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神通广大。”秦红衣点头,“毕竟他在西陵被罢黜官职之后,曾被人数次追杀,每次都能及时逃过一劫的人,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周檀衣跟着点头:“大概是得知我们摄政王要来,提前跑路了。”
两人一唱一和,说得煞有其事。
晏九黎微微眯眼,嗤笑一声。
第223章 铁石心肠的女人
元国师是真的因为提前知道摄政王要来,所以才悄无声息离开,还是元国师和摄政王本就是一个人。
齐国大臣们心里已有了更笃定的猜测。
不过这件事大家心照不宣就好,没必要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西陵给出的条件很诱人,齐国无法拒绝。
贤王和兵部尚书的顾虑被当成放屁,无人在意。
轩辕墨很快命人拟了协议,并由双方大臣当场阅览,随时添加条款,临时想到的,需要提议标注的,只要双方都没意见,都可以加上。
协议很长,条条框框写得清晰明朗,一目了然。
晏九黎甚至吩咐萧清河,把今年西陵赠与的贺礼清单誊抄一份,并特意强调每年二月之前,照着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 220-240(第3/18页)
样的标准送过来——那种淡然而笃定的语气,仿佛西陵才是战败国,需要每年向齐国进贡求和似的。
所以她每次开口,朝堂上众人的表情都很微妙。
西陵那边使臣觉得她胆子很大,他们摄政王脾气好得不太正常。
齐国这边大臣也觉得她胆子大,担心她提的要求太过分,会得罪西陵摄政王,使得他们怒而取消结盟,一气之下派兵攻伐。
说真的,他们长这么大,从未见过战败国如此理直气壮跟强国要求每年黄金多少,白银多少,战马多少……
偏偏提的人理直气壮,对面竟也觉得理所当然,有求必应。
所以这场结盟谈得真是格外顺利。
顺利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如果忽略齐国大臣每每看向对面摄政王时,那一双双微妙而忐忑的眼睛,确实很顺利。
这场谈判齐国占尽上风。
但齐国大臣们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好在最后以让双方都愉快的结果宣布结束,晏九黎宣布宫宴正式开始,上歌舞,上宫廷佳肴。
殿上瞬间从惊心动魄到歌舞升平。
萧清河拿着贺礼清单,带着户部众官员,去殿外将广场上所有东西清点入库。
贺礼太重,东西太多。
户部官员人手显然不太够用。
晏九黎命人去把长公主府侍卫全部调进宫,协助清点,并且在贺礼入库之后,长公主原有的侍卫挑选出一半人做御前侍卫。
丝竹管弦声悦耳,舞姬身姿妙曼。
晏九黎斜倚龙椅,手里执着盏美酒却没喝,眼神落在眼前这一派祥和的画面上,思绪看起来有些晃神。
实则她是在思索登基之后要做的事情。
新帝登基要开恩科,为的是选拔属于自己的朝中新贵。
不管朝中大臣们对她这个女皇是否忠心,私底下是怎么样的想法,有句话是对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只有她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官员,才有可能没有隔阂地对她忠心,朝堂上级别越高、资历越久的官员,跟各方势力的牵扯就越深。
有时候不一定是他们不想忠心,而是各派势力互相掣肘,相互牵制,身不由己。
所以只有身家清白的、初入朝堂的年前新贵,才能培养成为她自己的心腹。
军队要壮大,恩科要扩招。
有西陵送来的银两支持,今年和明年银子充裕,她应该趁热打铁。
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晏九黎眉心微拧,正在思索是否需要借着登基这个由头减免赋税,笼络一下民心。
若是这么做了,齐国国库收入或许又要减半,养兵的压力就会大一些。
不过养兵一事倒也无需太着急,毕竟凡事都有个过程,军饷粮草耗费不小,但也不是一天之内全部拨下去的。
她敛眸沉思。
轩辕墨坐在席间看着她。
见她时而拧眉,时而眉头舒展,便知道她心里在思索着登基之后的决策了。
他无声叹息,忍不住有些心酸。
到底是一国之君了,心里装着国家社稷,偌大的朝堂,唯独从不想儿女私情,他千里迢迢跨越山河送来这么多的黄金白银,她虽心情不错,却从头到尾没表示出感动。
真是个铁石心肠的女人。
宫宴结束之后,晏九黎在勤政殿召见姜暗。
这个以面首身份住进长公主府之后,就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姜家庶子,进宫之后人都是懵的。
其实他从听闻长公主登基之后,人就一直处于懵逼状态。
因为他跟别的面首不同。
其他人可以自由出入府邸,而姜暗进入长公主府之后,每天只待在自己的屋子里,连院子都不出,潜心读书,一个小厮负责每天给他送饭。
外面的消息他一无所知。
长公主也不会命人把消息特意传达给他。
所以从昨天听到长公主要登基,今天又听到皇上召见,他整个人就是懵的,进入勤政殿之后,看着坐在御案后的女子,有点像是在做梦,一时傻呆呆地站着,完全不知该作何反应。
“姜公子。”庆宝小声提醒,“见到皇上该跪下行礼。”
姜暗如梦初醒,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草民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晏九黎淡道:“不用紧张。朕叫你过来,只是想告诉你一声,接下来的时间好好准备,今年的恩科你可以参加。”
恩科?
姜暗一怔,随即才反应过来,新帝登基之后会增开恩科。
所以他今年就有机会考了?
姜暗心头激动,俯身叩首:“草民遵旨,谢皇上恩典。”
“不用谢得太早,等你考上再说。”晏九黎目光落在他脸上,语气平静却透着几分威胁,“若是落榜了,朕说不得真让你进宫做男宠。”
“草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敢懈怠。”
晏九黎嗯了一声:“回去吧。”
“是,草民告退。”
轩辕墨从隔壁暖阁里走出来,看着告退离开的姜暗,声音淡淡:“这么寡淡而木讷的性子,做个男宠都无趣,根本不会讨人欢心。”
晏九黎不知是听不出他的醋意,还是故意要跟他唱反调,抬手翻看着案上的奏折:“帝王三宫六院,注定要百花齐放。有人擅长甜言蜜语,有人擅长吟诗作对,有人容貌俊美,有人身段妖娆……总会有几个不解风情的,才能衬出其他人的风情万种。”
顿了顿,“何况珍馐吃多了,偶尔也想尝尝清菜小粥寡淡的味道。”
第224章 断袖?
轩辕墨走到近前:“就算看在为夫送来这么多东西的份上,黎儿就不能对我稍微温柔一些?”
稍微温柔一些?
晏九黎抬起头,略作沉吟:“只要你每年把东西按时送来,我可以为你保留一个正室的位子,但我们之间不会有大婚,大婚对我们也毫无意义。”
就像她从未有过嫁给他的想法,她也没兴趣让他入赘,所以他们之间不必有名份束缚。
两人一个是齐国女帝,一个是西陵摄政王,都有各自的责任和立场,他们之间隔着西陵和齐国,不可能永远利益一致。
巅峰强国会逐渐走向衰弱,弱国也可以逐渐强大。
皇朝的兴衰更迭非人力可阻止。
所以两国不可能是永远的盟友。
与其往后反目成仇,不如现在就把关系分得清楚一点。
轩辕墨定定看着她,眼底尽是深深的无奈:“我有时候真怀疑自己喜欢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黎儿,你除了是个女儿身,其他方面当真没有一点像个女子。”
“所以你可以好好问一下自己,你骨子里喜欢的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 220-240(第4/18页)
许就是男人,所以一直以来才不近女色。”晏九黎淡道,“本宫虽为女儿身,但在你眼里只是个假女子,你不想承认自己断袖,所以才误以为我是特别的。”
不敢在男人之中找喜欢的,只在女人之中寻找酷似男子的女人,实则是断袖而不自知。
轩辕墨:“……”说得挺有道理。
他从不知道自己居然是个断袖。
晏九黎拿起一本折子翻开,没兴趣跟他耍嘴皮子:“东西送过来了,登基大典也结束了,你什么时候回西陵?”
轩辕墨道:“等你生完孩子。”
晏九黎眉头皱起。
她的产期应该在三月底或者在四月初。
如果真要待到生完孩子,至少还有两个月,他是真想被人推翻了是吗?
她抬头看着轩辕墨:“我生孩子跟你没什么关系,你不是打算要把我的孩子抢走吧?”
“当然不是。”轩辕墨走到她身旁,把她从椅子上抱起来,他坐了上去,然后把晏九黎揽在怀里,“女子孕育子嗣,就是在鬼门关走过一遭,我不放心,等确定你们母子平安,我再回去。”
晏九黎眯眼:“你最好别打孩子的主意。”
“保证不会。”轩辕墨一个劲的做小伏低,“你应该信得过为夫的承诺。”
晏九黎想到他的诚意,语气微缓:“我已经登基,到时候会提前挑选经验丰富且可靠的稳婆和乳娘,孩子生产之前,会布置好周围防守,太医随时待命,不会有什么危险。”
西陵最近或许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候。
因为他的一意孤行,领兵的淮南王和没有实权的晋王都在齐国出了事,不管他如何解释淮南王等人的死,都难免在西陵皇族权贵之中引起一些不满,也有可能是人人自危。
还有他赠与曾经的战败国如此丰厚的大礼。
齐国是高兴了,可西陵皇族会怎么想?那些出生入死打仗的将士们会怎么想?
他们国家兵强马壮,本就不惧任何国家,可摄政王为了讨好齐国女皇,不惜给战败国送出这么大手笔的金银,甚至为了答应两国结盟,不惜签下对西陵毫无利益可言的盟约。
西陵军队一旦有人不满,并有人趁机生事,导致不满加剧,极有可能引发不小的动荡。
所以当务之急,他应该尽快赶回西陵坐镇,让西陵朝堂尽快回归正轨。
若有可能,直接废帝自立也无不可——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不是留在齐国两个月,守着一个女子生产的日子到来。
“黎儿这是在担心我?”轩辕墨笑了笑,“这些金银不是直接从西陵国库出的,所以你不用担心,朝中没人敢造反。”
他轻轻抵着她的肩膀,“军中掌着兵权的几位将军,都是为夫最信任的心腹,所以军队乱不起来。”
“西陵一直崇尚武力,军中以武力为尊,皇上这个傀儡没有实权,但也不至于什么都不做,有他在,不用过于担心。”
“西陵的练武子弟,家世一般都不错,没有体会过忍饥挨饿的苦楚,上战场之后,他们的吃食、盔甲、兵器都是最精良的,军饷从未拖欠,军中表现出众之人,从不吝于赏赐。”
“所以他们对钱财和银两,并没有特别的危机意识。”
“就算有些人不满,也只是因为对战败国如此优待而不满,但身为常胜国家,他们骨子里没有根深蒂固的家仇国恨,没有咬牙切齿的恨意,所以就算不满,也只是对战败国生出的一点蔑视和不屑,而不会激发他们骨子里的仇恨意识。”
一个相对来说养尊处优的军队,不太可能生出反抗意识。
就像臣子对君王天生的忠诚和畏惧。
伴君如伴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忠心为主的观念驱使下,若能一直得到信任和优渥的待遇,谁会自寻死路反抗谋逆?
天下百姓哪怕饿殍遍野,也是逼到了最绝望的时候,才会拿起武器造反。
但凡他们还有一口饭吃,一口水喝,都不会有勇气这么做。
而常年生活在富庶生活之中的人,不会舍得放弃这种安稳的日子,轻易选择一条会抄家灭族的路。
晏九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朕知道怎么做一个皇帝,不需要一个罗里吧嗦的师父。”
轩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