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谢珩书房的风格和他们刚成婚时的秋尽院一样,冷硬无趣,就摆着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几个堆满了卷宗的多宝阁,连个摆件或者绿植都没有。

    在谢珩的书桌后坐下,穆婉对进来的平安调侃道,“这书房没什么机密吧。”看着藏都没地儿藏。

    平安却道,“整个镇北侯府,最机密的东西都在这儿了,这书房只有小的才能进来打扫。”

    穆婉一顿,平安将茶放在穆婉面前,笑道,“不过侯爷之前吩咐过了,见夫人如见侯爷,侯爷回来都来书房,您自然也能来这儿。”

    穆婉挑挑眉,“没看出来你还是个油嘴滑舌的。”

    平安挠了挠后脑,“小的说的都是实话,侯爷还说了,夫人有事要第一时间禀报。”

    穆婉不受控制的升起一股欣喜,又很快的压下去,对平安道,“你去忙吧,我在这里等着就行。”

    她觉得她不能再知道他背后为她做过什么,不然会控制不住。

    平安退下后,穆婉摒弃乱七八糟的杂念,继续思考目前的局势,她一边想一边无意识的把玩着书桌上的东西,毛笔、镇纸,实在没什么玩的了,便顺手拉开了书桌下面的一个抽屉。

    本来想第一时间推回去,目光却被一个华丽的螺钿盒子吸引,主要着玩意儿跟他这书房的风格差别太大了。

    她犹豫了一下,抽屉没上锁,盒子也没上锁,他又允许她随意出入,应该是可以看的吧?

    就在她刚伸手碰到盒子的时候,外头传来的动静,“侯爷。”

    穆婉立刻将抽屉推回去,就见谢珩大步都进来,目光直直的落在她脸上,语气关切,“怎么了?”

    “也不是太着急的事情。”穆婉垂眸,准备起身却被谢珩阻止,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你都亲自找来了,应该是要事。”

    穆婉便将艾长青在琼州的事情说了,“……此事在琼州已经传遍了,估计很快就会传到上京,传遍大郢。”

    谢珩冷了脸。

    穆婉道,“我猜他敢这么做,是不是太后对您的态度也有变化。”

    谢珩冷笑,“自然是有的。他是觉得我没从南阳王府手中抢到前朝宝库的钥匙,在太后那里‘失宠’了。”

    当初太后听闻宝库钥匙被南阳王抢走,立刻招了谢珩回京,谢珩自然“如实”禀报,南阳王府出动了三万大军的动静并不小,太后稍微派人打探一下就知道真假。

    那样的情况下,谢珩是人又不是神,一小队人马能跟三万大军硬碰硬,宝库钥匙被抢走不是必然的吗?

    谢珩倒是提议太后拨他些人手,让他去南阳王府把东西抢回来。

    吴太后却不舍得,她好容易有了自己的势力,被谢珩带出去能不能回来另说,万一以后都听谢珩的怎么办?

    而且她的人手走了,徐首辅造反怎么办?

    最后吴太后自觉做了个很聪明的决定,“既然是钥匙,那必然要四枚一起,如今哀家手上也有两枚,没有哀家他们也开不了宝库。”

    “不如就让他们去寻宝库,等找到了宝库,我们再来摘果子,更轻松。”

    于是谢珩的新任务就是盯梢南阳王府那边寻找前朝宝库的动作,太后也专心敛财发展势力。

    有了权力的吴太后行事说话都硬气了许多,至少在被她一手提拔的艾长青面前是个有权势的太后,所以太后对谢珩在前朝宝库这件世上没有任何收获的抱怨和微词,让艾长青有了太后不喜谢珩,他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

    谢珩叫来小六,“叫李亦宁琼州走一趟,将许氏粮铺的掌柜带回来,阻拦者就地斩杀,艾长青若不服,就叫他去太后那儿告状。”他冷笑,“养伤太久,倒叫他们都以为本侯没了爪子。”

    而后对穆婉道,“这事你不用操心了,他吞了多少,我叫定他加倍奉还。”

    “加倍哪里够。”穆婉看着谢珩,眼睛弯起,“侯爷,咱们要不要玩儿把大的?”

    第145章 145 布局

    宫中,吴太后打开精致的描金漆盒,看着里面的夜明珠脸上都是笑意,“艾大人就是有心。”

    王公公几不可查的撇撇嘴,随即递上折子,“艾大人也是借花献佛,只是这抄了镇北侯夫人的粮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迫嫁给短命权臣后》 140-150(第7/16页)

    没事吗?”

    “镇北侯夫人的铺子?”吴太后接过折子,看完后心情却算不上差,还笑道,“他倒是聪明,这么一来那穆婉倒也不好说什么。”

    “想来是前段时间国舅同哀家抱怨镇北侯夫人做生意霸道的事情被他听去了,这次就抓了穆婉的把柄替哀家出气,”吴太后愉悦的叹道,“他向来将哀家的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侯爷那里怎么交代?”王公公一脸担忧,“镇北侯向来给侯夫人脸面。”

    吴太后却不以为意,“五万石粮食也不过是一万两银子而已,而且这也是给镇北侯府长脸的事,镇北侯难道还会为了这点钱替她出头不成?”

    “就算想出头,他也没法子吧,”吴太后莫名有些期待,“哀家还没见过镇北侯吃瘪的样子呢,这艾大人脑子就是活络。”

    她心情不错道,“先去上朝。”

    然而待踏入金銮殿,看到站在左上首的挺拔男子,太后下意识将手中把玩的夜明珠往袖子里藏了藏,心底开始隐隐不安。

    谢珩一般有事都是单独御书房禀告,很少来上朝,如今出现在这里是想做什么?总不会是大庭广众之下告艾长青的状吧?

    吴太后心不在焉的听着众臣上奏,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户部说的还是增加商税补充国库之事,工部要申请修陵寝的预算,其他大部分人都“关心”琼州灾情,计算着开仓放粮的时机。

    徐首辅道,“粮仓打开就很难再封了,但琼州今岁颗粒无收,粮仓本来就不满,既要救济当地百姓,还要留下足够的军备用粮,微臣觉得还是再过半旬开仓比较合适。”

    太后想到今早艾长青折子中也提到延长开粮仓时间的请求,难得赞同道,“虽然百姓现在会稍微苦些,但延迟开仓,百姓们也能坚持的更久一点。”

    因为利益一致,朝廷上下竟无一人反对。

    谢珩往前一步出列,吴太后和徐首辅都不约而同的警惕起来。

    谢珩道,“百姓饿极了会不管不顾,虽然艾大人在当地镇着,但总归是隐患,臣觉得在不开粮仓的情况下,能让琼州的百姓安然熬过这半个月十分重要。”

    吴太后道,“镇北侯可有什么好法子?”

    谢珩道,“法子确实有,却不是臣想的,而是艾大人。”

    吴太后一愣,“艾大人?”

    谢珩道,“艾大人在琼州带头捐了三万两银子买粮赈灾,臣想这确实是个极好的主意。”

    金銮殿上顿时一片寂静。

    艾长青捐三万两?骗鬼呢?他所有的家底拿出来都凑不出三万两。

    吴太后忍不住道,“竟有此事?”

    谢珩道,“并非虚言,过不了多久,艾大人包了许氏粮铺六万石粮食赈灾救民的消息就会传到上京。”

    他看着吴太后,又扫了眼徐首辅,“想来艾大人也是见太后仁德,徐首辅爱民如子,才想出了这样的主意,为以身作则还搭上了自己全部身家。”

    “我们不需要像艾大人那样捐那么多,但多少凑一凑,这样既不用动用国库,还能救琼州百姓,安定社稷,一举多得。”

    “艾大人如此义举,我侯府也义不容辞,愿捐五万两解琼州百姓之苦。”他赞道,“大郢有艾大人,真是太后之福,百姓之福。”

    众臣:……

    吴太后:……福个头!!!

    吴太后气的想骂人,她万万没想到,谢珩竟然会用这样的法子找场子。

    她刚刚还想着镇北侯府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却没想到他竟然要将所有人拉下水,艾长青三万两,镇北侯府五万两,她作为太后能少吗?本来养兵就费银子,她后宫的花销都少了不少,如今让她平白无故掏五六万两银子出去……

    这一刻,不止是太后,所有人都恨艾长青恨的牙痒: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竟然挑衅镇北侯,害得他们都跟着出血。

    毕竟这上万两的基调定下,他们便是拿个几十两意思意思都不行。

    谢珩还顺势完善了一下此事的章程,“可以让琼州知府先开仓放粮,半个月后放了多少,我们用捐来的银子买了粮食补上便可,这样两不耽误。”

    徐首辅和吴太后都是一顿。

    却想不出反对的理由,之前可以说是为了长远打算,但现在有了银子,总不能还让百姓饿肚子吧?

    下朝后,各怀心思的朝臣写信的写信,联络感情的联络感情,突然都忙碌起来。

    谢珩也没闲着,他领着明镜司的人带着户部几个小吏在顺天府设了琼州灾区捐赠点,旁边墙上大大的绢布贴了告示,告示上列了包括太后在内,四品以上所有官员的官职和姓名,不过目前只有镇北侯谢珩和兵部尚书艾长青下面一个写了五万两,一个写了三万两。

    正好艾长青将镇北侯夫人在琼州捐粮五万石的消息轰轰烈烈的传来了上京,百姓们立刻就明白了这告示的意思。

    对于这种扬名之事,商户们向来积极,还有人主动问,他们可不可以捐,能不能上告示。

    答案是当然可以,商户捐五千两以上不仅会写告示表彰,还发一块“乐善好施”的牌匾,这下顺天府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相比于商户们的互相攀比,朝廷官员却愁眉苦脸。

    户部尚书在徐首辅书房里骂,“那小子也太缺德了,告示用绢布,还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罗列出来,打算天长地久的挂着呢!”

    “还说什么商户们的标准是五千两以上告示表彰,但官员就算捐一两也写!”

    这样一来,谁捐谁没捐,谁捐了多少都一目了然,没人能丢得起这个人。

    他巴巴的看着徐首辅,“大人,这可如何是好,我们难道也要捐几万两?”

    一旁的徐展鹄道,“现在最麻烦的不是捐款的事情吧?琼州粮仓一开,当地的粮价立刻就会跌!”

    “咱们囤的粮怎么办?现在卖吗?”

    户部尚书也意识到了问题,“粮仓一开,那些已经快被逼反的百姓怕是会安分下来……”

    徐首辅慢慢眯起眼睛,嘲讽道,“放心吧,那姓艾的见钱眼开又胆大包天,我不信他没有打粮仓里粮食的主意。”

    “这粮仓,开不了。”

    “至于捐款……也不用太过担忧。”

    对于一般的官员来说,几千上万两银子还是太多,朝臣们最后在丢脸和破财之间选择了集体丢脸。

    秋尽院,云苓乐不可支,“夫人您是没看到,那些朝臣们一下朝,官服都没换就直奔顺天府,最后徐首辅捐了三千两,其他的一两千不等,最少的也有五百两。”

    “不过这样一来,那位艾大人的三万两在中间十分显眼,如今他的义举也已经传遍上京了。”

    穆婉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翻着试验记录道,“艾大人高风亮节,心疼百姓,实乃性情中人。”道德绑架谁不会啊。

    云苓越想越开心,“他要是知道六万石粮食被咱们记账三万两,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虽然琼州的粮价是五百钱一石,但穆婉囤粮囤的早,一石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迫嫁给短命权臣后》 140-150(第8/16页)

    成本也就一百五。

    穆婉悠闲道,“所以才说艾大人是性情中人,看到百姓受苦,什么都顾不上,连谈都没跟我谈就直接用了。”

    云苓又有些担心,“听闻他家底不丰厚,这账能要回来吗?”

    穆婉道,“那就是侯爷的事了。”她看向院子门口,眼底不自觉带了笑意,“艾大人应该不敢赖我的账吧,侯爷?”

    谢珩在她旁边的摇椅上坐下,“放心,若还不上,便让他用前途来抵。”

    云苓解气道,“这次太后被他牵连出了大血,以后肯定也不会向着他了。”

    别的官员能选择一起丢人,吴太后却绝对不行,毕竟官员们还可以说自己两袖清风,但吴太后的奢靡天下皆知,她总不能花得起几万两买首饰,没有几万两救灾民。

    穆婉道,“那倒不一定,太后现在说不定高兴呢。”

    云苓疑惑,“为何?”

    穆婉看向谢珩。

    谢珩道,“这次收到差不多五十万两善款,这两日等朝中选出合适的赈灾钦差,就可以送去琼州了。”

    云苓不解,“银子直接送去琼州?不是买粮食送过去?”

    穆婉道,“现在上京哪儿有富裕的粮食?盛香园里的麦子都算熟的早的,谢昭他们现在割呢。”

    刚说完,谢昭那小奶音就极具穿透力的传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