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母,家里仅剩的孤女,都可以安排进去,也能有足够的位置安置,说不得还能减少一些吃绝户的!”

    黛玉和筠哥儿一唱一和:“且让她们获得经济来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回报,别人看到了我们这样有回报,也会跟着去做,这样的话这些可怜的女子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贾敏欢喜的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没有打击他们,这其中要遇到的困难,也没有说别人看到有利益可图,只会想着怎么夺得利益,怎么压榨女工。

    而是积极的夸奖他们,并鼓励他们予以尝试,总归想法是好的。

    “可是我们年底,明年就要回京了。”黛玉突然想到。

    筠哥儿也是才想起来,是哦,他们家在金陵,可老父亲的工作明年就得举家拖口去京城了诶。

    贾敏有了想法,却没有直接说,而是等他们姐弟两个自己思考。

    果然,他们有了想法。

    “甄姐姐!”

    甄英莲失踪的这些年,甄士隐已经离家成了道士,不知在何方,封父封肃年纪大了,也不能事生产,家里就靠哥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50-60(第3/21页)

    嫂嫂们撑着。

    如今英莲已经找回,母女二人自然得回家拜见外祖父和舅舅婶婶。

    当初英莲失踪,他们夫妻二人回来,封肃虽然不满,却也没有赶走他们,等甄士隐走后,封肃也未曾赶走封娘子,只是骂那不中用的女婿。

    见到英莲后,封肃老态的面容上倒是难得露出几分兴奋,“咱们外孙女儿长得真好看!以后定能嫁个好人家飞黄腾达!”

    英莲有些吓着了,封氏忙道,“父亲,英莲的婚事不急,英莲还小呢,刚刚回来,我还想着多留几年。”

    封肃皱眉,“十二了还小,你看外面那些说闲话的,我骂得过来吗?”

    “父亲!”封氏站在英莲身前,怪不得他们建议她搬家,也是,流言堪比利刃,这才回乡第一天,外面看热闹的就已经那么多人,“父亲,这些年女儿多亏您的照顾,也多亏哥哥嫂子的照拂。”

    她能做些活计拿出去卖不错,可若是父亲不收留她,就又是一回事了。

    只是她也是女儿的母亲。

    “爹,大哥,嫂子,这是拐卖英莲的拐子买卖时的钱,”这些年她也有贴补家用,甚至熬坏了眼睛,但封肃毕竟是她父亲,“这些钱,就当英莲孝敬你们的。”

    两家人出了钱买英莲,这些钱,是其中一家的。

    封肃和封氏哥哥婶子看着那一袋子银两,看英莲的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这么多银子,看样子封氏就算私藏也藏不了几个。

    “只是我想带着英莲换一个地方,一个没人认识我们的地方。”

    “不行,”封肃直接摇头,“要去你们去,我不去,我老了,落叶归根,我就不跟你们走了。”

    果然,只要有了钱,父亲不会多加干涉她们。

    哥哥婶子也说要照顾父亲,于是回乡的第二天,封氏母女二人离开了封家。

    徐晔已经在客栈等着他们了。

    “打哪儿去?”

    “哥哥,我想回姑苏,赚些钱,买回甄家的宅子那块地。”回答的是甄英莲,甄英莲看似呆呆的,可并不笨,也并非没有主意,在信任的人面前,她已经能逐渐放开,“或许有一天,爹爹也能回来。”

    徐晔和封氏都愣了愣,显然这是甄英莲自己的主意,“你不怪你父亲?”徐晔不解。

    甄英莲没说怪,也没说不怪,“刚刚知道的时候,有些失落,可后来想想,有几个失踪的姑娘能被找回来呢?爹爹也不是没试过找我,他只是太过悲怄,失魂落魄,反被道人给糊弄了去,错的是拐子和道人,不是爹爹。”

    “我只是盼着,若是一家人能重新聚在一起,便好了。”

    封氏万不曾想,她之前一直庇佑在身后的女儿,能有如此见识与胸怀。

    徐晔慢慢笑了,他看到的与封氏不同,他倒是觉得,甄英莲在意的是长久失去家人后团圆所代表的意义,而不是一个不见踪影的父亲,至于感情,不过是想象,“那我们回姑苏吧,不过得先给筠哥儿他们去信一封,免得今后找不到人。”

    徐晔帮他们落稳了脚跟,又和姑苏林园的人打了招呼后,本就准备继续各地游玩去了,却就在此时,英莲她们收到了黛玉的来信。

    英莲不懂生产和商业,可她看到黛玉和筠哥儿的想法,却不自觉想着参与,她是幸运的,而她看到了向不幸者伸出手的方法,她想要一试。

    徐晔不擅长经商,可那是和他家里人比。

    他看到筠哥儿的信就知道,这姐弟俩肯定是已经把他安排好了,果然,看着他们在信中写:“徐哥哥到处游山玩水,指不定每次回家都能带回几个需要帮助的……”

    徐晔:……

    我似乎作用不该在这里,而是该在提供渠道之上吧?

    徐晔叹气,却没想阻止,搞吧搞吧,于公,帮扶弱小,给予他们谋生的手段,于私,英莲以后嫁人,也有自己的产业,底气也更足。

    且……他徐家毕竟是经商的,他如今不能担得起整个家业,未必不能培养义妹啊!就当他多个私心,反正挂个徐家的名头让徐家一直传下去,也不错的样子。

    不过现在嘛,主要是封姨和他两个,他理论,封姨琢磨着实践,英莲学,嗯,应该能开得起来吧?

    应该?

    作者有话要说:

    1:薛蟠和他妈的对话根据原文改动来的

    香菱案,书中是冯渊的奴仆告了一年才遇到贾雨村,也就是案件拖了一年,但书中原文又有:近因今上崇诗尚礼…以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裁人赞善之职…一为送妹妹待选…便将家中事务一一的嘱托了族中人…带着母亲妹妹起身长行去了。

    所以应该是准备上京准备待选,和冯渊争夺打架,人死了,薛蟠走了,一年后贾雨村到。

    不然谁家公主招伴读等你一人一年啊?浪费一年啊?

    但后面,又是: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结了案才放心…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

    也就是说是一年后贾雨村彻底结案了,这边他们才正式入京。这就矛盾了啊?都在书中第四回原文能翻到。所以我实在理不清他应该是什么时候走的,或者只能猜旨意是提前下达的。

    反正这里设定的是今年就招伴读,不可能拖到明年。摊手jpg

    第52章 林家一行进京城

    “老爷,这梨香院都挨着后门了,又挨着家仆的院子,怎么能给自家亲戚住?”

    别看梨花香院五脏俱全也不小,可仅仅是挨着奴仆,远离贾母的荣庆堂这两点,就足够让王夫人窝火了,让她亲戚住这样的院子,不是下她面子吗?

    贾政这段时间对王夫人的不耐几乎是不加掩饰,“梨香院乃是父亲晚年静养之所,父亲都住得,姨太太住不得?”

    “若是住不得,尽管住王家去!”王子腾竟然抛下了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统制,这不是把他们贾家的手给断了吗?

    贾政手指着外面,“你家外甥女要参选女官,安静偏僻的地方才好呢!”

    “只一点,没事儿少让宝玉和姑娘们与她们走得太近,你那外甥买卖良家子,你那外甥女也是个心冷的,别教坏了我贾家的儿女。”

    别看那薛宝钗的声明有意无意都在说薛蟠是无辜的,不知情的,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后果,反而因此破了案,给薛蟠辩解,可案件已定,她那样也不过是为自己名声。

    “夫人,你可好生想想吧!”

    贾政说完便拂袖而去,去了赵姨娘处。赵姨娘再泼辣无礼,至少不会损害贾家利益!

    王夫人气得又让贾环抄了书,可贾政已经决定的事情,她也毫无办法,只能给薛家母女安排了梨香院。

    贾母听闻后,也只是在薛家母女来的时候让姐妹们见了一个面,也没让她们多串门,就此罢了。

    站在贾母和贾政的角度,就是(儿)媳妇儿的亲戚来借助一段时间,办完事就离开,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可这亲戚的儿子却是个犯罪的,自家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50-60(第4/21页)

    里姑娘又多,谁能放心?

    若是那薛蟠来了,贾政必定是要亲自去嘱咐告诫薛蟠一番的,只如今薛蟠已经被捉拿入狱,贾政倒也松了口气。

    只希望等这女官选拔一过,她们就离开吧!

    此时的薛家其实是没有资格参选的,能参选也不过是借着王子腾外甥女的身份才能有了待选资格,且这资格,也只是郡主伴读的资格,而不是公主伴读,更不是才人赞善之职。

    贾家的姑娘们还小,并不能了解太多,但也知道这薛家姐姐是来应选的,故而贴心的也没去打扰。

    后宫中,皇后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女官的选拔。

    按理,皇恩浩荡,百官感念皇恩,应当有所表示,皇帝该高兴,可今日,当今却又愁眉不展了起来。

    “自三月那场雷雨后,到现在已经慢慢一月了,全国各地,均未见雨至。”

    这的确是大事。

    皇后放下手中的名册,“说起来,今年的春日,温度也比往年稍高些许。”

    当今大马金刀坐在椅子上,“那些言官却道是杞人忧天,这才一月而已。”

    可全国各地的一月,就不是一月的事情了,应当准备赈灾了才对。但是实际上,赈灾都是发生了灾害再行赈灾,而不是提前预测,因为若是没有灾难,已经预拨出去的金额等,是一大笔大的开销,就是之后真的有天灾,预测的也并不精准。

    皇后久久不语,这已经是惯例了,并非当今一个想法就能改变的,尤其是当今之上,还有太上皇。

    “只能让各地的官员,多加注意一下了。”

    去年三四月的京城,因为会试殿试而热闹,今年又因为女官参选而热闹,甚至更加带动消费,这些个姑娘们,可都不是缺钱的主。

    而在京城之外,百姓都在渴求着老天爷能下一场雨。

    再不下雨,庄稼怎么办?

    没有庄稼,他们叫什么税,又吃什么饭?

    扬州一湖泊旁不远的空地上,这湖泊里的水已经少了一半,外侧空地的地面,已经有了细小的裂缝……

    “嘎?”

    几只肥硕的鸭子一嘴往下一戳,嘎嘣脆!

    “嘎嘎嘎!”

    几只鸭子在这附近翻找了好一会儿的零嘴,才兴高采烈地往回跑,“嘎嘎嘎——”

    随着回来的几只鸭子的兴奋召唤,一群鸭子都准备往外走,方姨娘疑惑的诶了一声,“这是哪儿有吃的了?不应该啊?”

    这段时间她很少放鸭子外出了,就是因为今年天公不作美,收成肯定会很差,作物长得也不好,她怕这群鸭子一不注意给作物叨了一嘴,或者被人给抱走煮老鸭汤去了。

    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方姨娘还是只放了一小群出去,而且是自己跟着,于是方姨娘就看着他们在土地缝缝里面叨,方姨娘看了看,从漫不经心中瞬间被击中天灵盖,“嘴下留虫!”

    鸭子哪儿听得懂这些,方姨娘一个掰开鸭子的大扁嘴,“嘎?”

    **

    有部分地区发现蝗虫虫卵的消息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蝗虫,意味着蝗灾,意味着粮食颗粒无收。

    “陛下,天佑陛下!现在发现蝗虫得早,可派人前往各地巡查治理,将蝗灾提前控制。”

    “陛下不可,这是上天降下罪责,不可对上天不敬……”

    “放肆!”当今直接怒骂,“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给朕搅合!唐朝太宗文皇帝生吃蝗虫,上天不也没降罪?!”

    “朕怎么记得,各地都有官员,每年开春负责巡视,若见蝗卵,予以扑捕,怎么现在才被发现?”

    “这都四月底了,不是初春了!”

    “臣知罪。”

    负责官员派遣调度的吏部尚书先请了罪再说。心知却也是惊骇不已,朝廷官员或许不通农事,但对于蝗虫却不能不了解,这都四月了,发现的竟然只是卵而不是蝗灾已经开始……

    “既知有罪,便将功抵过。”

    “臣,谢主隆恩。”

    蝗灾的治理,无外乎就是那几样,派人去抓捕,鼓励百姓抓捕,宣传如何抓捕。

    “林如海代他夫人上书,言曾在书中看到过禽鸟可食蝗虫,今鸡鸭又能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