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120-130(第1/15页)

    第121章 平常的一天

    黛玉想和姜璟说卫安娘的事,可到了晚间姜璟才从外头回来。

    还没等姜璟靠近,黛玉就闻到一股酒味,她有些嫌弃的用手扇了扇,推着姜璟去洗漱。

    姜璟抬手闻了闻自己的衣袖,一股浓浓的酒臭味,忙进了盥洗室。

    但他刚进去,就开始喊黛玉,说这个找不到了,那个找不到了。

    姜璟一向不让下人伺候他洗漱,却喜欢使唤黛玉。

    黛玉嘴里说着抱怨,可是却从未拒绝过。

    黛玉站在浴桶后面,拿了块布给姜璟擦着头发,和姜璟说起了卫安娘的事。

    姜璟当年隐约知道黛玉救了英莲,可是具体经过并清楚,那时候他对黛玉并没有旁的心思,所以也没打听。

    如今听黛玉讲起当年的事,听得津津有味。

    可他忽然想起来,那时候司徒渊可是在安平公主府上的,安平公主还想着撮合两人。黛玉解救那些被拐之人,可少不了司徒渊帮助。

    想着想着,姜璟便觉得心里不舒服,一股酸意弥漫在心间。

    “她当年已有身孕。”黛玉低声和姜璟说起往事,“可她不想要孩子。”

    “我那时就觉得她和一般女子不同。”

    “可你不曾觉得她做得不对。”姜璟来了这么一句。

    黛玉一愣,姜璟伸手握住她的手,“世上如你一般开明的人可不多。”

    黛玉轻笑一声,“公主也赞同我。”

    “公主也不是一般人。”姜璟补了一句。

    “我当时就想着要把那件事管到底,幸好公主支持我,又有太子帮忙。”黛玉提起司徒渊时语气很是平静,不曾遮掩。

    “太子心怀百姓。”姜璟敷衍一句。

    黛玉嘴角弯了弯,“因着这事,我心里是感激太子的,于他是抬抬手说几句话的事,于被拐的人而言却是事关一辈子的事。”

    姜璟听出了当年司徒渊是起了关键作用的,他拉了一下黛玉,黛玉探身看向他,“怎么了?”

    姜璟却拉着黛玉的手,微微起身,亲着她的脸颊,他把黛玉的手放在自己的脸颊上,喃喃道:“那时候我不在你身边。”

    黛玉一下子明白了姜璟这莫名其妙的举动,原来是醋了。她安抚一句:“没事,以后你都在我身边。”

    见他还有些委屈,黛玉低头也亲了一下他的额头。

    姜璟却得寸进尺,按着黛玉的后脑勺,忍不住吻上了黛玉的唇。

    黛玉的唇温温热热的,又香又软,让他想起自己吃的云片糕,无比美味,忍不住撬开她的牙齿,纠缠着她的舌头。

    黛玉晕晕乎乎的,见着姜璟很快坐回去浴桶里了。外头传来丫头声音:“奶奶,可要加些热水?”

    “不用了。”姜璟沉声说道,又让黛玉先出去歇着。

    不多时,姜璟就从盥洗室出来了,他头发还披散着,黛玉上前摸了一下,还觉得有些湿,嗔怪一句:“外头还冷,头发也不擦干。”

    黛玉又让人拿帕子又让人把熏笼抬到临窗大炕前,拉着姜璟坐下,一边给他擦头发,一边让头发被炭火熏干。

    黛玉忙了好一阵,姜璟的头发才干透了,他长舒一口气,捧着茶盏靠着大迎枕上,但黛玉还没放过他,让人端来了醒酒汤。

    这醒酒汤是林家独有的方子,效果很好,喝完后胃也不疼,头也不疼,可就是味道特别古怪,又酸又涩又苦。姜璟总是怀疑,是不是醒酒汤故意做得那么难喝,让他们这些饮酒的人长记性,给个教训,下次不敢再多饮酒。

    姜璟端着醒酒汤,还没开始喝,那股味道就扑面而来,他面露难色看了一眼黛玉,黛玉似笑非笑。

    姜璟不敢讨价还价,屏息凝气,一饮而尽,他喝得急,差点没吐出来。

    黛玉看着姜璟喝完醒酒汤后,才问起他今晚和谁在一起饮酒。

    姜璟说道:“赵潇今日生辰,在外面摆了酒请我们吃酒。”

    “赵公子是赵巡抚的嫡长子吧,可今日并不曾听说赵家摆宴。”按照常理嫡长子过生辰,该在家里设宴席,可赵潇却在外头招待朋友。

    “赵潇是原配之子,赵彬发妻是他还没发达时候娶的家世平平,又早早过世,如今的赵夫人娘家很是得力。”姜璟和黛玉解释着。

    黛玉便明白了,赵潇在赵家的日子看样子不太好过。

    “阿璟与他关系不错吗?”否则也不会喝那么多酒。

    “赵家唯一让我愿意接触的人。”姜璟语气里有些遗憾,“若是不姓赵,我倒想招揽。”

    黛玉不再多说什么,赵潇或许怨恨自己的生父,可毕竟是亲生父子。而姜璟和赵彬之间早晚都有一场争斗,关乎个人仕途和家族兴衰,到时候,赵潇再大度,心中也会生怨,但也是人之常情。

    “说起赵家,赵巡抚的生辰到了,到时候得要设宴席,之前他夫人好日子,我没过去,这一遭躲不过去了。”这些日子,黛玉一直在家里养着,从不曾出去交际过,现在身子无碍了,她就得出去认识下宣府官场中的夫人们了。

    姜璟倒不担心黛玉的交际能力,只是嗯一声,“反正到时候,咱们一起过去。”

    黛玉让曲港领着丫头端了几个茶盏过来。

    “你觉得哪个好看些?”黛玉问道。

    这些茶盏有黄釉的、霁蓝釉、豆绿釉的,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是新得的瓷器?”姜璟反问。

    “是江南那边新烧制出来的,我和他们掌柜说,若有好的,先送一套给我,我选好后,定制一些做为节礼送到京里去。”黛玉和姜璟一五一十说了。

    “既然作为节礼,就红釉吧。”姜璟指了一下。

    黛玉笑出来:“你和我想到一处了。”她让示意丫头过来,拿起那个茶盏,给姜璟展示,“只是这只杯子,我要留下来,这是窑变釉。”桃红色的杯体上泛着点点绿苔。

    姜璟也知道窑变,在前朝时素有“窑变无双”的说法,但如今烧制技艺不断提升,匠人也摸索出来如何烧制,可窑变釉依旧不好得。

    姜璟从不在意这些,成亲前,他的衣食住行都是公中安排的,成亲后便是黛玉一手包揽的,黛玉的眼光一向很好,选的东西都完美契合他的审美。

    “我听田嬷嬷说明日有大雪。”黛玉双手捧着手炉,“京里没到这时候,都会施粥,不知宣府如何?”

    “宣府都是交金银到官府,又官府统一设粥棚。”姜璟也了解过。

    黛玉微微颔首,心里记下来。

    “不如明日在家里烤肉。”姜璟提议一句。

    黛玉未出阁的时候,也陪着安平公主或者林海贾敏烤肉,闻言,面露喜意:“好呀,我明天让人准备好,等你晚上回来。”

    “我明日白天没什么事,可以陪你吃了午饭再出去,就明日中午吧。”

    黛玉心里更高兴了,成亲后,她只有一早一晚和姜璟待在一起,白天都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120-130(第2/15页)

    一个人,姜璟能陪她,她心里很是开心。

    次日,黛玉就让人在厢房里摆上了烧烤架子,和姜璟刚一进去,便闻到一股肉香味,厨房的婆子已经开始烤起来了。

    黛玉有些失望说:“让婆子烤有什么意思,自给自足才有意思。”

    田嬷嬷有些为难,还没等她开口,姜璟就笑着说道:“我倒是无妨,但你脾胃弱,还是让厨娘看着比较好。”

    黛玉不满嘟起嘴,姜璟有些无奈说道:“那你在一边看着,我帮你烤怎么样?”

    黛玉还没吃过姜璟烤的肉,便欣然答应,点了点头。田嬷嬷忙让人搬了凳子过来,生怕炭火熏到黛玉,想让黛玉坐到一边。

    但姜璟却伸手拉住黛玉的手,把她带到了架子前。

    “我不吃辣椒,吃了要上火。”黛玉说道。

    “我知道。”姜璟笑着看着黛玉说道,眼里满是温柔。

    姜璟之前也烤过肉,但还是有些生疏,刚撒了一点盐,便有一股呛人的烟从炉子里翻腾上了,扑了黛玉一脸。

    她忙用帕子捂住口鼻,咳嗽了几声。

    “你稍微往后退一退。”姜璟有些手忙脚乱。

    黛玉却咯咯笑起来,叠声问姜璟肉熟没熟。

    姜璟点了点头,,但还是让厨娘看了一眼,才递给黛玉。

    黛玉咬了一口,却捂住了脸颊,“有些硬,味到是不错,手艺很好。”

    姜璟笑了笑,又让人端了厨娘烤的肉,“你吃这些吧。”

    黛玉拈起铁签,随手把自己手里那串递到姜璟手里,姜璟也不嫌弃,接过来吃完了。

    田嬷嬷面色平静,可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姜璟竟然那么自然吃完黛玉吃剩的东西。

    姜府自然不缺这点吃的,这只意味着俩人的关系很是亲昵。

    说是吃烤肉,但黛玉也只是浅尝辄止,主要是姜璟在吃,厨房也知道,给黛玉备了热粥和几样小菜。

    黛玉用勺子搅着粥,和姜璟说道:“这小米是山西产的,比京里产的要好吃些。”

    “我尝一尝。”

    当着丫鬟婆子的面,黛玉不好意思如他俩私下那般,将自己勺子给姜璟用,而是让丫鬟盛了一碗。姜璟喝下去,觉得身上暖呼呼的。

    俩人说了会闲话,姜璟便要准备出门。黛玉把他送出门,才回到房间里午休。

    第122章 打倒一片的姜夫人

    赵彬生辰那一日,姜璟和黛玉掐着时辰乘着马车过去了。赵府张灯结彩,宾客如云,很是热闹。

    黛玉和姜璟笑着说道:“宣府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过来给赵巡抚庆贺了。”

    姜璟笑道:“都在他手下讨生活,能不过来讨个好彩头吗?”

    黛玉微微颔首,入了大门后便和姜璟分开,她的马车直接驶入二门。

    赵潇的妻子宁氏领着丫鬟婆子已经等候在二门,见着黛玉立马迎上来,和黛玉见过礼后,才挽着黛玉进了垂花门。

    黛玉到花厅的时候,时间掐得刚刚好。

    但从这一点,宁氏就不敢小看了黛玉,她也是大族之女,自然懂得宴客的规矩,一般地位尊贵的人都会等人来的差不多,又没全到的时候来到。这事说起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必须得安排随车的嬷嬷打探前面的情况。

    黛玉头次出门就游刃有余,可见她不仅常出席这样的场合,也可见她很会调理下人。

    宁氏心里想着,面上和黛玉寒暄几句,便进了花厅。黛玉今日穿了一件大红缂丝蝴蝶葡萄长褙子,衬得肌肤如雪,掀开帘子那一瞬间,便吸引了众人目光,厅内有一瞬的安静。

    宁氏笑着说道:“这是姜参将的夫人林氏。”

    有人立马上前笑着给黛玉打招呼,宁氏一一给黛玉介绍。黛玉记性不错,把人都记住了。

    宁氏不可能长时间待在花厅,她还得去看看外头宴席,和黛玉告了罪,便离开了。

    黛玉才抿了一口茶,便有人拉着黛玉聊天,“我们正说着京里时兴的首饰,正想找个人问问,可巧姜夫人是京中人,给我们参谋一下吧。”

    说话的是宣府知府夫人杜氏。宣府虽是九关,朝廷在这里设了府,隶属于直隶省,管辖着三州七县。

    杜氏年纪三十几许,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马上就要成为婆婆了,但身段极其纤细,保养的极好。杜氏出身江西大户,耕读世家,出了不少进士。

    黛玉在江南的时候,就听说过杜家,见到杜氏朝她释放善意,黛玉自然投桃报李,笑着说道:“杜姐姐说的是什么样的?”

    “城中的银楼送来了花样子,竟然差不多,都是岁寒三友的,想着问问林妹妹,是不是京里流行这样的。”杜氏也改了对黛玉的称呼,换了个更亲昵的。

    “永平郡主及笄的时候,太后娘娘特意赏了一支多宝岁寒三友簪。京里人觉得极其雅致,就流行起来了。”黛玉和杜氏解释着。

    杜氏还有些不解,黛玉又补充一句,“永平郡主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太后很是疼爱。”委婉解释了簪子的贵重,也解释了为何京里有人效仿。

    杜氏对黛玉更谨慎几分,黛玉言辞透露出在她京里交际很广,和宗室女也有联系。

    “林妹妹手上的镯子是京里的吧?”又有人问道。

    黛玉腕间戴着一支赤金缠丝手镯,她笑着摇头:“这是在扬州买的,我家里在江南居住多年,更喜欢江南的样式。”

    杜氏笑着说道:“听说京里也有几家银楼是江浙人开的?”

    黛玉有些意外杜氏知晓如此情况,微微颔首,“是有几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