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20-130(第1/18页)
第121章 什么是肿瘤
寄生胎?
顾名思其义, 林慎的眼睛若有所思地睁开。
出现在视野焦点中的胎型物,正安静地躺在手术台面上,没有任何活着的迹象。
他压下胃里不断涌起的恶心, 牢牢盯住那团诡异的组织,只觉背脊发麻:“何所谓寄生胎?难道它真是一只胎儿?”
可若是胎儿,又怎么会寄生进一个男子腹中?
“曾经是, 或者说差一点成为。”李明夷以手术刀柄将那蜷抱的四肢扒开, 一丝不苟地观察着这只难得一遇的寄生胎。
分化程度与完整度如此高的样本,在这种仅有百万分之一发病率的特殊疾病中也极为罕见。
“那它究竟是如何进入病人体内的?”林慎越发觉得诡异,“总不可能真的是怀孕……”
他的声音忽然一滞, 眼瞳不可思议地放大。
“……是他娘怀孕的时候?”
李明夷轻轻颔首,肯定了他的猜测。
谢望眉心往下压了压:“你的意思是, 它原本是病人的兄弟?”
对于这个略显尖锐的问题, 李明夷并未直接给出答案。
他放下沾染着脂液的手术刀, 以纱布仔细将之擦拭干净:“在这类病人的母亲怀孕早期,胚胎本有机会成长为双胞胎或者多胞胎,偶然情况下,其中一部分没有继续发育,或者受到阻碍,便不能像普通婴儿一样降世。”
“所以。”林慎禁不住愕然,“它就被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给……”
“包裹在了身体内部。”李明夷及时打断他此刻展开的联想, 以客观的语气陈述接下来的事实,“虽然已经不能称之为胎儿, 不过它仍需养分维持活性,并随之在病人的肚子中慢慢增大, 夺取宿主的营养。”
滴、答。
短暂的沉默中,罩在病人面孔上的甜油以缓慢的速度不断滴下。
陷入深度麻醉的陈五功本人, 对这段正在被讨论的过去仍是一无所知。
“寄生胎几乎不会恶变,所以只要切除,就能解除病人的痛苦。”说着,李明夷放下手术刀,双手托起那枚已经切开的寄生胎,将之递给蹙眉不语的林慎。
“准备器械,手术还没有结束。”
他眼神向下,示意助手继续。
确认为良性的原位病灶已经顺利切除,还有部分被压迫坏死的肠管需要处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离断之后重新吻合。
肠吻合,这是所有外科医生入门的基本功。在可控的情况下,李明夷还是很乐意让新人实地操作的。
谢望压低了视线,伸手拿起那支锃光瓦亮的小刀。
林慎双臂伸得笔直,远远地接过从李明夷手中递来的东西,目光不自觉往那似人非人的团块上瞟去。
……它不是寻常所见的病灶。
甚至差点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这玩意。”林慎硬着头皮将它放好,眼神仍是纠结万分,“之后怎么办?要不要请僧人来超度?”
“你还打算给它立碑吗?”李明夷轻嗤一句,露出的半张脸上无甚同情,“和之前一样,切下的病灶必须火化处理。”
“可……”
“林慎。”谢望提醒道,“若大张旗鼓地处理,你想过外人将会如何非议么?”
这话瞬间将青年的意见堵了回去。
这怪胎在陈五功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一家招来了不知多少流言蜚语。若是真让其他人知道剖出来一只胎儿,岂不是将人逼上绝路?
林慎抿紧了嘴。
“快点结束手术。”谢望将刚刚拿起的手术刀递回给身侧的主刀医师,若无其事般拉起弯钩。
李明夷以眼角的余睱瞟他一眼,不再浪费时间,以熟练的手法开始一一离断吻合坏死肠道。
半个时辰后,这场特殊的手术终于宣告结束。
等待陈五功苏醒的片刻,林慎再一次看向已经被白布盖住的切除物,不禁低叹:“老天爷真会作弄人。”
这回李明夷倒没有直接反驳:“为什么这么说?”
“你想。”林慎展开双眉,认真说道,“同样是父精母血而成,他们一个长大成人,一个却成了怪胎,岂非不公?”
原该是兄弟的两人,却在母体内相争,羸弱的那个为胜者吞噬,无知觉间又险些害死未蒙面的全家。
林慎心情越发复杂:“原来一个人的命数早在娘胎里就已经开始了。”
命数?
李明夷视线转动,注视向正在被对方归纳的手术器械,眼底的某处似乎被这个词所触动:“或许比那更早。”
“嗯?”林慎歪了歪脑袋。
比那更早……是什么意思?
正当他打算继续追问时,耳畔忽然传来轻微的一声呻吟。
躺在手术台上的陈五功唇角嗫嚅两下,缓缓睁开眼睛。
雪花般的视野一点点清晰起来,出现在头顶的,赫然是三个白布蒙面、头戴白帽的硕大脑袋。
这一瞬陈五功几乎心跳骤停,卡在嗓子里的那句话脱口喊出——
“救命啊——!!”
仰坐在手术室门口的少年,正抱着手臂昏昏欲睡,耳膜骤然被这么一震,整个人险些跳起来。
接着,便听见里面乒乓一阵挣扎。
阿去扭着脖子,奇怪地望那紧闭的大门瞥去。
所谓手术……原来是这么可怕的吗?
“原,原来是李郎。”
手术室里,待按住他手脚的三人摘下口罩,陈五功才堪堪想起此前发生的事,这会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好切口没有崩开。”李明夷揭开有些渗血的纱布,再次确认手术部位无恙。
陈五功正尴尬着的眼神随之一怔。
他那高高隆起的肚皮,现在就像分娩过了一般,全数平复下去,只留下一道长长的、蜈蚣似的伤口。
隐隐清晰起来的疼痛告诉他这不是梦。
“手、手术……”
陈五功嘴皮哆嗦半晌,终于想起此前这位游医告诉他的方法,一时还不敢相信。
“手术已经结束了。”站在他身旁的青年,摘去头顶那盏被汗水打湿的帽子,咧嘴露出笑容,“陈阿叔,你不用再揣着大肚子过活了。”
哗——
遮在窗口的长帘被拉开。
光线骤然刺入双眼,陈五功下意识往后缩了缩脖子,费力地眨了眨眼睛。
窗外,天已大亮,雪也停了。
折着明光的雪野中,几只麻雀蹦蹦跳跳,捡着草枝,往巢穴飞去。
他怔怔看着,忽然紧张地转过视线。
“那,那我肚子里的是……”
“肿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20-130(第2/18页)
回答他的,仍是那道不苟言笑的冷肃声音。
“你们村里的郎中,大概是叫它积聚。若有人问起,你这么回答就行了。”
悬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陈五功如释重负地闭上眼睛:“那就好,那就好。”
听着他万般庆幸的声音,林慎端起收纳好的器械盆,看了眼盛放在其中的白布包裹,默不作声走出门去。
“这里就交给你了。”
李明夷正观测着病人苏醒后的生命体征,忽然听见厚厚的白布隔断后传来漠然的声音。
那道模糊的身影,在原地停了一瞬,接着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手术室。
*
为确保病人安全度过术后的危险期,李明夷仍是留在官医署中日夜监护。
如术中预估的一样,巨大的占位摘除之后,术前所有的症状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缓解。几乎垂垂病危的陈五功展现出了惊人的恢复力,不仅很快恢复了进食,人也日益精神起来,短短十天,便浑然似变了一人。
这般奇遇一时为人乐道,那剖出来的无趣真相,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口舌。
对此,林慎欣慰的同时,也禁不住纳罕:“真没想到,原来李郎也有说谎的时候。”
他不无打趣地看向正摆着器械的李明夷。
本以为这人是万万不会转圜,不通人情的。
这回竟如此变通,倒让他有些不习惯了。
听见这番嘀咕,对方却只淡淡一瞥,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肿瘤?”
还烫手的知识,林慎自然熟悉:“李兄你说过,所谓肿瘤,就是身体一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物。”
这种病症,他既往未尝没有见过,只是名字不大相同,在腹为积聚,在胃肠为肠蕈,在肺为肺积。
“不错,任何肿瘤都曾是人体正常的一部分,寄生胎也只是其中一种。”李明夷目光专注不移,将消毒过的器械一一排布开。
冷锐的金属光泽,掠过那双深黑的眼眸,折照出一种几乎严苛的理性。
“如果说它有什么特殊的,就是它在宿主成为人之前先成为了病灶。而从它成为病灶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再能被称为胎儿了。”
李明夷徐徐起身。
“所以,我并没有撒谎,也没有必要。”
听着这番意外合理的解释,林慎的眼神不由陷入沉思。
“我非得背这个不可吗?”
二人面前,正一脸倦怠的少年,拿脚背蹭着裤腿,磨磨蹭蹭地走了过来。
他无甚兴趣地看着这堆复杂难辨的金属器械,在同时注视而来的两道目光中,认命地盘腿坐下。
“组织镊,艾利斯、持针器……”
有趣地看着正被器械名称折磨的少年,林慎似乎也明白了他的用意:“看来,李兄你还是打算回邺城?”
李明夷坦然颔首。
陈留百姓尚有重新来过的官医署可以依靠,处于叛军统治下的邺城,此刻必仍是一片疮痍。
他的视线慢慢聚焦在眼前一排排雪亮的器械上。
不管命运如何轮转,他手中始终握着一柄手术刀。
或许,这就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的理由。
*
杨柳二月,春风吹开积雪,黄河再次奔流。
将已经接近痊愈的陈五功托付给裴之远后,带着整理一新的器械,李明夷和马和、阿去二人一同租了艘小船,准备渡河回到邺城。
“李兄——等等我!”
船夫摇着桨片,正准备松开缆绳,隐约听见有谁高声呼喊。
他张着手掌望远:“客官,你们还有亲友送行?”
三人对视一眼,同时疑惑地转过目光。
远远的,只见一道瘦长的身影,背着胀鼓的包袱,正颠颠朝他们奔来。
马和将幌子一揽,啧了一声:“是那小郎君?不好不好。”
不等他不好个所以然,来人一眨眼跑到跟前,还未停下喘息片刻,双腿一迈便翻上船舷。
“林慎?”阿去认了出来,更是惊愕,“你来干嘛?”
“我已经,已经和裴公禀明。”
狂奔几里地而来的青年,把包袱往船舱里一塞,整个人有气无力地瘫坐在甲板上,半晌,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我要跟随李兄,继续修习手术。”
第122章 锐器外伤(捉虫)
有更多医生的加入, 对医署的发展自然是一桩好事,李明夷倒不持反对。
阿去却起了好奇:“那你师兄呢?”
他拿手在头顶比划一下:“就是个子高高的,眼睛黑黑的, 脸比死人还臭的那个。”
“你是说谢师兄?”林慎没忍住,被他的形容逗笑了,“你问他做什么?”
“他不是会做什么手术吗?”阿去咕哝道, “他跟来, 就用不着我一个外行赶鸭子上架了。”
“师兄说,上次出手相助,只是因为病人在官医署中, 他责无旁贷。”林慎把目光投向一旁的李明夷,迟疑地说完后半句话, “此后, 他不会再参与手术之中。”
“真的?”马和竖着耳朵听到这里, 一时大喜过望,“那可太……咳,太遗憾了。”
阿去狐疑地转眸:“道长,你不会是怕他来吧?”
“胡说。”马和掩饰地转过脸去,赶紧催道,“人齐了,这下可以走了吧?”
说话间, 凛冽的朔风又从隔岸吹来。李明夷回望一眼在晨光中安静伫立的陈留城,向船夫点点头。
随着嘎吱几声船桨摇动, 载客的小舟划开河波,向着春寒料峭的北方驶去。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