇上!”
“请长公主殿下让我们去见一见皇上,就算皇上昏迷不醒,臣等亲眼看到皇上安然,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皇上安危关乎江山社稷,请长公主允许我们见一见皇上!”
晏九黎平静地环顾殿上群臣,眼神里透着慑人光泽,须臾,她缓缓开口:“诸位想见皇上,本宫自然不会阻拦,但皇上惊吓之后,情绪有些不太稳定,稍后本宫会去看看情况。”
“若皇上情绪稳定下来,明日一早,诸位大人就可以去给皇上请安。”
文武百官一愣。
她答应得这么干脆,没有丝毫阻挠的意思,倒是让大臣们都感到意外。
殿上渐渐安静下来。
荣王和贤王几人不由对视起来,难道他们猜错了?
如果晏九黎才是罪魁祸首,或者说她想趁此机会祸乱朝纲,独揽大权,那么她绝不会轻易让他们见到皇上。
但她答应得这么快,又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另外,方才礼部尚书对本宫摄政一事存有质疑,本宫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史上从未有过长公主摄政的先例。”晏九黎平静地开口,“所以本宫在此决定,皇上静养期间,朝中一切大小事务交由裴丞相、贤王、武王和凌王共同商议决策,本宫除了负责宫廷安危之外,不会擅自插手朝堂之事。”
“本宫接手金吾卫时间不长,通过昨日刺客一事才发现,金吾卫中有太多滥竽充数之辈,导致宫廷防守薄弱,让歹人有了可乘之机。”
“接下来的时日里,本宫会清除金吾卫中一些武力不足之人,整顿金吾卫,并加强对金吾卫的操练,若有吃不了苦之人,本宫建议他们尽早离开,给其他人腾地方。”
“今日早朝到此,诸位若有事商议,可自行决定。”晏九黎说完最后一句话,显然不欲多加逗留,冷冷道,“本宫告辞。”
丢下最后四个字,她走下殿阶,一步步离开大殿。
除了几位亲王之外,其他大臣皆躬身恭送长公主,无一人再提出反对。
直到晏九黎身影消失在众人视线之内,殿上才再次窃窃私语起来。
礼部尚书开口:“丞相大人觉得,我们应该去探望皇上吗?”
裴丞相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 80-100(第5/19页)
默良久:“长公主不是说稍后要去查看皇上状况?我们明日一早再去不迟。”
横竖不过一日时间,等着就是。
贤王眉眼掠过深思,转头看向凌王:“六弟是武将,你对此事怎么看?”
凌王没说话,视线落在前方殿阶上。
御前太监方怀安还站在那里,沉默地垂着眸子,看起来跟往常一般无二。
可作为御前太监,贴身伺候皇上,朝中上至亲王权贵,下至九品小官,哪个见到他不是客客气气?
方怀安即使在亲王丞相面前,也从不畏缩,态度谦恭却不卑不亢。
但今日……不,应该说,从数日前开始,他在晏九黎面前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惶恐,眼神里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忌惮之色,像是在害怕着什么。
晏九黎对皇上大不敬时,他连习惯性的“放肆”都不敢说,反而是卑微怯懦,惶恐不安。
今日传达皇上旨意时也一样,说话的语气更多几分惊惧畏缩,在晏九黎没来之前,他回答大臣们的问题时,眼神甚至不停地闪躲,几乎不敢跟众人对视。
这让凌王心头生疑。
转身走到大殿外,凌王给自己的贴身暗卫递去一个眼神,示意他查清一切,随后头也不回地往宫门方向走去。
武王从身后追上来:“六弟。”
凌王脚下一顿,转过头,没什么表情地看着他。
武王走到近前,跟他并肩而行,眉眼微敛,眼底藏着几许深思,“六弟,你觉得七妹到底想干什么?”
凌王淡道:“不知道。”
“不知道?”武王偏头看他,挑眉笑了笑,“六弟应该是知道了却不想说吧?”
凌王没说话,神色平静难测。
“七妹说她不关心朝政,让我们三人和裴丞相共同商议决策朝中大事,看起来像是没什么野心,但我觉得她更想让我们自相残杀。”武王忽然语出惊人,“六弟觉得呢?”
凌王神色微动:“为什么这么说?”
武王意味不明地冷笑:“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怎么都像是一桩精心策划的阴谋。”
从晏九黎回来那天开始,或许就是晏玄景和晏九黎联手设计的一桩阴谋,看似兄妹不和,实则一步步制造机会,让人误以为他们兄妹反目,让人以为长公主有不臣之心,意图祸乱朝纲。
这样一来,贤王、武王和凌王就会以为有了可乘之机,借机联合各自的党羽,暴露出各自的野心。
皇上和晏九黎就能借机铲除异己。
真是阴险又狡诈。
凌王偏头看他一眼,眼神透着说不出来的微妙,随即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策马离去。
……
晏九黎并不关心他们怎么想。
接下来的日子,朝中大小事皆由裴丞相和三位王爷共同商议决定,晏九黎像个局外人一样,对朝政毫不理会。
她只是命人查了户部右侍郎萧清河的底细。
萧清河三十二岁,算是年轻有为,家有原配妻子徐氏,夫妻感情深厚,生了一儿一女,孩子教养得不错。
可三年前,荣王府郡主看上了萧清河。
荣王府郡主是长女,早在先皇时期就有了郡王的封号,身份尊贵,自然不可能做妾,所以荣王施压,逼迫萧清河原配妻子让出正妻的身份,自降为妾。
先进门的正妻成了妾室,嫡子嫡女成了庶子庶女。
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
萧清河迫于身份,不得不从了这桩婚事,但他对福安郡主毫无感情,成亲之后一直不曾圆房。
福安郡主嫁过去两年有余,还是独守空房,她把一腔怒气全部撒在徐氏和一双子女的身上,甚至提出妾室不能抚养儿女,强行把一双儿女记在自己名下。
萧清河在家时,她装出贤惠温柔的样子,一旦他上了朝,她就想尽办法刁难原配,晨昏定省从不可少,稍有懈怠就是一顿惩罚。
徐氏委曲求全,苦不堪言。
晏九黎听完禀报之后,忍不住啧了一声:“满朝文武都说本宫冷酷无情,可本宫却突然觉得自己像是拯救弱小的菩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喜欢救人于水火。”
第86章 救人于水火
今日晏九黎心情不错。
六位面首齐聚一堂,席间花红柳绿,黑白相间,看着明媚多彩。
孟春和孟冬站在一旁给主子布菜,托了主子的福,两双眼睛频频朝六位面首看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六位面首不但长得好看,性子也格外风趣,而且胆子特别大,连当今皇帝都敢调侃嘲笑,乍一看真以为仗着长公主的势就敢无法无天,实则只怕大有来头。
孟冬甚至怀疑他们根本不是齐国子民,所以才不畏惧齐国的君王权贵。
“长公主人美心善,比那些自认为贤惠大度实则满肚子肮脏的人强多了。”靳蓝衣坐在桌前,看着一桌子美味珍馐,“救人于水火,还能收拢一个忠诚能干的臣子,一举两得。”
秦红衣吃了口菜,慢条斯理地开口纠正:“准确来说,是为了收服一个可用之人,然后才决定救人于水火。”
云紫衣点头:“天下陷于水火之人太多,殿下一个人哪救得过来?”
夜玄衣抬眸看他:“凭借一人之力自然救不过来,可若是殿下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不管是救一个人,还是救一方人,不过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孟春和孟冬心头一凛,不约而同地垂眸。
至高无上的身份?
这是面首们能聊的话题吗?
“孟春。”晏九黎淡声开口,“你们俩先出去。”
“是。”
孟春和孟冬行了礼,躬身退了出去。
“你们谁想去户部任个差事?”晏九黎低头喝了口汤,淡声问道,“本宫打算扶萧清河做户部尚书,但他在京城没有靠山,这个位子对他来说不好做,需要有个人助他一臂之力。”
作为荣王女婿,萧清河跟荣王的关系并不好,这些年跟荣王府不常往来,彼此也没什么利益牵扯。
早在福安郡主没嫁给萧清河之前,他就已经是户部右侍郎——年少有为四个字,冠在他身上正贴切。
若不是福安郡主强势插一脚,萧清河不但仕途顺遂,且夫妻感情和睦,父慈子孝,谁敢说他不是人生赢家?
“去户部,助萧清河一臂之力?”席间几人一听,纷纷看向云紫衣,“这不是有个现成的人选吗?”
“云紫衣最合适。”靳蓝衣忙道,“他本就擅长管账目,去户部是如鱼得水。”
云紫衣点头:“我愿意去。”
晏九黎没多问:“先准备准备,等本宫跟萧清河谈过之后,你再去。”
“是。”
那人千里迢迢把人送过来,自然不是因为这六人真有多貌美,更多的是因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 80-100(第6/19页)
他们的能力。
不过……
晏九黎抬眸,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六人:“你们的主子用人,是不是对容貌要求甚高?”
靳蓝衣一愣:“长公主怎么知道?”
晏九黎面无表情:“……”
“我们六个出现在这里,不就是最好的证明?”秦红衣睨向靳蓝衣,“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有能力的人又个个都容貌出众……不就是因为主子性情古怪,厌恶丑人,所以连手下都必须有一等一的美貌?”
靳蓝衣点头,好像也是。
“主子确实不太喜欢丑人,不过天下之大,美人却并不是遍地都是。”夜玄衣声音沉稳,“我们六个都是主子精挑细选出来的。跟长公主有关的事情,主子都格外用心。”
他们家主子性子冷酷,严苛到了近乎变态的地步。
给长公主挑选的六人不但容貌出色,更要能力出众,武能保护长公主,文能为长公主分忧解劳,随时随地为她出谋划策。
虽然大多时候,长公主不需要他们保护,但为了以防万一,武力是必不可少的本领。
晏九黎淡问:“之前抄钱尚书的家,本宫弄回来的银子,紫衣,你全部清点完了?”
云紫衣点头。
“拿出五万两白银。”晏九黎声音淡淡,“跟随本宫去抄家的两百人,每人赏赐二十两。府里其他护卫和嬷嬷侍女,这个月月俸全部翻倍给。”
云紫衣笑道:“殿下这是要收买人心?”
晏九黎淡道:“能用钱收买的人心,就无需费其他功夫。”
想要旁人死心塌地效忠,就得有所付出,或是付出金钱,或是给予帮助,总不可能凭一张嘴让人做事。
这世间最能驱使人的就是利益。
她要做的事情很多,以后的路还很长,这条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有崎岖坎坷,荆棘丛生。
所有能收买的人心尽可能地收买,才能避免有人在背后出其不意的捅刀子。
用过午膳之后,晏九黎进了宫。
因为太后和皇上出事,最近几日宫中气氛压抑,满朝文武做事都是安静的,百官以裴丞相为首,朝政暂时尚可应付。
武王和凌王对于共同议政似乎没什么兴趣,倒是贤王经常进宫走动,像是真把晏九黎那句“裴丞相、贤王、武王和凌王共同商议决策”放在了心上。
晏九黎抵达户部时,正巧遇见在户部巡逻的贤王,他跟左侍郎聊得火热,窃窃私语不知在说些什么。
见到长公主到来,姜侍郎立即撇下了贤王,恭敬而又热情地迎了上来,陪笑道:“长公主殿下来了?臣正跟贤王对账……”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