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0-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20-30(第1/30页)

    第21章

    ◎油泼面◎

    “你先过了妈那关再说。”

    通过前回贩鱼姜向南就看明了,妹妹好像天生有洞悉赚钱法子的能力。

    不管是旁人闲聊几句,还是书上突然扫过的内容。

    星星之火在她手上就可以燎原!

    妹妹古灵精怪的脑子那么一转,总能提出个叫他没法否定的主意来。

    就说这个什么面包吧……

    食品经营部永远锁在玻璃柜台里的抢手货。

    要是哪天有货了,往门口黑板一写,当天柜台里保准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姜向南有限记忆里就吃过两种。

    一种好像叫果子面包,松软得跟云彩一样。

    另一种葡萄干面包,咬到葡萄干的那一块特别甜,放嘴里都要多嚼几下才舍得咽下去。

    不过吃上两回姜向南就发现,葡萄干面包就是果子面包加了点葡萄干。

    一个吃不饱,两个够换半斤米,姜向南读初中之后就很少再吃。

    卖面包能挣钱是必然的,但得让老妈先点头同意才行。

    姜向北深以为意地点头。

    老爸和爷爷不用想都是无条件支持,关键还得他们家真正的老大点头才行。

    要不老妈一声令下,爷爷和老爸立马就要反水。

    “那你打算怎么办?”

    姜向南坐到姜向北身边,顺手拿过一本书翻开来瞟了两眼。

    虽说从没有懈怠外语学习,可书上的外语字他竟然一个词都看不懂。

    姜向南连翻几页,逐行寻找,还是没能找到一个认识的。

    “这么难?”

    姜向北往书上一看,顿时无语。

    法语……不认识不是很正常?

    “这……”姜向北刚张了张嘴,就见姜向南猛地合上书,满面凝重:“看来还是不够努力。”

    好吧!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就在此。

    学渣当时第一反应是看不懂就换本。

    学霸从自身出发,想得是还要多加努力。

    姜向北望着老哥拿出书开始学习,默默翻开了一百零八种面包的制作方法。

    看食谱应该也算……努力!

    ***

    一进入六月,洛川市就立刻迈入了盛夏模式,天热得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下飞。

    烈日当空下,三水胡同二号此刻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一早上已经来了几拨人看,胡同里谁家只要有点动静,不出半天准能传遍。

    姜向北坐在自家门口,搬了个小板凳假模假样地装着做作业。

    家里盖厨房请的泥瓦匠,面包窑由姜爱国自己亲手弄。

    透过刚盖到小腿那么高的砖墙,姜向北卡看到爷爷正在往台子上抹黄泥,姜半在边上和稀泥。

    “第二题的答案是多少?”

    假么假事的还有个夏彩霞,一会儿逗夏宝华,一会儿又踩蚂蚁,忙活完就来拿姜向北作业本抄写。

    反正是姜向北写一题,她就跟着抄一题。

    “怎么还没写。”

    两人在这坐了一个多小时,十五道数学题,才写到第三道。

    姜向北干脆把板凳往边上一推,站起来。

    下一秒,屋里司文兰故意压低的声音从门里就飘了出来。

    只是喊了句:“姜向北”

    就像自带神奇力量,姜向北腿弯一软,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

    学校放假,厂子里也放假……

    “你妈背后是不是长了眼睛!”夏彩霞透过窗子,看到司文兰明明是背对着她们正在看书学习。

    怎么前脚姜向北刚站起来,那边就发现了!

    姜向北撇嘴,指指凳子。

    肯定是拖凳子发出的声响。

    心已经飞走,继续做作业不可能了,心里掐着时间,二十秒后姜向北偷摸着又站了起来。

    夏彩霞瞪着眼睛,眼珠子左转右转一脸惊恐。

    姜向北得意,第一次推开凳子就肯定会被老妈听见,所以第二次坐下来后就没搬凳子。

    “聪明吧!”

    夏彩霞挤眉弄眼,嘴使劲往左边歪了又歪。

    “向北姑姑,司奶奶正看着你呢!”

    最后是夏宝华咯咯笑着提醒神气活现的姜向北。

    姜向北:“……”

    司文兰站在门口,目光落到女儿做贼一样蜷缩的身体,啼笑皆非得都骂不出口了。

    正在这么个关键时刻,门口突然走进来了几个人。

    有老有少,看样子是一家人。

    这家子穿得好像是同块布料做出的衣裳,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墨兰色裤子,白色衬衣。

    司文兰把目光移到门边的同时,姜向北狠狠松了口气。

    “大娘找谁家?”

    领头的老奶奶走进院里,东张西望地到处看,眉眼中渐渐流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我们找姜爱国同志,居委会张主任让我们来找他。”

    老奶奶有着浓重川省口音,一开口说话自然地带上了股爽利感。

    司文兰让几人稍等,然后去厨房后边把姜爱国叫了出来。

    “谁啊?”

    姜爱国走出来,放眼扫过去并没有熟悉面孔,一时也有些奇怪。

    “这是介绍信,前几日我儿子刚买了崔红同志家的房子。”

    提到房子,姜爱国就立刻明白了来人是谁。

    “大姐等我先洗个手,一会儿我带你们去看房子。”

    两间空置房屋的小夫妻女同志就叫崔红,听说前不久刚把房子卖给了一户回城的知青。

    居委会提前知会过姜爱国,一并把钥匙先交给了他保管。

    “大妹子是这家的?”

    老奶奶是个自来熟,等姜爱国洗手的这么一会儿功夫,立即转头就跟司文兰聊上了。

    司文兰笑着点头。

    两人都是善谈的人,一来一回就各自把双方的家人介绍了番。

    奶奶姓胡,一米五的个头,头发利落挽在脑后,应该是个喜欢笑的人,眼角皱纹都微微往上扬着。

    而且姜向北还发现了个既新奇又震惊的地方。

    胡奶奶竟然是个小脚,裤脚下只露出个尖尖的鞋尖,鞋头上还绣着花。

    “奶奶受封建社会习俗坑害,从小就裹脚,不过奶奶可不吃封建社会那套!”

    看姜向北不住地往她脚下瞟,胡奶奶提起裤脚,大方地让几个孩子看个够。

    “小孩子不懂事,大娘你别见怪。”司文兰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20-30(第2/30页)

    忙道歉,顺手把姜向北搂过来捂住了嘴。

    生怕一不小心又秃噜出什么得罪人的话来。

    胡奶奶哈哈一笑,爽快地表示“这有啥!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接着,胡奶奶把他们一家子人大概介绍了遍,毕竟以后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总得有个称呼。

    胡奶奶家共有七口人。

    除了胡奶奶和老头齐爷爷之外,女儿齐桃花和女婿曹建设共育有一子两女。

    外孙曹龙是大哥,今年十九岁,二外孙女十七岁曹彩英,小孙女十四岁曹彩凤。

    开始姜向北还以为曹建设是上门女婿,要不怎么会带着爱人的父母一起生活。

    胡奶奶好像也不想邻居们误会,不等大家胡乱猜想,自己先说了起来。

    曹建设原本就是洛川市人,早几年响应号召下放到胡奶奶他们村当知青。

    后来跟齐桃花相亲结婚,还一连生了三个孩子。

    前几年回城潮兴起,同村知青丢下媳妇丈夫独自回城的多不胜数。

    曹建设也在回城的行列中,不过刚稳定之后立即就回村里把一大家子就接进了城里。

    “我女婿是个好人,连我们老两口都一起带来了城里。”齐爷爷感慨。

    接走妻子儿女无可厚非,但还把岳父岳母一起接进城里,这就没多少人可以做到了。

    姜爱国听罢,也忍不住跟着称赞了几声曹建设仁义。

    姜向北跟着爷爷一起去看了曹家刚买的房子。

    房子是曹建设托单位同事帮忙牵线,只是在外边随意看看就交了钱。

    接家属进城,没有房子就没法开介绍信。

    当时曹建设看得匆忙,胡奶奶他们也是进了城才晓得屋子在哪。

    铜锁老旧,还是非常老旧的挂锁,姜爱国扭了好几下锁头才终于咔哒一声。

    “……”

    锁是响了,锁还是没有打开的迹象。

    “反正都要换锁。”胡奶奶一手拽住锁扣,用力一扯:“坏了就坏了吧。”

    锁扣掉落,曹龙两只大掌用力一推。

    咔嚓——啪——

    那扇本就摇摇欲坠的老旧雕花木门应声倒地,砸到地上掀起漫天灰尘。

    胡奶奶仍旧乐呵呵地:“大门正好也重新修一修。”

    “外婆,房梁也该修了。”正处于变声期的曹彩英声音跟鸭子一样,说着指向挂满蜘蛛网的房梁。

    “都修都修!”胡奶奶还是笑呵呵。

    也许是源于胡奶奶乐观,曹家上下都呈现出一种看啥啥都好的感觉。

    两间加起来就五十平不到的屋子。

    瓦片破漏,房梁腐朽,墙皮脱落。

    在姜向北看来全是毛病的屋子,他们一家子人看得喜气洋洋,言语间全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外孙曹龙说能上街找活儿干,曹彩英撒娇要靠窗的地方睡觉。

    “老姐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叫我。”

    离开屋子前,姜爱国热心地提出帮忙,顺便还找来工具帮曹家把屋子门给修好了。

    ***

    经过几天烈日暴晒,两周后面包窑终于迎来第一次热窑。

    与此同时曹家人那边屋子也收拾妥当添了点家具,一家人也正式搬了进来。

    刚修建好的厨房彻底来了个大变样。

    从细条形变成正方形,屋里两扇门正对,三扇窗,院墙上姜爱国也打了个高高的小窗子通风。

    这样一来,白天基本不用开灯做饭。

    面包窑安排到靠厨房左边的位置,右边水井方便夏家人进出。

    洛川地下水资源丰富,这口水井两天就挖到了水,而且根据老师傅推断,极大可能还是口暗泉。

    水泵就抽了几个小时,水已经清澈见底。

    姜爱国去袄子山的溪流中找回不少石头,回来活着水泥砌了个圆,又在上面立个竹盖。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落叶泥水掉落,姜向北打水时也安全得多。

    “你在家待着,我去接你哥。”

    刚清洗完水井边上,姜爱国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提示已经十一点整。

    今天是姜向南中考的日子,考场设在二三三厂子弟学校里,离三水胡同还有些远。

    “爷!等等。”姜向北赶忙从兜里掏出张面粉票和五块钱:“帮我带点面粉回来呗。”

    面包窑建好,接下来肯定会有一段摸索温度的时间。

    买点面粉先从最简单的品种做起,等掌握了烤窑“脾性”再进行下一步。

    “要是能找着牛奶也买点,要是买不着那就偷偷用前回换的奶粉。”

    司文兰哪舍得喝奶粉,留了罐子打算过节送人情,剩下那罐子就每天早上给兄妹俩和姜爱国各冲一碗。

    “爷知道有人养牛,到时候去买点。”姜爱国倒没有拒绝姜向北的钱票,接过来叠好放进上衣口袋:“等做出面包来,咱们给平子爷爷也送几个去。”

    姜向北说“好”

    目送姜爱国走出厨房,立刻就开始忙活起来。

    “向北,你要做什么好吃的?”

    夏家客厅里开的门大大敞开着,相当方便夏彩霞观察姜家厨房。

    姜向北刚提着火桶到门口,一道大红色身影立刻就从小门中窜出,三两步冲了过来。

    “灯笼果酱。”姜向北头都没抬,继续跟柴火作斗争。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