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东宫悔 > 正文 30-40

正文 30-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过得好,又何来能力保护她的孩子?

    育婴堂那地方她多少也知道些,孩子本就瘦弱,又生着病不如其他孩子康健,倘若真将孩子送去育婴堂,孩子活得了多久都难说。

    楚明熙垂下头,凑近女婴的脸颊轻轻蹭了两下:“祝大娘,我知你是好心为我着想,只是我不会把孩子送去育婴堂。这孩子跟我有缘分,往后我就是她的娘亲,她就是我的女儿。”

    除却家里凭空多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楚明熙的日子跟先前一般无二。

    村里的人不比镇上的人,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不是得了急病或是患有常年拖着不治的旧疾,一般也不当回事,不会轻易有个小病小痛就来找她治病,便是来她这里看病的,大都也只能送些自家院子里种的蔬菜或是自家做的吃食给楚明熙,算是拿它们抵作诊金。银子之类的,几乎从未见到过。

    楚明熙能理解她们的难处,同时免不了又有点担忧。

    她自己节俭惯了,对衣食住行没什么要求,且以后的日子还不明朗,便是手里有银子也不敢随便乱花。

    而今她不是一个人了,她还养着一个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婴儿,孩子还有哮喘症,往后有的是要用银子的地方。

    难道她收养这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跟着她一同吃苦么?

    ***

    过了雨水,失散许久的石竹顺着她一路留下的记号找了过来。

    主仆二人终于得以相聚,石竹看着站在门前的楚明熙,禁不住喜极而泣,楚明熙亦是落了泪,抱着石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过去了这么久都没有石竹的消息,她几乎都已经认命了。

    主仆二人抱头痛哭,还是楚明熙最先恢复冷静,拍抚着她的脊背安慰道:“往后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石竹抽抽搭搭,轻轻地点了点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两人的哭声堪堪止住,忽而响起一阵阵婴儿的啼声,惊得石竹和楚明熙一时愣住,不过一瞬,楚明熙便反应过来,丢下石竹快步进了屋里,石竹跟着也走了进去。

    一进屋,抬眼就看到楚明熙正抱着个孩子低声哄着。

    石竹目瞪口呆,人僵在了原地。

    过了片刻,她上前两步低声问道:“姑娘,这孩子难道是……”意识到不妥,又将到了舌尖的话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楚明熙扭头对上她的视线。

    石竹心里在想什么,她心知肚明。

    她摇了摇头,淡声回道:“这不是我跟他的孩子。”

    ‘他’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楚明熙抱着孩子哄了一会儿,孩子乖巧,这会儿见楚明熙就在她身边,放下心来,渐渐不再哭了,过了几炷香的工夫,便又沉沉睡了过去。

    知道石竹还有一肚子的疑惑没问出口,恐扰了孩子睡觉,楚明熙拉着石竹去了灶房,一壁做饭,一壁说着

    话。

    “这孩子也是可怜见的,她家人嫌她的病不好医治,便将孩子丢在了我这里。不过无妨,孩子自有人疼她,往后我们俩就是她的家人。”

    石竹心想,方才她也是吃惊过度一时慌了,尽胡思乱想些没影的事。离京前,姑娘还照常来癸水,自然不可能怀上孩子。

    石竹扫了一圈灶房的角角落落,大致也看出来楚明熙眼下的日子过得有些清苦,鸡蛋和蔬菜倒是不缺,米面也有,肉却极少,与从前住在府里丰衣足食的日子天差地别。

    她素来厨艺了得,先前没找到自家主子便罢了,如今既是已找过来了,便不许楚明熙再下厨,把做饭的活儿都给包揽了下来。

    她在面粉里添了些水搅拌成面糊,做了一锅面疙瘩。主仆二人坐在石桌前,每人都吃了两碗面疙瘩才放下碗筷。

    石竹看着楚明熙吃得心满意足,心疼得不行。

    她家姑娘,何时过过这般寒酸的日子?

    “姑娘,这些日子您受苦了。”

    楚明熙弯了弯唇:“我哪有受苦?我在此处过得自由自在,只是有些放心不下你,不知你处境如何。”

    两人互相宽慰了几句,楚明熙思起前些日子就有的顾虑,与石竹商量道:“当初我们便打算回湖州,后来你我失散,我便暂时住在了此地,想着你若是哪日能见到我留下的那些记号,便能一路寻过来。我寻思着不若再过几日,我们就准备准备,带着孩子一道回湖州罢。”

    石竹听了面色有些复杂。

    楚明熙说的是‘回湖州’,而非‘去湖州’。

    姑娘把湖州视作她的故乡。

    姑娘当是不愿再忆起她在京城的那段日子了。

    看姑娘的样子,或许就连太子殿下,姑娘也不想再记起。

    楚明熙不知她心中所想。

    前些时日她便动了回湖州的念头,只是一来还未见到石竹,二来这个村子虽贫苦,但村民都是些朴实之人,时常送些自家的吃食给她,待她也颇多照顾,若不是想挣些银两让往后的日子过得踏实些,住在此地倒是极舒心的。

    外祖父在湖州留下了一家医馆,那屋子是外祖父早些年购置的,不必再考虑租金之事,若真打算重开医馆,医馆里的许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只需在采买药材和雇佣人手方面筹备些银两就够了。

    至于容玘,应当也不会派人来湖州找人,毕竟在他眼里,她和石竹早就已经离世。

    楚明熙开了口,石竹自是没什么不答应的,楚家再如何看不上姑娘的外祖家,顾老爷在湖州好歹留下了一栋宅子和一家医馆,总归比让姑娘继续留在这个村子里强。

    两人一合计,次日找了牙人过来跟牙人约好退租事宜,过了几日便收拾好行李,辞别了祝大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东宫悔》 30-40(第9/19页)

    带着孩子前往湖州。

    第35章 第叁拾伍章 守寡

    楚明熙站在医馆门前, 抬起头望着上面的牌匾。

    牌匾上,上书银钩铁画般写着‘仁安堂’三个字,竟让她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那年容玘身边的李泰专程来医馆找外祖父, 央求外祖父前去帮他家公子医治眼疾,外祖父见他态度十分恳切,且本就擅长治疗眼疾,遂应了此事。

    那时她跟在外祖父身边学了数年的医术, 想要多积累些从医经验,便也跟着外祖父一道去了容玘的府上。

    海棠树下, 她第一次见到了容玘。

    朗风霁月, 长身玉立。

    若知后来有一日她和容玘会落到今日这般境地,她绝不会跟着外祖父去他府里。

    自外祖父走后,医馆便一直关着无人打理,她嫁给容玘后,也从未想过回湖州。

    楚明熙眼里恢复清明,扭头看着石竹:“我们先回去罢。”

    主仆二人回了顾老爷的宅子。两人将宅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待收拾妥当能住人了,楚明熙雇了几个伙计在医馆里帮忙,另外又找了两个徒弟,平日里在仁安堂坐诊,一边耐心地教徒弟医术。

    她收徒弟,不求多通医术,只看人品和医德。若是心术不正的,即便悟性再高、人再聪慧, 她也是不肯收作徒弟的。

    医馆重新开业,楚明熙从前便得了她外祖父的真传,自离京后, 她日日钻研医术,医术愈发精进,收的诊金也合理公道,虽仍有一拨人对女大夫持有偏见,可但凡来仁安堂找她看过病的,都被她所折服。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馆逐渐重回正轨,当初她收留的那个女婴也日渐长大。

    当年决意收养女婴的时候,楚明熙便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

    惠昭。

    孩子长得很快,平日里楚明熙又留意着帮她调养身子,石竹厨艺好,三天两头地给她做好吃的,孩子胖了些,也白了些,再不复见当初被她生母抛下时的瘦弱模样。

    楚明熙不愿让惠昭知道她是被其父母舍弃的孩子,孩子对自己的生母没有任何印象,楚明熙索性告诉孩子说她是她的娘亲。莫说惠昭自己,便是住在附近的左邻右舍,也都以为惠昭是楚明熙住在外面那几年生下的女儿。

    顾大夫医术高明,仁慈善良,在当地很有些名气,街坊邻居自然也认得顾大夫的外孙女楚明熙。

    前几年顾大夫带着外孙女关了医馆去了别处,而今楚明熙只带着丫鬟石竹回了湖州,身边还多了一个孩子,他们还打听到,这孩子姓楚,随了她母亲的姓。

    一时间众人在背后议论纷纷,什么样的猜测都有,只是顾念着从前顾大夫待他们的恩情,大家没好意思在楚明熙的面前拿这些话戳她的心罢了。

    跟顾大夫的宅子只隔了两个门面的孔二婶比楚明熙的母亲只大了十来岁,两人素来交好,后来楚明熙的母亲嫁了人离开湖州去了别处居住,和孔二婶渐渐断了联系。过了几年,顾大夫去了京城将他的外孙女接回来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孔二婶看着楚明熙那张跟她母亲足有七分像的脸,心里很是觉得亲切,又怜她小小年纪便没了娘亲,平素对她颇多照顾,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几乎算是亲眼看着楚明熙长大的。

    孔二婶不喜背后有人议论楚明熙,几番想要开口替她辩驳一番,无奈楚明熙的的确确是一个人回的湖州,身边又凭空多了个女儿,又总是避开那几年不愿多提一个字,叫众人如何不多想。

    这日楚明熙离开医馆回到家中,才坐下稍作休息,孔二婶便上门来找她说话。

    楚明熙将孔二婶迎进屋里,石竹端了热茶过来,孔二婶是个直肠子,不待喝茶便开门见山地道:“明熙,你跟你二婶说老实话,你这几年在外头过得是不是不好?”

    “二婶,我过得挺好的。”

    “你此次回湖州,只带了石竹回来,还有你身边的那个孩子……” 孔二婶不忍伤她的心,无奈想起外面的流言,把心一横直言道,“明熙,你是不是有什么委屈?二婶近来听到了不少有关你的流言,外头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楚明熙指尖轻轻掠过桌上的茶盏:“二婶,我真没受什么委屈。昭姐儿是我女儿,先前我曾嫁过人,不过我跟他已……”

    她本想说,她和他已没关系,往后都不会再有关系,站在一旁的石竹已抢先插嘴道:“二婶,您不必问了,我家姑爷他已经死了。”

    孔二婶惊道:“死了?”

    石竹梗着脖子,脸不红心不跳的,“对,姑爷他死了,我家姑娘守着寡,一个人在那边过得艰难,想着从前在湖州是住惯了的,于是便带着孩子回了湖州。此次回湖州就是想好好将昭姐儿养大成人,过些清净日子的。”她越想气,忍不住又埋怨了一句,“哪知道我们才回来,就有人在背后编排我家姑娘。”

    孔二婶一脸了然,扭头回视楚明熙:“原来是这样。明熙,你也莫要太在意外头说的那些,明日你二婶就去跟她们把话说清楚。她们若是还一味地在背后嚼舌根,我就把她们都给骂回去!”

    楚明熙也没料到石竹会谎称容玘已死,惊诧了几息,便又恢复了平静。

    这样也好,总归她和容玘不会再有瓜葛,石竹这话传出去,倒可以免得旁人再来打听她从前的那

    些事,昭姐儿也不会再被人指指点点。

    孔二婶伸手握住她的手,脸上带着疼惜:“你这孩子也是命苦。罢了,往后有你二婶在,什么都不会缺你的。”

    又跟楚明熙闲话了几句家常,孔二婶便又回去了。

    送走了孔二婶,过了没两盏茶的工夫,惠昭就饿了。

    楚明熙眼看是到用晚膳的时辰了,便让石竹把饭菜端上了桌。如今宅子里只有她、石竹还有惠昭三人住,没那么多讲究,便拉着石竹一道坐在桌前吃饭。

    三人用过晚膳,楚明熙哄着惠昭睡下后,又去了书房埋首看医书。

    石竹端着一碗银耳羹走到书案前,偷偷打量着楚明熙,偏巧楚明熙欲要起身找一本医书,抬眼间,就对上石竹的目光。

    她见石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开口问道:“怎么了石竹?”

    “姑娘,今日我骗孔二婶,说您的夫君死了,您怪我么?”

    “我为什么要怪你?虽则这不是实话,但你这么说,确实免了不少麻烦。”

    何况她当初真心爱慕过的那个少年郎,在她心里早就已经死了。

    “姑娘,有件事我一直没跟你说。”

    “有话就说罢。”

    “先前我按着您留下来的记号一路找过来,我过来的路上,也曾留意过东宫那边的情形,太子殿下好像至今都还未大婚。”

    自那日船只失事,她与姑娘走散,她四处寻找姑娘的下落,纵然不想去在意,仍是听到了一些有关太子殿下的传闻。

    楚明熙将医书合上,神色淡然。

    石竹抬眼觑向坐在桌前的楚明熙,见她似是不大在意,一时有些犹豫不决。

    当初太子殿下辜负了姑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