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44(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40-144(第1/9页)

    第141章  负责到底

    事不宜迟, 确认过致病菌的本体后,李明夷立刻带着配置好的硼酸溶液回到监护室中。

    充满了酒精冰凉味道的房间内,留下照看的二名生徒正在替谢望做过植皮手术的右手进行换药。被脓液浸染的白纱被揭开, 因感染而变得肿胀的手掌随之暴露在视线之中。移植在其表面的皮片与创面贴合得若即若离,隐约泛着苍白,缝合齐整的切口亦有崩裂的趋势, 缓缓渗出淡黄色的组织液。

    “先不用盖上纱布。”两名生徒聚精会神地, 刚将伤口冲洗干净,还未进行下一步动作,便被李明夷一言制止。

    见他亲自换上了隔离衣, 二人对视一眼,自觉让开了位置。

    李明夷快速走到一旁的操作台前, 用手术镊夹取了一块干净的纱条, 放进硼酸溶液中浸润片刻, 接着捞起蘸满药液的纱条,握紧镊子根部,将多余的水分拧下。

    “这种溶液涂抹上去会有些刺激感,别动。”低声吩咐过一句,李明夷弯下腰,直接将备好的硼酸纱条覆盖上谢望的右手。

    尚未愈合的伤口乍然接触到冰凉的酸液,谢望眉心倏地跳动一下, 半闭的双目微微往上瞟去。

    那张口罩下的冷沉面孔,依旧冷静平和, 看不出任何紧张与慌乱:“照这样,用硼酸浸润的纱条每日换药, 连续十日。若能撑过十日,就会出现转机。”

    这话是向轮值的众生徒交代的。

    正暗自紧张的诸人不约而同地握了握拳, 彼此鼓励地互看一眼。

    虽说没有十成的把握,可不管怎么说,有了目标,便有了希望。

    “打起精神。”李明夷环顾一周,眼神平和,却有令人安心的分量,“接下来,就看诸位的了。”

    监护室中不宜留下太多人员,除轮值的生徒外,其余生徒分作两班,一半照常开门,准备接诊;剩下的则先往休息,以备夜里遇上急症,需要人手。

    安排完一切,李明夷拎着马和的衣领,重新一头扎进药房里。

    “李兄、马兄你们忙了一夜,先去睡会吧。”见两人半点没有休息的打算,林慎忍不住劝上一句,“这里我看着便是。”

    “你就别逞强了。”桌前的二人还未答话,斜旁插来不冷不热的声音,“一个病号就够折腾,要是你又倒下了,我看咱们这医署迟早得关门大吉。”

    阿去蹲在锅炉下头,一边帮忙烧火,一边昂首打个呵欠,视线漫不经心地落在林慎眼下那一对大大的黑眼圈上。

    对方显然也是一夜无眠,憔悴都写在了脸上。

    ——还说别人呢!

    “啊啊,啊啊。”一旁的小哑巴也拉拉他的衣襟,脸上满是担心。

    林慎不好意思地揉揉眼睛,强笑道:“昨夜里头原没什么事,是我看书误了时辰。”

    阿去伸手丢进一根柴火,奇道:“什么书那么好看?”

    林慎倒被提醒一般,神色郑重起来,视线转向一旁正忙着制药的二人:“昨夜我翻阅古籍,读到《南越志》,其中有记载血竭一药。”

    李明夷手上动作一顿,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林慎接着道:“王公在世时,曾教授过学生一法。将大黄,天花粉,白芨,乳香,没药,紫草,地榆七种药材共同煎煮,再加以血竭粉末,调匀后摊于干净布帛上,覆于伤面,可辅为去毒收敛,弥合伤口之效。”①

    他口中历历道来,语气从容不迫,显而已经琢磨了许久。只是一来他也仅有耳闻,本没有十全把握,二者,在亲眼见证了病邪真身后,也不敢肯定血竭对其有效。因此直到此刻,才提出这个想法。

    “我想起此事,便翻了翻古籍,确见古人之言。”林慎扯开唇角,眉头却微微蹙起,“只不过……”

    李明夷于沉思中点点头:“血竭粉外敷伤口,的确可以抑制病邪生长。”

    血竭这种中药材,不仅为古人所推崇,其制品在现代药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他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奈何其有个难以克服的缺点。

    那就是——贵。

    血竭的本体是产于国外的棕榈科植物麒麟竭,自古便是异邦进献的珍奇药材,到了开明繁华、贸易鼎盛的唐朝,这种昂贵的药物也一度走入寻常药市中。但因产地遥远,运输成本极高,血竭的价格仍然不菲。

    他们这家医署,本是以救急济贫为己任,这种珍稀药材反而没有购置。

    林慎亦想到这点,托腮叹了口气:“可惜血竭价贵,若要用药,恐怕又得向谢质库开口。”

    毕竟是自己的亲侄,料想谢敬池也不至于见死不救。然而邺城与陈留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三日,这三日当中,又很难说会起什么变化。

    思及此处,林慎按了按烦闷的脑袋,权衡之下姑且道:“不过现在已经有了法子,我们还是先……”

    话还没说完,便被另一道声音打断:“照此说法,若在硼酸之外辅用血竭,则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几人闻言,齐齐转过目光,不约而同看向说话之人。

    马和混如不觉般,一本正经地思虑片刻,转过头道:“三十两足不足?”

    此话引得霎时静默。

    阿去掀着眼皮上上下下打量过去,俨然疑心他今日有鬼上身。

    被几双眼睛盯得不甚自在,马和嘴唇嗫嚅两下,忍不住反问:“怎么,你们还怕马某的钱来得不清不白?”

    这点李明夷倒未曾疑心。

    别看这人一身邋遢,光从他手里挣的就不是一笔小数。算上这些年坑蒙拐骗的,口袋里的银钱只怕比某些商贾都多几两。至于来处……总归不会害命。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人竟会主动开口,拿体己钱去救一个和他有过节的谢郎。

    林慎神情一动,心中不禁生出肃然敬意:“道长果真是侠义……”

    “道谢就免了。”马和忙是摆摆手,接着竖起三根手指,笑吟吟把话说完,“小林郎,你可别算错了主意,这钱我将来可是要讨还的。看在你我这些日子的情面上,就只收你三分利便罢。”

    林慎连连点头:“道长肯慷慨解囊,在下就算散尽家财,也必偿之。”

    马和这才满意,眼珠接着转向一旁。

    李明夷倒没说话,只唇角微微扬起若有若无的弧度。

    马和无比心虚地避开这道目光,掂了掂桌上装着硼酸溶液的陶罐,真心实意地笑叹一声:“再者,他若死了,我如何能知我这新宝贝的妙用?李郎,你可务必得治好他。”

    李明夷颔首应道:“我答应你。”

    说话间,晨光已经大亮,医署中人声渐渐热闹起来。李明夷和马和还要继续制备硼酸,林慎去了前堂帮忙,跑腿买药的活就交给了阿去。

    没成想,这一去便是整日。

    “这小子,该不会拿着钱溜了吧?”

    日暮时分,马和站在门口不住张望,始终不见对方归来,禁不住嘀咕起来。

    养病坊虽在城郊,和邺城往来也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40-144(第2/9页)

    过一两时辰,就是去打个酱油,肉也该烧糊了。

    说曹操曹操到,正纳罕间,便见一道瘦长的身影自斜阳中跌跌撞撞跑来。

    瞧清来人面孔,马和这才稍稍把心放下,扬手招呼道:“小子,野哪去了,怎么耽搁了这一天?”

    少年趿拉着一双草鞋,慢慢停下脚步,擦了把额上的汗珠,没好气地横他一眼:“别提了,城门落了,我跑去邻镇,好赖遇上一家药市,通共才得了这一点。”

    说着,扯下腰间一个不起眼的布袋,往对方怀里一抛:“拿稳了。”

    马和接过袋子,扯开一瞧,里面装着几块赤色带黑的硬疙瘩,上头隐隐有木质的纹路。

    “果然是血竭……你说城门关了?!”马和正愉快地鉴赏着手里的药材,忽然意识到什么,猛地抬起脑袋。

    “嗯。”少年立着脚踝抖了抖草鞋里头的砂子,往后瞟了一眼,表情隐隐有些不安:“……听说,是今早的事。”

    *

    “你说的可是真的?”

    夜幕沉沉,城郊一片昏暗。随着嘎啦一声拖地的声响,医署的大门被牢牢合上,相邻的院宇接连灭了烛火,只余一盏油灯静静燃烧在众人眉间。

    这个时辰,医署中的诸人本该聚在一起吃晚饭,此刻粥桶和小菜还摆在桌案上,却没有几个人动起碗筷。

    阿去呼呼灌了两口热粥,填饱了空荡的肚皮,声音也响亮起来:“我骗你们作甚?我本打算跑去城里买药,到了才听说,城门已经戒严了,别说是我,现在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几名老成的生徒对视一眼,神情同时凝重起来。

    城门早闭,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信号。

    封城一事,在大多数人都在陈留有过亲身经验。本朝虽有宵禁制度,但一般来说,不到紧急事态,一郡主城是不会在青天白日封锁百姓出入的。即便安氏小朝廷盘踞邺城这数月以来,也只是加强了往来戒备,并没有彻底断绝交通。

    “究竟怎么了?”发觉出气氛有些不对,阿去讪讪放下粥碗,有些不解地左右看去。

    随风飘忽的灯烛,照得诸人神色不明,却是谁也答不上这话。

    “叛军一向擅长攻城略地,而疏于治城守成。”片刻,才听林慎小心翼翼开口,“忽然城禁,必是收到了前线风声,所以加紧防备。”

    “照这样说,他们是吃了败仗?”阿去虽不大懂军事政治,年轻的脑瓜子却也转得极快,很快做出推理。

    林慎却摇摇头:“未必。”

    此次出兵河内的是燕中大将崔乾佑与蔡希德,不论其军事水平还是手握兵力,都绝非能被轻易击碎之流。

    更何况安氏小朝廷内部早已四分五裂,重兵在外,城门落锁,防备的究竟是谁尚且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局势已然骤变,甚至比想象中更快。

    听他语焉不详的,阿去哂笑一声,悻悻将目光转向一旁:“你这老道,不是说会算卦吗,怎么不卜上一卦,看看谁输谁赢?”

    “算也没用,呆子。”马和抓着头发长叹一声,见对方还是迷糊,于是反问,“你猜,若叛军赢了这一仗,会如何?”

    阿去想了想:“他们肯定会守着口岸,占山为王,到处劫掠。”

    “你倒不傻。”马和瞟他一眼,又问,“那若是他们输了呢?”

    阿去茫然地望了望周围。

    “……那不是好事么?”

    “对其他人当然是好事。”马和幽幽然道,“可你若是叛军,突袭不成,又该何为?”

    “我……”阿去表情慢慢凝固住。

    “叛军此次出袭,为的是打开局面,站稳山头,亦可以说鱼死网破之举。”帮忙回答的,是坐在一旁的林慎,他顿了一顿,平稳住语气道,“一旦失败,反被唐军突破,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归降李唐,或者向北方史思明求援。

    不管此战胜负如何,河内之战的结束,都将预示着短暂的平静结束。

    战火即将重燃,或许就在脚下这片土地。

    少年的眼睛慢慢地瞪圆,直到此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们的意思是……”

    “林慎,你先带所有生徒回陈留。”难得沉默的李明夷,这才开口,说出今晚的第一句话。

    他缓缓抬眸,平静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其余人,若是想走,就和他们结伴同行,趁早渡河。”

    “那,那你呢?”阿去脱口问道。

    李明夷想也不想,语气不徐不疾,如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还有无法做长途转移的病人,我是这里的主治医生,必须负责到底。”

    第142章  他们赢了

    话一出口, 弥布着焦躁的空气顿时陷入安静。

    复杂的目光交汇于半空,既有不解,亦有不安, 最终齐齐投在李明夷的脸上,仿佛在问他为什么。

    李明夷难得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马兄说得没错,叛军开始戒严城池, 下一步就会限制交通。为了你们的安全, 现在必须撤回陈留。”

    这一点,身为老江湖的马和不可谓没有先见。

    燕兵选择河内郡作为突袭的目标,很大程度上看中了它地处黄河险段的优越地理位置, 一旦当地驻军在交锋中失利,目前的局势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箭在弦上, 不发则已, 一鸣则惊全身。

    届时, 想要脱离安氏掌控的地段,就绝不再是绕个路那么简单了。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