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爆炒挑食小少爷(美食)》 100-110(第1/14页)
第101章 玫瑰腊肠
回到酒楼,史如意谢过车夫,下了马车,仍被琥珀最后那几句话震得久久回不了神。
琥珀所说“长公主答应了旁人”,“旁人”又是何人?云府出事,往日交好的亲朋好友都恨不得将自家摘得一干二净,时至今日,还有谁会如她一般为云府奔走。
史如意不敢细想,她脑子不断回放着长公主面上似笑非笑的神情,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又”字,心中似喜似悲。
果然云佑最后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麽……他那样矜持冷淡,如松如竹的少年,史如意将他捧在心尖尖上,连喜欢都不敢轻易说出口的,却不得不在大好年华委屈自己,为了保住家人性命,甘心忍辱求全。
是不是也像她今日在长公主府里见到的那些少年一样,小心侍奉一旁,到了夜间,便辗转承欢。
史如意在门前默立半晌,拼命想要拉回脱缰的思绪,但难受一阵一阵地涌上喉咙,几乎令她喘不过气。她闭上眼,却不知该怨谁,片刻,突然俯下身,眼泪顺着呕吐声一齐涌了出来。
翠丫听闻响声,从二楼探出头来,一开始还以为是哪个流浪醉汉,待看清那人容貌,登时被唬了一跳。
“如意姐姐!”
史如意在榻上躺了几日,翠丫和香菱整日头轮着陪她,端茶倒水,将人照顾得服服帖帖。
她们不知在长公主府里发生了什麽,但看史如意这番情态,也不敢多问。
只香菱还在穷开心,坐在一边的胡床上,安慰史如意说:“如意,选不中就选不中罢,不妨事。去一趟长公主府,得了这麽些宝贝东西,该是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人才刚见好了,又哪壶不开提哪壶。翠丫气得在身后拉香菱,怒道:“香菱姐!”
史如意莞尔,从榻上翻身坐起来,说:“……你怎地知道我没选上?”
香菱瞪大眼睛,翠丫也不继续装模作样地生气了,两只脑袋齐刷刷地凑过来,在日光下闪闪发亮,惊喜道:“如意姐,你说的是真的?!”
史如意点点头,一人弹了一个暴栗,淡笑说:“当然是真的,日后如果幸运,指不定还能看见长公主光临食肆呢……我不过是劳累过度,又在院中吹了风,胡乱躺几日罢了,瞧都被你们想成什麽样了?”
屋中欢呼声乱作一团,史如意笑着躺回榻上,用手臂遮住泛红的眼眶。
好在过了几日,安阳的信及时到了,一同到来的,还有大大小小,足足二十多只铜锅。锅身皆是足两打造,十分厚重,连香菱都觉吃力,史如意正愁要怎么扛进去,就见后头两个人影闪出来。
仔细一瞧,不是阿珍阿武两兄妹是谁!
史如意回头喊香菱和翠丫,惊喜道:“你们怎麽也来了?”
几月不见,阿武似是又长高了些,黑发微卷,湿润的一双小狗眼,表情还是那般腼腆,朝史如意问了声好,便吭哧吭哧地扛起了铜锅。
阿珍望着丰润了几分,依旧是明晰温柔,说话语调能安抚到人心上。
她笑着迎上来,抿唇解释道:“小娘子动作这般快,来京不过几个月,就说找好了店面,准备开食肆分店。紫烟收到信,怕你们帮手不够,京城人士不知底细,在安阳重新找人却是容易的……听我和阿武说从前在京城待过,便让我们跟着上来了。”
紫烟是个事事都想得妥帖周到的,她管事的手段,当年还在云府里时,史如意就已见识过了。
这回史如意能那么放心地扔下安阳城酒楼食肆,自个儿跑到京城开疆拓土,有一大半都得归功后方有紫烟坐镇。
自从账目收到紫烟手上经管着,每月除去原材人工,还能凭空生出一大笔银子,真不知她是从哪里抠省出来的,连罗娘子都跑来和紫烟取经。
史如意又问众人好不好,阿珍一一笑着答了。
“一切都好……温妈妈带着几个新买的小丫环学厨,一天到晚不肯歇的,只嘴上总念着小娘子。杏姑娘开始显怀了,前段时间害喜,闻着什么味都要吐,只爱香菱姑娘留下的那几缸子腌酸嘢。”
说着,阿珍仔细打量几眼史如意,忽然叹道:“……小娘子看着却是消瘦多了。”
阿珍看着史如意,眸子里带了隐隐的关切,史如意被这么注视着,情不自禁眼眶微热。
自从史如意把阿珍和她弟弟从人牙子那儿买下来,阿珍待她总如恩人神明一般,不远不近地呵护着,与其说阿珍一心为食肆做事,不如说她一心为史如意来得更贴切些。
似乎阿珍眼中除了自个儿弟弟,便只剩史如意了。
史如意揉了揉眼睛,笑着掩饰过去,说:“还不是为着新食肆左右奔忙,近来连觉都睡少了……好歹等到你们姊弟俩来,我总算可以歇一口气了。”
阿珍点了点头,贴心的没有追问,她跟着史如意走进店里,听史如意给自个儿和弟弟安排住的地方。
她们这回上京城,还捎来了许多祥和斋的点心,酒楼里藏着的好货——有史如意最爱的青梅酒,翠丫抹馅饼用的柿子果酱,香菱垂涎已久却不得不挥泪作别的几串风干腊肠。
民间有“秋风起,食腊味”的习俗,这腊肠八月底便灌好了,一直挂在安阳酒楼后院的廊子下,还没等尝上一根,她们就启程来了京城。
香菱对此痛悔得很,每每想象腊肠切成透明的肉色薄片,裹在嫩滑的肠粉里,淋上酱汁的模样……亦或是铺在煲仔饭上,拌着底下金黄香脆的锅巴一起勺着吃,那味道,能馋得她深夜抓耳挠腮地睡不着。
紫烟娘亲许婶子做腊肠做得有一套,史如意也是跟着她摸索着学的。
从选材开始就有讲究,要选农家放养的花斑猪,割前腿的梅花肉十斤,三肥七瘦乃是黄金比例,吃着清爽,不油腻。古籍记载美男子宋玉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史如意深以为然,换作猪腿肉应当也是如此。
腿肉精挑细选出来后,要经泡水、粗绞、肥膘、切丁几道工序。调味只靠基础的盐、糖、玫瑰露酒,激发出食材的天然风味。玫瑰酒的存在,还额外赋予了腊肠一种微醺的甜蜜口感。
打发好的肉浆灌入肠衣,天然的猪肠衣口感脆香,弹性极佳,还会随着肉糜的失水而收缩,最终紧贴着肉。
寒冬时节,腊肠自然风干成熟,腌制两三个月时便可享用,一根根红白相间,似揉碎了的玫瑰花瓣,色泽明亮、皮薄肉嫩,鲜味和香味都属上等。
香菱在前头提着腊肠,一个猛子扎到后厨里去了,翠丫和阿武在后头兴冲冲跟着,活像民间故事里被胡萝卜牵着走的驴。
史如意和阿珍在一边看得忍俊不禁,少顷,阿珍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厚实的一沓信来,仔细数了一轮,递过来,说:“小娘子,这是大家写给你的信。”
“竟有这麽多?!”史如意欣喜地接过信,挨个拆开来看。
罗娘子字迹娟秀,她最是娴静典雅的一个人,在信中也忍不住絮絮叨叨,问史如意一切可好,不要累着了自个儿,到底银子是挣不完的。又说梁婆婆和梁翁身子康健,她和石英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爆炒挑食小少爷(美食)》 100-110(第2/14页)
好。
前些日子,听来祥和斋里的老太君打叶子牌聊天,说扬州有一个老郎中,祖传的针灸手法,很是了得。扬州前太守林峰,有个卧床多年、双腿无力的老母亲,慕名请人前来诊治,扎了两、三个月的针,如今也能颤巍巍地下床,拄拐行走几步了。
她有心想和石英到扬州一试,但苦于祥和斋离不开人,梁婆婆年轻时做事雷厉风行,如今年纪也大了,不忍心把这么大一个铺子交给老人家。
史如意看毕,立刻提笔写信鼓励罗娘子,“——当然要去!铺子的事,交给紫烟一并统管就好。”
若真能医好石英的腿,便是再好不过的事。就算不能,也可借此机会去扬州暂住几月,顺道视察餐饮业情况。
祥和斋走的是高端花点的路线,特色冷饮小食及私密雅间的设计,决定了其受众多为女客,铺子开在繁华富庶之地,远比开在偏僻城郭生意要广得多。
自古以来,江南便是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这世世代代的积累下来,其底蕴甚至不是京城能比。史如意早就有心将食肆扩展到江南一带,只是分身乏术,有罗娘子前去探路,自是再好不过。
再下来是史如意亲娘温妈妈的信,当年史如意和香菱去女子学堂念书,香菱晚上回府,似鹦鹉学舌一般,把那师傅日里授课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和温妈妈说一遍,权当温习。
温妈妈自个儿也刻苦,刚开始认字总是吃力,她也不在意,慢慢地看,慢慢地学,如今竟也能看得几本书,算得些简单的数了。
这信中字迹难免笨拙歪扭,只首列“如意”二字写得最好,是她的名字,不知温妈妈在私底下练过多少次。
史如意微微笑着,伸手抚过那干涸的墨迹,似乎还能想象出温妈妈慈爱的微笑,和她在灯下一笔一画,小心琢磨好了才敢落笔的样子。
看着看着,她的笑容却逐渐凝固在脸上。
史如意来京城以后,去狱中探望云府老爷太太的事便落到了温妈妈头上。
她特地带温妈妈去过几次,跟狱卒混过脸熟,倒不会出什麽差错。唯一担心的是大少爷云璋的身体,受了这么些伤,在狱中又缺医少药的,怕落下一辈子的病根。
温妈妈在信中却说,云府早已出嫁的大小姐云子衿,因着实在担忧父母弟弟,不惜和婆家闹翻,只带着随身两个婢女,千里迢迢的从常州回来了。因着尚无合适的落脚之处,如今也暂住酒楼里头。
第102章 桂花糖
当年云府大小姐云子衿出嫁时,史如意年纪还小,甚至还未到厨房帮工,自然也无缘与其相见。
大小姐虽为千姨娘所出,但系全府唯一一位女郎,昔时在闺中也颇为受宠。听府里老人讲,姊弟三人,都是一视同仁,由云老爷手把手的启蒙识字。
云子衿十三岁订下婚事,又跟着太太曾氏学了几年家务管事。
千姨娘是个温柔周到,万事不争的,大小姐不肖其生母,倒学到了曾氏的几分脾气,胆大心细,颇有几分女中豪杰的意味。
史如意还记得某年云府人仰马翻,闹的动静极大,全因这位大小姐养的猫不知怎的跳到了树上,又怕人,缩成一团,谁叫都不肯下。
云子衿趁人不注意,自个儿飞快地爬上树,把猫哄劝着抱到怀里,要下时木梯子才由下人搬了来,吓得曾氏和千姨娘在下面站都站不稳,脸上还一派笑嘻嘻的。
当年云老爷疼爱大小姐,并不想着要将女儿高嫁,去干那攀权附贵的事。陆家门楣比云家略低些,却也是常州世代耕读的读书人家,又有云府做后盾,云子衿一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
但也正因如此,云府出了风波,陆家怕是也使不上多少力气。
按律法,娘家犯事,罪责一律不及外嫁女。云子衿本可以躲在陆家,继续安安稳稳地做她的当家夫人,说句难听的,即便她赶回来也没用。但亲人入狱,安能不顾死活地冷眼旁观?有没有用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又是一回事。
史如意从前和云佑闲聊,分明冷俊的少年,提起自个儿阿姊,面上却总忍不住带了轻松的笑,语气怅然又怀念。
如今那人既然沦落天涯不知……对于他的亲人,史如意总忍不住爱屋及乌一些。
“如此,便先妥帖安置人住下——我二楼的那间屋空也是空着,临窗正对江面,风景又好,娘亲你让大小姐她们安心住了,不必担忧。只对外不好泄露身份,只说是娘亲侄女投奔来罢。”
史如意如此写完,来回检查几遍,这才满意地将信笺折起。
又打开紫烟托来的小包袱,里头是一封信,几只细绳绑着的长方纸包。
阿珍一看便笑起来,拈起那纸包,道:“这是桂花糖呢,宝源兄弟上月成亲,我们都赶着去吃席了,在场人人都得了几包。想是紫烟姑娘虑及女郎们不在,也想让小娘子沾沾喜气,一块儿乐一乐。”
史如意嘴巴微张,惊喜道:“当真麽?真真是喜事!快快,拿去给翠丫和香菱也分一分。”
一包里装着共六个色的糖块,面上还印有元宝福字,阿珍伸出手指一一点过,给史如意介绍,“虽说都叫‘桂花糖’,是不同花叶做的——黄的是桂花,红的是玫瑰,白的是玳玳花,绿的是薄荷,黑的是乌梅,蓝的是靛青花。
虽说只是几颗糖,要经采摘、分筛,捣汁、印制、收乾,里头工序可多呢。许婶子她们全家前后忙了一个月,这才赶上了。”
史如意小时候也吃过许婶子家做的糖,只没这么多色,她最爱乌梅糖酸甜,捏在指尖停留片刻,会染上一抹淡淡的紫色。
这糖都是人手工制作,和后世粗劣的色素糖精不同,细细含在嘴里,仿佛真能嗅到一股山野花香。糖身质地冰凉微硬,化出的甜水却香浓,叫半大的孩童怎么吃都吃不够。
史如意一边吃着颗糖,一边翻包袱里紫烟送来的信,五页的纸,有四页写的是铺子状况,菜品花样,盈余开支,行行列列极为详尽。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