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8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铲平西游路》 60-80(第1/26页)

    第61章 劁猪

    劁,意为阉割,相同含义但对象不同的字还有骟,阉等字,是造就了种花千年以来的特殊群体,让男性双腿之间一凉的神秘字眼。

    徐墨阳不会去区分阉鸡劁猪骟马的具体指代对象,总之都是让动物们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索性一个字眼概括一切,反正只要钱给够了,劁猪的匠人也不是不能劁鸡鸭。

    “孔寺人,有人找。”

    汉子胡乱的敲一敲门,便飞快的走了,等孔寺人出来的时候,只看到一位穿着郎君服饰,略显瘦削的女子。

    唐朝的宦官称为寺人,音同“侍”。

    “你是……”

    孔寺人有些疑惑,他的记忆中没有这位娘子。

    “你是孔寺人,负责去势的那一位?”

    叶娘子上下瞧了瞧,除了面白无须声音略尖,跟寻常男子也没太大的区别。

    “是。”

    孔寺人有些疑惑的应了一声。

    “那走吧,记得带刀。”

    叶娘子也没多耽搁,示意孔寺人拿了工具上车。

    “什么……”

    孔寺人还没回过神,发生的一切都让他迷茫极了,寻常人是不愿意接触出宫的太监的,当然有权有势的另当别论,可他不属于那极少部分啊。

    大多数的太监并不像九千岁一般权倾朝野,除了还没到年纪便去了的,大多数太监都是早早冲着寺庙捐钱,指望着放出宫去的时候有一个栖身之所,也有那想要后代的,便寻了自家亲戚,抱养一个孩子回来充当亲生,巴望着日后有个容身之处,甚至享受天伦之乐。

    孔寺人算是有几分运气的,分到了阉人的地方,不用花上大笔银钱把宝贝赎回来,存下来的钱也没有捐那佛像,而是找了那可靠的人,买了两栋长安的屋舍,等出宫的时候房契一过户,一栋自己住着,另一栋出租出去,也能勉强过活。

    “不是说好了吗,给猪去势啊。”

    叶娘子皱皱眉,怀疑孔寺人想要涨价,索性把话提前说清楚:

    “两文钱一只猪,说好了的,别想着提价啊,我们已经很厚道了。”

    那个汉子的介绍费可都给了两文钱呢,要不是想着猪仔们出生没多久,想要找个手上有经验的,她也不会专门跨了几个坊找净身房出来的太监。

    “对对,是有这么回事儿,我去拿家伙什。”

    虽然不知道这是哪来的生意,也只有劁猪没有劁人的经验,但两文钱一头猪呢,不去是傻子!

    第62章 绿豆粉丝

    蝗虫不吃绿豆,豌豆,以及水草之类的植株,这是徐墨阳从记忆中挖掘出来的宝贵资料,但徐墨阳并不敢完全确定它的真实性,是不吃,还是不敢吃,或者是不喜欢吃,这其中的区别也大了去了。

    但即使是最没有威胁力的不喜欢吃,也能给农民多一些收割的时间,在灾荒的时候,一口粮食可能就是一条命,徐墨阳盘算了一下自家现在的挣钱速度,觉得这些铜钱还是划得来的。

    “让外面,还有南面的那些种田的坊市,今年种绿豆,豌豆行吗。”

    绿豆可以做粉丝,豌豆的苗和根茎都是可以吃的,区别只在于口感,但人都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口感也没人在意。

    “我们可以提前给一些铜钱,粮食也可以。”

    现代有不少公司就是这么做的,让农民种植他们需要的农作物,提前给一部分定金,在种植的时候就提前定下收购的底价,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原材料的问题,也不用花费太多成本,承受风险能力弱的农民也能定下心。

    “郎君,坐下慢慢说。”

    叶娘子隐约知道自家郎君的本事,但突然没头没尾的说这种话,不了解清楚情况可是不行的,别看他们家现在生意做的风风火火,可大部分资金都压在粮食上了。

    她愿意伸手帮别人一把,在他们家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叶娘子饿怕了。

    “我说,你有什么问题最后一起问,可以吗?”

    徐墨阳坐下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自觉把语言重新组织好了,才抬眼看向叶娘子。

    “好。”

    叶娘子松了口气,耐心的听徐墨阳说话,时不时在本子上记下两笔。

    “如果旱灾没有来,那些收回来的绿豆和豌豆怎么办?”

    贞观初年的天灾主要是旱灾和蝗灾,蝗灾铺天盖地却需要时间从卵化虫,旱灾温水煮青蛙却也让人不易察觉,现在已经离春日不远,却还是日日晴空万里,叶娘子虽然已经信了五六成天灾的话,却终究抱着侥幸心。

    “……这也是我今天准备跟你说的。”

    徐墨阳当然没有想好退路,毕竟种植这两种作物都是他临时起意,但当着叶娘子的面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好在现代美食千千万,以这两种食材为主料的也不少。

    “在我那边,有一道吃食,叫鸭血粉丝汤,粉丝就是用绿豆做的。”

    煎饼果子用的是绿豆面,虽然已经打开了销路,但用量还是相对有限,徐墨阳琢磨着以后可以向材料供货商方向发展,但绿豆粉丝却不一样,先不说老少咸宜的口感,光是数月乃至数年的保质期,就足够吸引不差钱的行商。

    “还有其他的做法?”

    叶娘子的反应极快,做了这么久的吃食生意,食材搭配方面她多少有了些敏感性,现在天气还算寒冷,没有多少人能拒绝一碗热汤,之前在河州卫的时候,排掉骨头汤,也就是带了汤水的馎饦卖的最好。

    一个热腾腾煎饼在路上吃,一碗饱肚子的汤水在店里吃,并不会对目标客户进行互斥,而是形成了一定程度从互补。

    “有,但我不太清楚,你可以试试。”

    徐墨阳前世吃的更多的是米粉和土豆粉,对绿豆粉丝了解不多,其实就连煎饼果子在他们那边也是白面摊出来的,绿豆面还是做兼职的时候查资料看到的。

    “我记得,绿豆做出来的粉丝可以保存两三个月。”

    食谱可以慢慢开发,这才是真正的吸金利器,有时候徐墨阳都不得不感叹,二十一世纪真的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是他这种什么都不会的打工人,来到这个时代也有众多致富方式。

    “真的?”

    叶娘子的眼睛一亮,自从跟了徐墨阳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搭伙的商队有穷有富,她也大概看出了路上的吃食水平,如果绿豆粉丝真的在这方面有优势……叶娘子的呼吸急促了起来。

    “豌豆可以做豌豆黄……”

    徐墨阳还在说什么,叶娘子却已经听不清了,之前的方便面因为主要是白面,成本过高,只有少数商贾舍得订购,但到手的钱也让叶娘子呼吸急促,若是换成更加廉价的绿豆……

    “绿豆粉丝做起来要多久?”

    叶娘子几乎是迫不及待的问道。

    “……从现在开始做,大概两天。”

    徐墨阳回忆了一下制作步骤,回答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迟疑,网上制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铲平西游路》 60-80(第2/26页)

    粉丝的教程不少,但徐墨阳记得全过程的只有龙口粉丝,不过他们好像谈的不是这个吧?

    “多少绿豆能出多少粉?”

    叶娘子目光灼灼的看着徐墨阳,她从不掩饰自己看重钱财,前半生的苦楚让她对贫穷有刻入骨头的恐惧,现在这么大一个生意摆在她面前,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她就是个傻子!

    “五斤绿豆,能出两斤粉。”

    徐墨阳想了想,又补充一句。

    “反正我那边是这样。”

    现代的豆子品种太多,加上肥料和各方面因素,出粉量应该会有误差,不过大概也不会太大。

    “我记得秦娘子买了些绿豆,把它们泡了,要是相差不大,农人那边交给我。”

    叶娘子很果断,直接问了秦娘子,又从徐墨阳这边得到了制作方法,便风风火火的把豆子洗干净泡了水,才有心思听豌豆黄,但在听到要加糖以后,便果断放弃了。

    “两成豌豆。”

    这是最后商量出来的农田种植比例,绿豆和豌豆八比二,一亩地可以给十斤粟米为定金,别小看这十斤米粮,青黄不接的时候没准就是活命的关键。

    商量完了最大的支出,徐墨阳总算是把心思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可能是长久没有接触人群,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退化,所以他需要叶娘子帮忙在西街摆个摊子,也不拘是卖点什么,总之周围要热闹些。

    用进废退,徐墨阳可不想变成与世隔绝的寡言面瘫。

    叶娘子有些诧异,但还是答应下来,只是徐墨阳这个条件……合适的岗位其实挺难找的,好在徐墨阳的时间方面还算宽松,让叶娘子有时间慢慢思考。

    绿豆粉丝的制作并不困难,洗干净的绿豆冬天浸泡12小时,加冷水磨成浆后放酸浆水等待发酵,倒掉上层酸浆水过滤下层淀粉,晒到半干的时候磨粉加水,继续加热放水搅拌,做成粉丝晾干就算完成。

    说起来简单,叶娘子他们却过了不少难关,那几天徐墨阳连采蘑菇孢子的事情都没顾得上,一心琢磨着酸浆水怎么做,什么样子的绿豆液体才能顺利从勺子里漏出来,怎么才能去掉粉丝上面的黄绿色增加迷惑性……好在结果是喜人的。

    在先后吃了绿豆酸浆面条,饴糖绿豆糕,以及各种各样的绿豆食物后,徐墨阳总算是做出了跟前世八分像的绿豆粉丝。

    最困难的一步搞定,售卖和推销步骤全都由叶娘子接手,这些对叶娘子来说是轻车熟路,几套推销手段配着合适的食物,很快便打开了销量,粉丝的保存时间也被“不经意”的透露出去,有几个小商队抱着试试的心思下了订单。

    叶娘子抓紧时间在附近的方式租了一个院子,买了大批的绿豆回来,又找了几个手脚利落的女郎,把绿豆粉丝的制作步骤变成了流水线模式。

    她心里跟明镜一般,那几个商队就是来试水的,只要她的绿豆粉丝的保质期经过考验,后面的订单只会跟雪花一般扑来,她要做的就是提前准备好成品,让人家可以拿了就走。

    作为掩护,绿豆粉丝的作坊对外说的是售卖绿豆面,有人打算卖煎饼果子,可以直接来叶娘子这边买搭配好了的原料,价钱也不算很贵,还省了摸索的功夫。

    叶娘子这边的注意力都在绿豆粉丝上,徐墨阳也重新把目光集中在蘑菇养殖和孢子提取上。

    他不贪心,能种出金针菇就好,在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就有菌菇的种植方式,石声汉先生考证过,这其中种植的有很大可能是金针菇,就是不知道是几十年还是几百年后,但这些资料的确给了徐墨阳不少信心。

    这个时代的金针菇跟蘑菇一样,都是帽子大根粗的类型[1],徐墨阳不确定是蝴蝶翅膀还是本来就这样,但味道没有太大改变,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菌盖大还方便菌种的收集呢。

    就徐墨阳所知,菌种的采集方法大概分为三种,不过酒精采集他用不了,乳钟罩培养皿没有技术材料,他能用的,也只有效率最低的直接采集,而且要选好时机,找到合适的蘑菇。

    “还是离不开种田啊。”

    看着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徐墨阳再次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究竟要解决多少困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能做好收拾行囊去村里住的准备。

    蘑菇是雨后才出现的,而且生长的速度极快,他要收集孢子,就必须采到最新鲜的,最好是刚刚开花的蘑菇,上面刚刚显出一道道的条纹,如果从长安城里面买菌子,就他这手艺,一辈子都别想种植成功。

    “等到了村子里,我要吃小鸡炖蘑菇,培根金针菇,海鲜菇炒肉,杏鲍菇打汤!”

    徐墨阳不太熟练的收拾着自己的行李,愤愤不平的碎碎念,但他也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妙的幻想。

    贞观二年,大旱,雨后蘑菇出,留给徐墨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63章 疙瘩汤

    最近的山林离长安城三日马车,盛产菌子,长安的菌菇价钱不算太夸张,那座物产丰富的山林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徐墨阳前世生在江南水乡,不太清楚西安附近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座山,不过的确帮了他很大的忙。

    叶娘子忙着绿豆粉丝的推广和销售,徐墨阳在做出绿豆粉丝以后就跟叶娘子定了契约,这个时代的一纸配方因为可以传给后代,所以往往是天价,徒弟拜师父,往往还需要先做三年杂活,徐墨阳肯把这些做菜的方子传给叶娘子,已经是仁善之至,拿走大部分利润也是所当然。

    但现在,徐墨阳觉得分成是时候变一变了。

    跟叶娘子的合同从保姆变成了雇佣,契约的年限延长到了二十年,徐墨阳本来琢磨着十年就差不多了,叶娘子死活不肯,愣是又加了十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