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60-270(第1/15页)
第261章 安娜·卡列宁娜
又一日——
书店老板在莫斯科清冷的空气中打开了店门,他按照惯例将新进书籍的名字写在了挂在门外的告示板上。
一名手拿公文包的律师从街道一侧匆匆而来,连日的冷空气让他将外套紧紧裹在身上。
路过书店时,出于对文学的兴趣,他的视线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告示板上的文字,在那一连串的书刊名称里面,唯有《罪与罚》这个名字,一瞬间就跃进了他的眼中。
他停下脚步,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告示板上的内容。
果然没有看错,就是他熟悉的那部《罪与罚》。
令他不解的是,在那诸多书籍名称后,告示板上额外补充有两行字——
“平装书籍,价格优惠!”
“精装本赠书签一份!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律师的眼里充满了疑惑,他走入店内:“老板,外面的告示板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书店老板热情地拿起两本装帧不同的书给他介绍:“这种就是精装本,你应该不陌生。而这种……就是平装本,相应的这种价格也更实惠一些。哈哈,每周报社的老本行嘛,毕竟它本来就是靠着廉价的《每周早报》打出的知名度,现在又搞出这一套也不奇怪。”
老板做了一个“你懂的”眼神:“精装本虽然贵一点,好吧,是的确有些贵,但是它有赠品!当然,仅限每周出版社的那些书籍。”
律师心中不以为意,他太清楚这些商家为了赚钱耍的小伎俩了。想从这些商家手中占便宜?做梦吧!
“我买一本精装的《罪与罚》。”作为一个保守派人士,他还是要了精装本。
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还为《彼得堡文集》供稿的时候,他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了。后来正是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又成为了《每周早报》的报社忠实读者。可以说,对方每一部正式出版的小说与文集,都能在他的书架上找到身影。
然后律师特意强调道:“不要赠品。”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些商家早就把赠品的成本算在售价里面了,但他们绝不会主动告诉你,其实可以不要这所谓的赠品,这样就能更便宜一些。
别看只是一张书签,这些老板说不定能为此直接涨上一成的价格!
他心底暗骂道,那些外邦商人带来的坏风气。
老板的面色有些古怪,但也没有拒绝。
当律师将卢布交给老板后,老板动作麻利地从书架上找到律师想要的《罪与罚》。
老板说:“你真的不要书签吗?这上面可是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哦?”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夹页中抽出一张书签。
律师皱着眉头,问:“签名?”然后他的眼睛随着老板的动作慢慢睁大。
等等!
只见书签上面用靓丽的蓝色墨水,流畅地写着一个名字。
签名写得极为随性,然而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的名字!
“我要签名!”律师立马改口。
老板遗憾地把书签递给了他。
律师把书随手往腋下一夹,他郑重地拿着书签,他迎着阳光,蓝色墨水似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墨水之下是钢笔笔尖在纸面上留下的一道道流畅的书写凹痕。
那是文学的力量留下的刻印。
书签上还用黑色的油墨印着一行摘自《罪与罚》的句子——
人是从错误中得到真理的。
……
自从平装书被大量投向市场,鲍里斯一直绷紧着心弦。
身为文学部编辑,他一直统筹着这次平装书印刷贩售等相关事宜。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想,是不是大家都在心底暗暗地嘲笑平装书这个想法,就像那个装帧设计大师一样,虽没有明说,但对方分明已经在心中默认了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他的心中一直压抑着一股火,他想要用书籍的实际销量来证明自己没有走错方向。
前几天时,两种版本的书籍的销量一直在平稳增长,这个趋势已经让鲍里斯松了一口气,这已经证明了平装书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到精装版的销售。
等到了第二周,精装版书籍的销量以各家书店老板都未曾见过的恐怖势态迅猛增长了起来。
不断有人写信到报社内部,询问:“书签上的签名真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吗?”
以至于《每周早报》不得不在新一期的文学版块里特地开辟了一个栏目,郑重地声明:凡是书签上的签名,皆为各位作者的亲笔签名,请广大读者放心购买。
鲍里斯审阅了一遍这篇声明,说:“好,就这样刊登出去吧。”
而与此同时,平装书也以一种鲍里斯未曾想到的方式,从它们被大量印刷出来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内,风靡了莫斯科、彼得堡城区的各所学校。
近些年,莫斯科内的学校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教育的大门以前所未有的友好姿态,向中下阶层的学子们敞开了怀抱。
出生于市民、工人家庭的学生往往没有经济来源,那些从每周只上一天的“星期日学校”转型而成的全日制中小学,甚至还凑不齐一个图书室。环绕在这些学生身边的书刊,总是逃不过老三样,教科书、圣经以及街边书摊随手买的廉价报。
但再艰难的外在条件都无法抹杀一个学生对书籍的向往。
不知道是哪个学生第一个将平装本小说带到了学校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初等学校里还好,他们大多是数人合买一本,在众人间来回传阅。而到了中学里,几乎是人手一本平装小说。
这个年代娱乐方法匮乏,相比起参加音乐会、歌剧等消遣方式,看书已经是成本相对低廉的一种娱乐活动了。
在这之前,不论是鲍里斯,还是报社内的其他编辑,都以为平装书会先一步在有工作的市民阶层中流行起来,没人想到学生群体的购买力也能如此恐怖。
然而有些时候,机会就是来得这么猝不及防,它就像是一支不知从何方射来的金箭,在你毫无防备时撞入了怀中。
……
谢尔巴茨基公爵府——
乔安陪着公爵夫妇用完晚餐,至于陶丽,她应邀参加了一场舞会,还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回来。
老公爵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巴,状似无意地问:“吉蒂,我听说最近新出版的那批小说销量还不错?”
不等乔安回答,公爵夫人就很开心地说:“你怎么现在才关注起这件事来,我有朋友经营着几家书店,我早就向他打听了,他说吉蒂搞出来的那些精装、平装书是卖得最好的。”
“还是你们年轻人想法多。”老公爵说。
他从小到大接触到的书籍都制作精良、价格高昂,他把这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的长辈同样是这样教育他的“书籍是宝贵的,知识是无价的”“这些藏书你可以继续传给你的子嗣”。
可既然能有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60-270(第2/15页)
价报,为什么不能有廉价书籍呢?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至极的道理,他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
再没有哪一刻,他如此清晰地意识到,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了。
乔安笑着说:“胜在一个新奇,等着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热度就下来了。”她享受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福利,这些点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公爵夫人脸上的笑容变淡了些许,她有些忧心地说:“我知道这是难免的,可是这样一来,你就要吃些亏了。”好不容易与其他出版社拉开的距离,岂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不见。
乔安安抚道:“没事,本身这些想法我也是从其他人身上总结的。放心吧,我还有些其他想法没来得及实验,他们要是不学,我还担心自己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显得有些另类。”
公爵夫人还是不放心:“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别忘了跟我说。”
乔安说:“当然了。”
公爵佯装咳了一声,插话问道:“你手上还留着书签吗?我有几个朋友,知道得晚了些,等他们再去买的时候,只有书籍,书签已经赠完了。”
乔安点了点头:“放心吧,我这边还留着一部分。”
赠书签不过是用来搞宣传的一种噱头,真要让作者为每一本印刷出来的书籍都配上书签,恐怕能把手都累得断掉,因此书签只能限量赠送先到先得了。
不过考虑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她假公济私了一下,给自己预留了部分书签,这不就用上了。
公爵长舒一口气:“我终于能给他们一个交代了。”他难得对自家女儿开口提一次要求,有时候朋友太多,也是一种甜蜜的苦恼。
乔安让管家等一会把书签直接拿给公爵。
其实这一次没能抢到书签赠品没什么,她打算过段时间,就跟编辑商量一下。
统计下各位作者的意愿,看看谁愿意与读者面对面接触,有机会的话完全可以开个签售会。
为这些文学板块的摇钱树刷一刷知名度,再刺激一波销量。
第262章 安娜·卡列宁娜
乔安想,等最近平装书的热度消减下去后,再着手签售会这件事也不迟。有时候新活动开展得太频繁,反而很容易让人产生另类的审“美”疲劳。
再考虑到报社内各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她只能暂且按捺住自己想要开办签售会的念头。
不过她没来得及遗憾多久,精力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上。
她前段时间与鲍勃夫博士签订了丙戊酸的药物开发合同,实验室那边已初步制成了半成品抗癫痫药物。
之所以称它为半成品,是因为工厂一直在等着乔安的首肯,只要她轻轻颔首,工厂那边随时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然而乔安始终都没有轻易松口。
这件事说来话长。
她原以为要想推行一款市面上从未见过的新型药物,从药物研发再到全面推广,最快都要熬上几年的时间,才能彻底推行开来。
没想到在谢尔巴茨基公爵府的权势以及合作药厂的金钱攻势下,几乎称得上是一路绿灯。
乔安甚至怀疑,就算自己从花园里掏一块泥巴,声称它是阿斯克勒庇厄斯传下来的圣药,药厂那边都能给它操作得天衣无缝,然后天女散花地销售到各地。
既视感太强了。
这个时代在药物实验上的规定相当的宽松,在乔安眼里,几乎等同于没有限制了。
想想十九世纪末期,被当作咳嗽药水贩售的海洛因。还有在二十世纪时,被美国商家们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镭水。
这两种当之无愧的魔鬼中的魔鬼,都能被药商卖得风风火火,遑论其他药物了。
哪怕乔安无比确信丙戊酸在抗癫痫上的功效及安全性,但她还是三令五申一定要充分做好实验后才能流入市场。
她能确认丙戊酸的药效,是因为她脑海中有着二十一世纪的智慧结晶,早有无数前人为此做尽了实验,趟遍了地雷。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却并不知道这些内情。现在的药物市场已经足够混乱了,要是再产生点负面的榜样效应,说不定她就要成为带坏风气的一份子,被钉死在医学史的耻辱柱上了。
药厂那边有些惋惜在实验上耽误的时间与金钱成本,甚至还暗示过鲍勃夫博士,让他同谢尔巴茨基小姐沟通一下,提前开售药物。
大家心知肚明,这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必然是划时代的,它正式推向市场的那日,也将是鲍勃夫博士的名字响彻医学界的那一天。
结果没想到这位鲍勃夫博士丝毫不为名利所动,不管药厂那边如何劝说,他都置若罔闻,然后面色古怪地说:“谢尔巴茨基小姐的想法挺好的,还是多实验一下吧。”
“我的想法?啊,我和公爵小姐想的一样。”
“真的,不要再问我了。”
强撑着冷淡的神情回到家中,他几乎当着妻子的面哽咽出来,他真的想再次强调一遍,这玩意一开始真的只是一种有机溶剂。
先确定好吃不死人再推广吧。
他做梦都没想到丙戊酸居然能和癫痫药扯上关系,别再为难他了。
见这条道路走不通,药厂只得死了这条心。
至于直接找上门,同谢尔巴茨基小姐开门见山地谈判条件?算了吧,药厂老板心虚地想,他这种刚富裕起来的新兴商人,还是不要去挑衅这种老牌大贵族了。
你是投资人,你说了算。
此时此刻,乔安看了一眼实验室那边送到她这边的实验进程记录以及下一步方案。
她有些感慨,她算是亲眼见证了一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她之前稍微逼迫了一下,这实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