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一边说着将纸取来展开, 铺展在了还没上菜的桌子上,说:“这是红星宣,年份越久价格越高,这一张,两万。”

    纸张篇幅很大,倘若要写满实在太花时间,而《远涉帖》的字数不到30字,估计这纸张只是李老头拿出来显摆的。

    “呸!”袁术打工多日,深知钱难赚,两万一张的宣纸还特意说明,沽名钓誉之辈,看不起。

    诸葛思彤站在桌前,左手像是习惯捋住右手袖子一般托在手腕后,微微俯身手腕悬空,字体飘逸灵动十分随意,像是在写一封寻常不过的书信。

    字体是草书,从书法角度来说,和历史上那些草书大家是没法比的,比如王羲之。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在书法界这是很出名的一幅作品,因此很快就有人认了出来。

    这是诸葛亮写给兄长诸葛瑾的家书,诸葛亮原本并无子嗣,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那一年北伐时诸葛乔被安排去了前线,诸葛瑾十分担忧来信询问,于是诸葛亮写了回信。

    后来诸葛亮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90-100(第3/17页)

    子诸葛瞻,而诸葛乔次年病逝。

    恍惚想起当年,心中难免感伤,倘若乔儿并未早亡,长兄如父也能很好的教育瞻儿,也能弥补瞻儿八岁便失去了父亲所欠缺的父爱与教诲。

    围观的诸位专家收藏家已经做出了判断,这书法和传世王羲之所临摹的《远涉帖》只有八成相似,比王羲之临摹的草书更容易辨认内容,多几分楷书隶书的端正。

    有人出言嘲笑,说:“临摹不到位啊,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年轻人还是要多沉淀,不能有点本事就显摆。”

    诸葛思彤笑了笑,搁下笔墨并不反驳什么,谦虚道:“阁下所言有,我与王羲之相隔多年,经历不同,是有些差距。”

    他在谦虚,而唐寅直接疯了。

    “是诸葛孔明?”唐寅刚才离着有一些距离,没听到他们说这个附身的鬼是谁,此时见了写出来的文字立刻就知晓。

    他直接扑到了那幅书法上去仔细看,随后看向诸葛思彤,深深作揖道:“今日得见……真乃大幸也!!”

    “阁下……?”

    唐寅捧起宣纸说:“凡书写者,少有字字相同的道。尔等以为此是临摹《远涉帖》,误也!此为孔明真笔迹也!”

    撇开临摹时故意一模一样,放松状态正常书写,本就不可能每次都一样,他不是在临摹,是在书写。

    原本静静围观的专家们没有发表意见,听到唐寅说的这个点,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幅《远涉帖》,整体上看和王羲之版本相似度只有八成,但如果是单个字来看,笔画的习惯、用笔的顺序,按照存世《远涉帖》的字迹来说的话,确实很诸葛亮。

    诸葛亮真正的笔迹并无传世。

    传世的《远涉帖》是王羲之所临,是目前最认可诸葛亮笔迹的一幅。

    《玄莫帖》是蜀汉法贴,相传为诸葛亮所做,有石刻,但真假未考。

    传世的《出师表》书法最久远鉴定在唐朝,甚至不是临摹,是书法家自己的风格习惯。

    “等下,借我看看。”苏馆长走到前面,想起之前老高曾经给她看过一封仿曹操笔迹的感谢信,当时信上只有雪字是能参照的,但仔细看每个字都能有确实该如此的感觉。

    后来在南博的时候,小吕同志提供的修复“孙权与陆逊书”也是如此,虽没夸张到能和破碎文物完全重叠的地步,但大多数笔画的走势习惯都能对应。

    苏馆长将这幅《远涉帖》看了又看,犹豫地向诸葛思彤提了个要求:“能不能再多写些字,和这个无关的也行。”

    诸葛思彤微微点头,问:“阁下请讲。”

    苏馆长考虑一下,本想说写出师表,但字数有点多,便说:“就《诫子篇》吧。”

    “……好。”诫子书是他写给瞻儿的,他一直挂念着的孩子,最终到底没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失望吗?失望。但那并不是瞻儿的错,是他这个当父亲的未能多活几年好好教导的错。

    念及此,已经红了眼眶,他记忆里只有八岁的瞻儿自小在宠爱中长大,此后都将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承受人们期许的目光或是谴责,瞻儿还那么小……

    诸葛思彤擦了擦眼泪,重新提笔缓缓写下当年留给瞻儿的劝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着写着,手逐渐发抖,悲伤得难以再下笔。

    瞻儿自小没吃过什么苦,摔一跤都会哭着要爹娘哄。

    战死的时候……一定很痛吧。

    “孔明!”在一旁的鬼魂们很是关心,刘备上前扶住劝慰几句,诸葛亮分离出来结束了附身。

    “亮失仪了。”诸葛亮很快调整好情绪,快速忘记悲伤,这件事情他很多年来一直都做得很好。

    而那边写完了两段的吕思彤放下笔墨,说:“我写书法的秘诀就是沉浸派,现在写不了了,心里难受。”

    可恶可恶可恶!亮仔掉眼泪了!!只想立刻结束宴会把亮仔的眼泪舔……呃擦干!!

    这一份诫子书没有写完,只看目前两段字风格和刚才的远涉帖是一样的。略有不同的是,字体越往后越趋向于端正,符合一位父亲给孩子留遗书时的心情,前面故作轻松,后面心事重重。

    几名鉴定专家也一起凑过来查看,不由吸冷气。通过仅存的一贴字,能够研究处诸葛亮的笔迹融会贯通,比对照着生硬临摹要厉害上百倍!

    笔墨痕迹笔锋习惯里可以看出落笔者年龄偏大,而且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带有那么些并不明显的锋芒杀气,很符合诸葛亮老年亲自带兵的情况。

    “嘶……”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专家们纷纷感叹,“这沉浸式的书法……有点厉害啊。”

    几名半吊子收藏家有些挂不住面子,刚才笑得越轻视,这会儿越是想躲到后面去。

    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学生能有这样的造诣,除非沉浸式是指请诸葛亮上身了。

    因此,他们笑着夸奖李老头而不是夸吕思彤,说:“李总真是有眼光啊,高薪挖到这样的人才很值得嘛。”话语里有些再厉害不还是给人打工的轻蔑,只要还没到不在意钱的境界,就算不得大师。

    李老头面上笑着,心里头也很是惊讶,甚至有几分觉得可惜。

    这么有本事,可惜要去坐牢了,啧。

    “哈哈哈哈,我就说不要小瞧年轻人。”李老头笑起来,让人把笔墨纸砚收起来,写过的那张纸扔掉就行。

    “别扔!借我研究研究!”苏馆长第一个出声,几名专家也有些好奇。

    李老头更为惊讶,写得再不错,再有风格,那也是后世之人毫无依据的猜想,又没有什么收藏买卖的价值。因此很是大方地送给了苏馆长,其他专家只是有些可惜,反正以后问苏馆长借阅也不是不行,一旁的唐寅则酸死。

    你们这些不识货的!!这可是诸葛亮迄今为止的唯一真迹!!

    郑收藏家见唐寅盯着宣纸,说:“唐老师是喜欢红星宣?我那边也有收藏,不过只有30年限的。”

    唐寅一听稍微好了些,琢磨着自己可是吕太守钦点的御用画师,下回登门拜访的时候还能给诸葛亮画像呢!这么一想就不酸了。

    书法作品的事情处好后,各桌也开始上菜,众人一一入座。

    舞台上还请了小舞团、相声之类来表演,庆功宴一片和谐地进行着,期间李老头带头给庆功宴的主角吕思彤敬酒,吕思彤以吃了头孢为由不能喝酒,用雪碧代白酒,因此又惹了几人的记恨,觉得是拂了面子。

    鬼魂们看暂时没有什么异样,在舞台后面也给开了一桌,各种菜色酒水是趁着敬酒的时候从桌面上偷的,每桌偷两个,也有八个菜了。

    就在觥筹交错氛围极好的时候,一个表演节目结束后,主持人开始提及这次庆功宴的关键物品:明洪武缠枝月季纹釉里红玉春瓶。

    两个服务员从舞台前面走到后台来,后台两个空桌子一个拜访了釉里红,另一个是空闲的,但此时另一桌上摆了八个菜,杯盏围了一圈,筷子之类的东西也都放着,处于一个好像有一桌人在这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90-100(第4/17页)

    吃东西的状态。

    莫名发冷,服务员看了眼天花板上的空调,可能是这边开错成冷气了吧。

    拿上古董就往外走,放到了舞台的正中间小桌上。

    全场的灯光逐渐暗下来,一道柔和的聚光灯打在古董上,李老头缓缓走上台子给众人介绍这个古董多么的好看多么的精致,又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

    “按照规定,所用给皇帝供用的东西都要把模具摧毁,不允许有重复的第二件,所以宫廷用具大多都是孤品。”李老头很是得意地介绍着,然后开始感谢吕思彤,“我这位新员工的本事刚才大家也见到,不禁对古董鉴赏有心得,而且非常的令人放心。我原本担心她新人办不好事,她说要是办不好,全额赔偿。”

    “哇。”底下收藏家和专家们都惊呼一声,这魄力可真没几个人能有的。

    坐在吕思彤边上的苏馆长一个劲地给她比划大拇指,小声讨论着她介绍的两个兼职的孙家兄弟,也是非常专业的,近期开始设计孙权字体,被南馆长知道后一个劲的酸。

    吕思彤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上,尤其听到全额赔偿四个字,心里头当当当地作响。

    就在这时,席间有人惊呼一声,说:“等下,老李啊,你确定是孤品吗?”

    咯噔,吕思彤视线看过去,见是一个刚才就一直diss她不专业的宾客,李老头脸上还带着笑,总觉得不对劲。

    “当然了,朱元璋特供的东西,怎么可能不是孤品?”李老头反驳。

    那位宾客故作犹豫,说:“我今天来赴宴,带了礼物的,原本以为只是名字相似……但是……”

    周围众人一愣,见他捧了个包裹严实的盒子上去。

    聚光灯分成两股,分别投射在釉里红瓷器和那个盒子上。宾客缓缓移走盒子,里面竟是一个一模一样的瓷器。

    台下宾客们哗然,视线纷纷看向吕思彤。

    这玩意花了一千万拍下来,如果赝品全额赔偿的话,她一个穷学生能赔得起?

    “恐怕要坐牢去了……”底下众人小声议论,看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同情。

    第093章 赴鸿门宴

    台下小声议论, 才刚建立来的佩服转变成为一种冷眼旁观看热闹的心态。

    李老头和那个“送礼”的宾客一唱一和,质疑起两件东西的真伪来,宾客表面上说可能正好是一对凑个吉利, 又说自己捡了大便宜买来才200万, 李老头则借着话题说绝对不可能是一对赏瓶, 且坚称自己这个没问题,不仅有拍卖行的鉴定, 还有自己那位天才员工的鉴定。

    俨然是把吕思彤的高度捧得又上一层台面,甚至高于拍卖行的权威了。

    拍卖来东西是赝品,责任是归拍卖行的, 作为一个中间机构本身就有义务验证物品的真伪, 否则和协助卖假货赚不义之财有什么区别?

    但前提是,双反验货确定没有问题, 一旦交易成功出了大门可就没责任了。谁知道你拿过来说是赝品的东西是不是拍卖到的那一个?故意哪个假的来碰瓷?

    因此,委托去当场验货的吕思彤,就直接对雇主付全责,这是她自己签订的合同。

    “……”吕思彤深吸一口冷气,小脸刷白, 被吓的, 不过被不是这场鸿门宴的真实目的, 而是被鬼魂们给吓的。

    听到事情不对劲的鬼魂们纷纷穿过舞台查看台上台前的情况,昏暗的灯光下大红色的背景墙上露出一个个脑袋, 数量之多可以称得上密集, 再加上注意力一直在两个花瓶上,偶然一瞥, 差点背过气去。

    旁人看不见这诡异恐怖的一幕,只有台上的李老头等人觉得背后莫名的冷。

    而吕思彤惨白的脸色映入他们眼中, 以为她已经被赝品的可能吓到。

    “今天这么多专家在,我也不想闹得大家不愉快,你既然坚持和我的赏瓶是一对,就让专家们鉴定一下。”李老头故作让步,还很是诚恳地说,“如果你的也是真的,我向你道歉,我把我这个送给你。如果你的是假的,今后咱们就不必联络了。”

    宾客连忙道:“哎哟老李,你说这话可实在是伤人心,就让专家鉴定嘛,要是假的,我当场砸了。”

    “这两人一唱一和,还挺有意思。”袁绍笑着嘀咕了句,他们这些朝堂中心待久了的人,岂会看不出其中阴谋。

    鬼魂们纷纷看向小朱,这东西是他的专供御用之物,现在被后世商人用来当做设计陷害小吕的赝品,当真是有辱先人!如此卑鄙下作的手段,指真为假,什么赵高行为!

    朱元璋穿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