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杜最近在给闺女置办嫁妆,自然把这些都打听清楚了。”有人笑着给黛玉解惑。
黛玉忙向杜氏道喜,又问许的哪户人家,杜氏也没遮掩,“是我娘家侄子。”
提起女儿亲事,杜氏满脸喜意,和众人说道:“你们若是有需要的东西,就告诉我,我一并采买了。”
杜氏的性子很是爽利,黛玉很喜欢和这样的人说话,和杜氏笑着说道:“我娘给我置办嫁妆的时候,觉得有几家店东西不错,改日我列个单子给您。”
杜氏能感受到黛玉的善意,忙谢了黛玉。
除了杜氏,黛玉游刃有余和其他贵妇说话,来之前,她已经打听清楚这些人什么出身,家里孩子,有那些姻亲等。
时辰差不多的时候,赵彬的夫人便携着另一位董参将夫人过来了。宣府,赵彬是巡抚兼任总兵,无副总兵,再往下就是两位参将,一位是董参将,另一位就是姜璟了。
黛玉和董夫人地位该是一样,但黛玉年轻,该礼让这位董夫人。
可赵夫人却单独招待董夫人,而让自己儿媳招待黛玉,并把黛玉放在了花厅,可见是看低了黛玉。
众人心思各异,若黛玉是普通出身,也算不上太失礼,可黛玉是阁老之女,长伴安平大长公主身边。赵家这是赤裸裸的打脸。
赵夫人身后还跟着赵三姑娘,这位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120-130(第3/15页)
三姑娘就是当初想嫁给姜璟的那位,见了黛玉,眼中闪过一丝嫉恨。
黛玉神色如常拜见了赵夫人,心里想着赵夫人竟然如此上不得台面,不过转念一想,若赵夫人待她亲热,她该头疼如何防范了,如今这样大大咧咧的,行事粗鲁的,她倒可以略微松口气。
董参将虽然是赵彬的得力助手,但董参将同样不想得罪姜璟。他已经年过五十,如今不过是想着安稳度日,对姜璟的态度很是圆滑。
董夫人自然夫唱妇随,她知道自己和赵夫人单独一处不妥,但无法推辞,见了黛玉面上带了些歉意,和黛玉打招呼。
黛玉无意让董夫人下不了台,和她寒暄几句。
赵夫人便招呼众人去戏楼那边听戏,黛玉默默走在赵夫人和董夫人后面,和杜氏并肩而行。
杜氏是耕读之家出来的,自然喜欢读书人,且她的夫君又是正儿八经科考出来的文官,而黛玉父亲当年是探花,如今又是阁老,杜氏天然觉得黛玉亲近,而且黛玉自身又知书达理,温柔可亲。
“院子里梅花开得真好。”杜氏赞叹一句。
黛玉看了一眼抿嘴笑着说道:“花倒是不错。”杜氏听出黛玉话里有话,看向了黛玉。
黛玉小时候可是跟着安平公主打理园子,自然懂得治园之术,一眼就看出院子里的梅花种得很是随意。
戏楼里摆着炭盆,虽然房间一侧对着戏台,但并不觉得冷。
赵夫人说了几句话之后,说起戏班子,她语气里带了一丝炫耀,笑着说道:“是进过宫的。”
旁边有人补充说着:“听说在京里很是难请,阁老们请都请不到,都得排着号。”
黛玉强忍着才没笑出来,这是当她不存在吗?还是忘记了她是从京里出来的。
安平公主喜欢听戏,她对京里有名望的戏班子也如数家珍,今日赵家请的戏班子是进过宫,但宫里有喜欢的戏班子,内务府怕宫里主子换了口味,也为了防止宫外窥探宫里喜好,一向多请几家戏班子入宫候着,以备不时之需。至于说阁老都请不到,更是无稽之谈了,据黛玉了解,其他几位阁老家里都养着戏班子。他们家是因为贾敏不喜欢,一般都是去外头请戏班子,或者请安平公主府上的戏班子。至于需要排号,哼,京里大概还没有人敢抢林阁老府上定的戏班子。
黛玉为了掩饰异样,低头研究戏单。
董夫人笑着说道:“不如唱《玉簪记》吧,这是他们压轴的东西。”
众人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黛玉对这些不感兴趣,耐着性子听了几句,便找个理由出去透口气。
杜氏也跟着出来了,指着园子里的梅花问黛玉:“妹妹若是不给我解惑,我今晚要睡不着了。”
黛玉很是无奈,和杜氏说了其中的门道。
杜氏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她没想到黛玉竟然博览群书,对治园也了解,她心中动了动,和黛玉说道:“我亲家年后大概要回京里,女儿日后要随着婆家在京里居住,但她从未到过京里,许多事情还不懂,我想请妹妹指点一二。”
黛玉自然不会推辞,和杜氏说道:“杜姐姐不嫌弃我资历浅薄就好。”
杜氏忙否认和黛玉敲定时间:“不知后日如何?”
黛玉委婉说道:“我自打来了宣府后就在府里养病,各位夫人姐姐都疼惜我,送了厚礼过来,我想着在年前办场宴会,请大家过来,聊表心意。”
杜氏说道:“那我就带着小女过去。”
俩人一边说话一边在廊中踱步,忽然听到与长廊相连的门后传来说话声。
“姜夫人不亏是从京里出来的,那通身气派真是了不起。”
“哼,不过是仗着有个好娘家,嫁了个好夫君而已。”黛玉听出这个声音是赵三姑娘。
她语气里满是恶意:“那么瘦弱,一副病西施的模样,不是长寿之相。”
杜氏神色已经变了。
黛玉轻笑一下对杜氏说道:“还得麻烦杜姐姐做个见证。”黛玉不打算忍这口气,这句话是拉杜氏的意思。
杜氏明白她若是帮了黛玉,就上了黛玉的船,和赵彬对立,若是不帮,便是站在黛玉对立面。
杜氏想了想京里的林海,想了想姜府和姜璟,立马选好了立场,有些嫌恶说道:“也不知道赵府如何教女儿的。”
门后的话还源源不断,“她一个阁老之女竟然下嫁,肯定是有不足之处,否则京中高门大户怎么不选她呢。”
“哼,当年她在闺中和太子瓜田李下,差点成为太子妃,可还是宫里明察秋毫,不肯要她。她名声坏了,京里的人都知道这事,不肯要她,她才挟恩图报,逼迫姜参将娶她……”
黛玉朝金嬷嬷使了个颜色,金嬷嬷早就安耐不住了,神色严肃快步走过去,诘问一句:“是谁在诽谤我家夫人。”
赵三姑娘看到黛玉等人,也不生怯,扬起头说道:“是我。”
金嬷嬷上前一步就是一巴掌,“这是姑娘该得的。”
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杜氏也瞠目结舌,赵三姑娘眼中迅速蓄满了泪水,捂着脸,瞪着黛玉。
“你给我等着。”说完便向戏楼跑过去。
黛玉一点也不在乎,慢悠悠过去。
到了戏楼的时候,里面已经乱做一团,赵三姑娘正趴在赵夫人怀里哭呢,围了一群人劝慰。
见黛玉进来了,戏楼有一瞬间的安静,众人的目光都放在黛玉身上。
黛玉轻笑说道:“今日是赵大人寿辰,是大戏之人,赵三姑娘身为女儿却哭哭啼啼的,不知道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
她轻声似是自言自语说道:“真不吉利。”
“你。”赵夫人的火气压抑不住,伸出手指指着黛玉,被气得手都在哆嗦。
黛玉微微歪头看向赵夫人,说道:“夫人何意?”
“你好心请你上门,没想到你竟然心狠手辣,无故打我的女儿。”赵夫人怒斥一句,“怪不得会来到宣府……”
话还没说完,黛玉随手端起旁边的茶盏摔到了赵夫人的脚下。
“夫人这话不对,难道夫人是看不起宣府?宣府乃九边重镇,于朝廷边关安稳至关重要,我和我夫君忠心为国,不辞千里来到宣府,想要守护宣府一方安宁,我想在座的夫人都是这样想的。怎么到夫人嘴里,我反而成了被迫流放到宣府?在夫人眼里,宣府成什么地方了?夫人把众夫人放在什么地方了,把大家的一片丹心置于何地?”
“夫人说我无故打你女儿,杜姐姐也在一边,不如请她说说赵三姑娘都说了什么话。”黛玉带着嘲讽说着,“不过,我好心提醒夫人一句,最好别这样,还是私下问问你女儿说了什么。”
“那些话,我都不想再听一遍。”黛玉面露嫌弃,“也不知道赵家的女儿是怎么学的《女则》,妇教有四,言居其一。我可算是见识到了赵家好家教。”
赵夫人快要气晕过去了,她心里一直看不起黛玉,先前她故意落黛玉面子,黛玉没有不悦,又见黛玉身姿柔弱,因为黛玉是个软糯的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120-130(第4/15页)
子,没想到黛玉竟然如此嚣张。
黛玉微微抬了下巴,满是傲气,“今日是你女儿妇言有亏,我是个好性的人,只给她一巴掌算个教训,若是旁人,或许就宣扬出去,到时候,我看谁敢要你家女儿。”赵三听到几乎要哭晕过去了。
说完便带着田嬷嬷等人离开了,赵夫人叠声说道:“快拦着她。”
“谁敢拦我?”
“谁敢拦她?”
两道声音一起响起,姜璟负手而立,旁边是面色极其难看的赵彬。早在黛玉让金嬷嬷打赵三的时候,就有丫头到了前院和姜璟说了。
黛玉快步走到姜璟身边,姜璟低声问道:“没受伤吧。”
黛玉说道,“我好意上门贺寿,被人平白无故骂了一通,心里好生委屈。”
“不过我是长辈,自然不会和晚辈计较,吃一堑长一智,也希望赵姑娘谨言慎行。”黛玉很是诚恳对着赵彬说道,赵彬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动了动,但他还有一丝理智,挤出一个笑容,还没等他说什么。
赵夫人开始口不择言了,“你一个丫头片子,竟然敢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你给我住嘴。”赵彬大声呵斥一句。
黛玉轻哼一声,“我是年轻,可谁让我命好呀,有资格在夫人面前说这些话。”
姜璟把黛玉拉到身后,对赵彬抱拳说道:“赵大人,恕我先行告辞。”
“你不许走……从未见过如此欺负人的,我要去京里,问一问林夫人是如何教导女儿的,我要去宫里见皇后娘娘……”赵夫人下意识想拦住,开始语无伦次。
“那就去吧。”姜璟淡淡说道,语气里带着冷冽和不屑。说完,就拉着黛玉出去了。
出了大门,姜璟没提在赵府发生的事,问黛玉:“饿不饿?”虽然是关切之意,但却硬邦邦的。
“饿。”黛玉觑着姜璟的神色,很是乖巧说道,她双手抱着姜璟的胳膊,语气里很是委屈,“特别饿,快要晕过去了。”
黛玉原本就是惹人怜惜的模样,又故意做出委屈相,姜璟心里的气好似被堵住了,发不出来,语气软和了许多,“那我带你去吃饭。”
黛玉眼珠子转了转,说道:“赵大人知道咱们还兴高采烈去街上吃饭,会不会更生气了呀。”
“你呀。”姜璟无奈用弯起手指敲了敲她的额头。
姜璟和黛玉心情丝毫不受影响,在街上吃了饭,后才回家。
刚下车,便见着晏先生立在一边。
黛玉笑着说道:“先生是来接我的?”
晏先生上下打量一番,见她没事,才笑着说道:“我是看看把赵家人打倒一片的姜夫人。”
黛玉瞪大眼睛,可心中却觉得暖暖的,“先生怎么知道了?”
晏先生无奈说道:“你们吃饭的功夫,这话都传遍宣府了。”
“恶人先告状。”黛玉哼一声,正准备进去的时候,见姜璟和晏先生不动,有些疑惑。
姜璟轻咳一声,和黛玉说:“晏先生在这里等贵客,你先进去吧。”
黛玉明白是自己自作多情了,脸颊浮起一片红晕,轻哼一声,瞪了一眼晏先生,晏先生哈哈大笑起来,黛玉在笑声中,微微抬着下巴,领着田嬷嬷等人进去了。
晏先生和姜璟对视一眼,才收敛脸上的笑意,才去了大门外,等着贵客来临。贵客便是司徒渊。
原本该由赵彬出面迎接,但司徒渊向来低调,快入城的时候,让下人往赵家递了信,但赵家如今乱成一团,这消息没能传到赵彬耳中。
司徒渊便转道去了姜璟府上,故此,晏先生和姜璟在门口等候。
赵彬知道的时候,司徒渊已经入了姜府了。
第123章 不见
司徒渊是奉圣旨前来宣府的,是来犒劳九边将士,之所以先来宣府,是因为宣府这一两年对阵鞑靼无一败绩。正因为此,司徒渊才赶在过年前到宣府,与宣府将士一同过年。
要说宣府城内最欢迎司徒渊的,绝不是姜璟而是赵彬,赵彬在宣府多年,但宣府苦寒,战事频发,别说和京城比,就是和其余八个重镇相比,也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