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矮个子听到友人有意扩大销售范围,先是倒吸一口冷气,但想一想未来的收益,他一咬牙,说:“我这就去找人商量一下。”
第245章 安娜·卡列宁娜
深夜的莫斯科格外冷清,今夜的云层遮蔽了月亮,在一片黑暗中官署大楼也显得越发威严沉默起来。
然而位于三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却是灯火通明。
两名刊物审查官以及一名特别监督员伏在桌案上,忙碌地翻阅着一张张报纸,视线敏锐地查找锁定一个极为敏感的名字。
监督员愤怒地说:“所以说,为什么你们现在才告诉我这件事?你们身为审查官,就这么放任‘那个人’在没有备案的情况下,发表了这么多次文章?”
他把手中的报纸摔在了桌子上。
《每日早报》这个题目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眼中。
其中一名审查官在听完长官的训斥后,小心地解释:“长官,这份报纸只是一份非法刊物,并没有获得官署的发行批准,我们也是今天才知道有这样一份报纸。”
监督员:“蠢货!你们的职责范围难道就只有眼前那些刊物申请书吗?是不是只要没人把申请书递到你们鼻子底下,那些背地里擅自发行的非法刊物,你们根本懒得去管?”
两位审查官心里暗自发苦,这次他们是真的疏忽了。
如果是往常,一份非法出版的黄色报刊就算发现得不及时,也不会有太大的事情,反而还有利于他们在进行打击取缔时,赚到更多的外快。
但是谁让这一次和“那个人”扯上关系了呢?
要不是他们突然收到了一封有关非法刊物的举报信,他们甚至都还被蒙在鼓里。
监督员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他的思绪在飞速转动。
他看了一眼两位年轻的审查官,有些头疼的捏了捏眉心。这些工作人员太年轻了,他们对这件事的了解实在太浅薄,毕竟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沙皇陛下对“那个人”最为关注忌惮的时期,也没亲身体验过“那个人”前后两个时期的转变之大。
监督员回忆起那个人的文字,禁不住浑身打了个颤栗。
如果说曾经的他,还觉得沙皇为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但随着他对那个人了解越深,出自那人之手的作品他读得越多,他越是感慨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天才,他甚至一度怀疑文艺女神是否偷偷亲吻过他的笔尖。
与此同时,他也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恐惧。
沙皇的警惕是正确的。
他的理智告诉自己,那人曾因反沙皇差点被处以死刑,如今对沙皇的推崇,都不过是为了生存的委曲求全。然而哪怕他如此清楚对方的经历,却仍旧无法克制的为对方写下文字而感动,下意识地附和对方的思想,整个人的情感都被那人的文字所调动。
就像是对方最近正在连载的《罪与罚》,那真是魔鬼一样的文字。
令人屏息,颤抖。
他忍不住把每一期的连载都剪裁下来,精致地装订好,他如痴如醉地反复阅读,几乎能背下里面的每一个桥段。
他不敢想象,如果对方再次发表那些不正确的言论,自己还能不能如一开始那样,立场坚定地进行驳斥。
而现在,居然有人顶着那个人的名字发表一些下流文章——他甚至不用与对方对峙,就看得出来,这等低劣的文字绝对与那个人无关。
可他还是提高了戒备之心。
这些人想借着那人的名头做些什么?
别看这些人现在只是用这个名字发表一些不入流的文章,但会不会有一天,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个名字背后拥有着另类的更大价值?
不!他绝不允许!
“必须要查出到底是哪个作坊印的这批报纸!”不能让他们再顶着那个名字发表文章了!
“而且我们要让读者知道,这些文章是假的,写这些东西的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40-250(第7/14页)
不过是顶着别人名字的冒牌者!”
两名审查官低声暗骂了一句这份报纸的幕后之人,看来最近又要忙起来了。
……
为了支持吉蒂的事业,列文可以说是《每周早报》最早的那一批长期订阅客户了。
每当新一期印刷出来,就有送报人将捆好的报纸送到他在郊外的庄园处。
他喜欢在清晨时将报纸大大地摊开,一边吃着面包,一边浏览着报纸上的文章。刊物上的油墨香,混杂着面包的甜美,有时窗外吹拂进来的晨风还夹杂着露水与泥土的芬芳,这便成为了他一天之中最惬意的时刻。
这一日,他在旅馆的床上睁开眼,虽然意识已经清醒了,但还是下意识往被子深处又缩了几分。
过了一会后,他还是逼迫着自己坐起来穿好了衣物。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天应该是《每周早报》的最新刊发行日。最晚明天早上,送报人就能把报纸送到他的庄园里了。
然而他现在不在家中。
其实他前几天时还住在他兄长的家中,但时间久了又习惯性地觉得无聊起来,就还是出来自己找地方住了。
列文吃过早餐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拜托旅馆里的侍者出门帮他买了一份他心心念念的报纸。
可当报纸拿到手后,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怎么名字叫做《每日早报》?
是买错了还是印刷错误?
列文拿着一片面包,随手翻了一下。
他的眼睛微微睁大,然后猛地扣上报纸,有些慌乱地回头看了一眼。
当然现在房间里除了他没有任何外人。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翻开报纸,随着浏览里面的文字,他的眉头也渐渐皱起。
最终他把报纸卷起来,飞快地奔出旅馆,对停在旅馆门口候客的车夫说:“快,我要去谢尔巴茨基公爵府。”
然而很不巧的是,乔安今日刚刚出门去参加文学沙龙了。
列文听到女仆这样说,反而冷静了下来,他笑了笑,说:“没关系,我等一等她。对了,你们这里有最新一期的《每周早报》吗?”
女仆说:“我去问问罗兰小姐。”
然而奇怪的是,她没有在罗兰小姐的房间里看到她。
她只好直接找上女管家,女管家说:“罗兰小姐今天有点事情请假了,客厅的书架上放着最近几刊《每周早报》,你去找一找吧。”
“罗兰小姐生病了吗?”女仆关心地问道。
罗兰小姐性格文静,总是一个人读书看报,不太喜欢与其他人打打闹闹,虽然感觉有些疏离,但是也许这就是法国人独有的浪漫气质吧。
女管家摇了摇头,说:“应该是有些私人事情要处理,晚上就能回来了。”
……
乔安回来后,听到女管家对她说列文一直在等她,她脱下身上的斗篷,放到女仆的手上,然后直接走向会客厅。
她刚穿过走廊,列文就像是知道了来人是谁一样放下手中的报纸,惊喜地看向她。
“等了很久吗?”她问。
列文:“还好,我一直在看报纸,感觉也没有多久。在沙龙上玩得还算愉快吗?”
她问:“我只能说收获颇丰。你猜我在沙龙上见到了谁?”
列文对现在莫斯科文坛上最当红的那一批作者不怎么熟悉,他想吉蒂应该也知道这一点,但她都特地这么问了,那就只存在一个可能。
他无奈地说出了一个名字:“科兹尼雪夫?”
他家的大作家,他同母异父的兄长。
乔安:“就是他。”
这位可是原著中得到作者首肯的知名作家,她难免有些好奇。
原本她没有去参加这次文学沙龙的打算,但听说科兹尼雪夫有可能会到场,她就去了。
而她也的确见到了列文的兄长。
那是一个比起文学家更像哲学家的男子,他身处沙龙交际场,却又像是深处另一个世界,他同人交谈时的语气亲切又冷漠。
面对沙龙上一些空洞无物却又盲目自信地高谈阔论,他只是微微笑着点点头,好像在附和赞同,但是乔安觉得他这更像是在表示与对方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列文听到自己猜中了答案,低声说了一句:“我就知道。”
当他与自己兄长同时出现在人前时,人们的目光往往会集中在对方身上,他往往是作为陪衬出现。更别提吉蒂现在经营着《每周早报》,他兄长对她的吸引力当然要比他更大了。
不过他还是想起了自己过来的目的,连忙把自己带过来的那份报纸拿给乔安看。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里面的内容有些微妙,又有些手忙脚乱地把报纸收回来。
但乔安已经看到报刊题目了。
列文有些尴尬。
他自己都觉得这举动实在太容易让人误会,上帝啊,吉蒂她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太轻浮了。
第246章 安娜·卡列宁娜
乔安毫不意外地说:“原来它都已经卖到你手里了?”
列文:“你知道它?”
乔安点头,说:“上个星期主编跟我说过这件事。”
就连老公爵都在前几天问过她知不知道《每日早报》,需不需要他帮忙处理一下。
老公爵被这件事情气得不轻,谢尔巴茨基家费了多少心血这才使得《每周早报》蒸蒸日上,结果突然蹦出来一家假报纸,蹭着他们的名气,发行他们那些见不得光的文章。
乔安和公爵夫人一起安抚了许久,老公爵才消了气,不过还是痛斥了一句:“多么卑鄙的人啊!”
此时的列文面带忧虑:“你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别担心,审查署那边已经打算出手了,让我们给他们多一些信任吧。”她没有多说里面的内情,毕竟这里面有一定政治因素。
就在昨天,官署工作人员还曾找上出版社,要求这边给予一定的配合性工作,过段时间需要在报纸上刊登一份独家连载声明。
列文只当是老公爵那边的人脉,没往深处想。
见事情没他想得那么严重,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乔安为了分散他注意力,不让他往深里探究,向他分享着自己从文学沙龙上带回来的手稿。
列文很开心她愿意同他分享,这让他感觉她把自己划在了“自己人”的范围内。
他郑重地接过了稿件。
纸页上字迹不一,体裁也各有分别。
它们有的是诗歌,有的是短篇小说,有的只是一些灵感碎片。
文字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张狂,像是海风、雷电、席卷而来的暴雨。有的雍容,好似夏日生得烂漫璀璨的花园,字里行间一派花团锦簇。
但乔安有注意到他更喜欢那些语言风格质朴的作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40-250(第8/14页)
他的视线在那上面停留的时间明显更长。
列文谈论起他喜欢的作品时,语调更为上扬,眼神越发明亮。
“我喜欢这个。”
乔安低头看了一眼他正在看的作品,认出了这是哪一部小说:“我也觉得他写得不错。”
当然不错,这可是她摘抄自《战争与和平》里的精彩桥段,她本意是为了试探科兹尼雪夫。科兹尼雪夫对此态度平平,倒是列文明显很喜欢这部分小说片段。
乔安已经有了判断。
她说:“列文。”
列文抬起头。
“你有考虑过自己进行创作吗?”乔安问。
列文没想到她会这样问,他说:“偶尔也有这种冲动,但是你知道的,我以前从没有写过这方面的东西,不敢真的下笔,就一直没有尝试一下。”
并且他的家中已经有一个大作家在了,他要是再写,不免产生一种他是在有意模仿兄长的感觉。如果他写得不够出彩,他也害怕旁人会再次把他和科兹尼雪夫拉扯在一起,说什么“大作家的弟弟,原来就这种水平”。
所以他从不试图走上他兄长的老路。
乔安劝道:“我觉得你可以试一试,以我审稿无数的经验来看,我觉得你很有文学天赋。”
这句话半真半假。
她只是想到了后世众人对列文这个人物的评价——
他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有作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