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30-140(第1/17页)
第131章 中枢高热【新增3000字】
术后发热。
这个危险的词一划过脑海, 残余的睡意瞬间被驱散得干干净净。
是感染,还是别的原因?
来不及思索更多,李明夷抄起放在床旁的听诊器, 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林慎身边。
监护室中,一盏灯烛亮在床畔,映照着陷在病床上的青年脸上。
原本苍白的面容, 因发热而微微有些发红, 早上还精神十足的双眼,此刻也困顿地半眯起来。
李明夷拿手背探了探他的额头。
滚烫的热度当即从干燥的皮肤上传来。
“李,李兄。”感受到贴在脸上的手掌, 林慎努力睁开沉重的眼皮,唇角勉强展开, “又让你操心了。”
李明夷掰开他的双眼左右查看一番, 只轻声问:“有没有觉得很冷?”
青年眨也不眨地接受着瞳孔检查, 认真感受了一番,接着摇摇头。
“他有过全身发抖吗?”这次问的是这段时间负责监护的阿去。
“那倒没有。”少年仔细回忆着,“我按李郎你所说,每半个时辰记录一次他的生命体征。前头都好好的,到了寅时才起了热症。我又给他灌了些温水,擦过两回身,可还是见热, 这才来找你瞧瞧。对了……”
他想起对方一贯的叮嘱,从角落中取出一个便壶。
“你让我记的尿量, 我也记下了,与之前没有什么差别。”
李明夷闻言转过目光。
捧着病人的排泄物, 对方的脸上却并无嫌恶之色,反是一派谨慎。
第一次执行监护任务的小学徒, 表现得算是可圈可点。遗憾的是,这次病症的来头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尿液干净,没有沉渣,尿色也很正常。”
排除了这个最常见的感染源,李明夷掏出挂在脖颈上的听诊器,在手心捂热了冰冷的探头,才将之放在林慎有些发烫的胸脯上。
勃勃有力的心跳声顿时灌入耳中。
左右移动探头,并没有听到任何可疑的声音。
片刻,李明夷摘下挂在耳上的听筒,继续向下查体。
“有没有哪里疼痛或不舒服,比如这里?”
得到的结果却是清一色的否认。
躺在床上的林慎,歪着脑袋看向自己不痛也不痒的身躯,同样想不明白这次发热的起因。
李明夷微微蹙眉。
短短两个时辰,体温已攀升到这种程度,这绝不是一个好的信号。然而一无所获的问诊查体,却又重新将病因掩盖得扑朔迷离。
疑惑不断涌起的同时,他正准备撤开的手忽然顿住。
与滚烫的额头不同,林慎同一身体的手臂却只是温热,指尖甚至微微有些发凉。
这点看似微末的不寻常,就像黑暗里缥缈亮起的一盏油灯,若隐若现地照出另一种几乎被忽略的可能性。
“他的手怎么了?”见李明夷突然停下动作,阿去好奇地往前探了探脑袋,却全没看出个所以然。
对方却未答这话,而是直接打开掩在林慎身上的被褥,一寸一寸地重新查证林慎体表各处的体温。
果然。
高热只集中于头颅,在躯干部已降了一个台阶,直至四肢骤然降低至正常水平。
一丝豁然开朗的光芒掠过李明夷的眼神。
骤然起病的高热,全无感染中毒迹象,异常的体温分布。
一切不寻常的体征,都提示着外部病原体入侵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中枢性高热?”
紧急集中到药房的几人,听到这个闻所未闻的结论时,皆露出不解的目光。
李明夷点点头,指了指自己后脑勺的位置。
“人的脑中,有一部分是负责调控体温的,当它被疾病影响时,人体的温度便会紊乱,出现难以控制的高热。”
他打个比方:“就像生了病的将军,无力辖制下面的士兵,士兵便不会遵守原来的纪律,出现乱象。”
这番解释听起来就容易理解多了。
“那这个中枢高热,该怎么治疗啊?”阿去下意识接话。
这个顺理成章的问题,却让李明夷一时陷入沉默。
因中枢失控而形成的高热,几乎找不出直接扑灭病因的方法,即便是在医学昌明的二十一世纪,这种急症仍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治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比凶险的颅内感染更加棘手。
不过,也并非全无破解之法。
“只能使用物理手段。”半晌,李明夷收回思绪,再次开口,“准备冷水袋,放在病人的脖颈、腋窝、腹股沟处给血流降温。之后当班的医生,需要每半个时辰为他擦身,喂水,记录体温,更换冷水袋。”
失序的士兵,只有用强腕镇压;而失去控制的体温,同样须由外界干涉。
他目光环视一周,带着郑重的嘱托。
“只要能熬过这段时期,等中枢系统恢复正常,热症就会消失。”
“我明白了。”从他的眼神中读出这件事的重要性,阿去与马和对视一眼,神情亦认真起来,“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小林郎,李郎你就放心吧。”
说干就干,阿去马上将冷水袋制好,放置在李明夷要求的区域。除了物理手段的干预,李明夷还为其拟了一剂中药的通腑泄热方,以辅助降温。
三月仲春,气温在淅沥不绝的雨声中折返上升,冷凝的空气亦随之变得闷热起来。
医署中的三人几乎日夜不休地守在监护室中,然而天不遂人愿,林慎的体温不仅没有被控制住,反而愈演愈烈。高热逐渐蔓延至身躯的每个角落,很快便将他整个人侵吞得消瘦而萎靡。
“还是一直烧。放上冷水袋后能好一阵子,可不一会又重新烧起来。”
阿去将刚换过的冷水袋递给李明夷,表情不掩疲倦:“我都是打的深井里面的凉水,也只能用个一刻半刻,水一会便温了。这样下去,只怕……”
只怕单单用冷水降温也起不了作用了。
已经一连烧了三四日,再这样下去,便是再年轻健壮的人也承受不起。
他转眸瞟向精神一点点被蚕食的青年,心里的担忧溢于言表。
“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李明夷接过已经被捂热的冷水袋,脑海中同样思索着这个问题。
这个气温下的自然水温已有十几摄氏度,退热的效果显然还不足够,必须升级为更强悍的降温手段。
“有。”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想法划过脑海,他倏然抬眸。
“用冰帽进行降温。”
冰,比井水的温度更低,降温的持续时间也更长久。
将冰块填入帽中,就可以精准而直接地为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30-140(第2/17页)
症最重的头颅降温,远比冷水袋更加高效。
这个道理,不需多加解释,普通人都能想通。
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
哪里来的冰?
须知,冰是最讲时令的商货。冬日里随处可见的冰雪,在这个时节早已消弭得无影无踪。想要得到冰块,便只能向备有冰库的商贾出资购买,而其价格,更是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昂贵。
且在如今的邺城,凡有富贾者,早携家眷南下逃难去了,否则还等着叛军趁火打劫不成?
初闻此言的阿去与马和对视一眼,同时在对方眼中看到几分疑窦。
马和目光一转,见李明夷仍是不急不躁的神色,心知这人已有了主意,不由更加好奇:“难道郎君有什么门路讨冰?”
李明夷却也看向他:“我的门路,同是马兄的故人。”
我?
马和迷茫地摸了摸脑袋。
他和这位李郎都相识的故交……
正满腹疑惑间,一张熟悉的面孔忽然闪过脑海,马和几乎脱口而出:“陈留谢质库?”
他竟忘了这人!
陈留巨贾,谢敬池,他曾经的老主顾。
灵光骤一打通,随之涌起的回忆却不那么美好,马和哑然张了张唇,一切辛酸尽在不言之中。
“你们还认识质库老板?”不知内情的阿去,全然没注意到身旁之人复杂的表情,一双眼都快瞪直了。
能当质库老板的,那可都是一城的巨贾。
这位李郎看上去两袖空空,想不到路子还挺通达。
李明夷颔了颔首。
以他与谢敬池的交际,向对方购买些冰块,绝不算强人所难。
前提是——谢敬池的冰库还在他自己手上。
陈留沦陷之日,太守郭纳曾挟史思明次子为人质以保全城百姓平安,在这件事上,史家父子倒的确没有背诺。
尽管如此,当地的富商名贾也没有少被刮走油脂。那位谢质库手里还存着多少家私,眼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他转眸看向还躺在病榻上的林慎。
仍在高热中的青年,正沉沉睡着,连日的热症耗去了他的大半精神,也将他的面容削得憔悴。一双深陷的眼窝中倒着淡淡的灯影,平素奕奕的双眸,亦笼罩在黑暗之中。
李明夷想起的却是在那垂危之际、向他投来的坚定眼神。
他眉头压下,目光之中已有了决断。
——林慎已把性命托付给他,哪怕仅有一线希望,他也必须一试。
“这倒真是机缘巧合了。”说起正事,马和很快抛下怨念,难得地摆出正经的神色,“但若郎君一去,小林郎病势或有变化,恐怕非我二人可以应对了当的。”
算命,自己在行;治病嘛,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这好办。”阿去想也不想地接话,“我去借冰便是。”
说着,就要解下厚重的白色外衣。
“不行。”李明夷按住他的手腕,“你要留下协助手术。”
马和的担忧不无道理,意气用事绝非上策,一旦发生需要急诊手术的情况,单单一个术者是绝不足以应对颅脑意外的。
“你不能去,他也不行。”马和掐指一算,手指僵硬地转了个弯,慢慢指向自己,“我,我?”
两道目光齐刷刷落在自己身上,等着他说出个是否。马和望了望屋外阴沉的天,看向深陷在病床上的青年,悠悠然叹了口气。
谁让他算了那一卦呢?
“咳。”他清了清喉咙,昂首抚了抚胡须,“我既说出话来,便无食言之理。看来,只有本道亲自……”
“可否让某代劳?”
酝酿的豪言还没说完,便被门外朗朗一声打断。三人下意识转眸看去,才注意到门口站了个身长背直的青年。
裴回向三人点头致意,接着说起刚才的话:“某并非故意偷听,只是方才路过,刚巧听见几位的话。在下不才,水性还说得过去。如果诸位信得过在下,可交托一凭证于某,让裴某代劳此行。”
“那真是太好了!”见他主动提出帮忙,马和赶紧借坡下驴,“我是说,少侠真乃大义。”
李明夷却没有马上答应:“黄河正值汛期,交通会很危险。”
对方却只微微一笑,露出皓白的牙齿:“黄河天险,险不过人心。诸位宁冒得罪燕兵的风险保护病患,某自不辞为邺城百姓保住一位良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明夷也便不再啰嗦,将之前裴溆所赠的玉佩重新交予裴回,算是向谢敬池借冰的报酬,又取出几张小小的纸片,一并交给对方。
“你把这样东西给谢质库,他会知道借冰的人是谁。”
裴回捏着一叠寸长的纸片,颇好奇地垂下目光。
和寻常的宣纸不同,李明夷拿给他的是一种更加光滑、白皙的纸,捏在手中更显柔韧。上面用蓝色颜料写着奇怪的字,看起来既像汉字,又显得简略。
大抵是只有他们二人能懂的暗号吧。
裴回并不多想,伪饰成普通渔民,趁着雨歇的一刻,马不停蹄地向渡口出发。
目送着裴回远去,李明夷将装有器械的包袱合上。
从器械上撕下的标签纸,同样是证明他来路的事物,这些年来所剩也仅寥寥。
当初差点和器械一起进了当铺的纸片,那位精明强干的质库绝不会忘记。
而现在,它们将随着那远去的背影,重新回到陈留质库,一切开始的地方。
*
带着使命的裴回一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