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那一年您特别看腊梅,我们大家名为赏花,实则是想去撞撞运气,看能不能遇到皇上您。”
弘历大笑起来,“朕也想起了一件事,朕小时候被圣祖带进宫抚养,但说是抚养,其实朕一个月也未必能见到圣祖一次,朕就想办法呀,天天去给佟佳皇后请安,恨不得早中晚都去,如此就能常常见到圣祖了。”
陆薇:“那您的运气比我们好。”
弘历放佛记得那时候他在学画画,想画个冬日腊梅图,所以常常去赏梅,其他的印象倒没了,他问道:“你们一次都没有遇到朕?”
陆薇摇摇头,“也不算没有遇到,只能远远见了一眼,我只去了一次,后来就没去过了。”
那时候的后宫是纯妃、嘉妃、怡嫔的天下,其他人机会寥寥。
弘历笑她没恒心,“你该坚持呀,多去几次,说不定朕就注意到你了。”
陆薇:“……天太冷,再去就要生病了。”
弘历哈哈大笑,“这北京城的冬天确实冷,不光冷,还有风,连朕都不爱大冬天在外面赏花,更何况是你们这些弱不禁风的女子,别出来一趟,等回去后就一个个染上风寒,不划算。”
想起当年的事情,陆薇也觉得好笑,“我怕生病,回去后一口气喝了一大碗姜汤,魏答应就不喜欢喝姜汤,好生着凉一回。”
弘历:“魏答应?是令贵妃吧。”
陆薇点点头,“对,当时我,她,还有陈贵人,也就是婉妃,一起在咸福宫住过几年。”
她与令贵妃走到今日,无话可说,可刚才回忆往事,两人确确实实有过开心快乐的日子。
在这后宫中谁与谁关系好,一目了然,这几年陆薇与令贵妃两人除了面上的来往,私底下其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了。
皇帝看得明白,若是放在以前,他说不定还有心情为她们说和,可是他现在也看淡了。
就像他与弘昼那么好的亲兄弟,到头来还不是一地狼狈。不管是夫妻、亲缘,还是朋友关系,一切随缘。
缘起、缘灭,结束了就算了,可以怀念,但不必留念。
他没对陆薇与令贵妃的关系做任何评价,而是另说了一件事,“令贵妃前几日告诉朕,她梦到与先皇后参拜碧霞元君祠的往事,希望能重返故地为先皇后祈福,朕想带上她,你看如何?”
陆薇愣了一下,继而道:“皇上决定就好。”
弘历打量她的神色,“你不愿意?”
陆薇摇摇头,“我先前没有把她加入南巡名单上,主要是想少生点事。老佛爷年纪大了,身子也不便长途跋涉,她对我说过这是她最后一次南巡了,我只是想少些心烦的事,好好陪伴老佛爷,让她高兴。”
她目视着皇帝的眼睛,说:“三年前五阿哥要封亲王的事情在后宫谣言纷纷,我不相信令贵妃没在您面前说什么。诚然对皇上来说这些都是小事,甚至我今日提起来反而显得我自己心胸狭隘,但我很讨厌这种狗苟蝇营的小手段,与这样的人相处不痛快。”
一个人的性格会突然改变吗?为皇后祈福,哪里都可以,为什么偏偏要去泰山。
利用人性弱点,言语挑拨,每次都用这种手段极难抓住把柄,最让人不舒服。
弘历:“朕知道她确实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但这次她是为先皇后祈福……”
陆薇微笑:“她眷念故主嘛,所以皇上的决定我没意见。”
……
正月十六,皇帝奉皇太后乘御舟南下,第一站就是山东,先至德州,再至泰安,皇帝一行人登泰山。
碧霞元君祠就在泰山顶上,令贵妃得以去此为先皇后祈福。
她在先皇后身边服侍十年,虽然很累,但收获了很多,直到现在她还深受先皇后的余荫。
令贵妃跪在碧霞元君祠堂里,双手合十,心里默默祈祷,“皇后啊,愿你在天有灵,保佑我心想事成。”
第246章 第 246 章 这是令贵妃自进宫后最……
这是令贵妃自进宫后最低谷的日子, 当年她刚入宫时都没像现在这么无助过。
现任皇后故意打压她;宫里新人辈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7/26页)
而她芳华渐逝;五阿哥这几年颇得皇帝的看重,成为太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令贵妃身处的环境非常不顺,压抑得找不到出口。
她看着慈目善面的碧霞元君, 内心念叨地却是富察皇后。
皇后啊, 您当年肯为我指引我, 这一次也一定会保佑我。
与令贵妃一样深切怀念富察皇后的还有一个皇帝。
这位每回南巡都会寓情于诗, 怀念一番富察皇后。
皇帝赋诗:“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闻之令人泪流!
当御前孙太监奉皇帝的命令将他新赋的诗送到陆薇面前时,陆薇作如此评价,还差点儿拿帕子擦擦眼睛,然而内心却是平静无波。
可能是她天性太凉薄,对情情爱爱尤其有点过敏, 她相信皇帝写诗时的真情实感, 她也真的相信他很怀念富察皇后, 毕竟富察皇后是个非常不错的女子,连陆薇都怀念她, 但文学创作有夸张的成分在, 有时候写
着写着恐怕连作者自己都信了。
悼亡诗自古以来就是古代诗歌的重要创作来源啊,皇帝这几句还不算什么, 像元稹、苏轼、纳兰性德等人, 那悼亡诗写得令人肝肠寸断, 这些人过后也是该干嘛干嘛, 妻子于古代男人来说,是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
所以陆薇以欣赏文学创作的态度读完了皇帝的大作,然后问道:“皇上现在做什么?”
孙太监有点尴尬地回道:“皇上与令贵妃在登凤台游览。”
哦, 陆薇点点头,两人现在肯定有共同话题。
先皇后过世好多年了,时间太长,皇帝难免会忘记令贵妃还是先皇后留给他的故人。这趟南巡,令贵妃成功让皇帝重新想起这件事,就是看在先皇后的面子上,皇帝也得对令贵妃再好上几分。
只要令贵妃不再背后挑拨生事,像这种正当争宠手段,不妨碍到后宫和谐,那就是后宫好同事,不必在意。
陆薇自去陪伴太后。
中国有多少名山大川,但都比不过泰山名气大,皆因泰山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封禅之地,从汉武帝到宋真宗无不如此。奇怪的是乾隆几次过来泰山,但从来没有想要封禅的意思。
陆薇猜测原因有二,第一是他的亲亲祖父康熙都没封禅,他自然也不好意思越过祖父封禅;第二嘛,宋真宗把泰山封禅的名声搞臭了,封禅反而成了一场笑话。
不提泰山的人文历史,景色是真的美。
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巍峨雄伟,浑厚大气。陆薇陪着太后站在玉皇顶看风景。
太后感慨不已,“这才是真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见此美景,此生无憾。有时候我会想起先帝,想起敦肃皇贵妃,真算起来他们不如我有福气。”
从以前从不愿意提及先帝与年妃,到现在平静淡然的提到他们,太后心里的那个结大概已经完全打开。
这是好事,日后她仙去之时就可以可以坦然无畏了。
陆薇为太后感到高兴。
……
御驾在山东,最重要的一站就是登泰山,其他行程不必多说;等到了农历二月上旬,到达江苏境内。
所谓下江南,进了江苏渐渐有了春日的感觉。皇帝南巡必定要视察河工,这是从大禹治水开始,古代人民一直都在想办法解决的大事。这一路上,皇帝除了接见官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河,考察民生。
直到二月下旬,御驾抵达苏州府,在此会停留好几日,众人这才真正开始游玩。
苏州的人文历史,苏州园林别苑,怎么也逛不玩逛不够,尽管皇帝把他最喜欢的园林照样子复刻进了圆明园。但南北气候迥异,就算是一比一还原,复刻品就是远远不如正品,因为蕴含在园林中那种软、秀、灵这种无形之物丝毫无法复刻。
上一回皇帝南巡是乾隆二十七年,因那拉氏断发事件,整个南巡他心里都不大痛快,这次一路上顺风顺水,且没有什么烦心事,皇帝心情大好,恨不得一口气把苏州的园林全部游玩遍,他还把上回去过的木渎灵岩山又去了一回。
眼看该逛的都逛了,应该要走了吧,皇帝说不急,还有一个地方。
陆薇自己就是苏州人,苏州有那些景点还能不知道?皇帝虽然没有把这苏州全部逛完,但那些有名气有特色的地方全都去了,其他的也没必要去。
弘历见她发懵,转头笑着对太后说道:“老佛爷您看她,连故乡都给忘了,明日咱们去常熟,后日再离开苏州。”
常熟隶属于苏州府,只是江南一个普通的水乡小镇,陆薇的祖籍在这里,但她其实是在苏州府长大的。
她想不到也很正常啊。
太后非常护着她,“我们妇道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人家一辈子都回不了故乡的也多的是,索性都忘了,心里还能痛快些。”
陆薇走过去挽着太后,“嗯嗯,老佛爷说得再对不过了。”
她俩相处比亲母女还好,弘历看在眼里也非常喜欢,笑道:“所以趁此机会才要去去常熟,朕毕竟是常熟女婿,既然都来苏州了,怎么样也要去看看。”
皇帝几度南巡,不管是各地官员,还是民间百姓们,歌功颂德者众多,常熟是皇后的故乡,意义自然又有不同,他带着皇后去常熟,让皇后衣锦还乡,享受一番故乡老百姓的热切欢迎。
……
常熟,还有一个别名“琴川”,是个非常典型的江南小城,青山绿水人家,虽然不如苏州城富庶繁荣,但别有一番质朴的风味。
风景倒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当地的官员百姓们实在太热情了,陆薇都有点吃不消。
这些官员吃皇家的饭,捧着皇帝还好说,但百姓们,应该不至于此,陆薇觉得他们应该是请过来的“演员”。
这也正常,从古至今皆如此,没啥好说的,好生接待领导,然后再顺利地把领导打发走就行了。
但让陆薇没想到的是在她在祖屋的地基上竟然起了一座豪华阔气的大宗祠。
陆薇愣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这是我家的,什么时候建的?”
弘历招来常熟县令问话。
那县令忙道:“回娘娘的话,这座陆氏宗祠去年建成的。”
陆薇的近亲都在京城,修宗祠这种大事不会瞒着她,她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
她心里有一肚子的疑虑,但这个场合不好多问,只能暂时都存在心里。
弘历似乎对这个宗祠很满意,饶有兴致参观了一回,还给陆薇的那些祖先们烧了一炷香。
进了宗祠,当然少不了翻看族谱。
古代女子不入族谱,陆薇如今出息了,她的大名完全可以在大红烫金族谱单独开上一页了。
陆家原来只是苏州最普通的老百姓,谈不上什么族谱,能往上数个四五代都已经很不错了,要不是看了这个族谱,陆薇都不知道原来她祖上竟然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8/26页)
的吴郡陆氏,就是那个著名的陆逊的家族。
啧!
只要追索族谱,人人都可以有一个光辉耀眼的老祖宗,再往前推推,大家还都是炎黄子孙……
她在族谱上看到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心里既无奈又好笑。
弘历问她在笑什么?
陆薇悄声对他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家竟出过这么多有名的人!”
弘历秒懂她的意思,低声笑道:“五百年前都是一家嘛,这常熟县令会办事。”
参观完宗祠后,众人出来时,两侧百姓夹道相送,有一个白发老媪突然跑出来,跪倒皇上面前,高声道:“求皇上为老妇人作主啊。”
常熟县令立刻就要令人将这老妇人押下去,皇帝却制止了,“不必,请过来说说话。”
这老妇人哭道:“常熟自从出了陆皇后,三年倒有二年荒,皇上,常熟百姓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第247章 第 247 章 陆薇就知道回常熟准没……
陆薇就知道回常熟准没啥好事!
瞧这老妇人说的话, 她何德何能背这么大一个锅。
再看常熟县令,以及一众官员脸色煞白,冷汗淋漓,皇帝出巡, 安全与心情都要兼顾好, 这些夹道欢迎的百姓一般都是提前找好的人, 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