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2-3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从做木马开始,春妮这近一个月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在为学校忙碌,只是照常运营自己日常的两样生意,她还没来得及算这个月自己赚了多少小钱钱呢。

    是时候为自己这一个多月努力的成果做个盘点了。

    第25章 025 绝不认命

    关上门锁紧窗, 把夏生赶到朱先生家的阳台上听讲故事,春妮从空间中摸出两个钱袋。

    先倒出红色绣凤仙花的那个,满把满攥的钱币滚出小半床。听着叮叮当当悦耳的钱币撞击声, 春妮就跟刚吃了碗花旗大姐姐一样, 浑身冰爽快活。

    这一袋钱是她这个月卖馒头,除去给李德三的那一份里所有的收入,清点出来,共计六十三块七毛四分,因为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吃不下馒头,不过豆沙包和芝麻包依然受欢迎, 但总销量从一天一百个下降到五至七十个左右。除去买面粉,柴薪耗费, 大约剩下十七八块的净利。

    比不上最开始的那几天,也很不错了。

    而且馒头的利润低,主要是这个月一袋五十斤装的面粉又涨了一块钱,法币兑换也损耗了一些。

    要是没有凉粉生意, 扣掉八块的房租和双份的巡捕捐,她和夏生日子肯定没法过得滋润。

    春妮已经提醒德三, 法币越来越不值钱,再有买馒头的,一定得收大洋和铜角子, 要是别人给不出来,宁可不卖都行, 否则每天净给黑市里换大洋的钱币贩子打工了。

    而另外一袋蓝色绣月季的光是提一提,分量就重了不少,倒出来一不留神

    , 满床的钱币差点滚下地。

    春妮喜滋滋地数了又数,一百二十五块六角四分!

    一碗纯素凉粉卖三分钱,而她的付出只是一碗水,一勺红糖,以及可以忽略不计的石花粉,还有那些果脯果酱是另外算钱的,能不暴利吗?

    而卖凉粉她每次买的材料都计在小本上,今天核算总帐,才花了五十八块三毛六分钱!

    这些钱里很多用来购买了纱布,木桶,捣杵等不需要重复购买的物资,即使将这些加在里面扣除总帐,也有六十七块二角八分的净利!

    发财了发财了,真的发财了!

    要是凉粉生意多做几个月,说不定春妮都能买辆自行车了,这时候自行车价钱一般在一百七八十块左右,是海城绝大多数家庭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如果每个月都维持这样的盈利,那自行车很快就不会只是春妮的一个梦了。

    不过这会儿已经到八月中旬,春妮预计,这生意最多做到十月份就得关门。

    她有点心疼:这个位置她已经做出成绩,而且这是她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关张实在可惜。

    春妮总结了一下,她之所以这么赚,因为她的两份营生都没有□□来抽保护费,不然像她码头隔壁卖酸梅汁的摊主那样,一个月要白送四成的利给红帮交保护费,扣去吃喝住用,落到手上还剩几个钱?

    最要紧的是,辛苦赚的钱送给一群垃圾欺负自己,那真是一口老血都要呕出来!

    而且四成利已经算手下留情,春妮听说,像码头隔街那些旺铺的掌柜们,保护费交的最高的,高达纯利润的六成以上。

    她不觉得光凭自己可以让袁八爷轻易松口破例,想来想去,可能学校的帮派背景也起了些庇护作用。

    想到这一个月顶着大太阳帮她辛苦看摊的老师,还有那些有空就帮她打下手的小学生,春妮心头微软。

    而她现在可以舒舒服服躺在阳台上看星星,那些老师们却要熬夜,甚至是通宵刻印教材,何尝不是他们对自己这个“小老师”的关心爱护?毕竟先前来视察学校的两位先生都开过口,她现在领学校薪水,也是正式老师,这种需要全校老师通力合作的事,她本来也应该在的。

    这个年头可没有雇佣童工的概念。金小姐跟她说过,女工们八|九岁从乡下被包工头招出来,不到灶台高,去缫丝厂打茧的比比皆是。一天至少十二个小时将双手泡在开水中给蚕茧抽丝,这样的工作还有好多人抢着去做,只为了有口饭吃。

    在这栋房子里,金小姐也就跟春妮说得上两句话。大概她干这一行,热闹都在外边,心里也是寂寞的。偶尔两人碰上,金小姐总会拉着春妮跟她去房里坐坐,喝喝客人送她的咖啡,或是招待她吃几块粟子糕。

    春妮对咖啡敬谢不敏,却对她的故事有些兴趣。

    金小姐十二三岁那会儿,海城的纱厂去他们家乡招工,她娘送了同乡包工头一小块花布,签下三年身契,约定好只管饭,工钱是包工头的带她出来的报酬,将她和其他的女孩子一起带到了海城。

    她和同伴一开始被安排在缫丝厂做打茧女工,但她为人机灵,进厂两个月后,讨好了工厂一名负责选茧的拿摩温被调去选茧,摆脱了在高温车间工作,双手被泡胀变形的命运。

    金小姐在那里干了三年,忙时进厂选茧,闲时去鸡蛋厂,或是馆子里帮厨打零工,反倒比在乡下吃得饱。直到三年后,带她进厂的包工头说要带她回乡,给她说门亲事。刚踏上回乡路的第一天晚上,包工头却先起了歹心。

    金小姐原话是这样的:“幸好老娘早就防着他,那天晚上把剪刀贴身藏着,没敢睡着。老东西摸黑进来,没想到吧,哈哈,吃了老娘几剪刀,叫他欺负老娘,叫他连老娘打零工的钱也贪!不他扎一身血窟窿消不了老娘这口恶气!”

    只是这样一闹翻,厂子是不能再进了,家乡那边,因为包工头带出去很多人,让不少人免于被饿死,家乡人都拿他当恩人,她也是不敢再回去的。金小姐身无分文,徒步回到海城,幸好她在纱厂结识下几个义气的小姐妹,几人给她凑点钱,她又遇上点机缘,借了点钱烫头描眉搽粉,学了几个钟头的狐步舞,再租来一套包臀露腿的丝绸夜礼服,就赶鸭子上架,进大世界正式当了舞小姐。

    大世界的营利主要从客人的门票和消费的烟酒钱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22-30(第9/17页)

    年轻漂亮的舞小姐是招牌,大世界并不向他们抽成。金小姐到海城三年,正式下海后,手头才是真正有了几个钱。

    金小姐的好日子都是从做舞小姐之后开始的,她跟于太太结怨也是由此而来,因此遇到机会,就要婊一婊于太太的假清高。

    但她不是个坏人,自己也说过做舞小姐,到二十二三已算人老珠黄,做到二十五六,舞厅都嫌弃,要撵你出门。金小姐没说她多少岁,春妮看得出来她年纪已是不小,吃不了这碗饭几天了。

    春妮有时劝她,让她早作打算。她反倒比春妮还说得出道理,只说:“海城都不是咱们华国人的了,说不定哪一天天上掉下颗炮弹,把咱们全轰上天。想这么些有什么用处?且有一日快活一日吧!”

    春妮是没法像金小姐那样,两眼一闭不问世事,随心快活的。不管在什么境地,她都想活着。死过一次,没人比她知道活着有多好。

    老天爷没给她好运气,她就自己筹算。总之,只要她活着有一日,就绝不认命!

    春妮不至于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辜负老师们的好意,但她觉得她应该做点什么。

    怀着这样的冲动,第二天一大早,春妮去菜市场花六块钱买了十斤肥猪肉和两斤糖,将它送到学校食堂,给师生们加餐。在任何物资匮乏的年代,肥猪肉都是上好的送礼佳品。

    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每个月交一毛钱,学校给管一顿中饭。凭现在的这个物价,这顿饭几乎算白送。学校也穷,通常给学生发两个杂面馍馍,再加一碗清得看不出是什么汤的汤水,这就是中午的饭了。

    学校请的帮厨姓赵,是一名学生的父亲,说是以前在家乡有过一间饭馆。见到肉,他眼睛都绿了,摩拳擦掌说他最擅长烧红烧肉,今天一定要大展身手。

    赵厨子把肉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锅里放点水,中小火加热,水鼓小泡之后,将肉放进去坐水,简单地炼制出多余的油脂,随后油脂和肉被盛起来分别放在一边。

    赵厨子撤了根柴禾,锅里留点底油,一铲子下去,小半罐的糖被撒进锅里,他开始炒糖色。

    白砂糖炒成流动的蜜糖色,肉刚放进锅,几名没课的老师没忍住都出来了:“好香啊,今天怎么有肉吃?”

    得知是春妮为谢师生们帮她看摊子请的,老师们嘻嘻哈哈谢过大户,还不肯走。

    几名女老师好一点,最夸张的是韩老师,他夸张地揉着肚子,说:“我感觉我闻着肉味都吃饱了。”

    另一位年纪大些的王老师作势要拉开他:“那正好,你的那份省下来,都给我吃吧。我闻着更饿了。”

    做完肉的油锅不洗,直接加满水,再添几片菜叶子和几大块盐,并七八个鸡蛋,趁热用汤勺搅开,这便是中午的汤了。汤水滚开后,炼出来的油脂再舀一小勺到汤里,香得连赵厨子的肚子都鼓噪起来。

    他摸着光溜溜的大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从家乡逃出来,两年多没吃肉,小顾老师见笑了。”

    到了吃饭的时间,学生和老师们都是耸着鼻子,吸着口水到的灶台边。没办法,这肉太馋人了!学校本来就不大,厨师煮这一个钟头,

    香味已经飘得人心都开始发燥,连老师们讲课都走起了神。

    生在末世,春妮从小到大没有一刻感到过安心。这是很多末世人的共性,不安和焦虑是他们相伴终身的朋友。面对这些情绪问题,有些人选择了发泄放纵,有些人变成了克制派神经质,她则是极度吝啬的囤积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是基本操作,到她手里的东西,除非可以换取到更大的利益,否则她绝不会松手放出去。她妈和她奶奶为她吃独食的毛病不是没头疼过,从小到大扳了她多少次。

    她是改了一些,但骨子里,春妮还是将自己和自己的东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利益交换和权势压迫,谁也别想从她手里占到半分便宜。

    这是春妮两辈子以来第一次送礼,比起前些日子去德胜楼的那一趟,看到老师学生们发现碗里的红烧肉,吮吸着肉汁那由衷的满足,她好像也没有那么心痛了。

    在这个年代,海城的平民阶级可能逢年过节还有点肉吃,这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就不一定了。春妮耳朵尖,已经听见有孩子说,他/她长这么大没吃过一回肉。有的孩子则珍惜地将肉块包起来,说要给家里人带回去尝一尝。

    还有的孩子说,今天比过年还好,因为过年都不一定有肉吃……

    十斤肉听着多,三百多张嘴呢。落到每个孩子碗里,可能就不到两块。

    春妮只想叹气,天气这么热,不到回家,这肉就得臭了吧?

    听到最后,老师们不得不放下饭碗,三令五申,让他们把肉都吃干净,还得把碗举起来给老师检查,才没闹出食品安全问题。

    穷啊!这学校从上到下都太穷了,穷得简直生了副随时会关张的相。

    过两天是学校的发薪日,春妮攥着还不到她三天收入的六块钱薪水,守着凉粉摊子,都替学校发愁。

    这时方校长提着一叠东西到了路口:“小顾老师,你帮我跑个腿,去常先生家一趟。”

    第26章 026 绝种生物

    春妮盯着他手里散发着墨香味的印刷物, 眼睛一亮:“咱们的教材印好了?”

    “对,你去把这套教材送到常先生那,让他过过目, 看还有没有要改的。他在吴江大学, 你知道吴江大学在哪吧?”

    “知道,是永佳纱厂旁边的那所大学吗?”春妮在那一片卖过半个多月的馒头,对道路是相当熟悉。

    “以前是在那。”方校长脸色沉下来:“因为倭军占领,学校里变成了军营严禁出入。他们在川陕路租了一栋楼继续上学,你去打听哪里学生出没最多,准保是那。”

    川陕路同样位于公共租界,只是英国人的地盘, 离之前的吴江大学原校址只有两条街的距离。

    春妮这才惊觉:她到海城这么久,没听说过一件跟大学有关的事。她自己是没读过大学, 习惯性遗忘这些高等学府,但这个年代的大学可是搅动风云的存在,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不该这样籍籍无名!

    “难道海城所有大学都被倭军占领了?”

    方校长冷笑一声:“被倭军占领已经是好事, 像圣约翰大学,大夏大学, 海城商学院以及海城的中小学被炸毁的至少有七八十座,倭人是有心断我华夏文脉!”

    春妮忽然想起《大学》里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在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她心里一直有个不成熟的猜想, 大学莫非同《大学》中所述一般,不止教人高等技能,还教人至理与德行?

    这样的大学, 倭军也要来毁?只是因为大学是华夏的根基与文脉?

    方校长冷静了一下,嘱咐春妮:“记得快去快回,摊子我给你看,这有两毛钱,你去坐电车——”

    别看学校,春妮住的闸口路,以及她以前卖馒头常去的纱厂都在江浦一带,实质上纱厂在江浦最东边,学校则在西南方,两边相隔少说五里远。也是春妮力气大,脚程又快,才能赶在纱厂女工们上工前占位置卖馒头。

    川陕路离闸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