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背景走到台子上,近距离将两个瓷瓶都仔细观察,微微挑眉若有所思,眼神里带着些许怒气和无奈。
此时宴会厅内的灯光已经再次打开,各位专家收藏家依次上台去鉴赏两件釉里红瓷器。李老头也一副很信任小吕的态度,让她站在边上静候结果。
苏馆长将瓷器拿起来仔细端详,瓷器鉴定通常是从底部开始,所谓“胎为骨,釉为衣”,大多数瓷器底部并不施釉,可以从胎土淘炼的纯净度和烧结的缜密程度来判断不同的时代,明以前的瓷器胎土中金属含量和杂质较高,越近代越为纯净。
其次是瓷瓶足底,不同年代的技艺变革也导致烧制出来的足底各有不同,宋朝官窑足底较为老气自然,南宋的足底有旋纹,元朝在旋纹的基础上有鸡心点,而明朝足底以拱形足和掌纹为主。
“看着倒都很符合明朝瓷器的特点。”几位专家眉头紧皱,这两个瓷瓶无论是质地工艺还是底部的印章都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纹路和造型都是其次,这两个东西要伪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专家们互相交换了一下意见,都认为这两个瓷瓶是同一个窑出品。
李老头故作退让,问:“虽然古代以单数为尊,但也有贡品是一对的情况吧。”
专家们将两个瓷瓶重新放回到台子上,并且将正面的月季纹路展示在同样的位置。苏馆长有些担忧地看了眼吕思彤,但仍旧实话实说,道:“如果是一对瓷瓶,上面的图案通常是对称的,两个瓶的花枝花朵不可能存在都往左边的情况。”
完完全全复制黏贴的瓷瓶,绝对不会是一对,那就否决了这两个瓶子是朱元璋贡品的可能。
给皇帝的御用之物,要么就是单品,一对烧制出这样的低级错误是绝对不会呈现到皇帝面前的。
一群收藏家和专家叽叽喳喳争论起来,关于这两个瓶子到底是明代就造的赝品,还是现代还原古法的高仿赝品。
而无论是哪种可能,价格都要砍掉一个零,不说是千万级别难到,百万级别都算是天价了。
李老头缓缓移过来目光,故作失望道:“那我岂不是损失了一千万,买了一个赝品?小吕啊,这可怎么办?”
话音落地,所有人的视线也都从瓷器上又移到了这个可怜的女学生身上。
吕思彤看向朱元璋,朱元璋十分确信地点头。
有了底气,吕思彤说:“我确定这个是真品,而且就是上贡给朱元璋的宫廷用品。”
那么多专家和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90-100(第5/17页)
收藏的都下了结论,她还能有什么反驳的论证吗?苏馆长小声劝说,其实从鉴定年份上来说还是偏向于明朝的,整体方向并没有错,只要认下有所疏忽,也不一定能追究她全责。
苏馆长的好意心领了,但就事论事,老朱都说是了,当然要据力争。
这时荀攸在边上和老朱说了些什么话,老朱点头表示认可。朱元璋对吕思彤说:“我一句你一句太费时间,我自己说。”
吕思彤应下后,朱元璋附身成为朱思彤。
李老头还在故作好心,安慰道:“小吕,我自然是相信你的……但这么多专家都说是赝品了,唉,我也体量你是个学生不容易,你给我好好道个歉,就不必全责,对半也行。”
朱思彤笑了笑,眼神带着几分凌厉,突如其来的气势让人有一种畏惧感。
朱思彤笑呵呵地问:“你们刚才说,如果是赝品就砸掉?可若是误被鉴定为赝品,其损失又该如何呢?我无辜被冤枉,又该如何翻案呢?”
李老头叹息一声,说:“这,也不是我冤枉你,大家都是摆事实讲道的。”
朱思彤故作挫败,说:“我可以被冤枉,但不要把瓷瓶砸了,洪武皇帝特供的瓷器绝对不会有错。”
李老头当然不会答应,瓶子完好无损的话她还能去找拍卖行扯皮,而拍卖行那边虽是对外匿名,认真查还是能查到是他提供的,自产自销左右手倒换,可不算小事。
他瞧瞧给送礼的宾客使了个眼色,对方很是配合,说:“好,既然只是个高仿,就不能让赝品继续流通。”对方举起瓶子,摔在地上怦然破碎。
几名专家想要阻止还是晚了一步,就算不是宫廷贡品,那也还是有研究价值的呀!
朱思彤皱眉故作为难,劝解道:“别摔了,肯定是真品!”
李老头不为所动,说:“我们这些珍视古董的人,不能成为假货贩子的帮凶,我也愿意销毁赝品。”
“砰”地一声,这一个瓷器也落地破碎。
朱元璋分离结束附身,把装x的机会留给小吕。
吕思彤目瞪口呆,老朱在搞什么啊!!激将他们把自己的瓷器摔了是什么操作,这可都是珍贵的历史瑰宝啊!
朱元璋走到右边李老头摔碎的瓷器前,指导吕思彤下一步行为。
吕思彤很是痛心地蹲下去查看,捡起其中一片碎片,照着朱元璋的话说:“这个洪武十四年进贡,置于文华殿,是宫廷特供的孤品。内刻年份、出品窑及当时窑主、工匠等。”
一众收藏家专家大骇,抢步上前从她手里接过碎片查看。
内胎的刻痕非常浅,大多数情况为了不破坏瓶身的结构,刻痕只会在外部或者底部。刻内部的话,烧制的时候容易碎裂,而且技术难度也更高。
朱元璋继续解释,吕思彤说:“当时官吏都畏惧朱元璋的脾气,哪怕只是个瓷器也要把自己责任摘干净,因此下令景德镇精确到每个工匠。”原本这事朱元璋自己也不知晓,皇后去世后他心情非常差摔了两个,才知道还有这种规矩。
而对这种行为他感到愤怒,所以查办官员的同时也废除了内胎刻字的行为,因此从洪武十五年八月往后的瓷器,就都没有刻痕了。
内胎刻字还要保证瓷瓶外观的完美,这个技术不是一般难,单从工艺上来说就能加不少价值。
意识到出了大问题,众人又看向边上的那个,也从中发现一片有刻痕的碎片,上面的年份姓名都一模一样。
吕思彤继续复述,道:“按照当时规矩,数炉百余只取其一进贡,其他尽数销毁填埋。因不确定烧制成果,所以同一批的内胎都有铭刻。而这一个瓶子,应当是工匠冒着风险留下来的。”
“胡扯谁不会,你是说在朱元璋那种动不动就诛九族的皇帝眼皮底子下,工匠保留了一个没销毁?”立刻就有人反驳。
朱元璋恼火道:“说谁动不动就诛九族呢?朕又不是暴君,如此毁谤!诛九族!诛九族!”
那人自然是听不见朱元璋的怒吼,只是觉得脖子很冷。
吕思彤不是很确定,看向苏馆长问:“我记得刻痕也能鉴定大概的年代?”
苏馆长点头,说:“但范围并不精确,如果是烧制时就形成的,只能确定为明朝物品。”
其实说到这,大多数的收藏家和专家已经信了工匠私藏的可能,这样费时费力的内刻工艺,民间仿造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个目光都看向了李老头和那个宾客。
略有慌神的李老头找回一些思路,呵呵说:“能留一个,就能留好几个,这又该怎么判断哪一个才是送进皇宫的,哪一个是外面的?古董的价值取决于年份和主人,经过朱元璋手的东西和在外偷摸留下的,可不是一个价值。”
如此一问,吕思彤再次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蹲在地上,指了指右边被李老头摔碎的瓶子。
吕思彤按照他所说,将瓷瓶底的碎片捡起来,灰白色的瓶底内胎上有几个很淡的斑点,在瓶子正常情况时是肯定看不见的。
随后又复述朱元璋的话,说:“洪武十四年的一天,朱元璋和马皇后在文华殿大吵一架,愤怒之下将茶盏摔碎。太监就去收拾碎片,朱元璋更是生气,自己拾起了碎片往外丢,不小心将手划伤。又将瓶中皇后亲手挑选的花也全都扔了出去,之后赌气地任由血往瓶子里滴,心想皇后肯定不忍心就先低头了。”
吕思彤停顿了一下看朱元璋和马皇后,好好好,老夫妻的情趣竟如此血腥。
“果然,马皇后见到自己摘来的花都被扔掉很是生气,又折返论,却见朱元璋手受了伤,顿时消气先不提刚才争执的事情,先催御医过来包扎,朱元璋不应,非要马皇后包扎,两人又叙起当年皇后藏饼一事,朱元璋也就不再争论,听从了马皇后的安排。那花瓶也被朱元璋令人拿走,再没提及过。”
说完,吕思彤一脸吃了狗粮的饱腹感,汪,帝后粮多来点。
汉朝鬼们也吃得很饱,而且对小朱惧内一事感到不可思议。汉时因吕雉过于强势的原因,汉朝一代代皇帝都在约束后宫干政的能力,从汉武帝刘彻开始,后宫几乎就没有了话语权。之后王朝衰弱,年幼的皇帝时避免不了太后干政的情况,但小朱是个开国大权在握的皇帝,怎么还能允许皇后如此僭越?
朱元璋挥挥手,说:“咱妹子跟我是一起苦过来的,咱们是开国夫妻。当初还没登基的时候,大臣们就给我说:若马妹子以后不是皇后,他们第一个造反。”
汉朝鬼继续震惊,连连夸奖马皇后有本事。
鬼魂们聊得起劲,在场的人们却对吕思彤复述的故事感到匪夷所思,大多数都是一脸无语的表情。
“你是说,这几个斑点是朱元璋的血?你临时编的野史吗?”送礼的宾客十分无语,这种话都有人信?
李老头逐渐意识到点不对劲,额头上开始冒冷汗。
苏馆长上前一步,道:“如果真是血迹的话可以鉴定14C来推测精准年份,并且我没记错的话双旦大学有设立古人DNA测算实验室,其中就包含了朱元璋的DNA,为O—MF1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90-100(第6/17页)
2415,年份和基因都能对上的话,倒是可以确定是朱元璋。”
身为吴地的博物馆馆长,自然对曾经当过吴王的朱元璋有所了解。
一件文物的价值,取决于年份、工艺、存世量,以及所属的主人。
换句话说,大多数天价的珍贵之物都是物随主贵,如果能有一段对应故事,价格更要翻倍。
比如说曹操的刀,那价格是会有点贵,如果说是曹操刺杀董卓的那把刀,估价少说得加个两个零。
现在,这个瓷器从“朱元璋特供宫廷用具”贬为“明朝官窑出品”又飞升变成“朱元璋和马皇后闹脾气滴过血的绝美爱情见证瓶”,价格也经历了一千万到几十万又到可能破亿的过山车式变动。
要是竞拍者多几个迷信的,明朝开国皇帝的血开光的古董!价格简直恐怖。
如果鉴定符合朱元璋的DNA,那么今天发生的事情将会载入考古界的教科书。
一件重量级的文物,因为一群专业人士的想当然而被损毁,唯一看穿真相的是一个看似普通女学生,实际是个天才的年轻人!他们都将因为今天的傲慢而感到悔恨!
想要不成为被嘲讽有眼无珠不如年轻人,那只能在这个紧要关头赶紧做出正确的选择。
“依我看,既然存在质疑,瓶底也确实有血迹,就算鉴定出来不是朱元璋也很有研究价值。”
“是啊,带血的文物非常少见,再者里面的刻痕说明有大概率是朱元璋的御用之物。”
一时间,支持把花瓶血迹拿去做检测人非常多。
李老头冷汗直流,从这些人的态度转变可以得知,他们几乎已经确信了这就是带朱元璋血的花瓶。此时他后悔莫及,如果他没有怀疑这个穷学生的能力,正常雇佣她鉴定和拍卖古董,岂不是赚翻了?
还能通过这个史诗级别的文物炒作一波,自己公司的房价股价不就又起来了吗?
但眼下说什么都是空的,因为他自己亲手把那个瓶子给砸碎了!
吕思彤舒了口气,觉得也差不多了。然而荀攸摇头,他们兴师动众来一趟,只给糟老头子长个记性?未免也太看得起这糟老头了吧?
吕思彤盯着荀攸眨眨眼,向他请教什么意思。
荀攸示意要附身,他要说的东西转述起来不是很好转述,吕思彤点头应下。
荀思彤睁开眼,听见李老头能屈能伸地认错,说:“实在不好意思,这事怪我太冲动,也误会了小吕。”说到小吕时咬牙切齿,又说,“我愿意把碎片捐赠给苏馆长,也是希望能有专业的团队来帮忙挽救这个过错。”
说着便要走下台,想直接结束这场宴席。
话说得非常好听,再加上现场这些收藏家专家都是他邀请来的,自然也给几分薄面不再多言。
荀思彤快步上前拦住了李老头,说:“这东西鉴定的流程肯定是要走的,假如说鉴定结果就是朱元璋的,你砸碎了这个瓶子,是否构成了‘故意损毁文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李老头憋着一肚子火怒视荀思彤,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