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珠定定看了大阿哥一眼,忽而就笑了:“分忧?怎么分忧?老臣自己都是自身难保。”
“索额图去跟沙俄谈一场没谈成,回来还是有功的。太子在宫里什么也不能做,赫舍里氏一族就总有人在外头替他撑着。沙俄一事,皇上是一定会妥善解决的。皇上年富力强百折不挠,谁也不能奈何皇上的。”
“皇上既然放了大阿哥出来历练,那老臣就没什么用处了。太子是不能动,可皇上也不会允许有人比太子更厉害。老臣亲近大阿哥,老臣过后必有贬谪。况且皇上对老臣早有不满。大阿哥如今既出来了,老臣也就放心了,只是老臣总要与大阿哥说一声的,大阿哥若果真要与太子相争,那就千万不要心慈手软。焉知有一日,皇上不会用大阿哥来牵制太子呢?”
明珠走后许久,大阿哥还久久不能回神。
明珠老谋深算,他的话越想越觉得深意无穷,也越叫大阿哥心寒。
说的好像将来他们会父子兄弟相争,刀戈相向。
“走。出宫。”大阿哥回神后,叫身边的侍卫跟上。
不管明珠怎么说,他是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的。
明珠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他要明哲保身,大阿哥不去理会。
可他是汗阿玛的长子,是大清的皇长子,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外头的人对汗阿玛起了歹心还坐视不理。
-
感觉到雪花落下来的时候,瑶令还在宫道上巡查,她实在是不放心,刚去各处看过,然后又去荣嫔处看了十一阿哥,这才回来。
本来还想着十一阿哥会不太适应的,结果没想到这孩子适应的还挺快的,在荣嫔那里待的还挺安逸的。
就是有点想念她,她过去抱了好一会儿,这孩子才肯放她走的。
瑶令心里多少有些愧疚,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发现似乎经历过之前照顾太皇太后的那两三个月,她和十一阿哥都成长了不少。
至少遇见现如今这样棘手的事情,她就不会和十一阿哥对着哭了。
而且七阿哥还总是会过去陪伴十一阿哥,和十一阿哥说说话,玩耍玩耍,十一阿哥也挺高兴的。
既落雪了,那么运往各个帐篷里的炭火就要备足了,还要送去更多些,可不能有什么风寒的事,否则病患多起来,就怕传染出疫病来。
瑶令将后宫的事料理妥当,便准备去前头康熙处。
结果还没到,就遇上赵昌来传话。
赵昌说:“万岁爷说,前头还有事情要商议,怕是今晚上不得闲了。请娘娘不必过去了。请娘娘回长春宫好好歇息。”
还要议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 80-90(第5/20页)
瑶令想,再这么连轴转下去,就又是一天一夜不曾合眼了。
康熙早上还答应她了的,今儿夜里一定会按时休息睡觉的。这会儿又议事上了,还不叫她去,莫非是很紧急的事,要处理一晚上?
这要是再熬穿一个晚上,这身体还要不要了?
瑶令问:“今儿万岁爷的药可按时喝过了?外用的药膏可按时用过了?”
想起来时梁公公的吩咐,赵昌也不敢撒谎:“万岁爷喝过两次药,外用的药只用了一次。梁公公心里是记着的,但实在找不着空儿给万岁爷用。”
瑶令叹气,她就知道工作狂是这个样子的。光靠梁九功一个人盯着是不成的。
瑶令又问:“今儿晚上万岁爷要议何事?”
寻常瑶令当然不会打听朝政。但当下事关紧急,瑶令就问了。
瑶令说:“我也不为难你。你能说就说,不能说就别说了。”
赵昌道:“奴才来的时候,梁公公吩咐过了,若是娘娘问起万岁爷今夜的议事。只叫奴才说一条,万岁爷为了这事恼怒得很,当场就摔了杯子。严令不许传出去。梁公公说,只能与娘娘说这些。”
“万岁爷气大伤身,奴才们无人能劝。万岁爷不肯看太医。惹怒万岁爷的,便是大人们。”
是哪一位大人赵昌没有说。
瑶令也听明白了。
心说这都几年了,梁九功这蚌壳似的嘴终于是肯启出一条缝了。不过这样也好,嘴紧的在御前侍奉才是好的。
若不是指望着她去劝说康熙,只怕也不会同她说这个事。
虽然还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惹怒了康熙,但听见说摔了杯子就知道这气生得不小。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同梁公公说叫他放心。我一会儿亲自熬了安神汤送过去。”
赵昌这才走了。
瑶令回了长春宫,想着普通的安神汤其实味道不太好,她就自个儿重新想办法熬了一碗,亲自尝了味道带着甜,这才提了食盒换了一身衣裳去了前头。
彩霞在跟前低声道:“这会儿在万岁爷跟前议事的,便只有陈廷敬陈大人和张英张大人了。”
先前许多人都走了。
瑶令想,只留下这两位,那就是要做决断了。
“咱们走快些。”瑶令带着人加快了脚步。
虽还不知道是什么事,但瑶令总觉得不该这么快就做决定。
龙账内,赵昌进来禀报:“万岁爷,嘉妃娘娘给万岁爷送安神汤来了。”
康熙下意识就看了一眼梁九功,梁九功扑通一声就跪下来了。
康熙发怒时,陈廷敬和张英就在跟前,眼前的帝王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因为太皇太后的去世,也将皇上折磨的很是憔悴消瘦。
皇上请太医的事,两位也都是知道的。他们同样担心皇上的身体。
两人对视一眼,陈廷敬道:“嘉妃娘娘既然来送安神汤,皇上用一用安神也好。臣等出去候着。请皇上千万保重龙体。”
“既如此,你们也去隔壁用些姜汤驱驱寒。”康熙道。
两位大臣出去,正好遇见在外等候的瑶令。
这可是康熙信重的老臣,他们行礼,瑶令也忙还礼。
瑶令叫赵昌请进去了,她就没瞧见,陈廷敬和张英两个人对视时眸底担忧的目光了。
这个时候偏偏嘉妃来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第83章 哭晕
瑶令还怕将身上的寒意带到康熙身边了。
在门口炉边站了一会儿,等身上热乎乎的暖起来了,才将披风解下来,由着奴才接过去挂到衣架子上去了。
等身上都收拾妥当了,这才亲自提着食盒进了内帐。
一进来就瞧见梁九功跪在那里,康熙面沉似水喜怒不辨。
可瞧在瑶令眼里,这就是生气了。还是生了大气。
算上跟在康熙做侍奉丫头的那几年,她对这位万岁爷应当算是挺了解的,其实他很少有这样生大气的时候,不知道这回是为了什么。
“臣妾给万岁爷请安。”没叫她行礼下去,康熙就过来牵着她的手了。
“外头冷。不是叫你不必过来了?”康熙神情缓和下来,小丫头的手软软的,而且还很暖和,可见过来的时候没有受冻。
康熙看了眼还跪在那里的梁九功:“你下去吧。”
梁九功忙磕头谢恩,然后就悄悄退下去了。
直到退出去后,梁九功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再一瞧赵昌,也是一头的汗,梁九功说了一声没事了,就叫赵昌去忙他自己的差事了。
趁着这一会儿,梁九功想着去稍微眯一会儿,也睡不了太久,但是能稍微养养神也是好的。
也就只有嘉妃娘娘在这儿,他才能有这样的时刻,否则怎么能全身而退呢?
梁九功知道自个儿是豁出性命去了。可哪怕是再来一回,梁九功还是觉得应当请嘉妃娘娘过来。
万岁爷现在这样是不能生气的。从前也就罢了,如今再生气,若是有个什么好歹,梁九功心里也担心啊。
外头通报说嘉妃娘娘过来了时,万岁爷那个眼神还是挺吓人的。梁九功当时毫不犹豫的就跪下了,这心里头还是很害怕的。
还好他赌对了。在万岁爷心里,嘉妃娘娘就是不一样的。
梁九功心里还是挺高兴的,万岁爷允许这样一个人走进去,或许那高处不胜寒的地方有嘉妃娘娘陪着,这路会好走许多啊。
瑶令将食盒里的安神汤小心翼翼的端出来,这一路走过来,正好是温温热热的可以入口。
瑶令说:“是臣妾心里头惦记万岁爷。想着万岁爷若果真这么熬着,总是不好的。所以臣妾擅自过来,给万岁爷送了一碗安神汤来。瞧着万岁爷喝了,臣妾就回去。”
“外头落雪,怎么还亲自送来了?打发奴才送来就是了。”
康熙道,“既来了,又怎么舍得你再冒雪回去,肯定是在朕这里安置了的。”
瑶令温声道:“若是打发奴才送来,万岁爷不肯用怎么办。还是臣妾亲自送来,万岁爷给臣妾脸面,亲自尝一尝,臣妾才能放心呢。”
“这会儿温度正好,万岁爷尝尝吧。”
拿出来康熙就闻到了与从前喝过的安神汤不同的气味。听说是瑶令亲手做的,更舍不得辜负了她的心意。
更何况这会儿也确实是饿了,便端起来慢慢的喝,才尝第一口就觉出不对来,似笑非笑的望着瑶令:“这是安神汤?”
这不就是甜汤么?里头还放了小汤圆和小红枣,似乎还加了桂花在里头,难怪方才康熙觉得闻到了桂花的香气。
瑶令露出一个柔软的笑:“吃点甜的心情会很好的。安神汤的味道可没有这个好。”
她还带了些糕点过来。因为时间有限,糕点是小厨房做的现成的,就不是她亲手做的。但是张成苏大的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 80-90(第6/20页)
艺,肯定是没得说的。
暖呼呼的甜汤下肚,再吃几个糕点,康熙倒是觉得肠胃里慢慢的暖和过来,心情也确实好转起来。
这会儿夜深了,不宜吃太多的东西,瑶令带过来的东西份量刚刚好,康熙吃完了也就不觉得饿了,也不会觉得撑。
叫人将东西收拾下去,康熙牵着瑶令一同坐在暖榻上。
“知道朕生气的事了?”康熙问道。
先前摔了杯盏,早就叫人收拾了,看见的人不少,但没有人敢去外头乱说的。
话能传到瑶令跟前去,别人那里都不知情,康熙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万岁爷是不是不高兴?”瑶令轻声问道。这其实或许能称得上是越界了,或者说是她干政了。
自康熙十七年起,嫔妃基本上不在乾清宫侍寝,那么能遇上大臣的机会就没有。像今天这样的事,似乎还是头一回。
瑶令心里也有些没底。不知道康熙能容她到什么程度。可她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若是不来,这一关叫康熙独自一个人闯过去,又怎么对得起他数次救她性命的情意呢?
若是这一回叫康熙生气了,那么瑶令也能知道两个人相处的底线在哪里。
康熙道:“朕没有不高兴。”
康熙深深看了瑶令一眼,心里很清楚的知道,若是换了旁人,贵妃也好惠嫔荣嫔几个也好,他一定是不高兴的。
总觉得和她们没有到这个地步。
是瑶令的话,康熙一点也没有不高兴。不想叫她知道的原因是怕她跟着担心,也是不愿意叫她知道这些腌臜事。
这一段为了太皇太后还有地动的事,小丫头劳心费神的实在是太辛苦了,有时候能歇一歇的,就舍不得叫她再跟着担心了。
可这么瞧着,小丫头心里也是有他的,同样也是担心着他的,康熙心里就有些高兴,有些满足。
既来了,还有什么要瞒着的呢?
康熙道:“太皇太后离世,总有些蠢蠢欲动。此次地动来的突然,却叫他们抓住了机会,言说是朕失德,才会致使民怨沸腾,要朕下罪己诏抚.慰上苍,前往祈年殿认罪祈福,恳求上苍庇佑。”
康熙说的直接,当然这事儿没有这么直接,不会有人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但呈上来的折子和耿直的大臣们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那所谓的‘罪名’可多了。其中有一条,就是专宠嘉妃,六宫皆怨。他们要求皇上要雨露均沾,不能再后宫嫔妃中厚此薄彼。
康熙道:“先帝临终的时候,是自个儿要下的罪己诏。说是罪己,其实真正的内容并不是自己认罪。说的都是想要做但是最终没有做成的事儿。为什么做不成呢?一样是有人掣肘。”
只是后来这罪己诏叫太皇太后给改了。因为太皇太后觉得这罪己诏这么发出去不好看。也并不符合太皇太后心中的预期,太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