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已经过去了,你有错,我也有错,我们都不要再提了。”
多提无益,万雪也同意,难道姐妹两个还能老死不相往来吗?
毕竟是姐妹,说开了,心扉也打开了,万云问她:“我下午收到你的汇票了,你哪儿来这么多钱?去年给姐夫办事的钱够吗?”
万雪看报亭老板走到外头去抽烟了,捂着话筒跟万云小声说:“不够的,找你们借了三千,我这里也散了八百多出去,不过后来你寄了糖饼来,卖了五百多,也勉强顶上了。这次当姐欠你的,不给你拿抽成了。”
万云咋舌,平水县和定安市的红包收这么大啊?不知道的,还以为孙家宁要调去当市长呢,这都是一笔巨额“活动经费”了!
万雪也肉痛:“反正说来话长,也是一言难尽。里头的弯弯绕绕也就是你姐夫懂,他和我说,我都听得一头雾水。不过那个潘仲维确实是出大力气了,哎,又是个大人情,往后逢年过节,金牙潘老太那儿,我们是都不能落下了。”
万云比万雪还要不懂这其中的关窍,她没有贸然开口问为什么要这么多,这种事也不是可以在公众场合说出来的,既然姐夫和姐姐已经解决剩余的那部分钱,她也就不操心了。
平水县那种托人办事必给红包的风气,不是现在才有的,是一早就有的,就是正常去哪里办个事,都得打听有没有熟人在,否则就得准备红包。之前他们跟罗师傅家里打架,姐夫办事花的钱,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收入水平,仅此小事,就可见一斑了。
万云问:“那姐夫的事情完全确定了吧?他什么时候去报道啊?”
万雪小声答:“定了,定好过了五一节就去。职务还是科长,县里到市里,还是市委,也算是升迁了。”
“那还好,至少事情办成了。”万云一阵庆幸,钱花了就花了吧,再挣回来就好了。
万云又问:“姐,你老实跟我讲,这五百块你是从哪里弄来的?你和姐夫的工资加起来才三百出头,你哪里来的钱?你又跟谁借钱了吗?我又不催你还钱,要是实在勉强,就慢慢来,你之前不是说一个月还个五十八十的吗?那就细水长流呗。”
一说到这个,万雪就浑身发臊,她闷闷地绞着电话线,低声说:“我把照相机卖出去了。还有我和你姐夫的皮鞋,之前在广州买的两匹布,全都卖了,大概凑了八百多,给你五百,剩下的给阿风拿去交学费了。”
卖照相机的时候,孙家宁和万雪两人把剩下的胶卷全都拍完了,最后才依依不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40-150(第5/28页)
卖给学校的一个同事。而皮鞋和西装,卖得慢些,最后减了价格,也卖出去了。
就甜甜那一箩筐小玩意儿没舍得卖,还有那台收音机,夫妻俩儿思来想去,决定不卖,给女儿留着,现在甜甜每日都要听里头的儿童节目,听故事,唱歌跳舞,可爱得不行。
卖完这些“身外物”的时候,孙家宁和万雪两人感叹:“又是孑然一身了。”
万云一听这话,在房间里差点跳起来,她怎么忘了这么重要的事?阿风的学费是半年一交的,一次交三百,一年六百,还不算生活费和学杂费:“阿风那儿要多少钱?我都忘了!”总不能让她姐都出了,“我给你寄三百块,你看着每个月给阿风,让他别乱花钱,乱装大头请客。”
“先不用,你急什么!他小孩家家的,三百块的生活费,都够他丰裕用个一年半载的了,等没钱了你再寄。”万雪赶紧制止万云的冲动,又说起娘家,“年前回去,我跟爹娘和大哥二哥说了,一定要凑钱给阿风去上学,不然靠着我们两个出嫁的姑娘回头供弟弟读书,说出去也笑死人。”
“今年开春,爹娘和两个哥哥凑了一百块给阿风,说是给他的生活费。我问还有学费呢?他们就装聋作哑的。”万雪忿忿,“就是欺负我们姐妹一定舍不得让阿风休学!”
哎,钱,又是钱。
家里穷,每一分钱都有说头,农家有农家的难处,可也分有心意还是没心意,万云一早知道家里的情况,如今她离得远,气都懒得生了,现在难受的是万雪和万风。
万云胸中有千言万语,最后汇成一句:“算了。”
“算了,姐,还有一年了,我们供完他算了。供完了,就让他自己去找生活,我们当姐姐的也尽力了。”万云只能这么劝万雪。
万雪能说什么,也只能是“算了”。
姐妹俩儿长久不聊天,说起细碎的事情来,没完没了的,直到万云听到楼下有人开门的声音,估计是桂老师或是城哥下班回来了,这才惊觉时间过得那样快,一阵肉痛,这个月的电话费肯定又要爆了,赶紧说:“姐,我不跟你说了,要去做饭了。”
“哎,好,看我也忘了时间,甜甜还在廖大姐那儿呢。”万雪也是急急挂断电话。
姐妹俩儿挂断电话后,万云总觉得好像忘了问她姐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于是只好把这件事放到脑后,忙自己的去了。
第143章 第 143 章
我们的90年代, 如果单纯从经济和商业的角度去看的话,它是一个奔腾红火、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代,信息知识的爆炸式传播, 让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跟着改变。
80年代时, 人们刚从高压计划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突然间有了其他的选择,反而像是呆头鹅一样愣在原处,不知道要往哪条路上走, 也不知道走上某一条路会不会有隐患,以警惕的观望为主,先尝到肉味儿的,是主动先踏出去的那批大胆的人。
而到了90年代, 得益于信息载体的再次发达, 这种不知何处去的思虑显然少了很多, 大家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那样, 贫穷使人变通,大多数人都往满足物质这条路上狂奔, 向外头延伸出去,壮着胆子,走到哪里算是哪里,反正再坏也不可能比之前要坏了。
历经了90年代的人往回看, 记忆里总觉得滚滚红尘和情海恨天扑面而来,那样陈杂而纷扰。
有人在90年代赚到了最爽快的一笔钱,因为各样的原因,失去了钱, 或颓丧,或重来。
有人记得在这个年代流了许多泪, 爱了许多,恨了许多,尝遍喜悦与心酸,却无人诉说。
有人在这个年代里感受到了在命运之神的翻云覆雨手中,身如飘萍,自己是如何做不得主的无奈感。
人生朝露,有情皆孽,无心不苦。
万云记得,1990年的夏天,是由一场夜里的喜宴开头的。
这场喜宴的主人,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彭鹏和彭颖,还有他们的头生女儿彭双。
彭颖在今年初的时候,诞下一名女婴,因为双方父母都姓彭,所以小孩儿的名字取名叫彭双,小名叫双双,也是有好事成双、福禄无双的意思。
彭颖是今年元宵节当晚生下的女儿,团圆之夜,喜庆又吉祥,面对新生儿,彭鹏高兴得双手双脚都不知道放哪里好。
彭鹏这一两年,生意做得很是不错,保留了最初的那个小作坊,还另外开了一个小厂子,距离上回周长城和万云见他,他又再拓展了一下厂房的面积,两百平已经扩大到了五百平。
彭鹏厂里生产的洗发水、洗洁精、肥皂、去污粉这些日用品,尽管不是什么有名的大牌子,但销量很好,他专攻城乡市场,价格低廉,大量走货,已经卖到广东周边的省份了,现在客户还在源源不断地找他做交易。
这小子情场、事业双双得意,满面风光,真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候。
坐下吃饭时,大家都说彭颖嫁给了彭鹏,真是旺夫益子,很是看好他们小夫妻两个,往后说不定是他们当中第一个百万富翁呢。
其实小孩儿满月时,彭鹏在白云已经摆过三桌酒席了,请的都是白云那头生意场面上的朋友,但他在海珠也有不少老乡,大家知道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还发了财,那还不闹一杯酒喝喝?因为是初为人父母,对于头生女儿总是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彭鹏和彭颖也是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得了个宝贝孩子,再加上现如今也不缺这两桌酒席的钱,百日时,他就在海珠的酒楼里,也摆了两桌酒,请了朱哥等一帮老乡,还叫上了周长城、葛宝生,彭颖甚至把杨卫星也叫来了。
在广州吃酒席,自然吃的是粤菜,彭鹏和彭颖要了个两台桌子的包房,招呼老乡朋友们。
这酒楼不太上档次,忙碌且吵闹,服务员的声音比客人更响,老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大堂顶上挂了个大喇叭,喇叭里一分钟不停歇地放着流行的粤语歌曲。
放歌的人大概是徐小凤的歌迷,从《南屏晚钟》到《顺流逆流》,再到《风的季节》播个不休,“…狂风吹得起劲,朗日也要被蔽隐,泛起一片迷蒙尘埃滚,掠走心里一切美梦…”
酒席分男女桌,男人明显比女人要多,拖家带口在广州的还是少数,多数是把老婆孩子留在老家,自己一人卷铺盖南下挣钱的。
男的吹牛喝酒抽烟聊天,女的坐在另一桌则是逗小孩儿,和彭颖说话。
彭双小朋友长得不像甜甜那样珠圆玉润的,略微有点瘦,小小的人儿抱在怀里没什么重量,小孩儿也看不出大体的五官,有人说像彭鹏,有人说像彭颖,不过大家都对孩子说,往后可千万顺着妈妈的长相走,那肯定又是美人一个。
冯丹燕抱着彭双,逗半眯着眼睛的小婴儿笑:“双双,给阿姨笑一个。”
彭双小朋友一点面子也不给,翻了翻白眼,翘着小兰花指,扁扁嘴,大概今天人多吵闹,竟还哭了起来,吓得冯丹燕赶紧隔着包布轻拍她后背:“好了好了,不笑也不能哭呀!”
一桌子女人都笑起来,说冯丹燕长得凶,把孩子给吓着了。
孩子还算好哄,很快又安静下来了,冯丹燕把孩子交还给彭颖,竟毫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40-150(第6/28页)
顾忌地和人家说:“彭颖啊,这孩子我看着像你。幸好像你,要是像彭鹏,你现在就得开始愁她找婆家的事儿。”
丹燕嫂这张嘴!万云真想把它给缝起来!人家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夸人家健康可爱就行了,说这些九不搭八不好听的话干什么?果然是一根筋的嫂子,连个弯也不会拐!
她赶紧放下茶杯打圆场:“让云阿姨也抱抱,多可爱的小姑娘呀!像爸爸像妈妈都好!”
好在彭颖不是什么多小气的人,知道丹燕嫂那张嘴是时常“语出惊人”的,就是彭鹏跟人认识这么久了,也常被噎得接不上话来,万云一开口,彭颖就把孩子她放到手上:“来,让云阿姨沾沾喜气,来年生个弟弟妹妹出来,大家一起长大,一起玩儿。”
万云熟练地抱着小孩儿,又说起以前在县里怎么给她姐坐月子的事情,大家是聊得热火朝天。
冯丹燕和万云两人合伙买了一对孩子戴的银手镯,光亮崭新,送给彭双,彭颖立即就拿出来,给孩子带上,叮铃铃作响,惹人注目。这已经是彭鹏请来的客人里,出手最大方的两个人了,其他的老乡无非是送一些衣服或小孩儿的毯子。
彭颖私下和万云小声说:“这些东西我都收到十来床了,衣服也有好多,孩子长得又快,都不知道双双能够用得了多少。”
于是冯丹燕就在旁边打趣说:“那就多生两个,到时候给弟弟妹妹们用!”
计划生育当然也是有的,可有人躲着生下来,有人情愿交罚款也要生,谁说得准呢。
几个女人说着小话,男人们那桌,彭鹏突然拍了拍桌子,豪情壮志说:“…当然要生儿子!一定要生个儿子!男人没个儿子算什么男人!”
彭颖听了,直皱眉头,白了那头的丈夫一眼,刚好跟彭鹏对上,彭鹏对她咧嘴一笑,往嘴里送了杯酒,又笑嘻嘻和老乡们吹起牛来。
请葛宝生来,是因为彭鹏听说他老婆也从老家出来了,就叫他把老婆孩子带上,大家一起认识认识。这种场面肯定都是大人多,又是第一次认识的朋友,江曼就没带葛澜出来。
彭鹏之所以让葛宝生带老婆来,其实是因为彭颖搬到白云去之后,很快就怀孕了,她小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身体底子差,偏偏又长得高,孩子怀得有些辛苦,特别容易过敏,就有些深居简出,平日生活里,大部分时间只有彭鹏陪着,彭鹏是耐不住静的人,现在孩子生完了,就想让她多些能往来交际的朋友,免得老窝在家里,闷都要闷坏了。
江曼坐在一群聒噪的女人们中间,这些女人说的全是她听不懂的方言,尽管对万云的感情有点奇怪,但见上面了,还是堆起笑打招呼,万云自然也没有落下礼貌,于是两人就坐在了一起,冯丹燕则是坐在了万云的另一侧。
彭颖大概是跟彭鹏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也沾染了些一碗水端平的江湖气息,何况出门前彭鹏交代她,要多和人说话,多交朋友,看到葛宝生的老婆来了,是个生面孔,把孩子交给万云和冯丹燕,就坐到江曼那边,去和她说话:“招呼不周,请不要见怪。”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