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30-40(第1/17页)
权衡利弊,做逃兵回家无疑是最好选择。
士卒们丢盔弃甲,无视校尉各种威利诱的话语,伤心奔逃回乡。
闹剧落幕,徐茂左等右等,等到本来即将入城的一支朝廷军队临时变故、溃散而逃的消息。
徐茂呆愣,久久无法回神。
不是,为什么啊?
都临门一脚了,怎么这个时候逃跑!
“可有打探到他们变逃的原因?”徐茂不信邪,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
唐折桂和其余几位班长皆是满脸疑惑,摇头说:“回元帅,有人隐约听到争执吵闹声,不过隔着一段距离,没听清楚,暂时还无法知晓其中内情。”
徐茂焦虑地背手,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几次都没有真正交手,时间久了,外面不会又传出邪乎的流言,使其他地方的驻军闻风丧胆,阵前逃脱,反复恶性循环吧?
不行,必须进行一场对战,建立敌军对她们的正确认知。
“收拾一下,出城追击。”徐茂决断。
唐折桂瞠目结舌,神色略显怔忡。
这支队伍并非主力,追到没有多大用处,而且逃兵四散,天南海北的,动手抓起来颇为费劲,追击他们做什么。
唐折桂呆滞半晌,几分犹疑,伸长脖子试探道:“去追逃兵?”
徐茂握紧拳头,毫不犹豫地说:“对,追逃兵,抓俘虏,震慑朝廷。”
原来如此。
几人想通关节,定声道:“是,元帅!”
*
“刺史,不好了,卢大郎不从军令,公然闹事,打伤属下,还谣传刺史您私吞他们的饷钱,鼓动其余人逃走了!”校尉脸如猪头,鼻腔血液流淌,鼻青脸肿,跌跌撞撞地跑回来禀告消息。
正等好消息的刺史嘴里茶水喷溅而出,他吓一跳,惊声道:“什么?”
刺史取巾帕擦擦嘴角残留水渍,皱眉表示不悦,“这个卢大郎如何知晓的?你速速将前因后果给我讲述清楚!”
校尉哪敢说是自己这里出纰漏,全推脱到卢大郎身上,胡乱造谣污蔑,一通添油加醋,点燃刺史怒火。
“……还有那个妖女,刺史,她真不好对付,心机深沉如海,计谋毒辣堪比蛇蝎,竟然故意传唱乐曲,激起士卒思乡之念,刺史对付她千万小心!”校尉回想起来那诡异场面,心头狂跳不止,背后冷汗津津,毛骨悚然。
刺史瞳孔微缩,徐茂手段居然如此下作,他暗叫不妙,冷眼盯着校尉,命令道:“今日情状绝不可外泄,否则你也不必再存活于人世间,账册以及那些逃跑的人尽快处理掉,莫要叫他们出去乱说。”
校尉伏地,汗水滚进石缝,消失无踪,他连声道是,“刺史放心,关于这件事,卑职保证不会出去多说半个字。”
刺史交代完,眼睛微眯,“去催催路家和周斐仁他们,合力围剿徐氏妖女,还天下太平。”
校尉急匆匆出去传令, 刺史挥手遣退左右侍婢,顷刻间,屋内空空荡荡, 只剩他一人,终于能揭下假面, 放开自己。
刺史大跨步走到案前,脚底冒火星子, 掀开案面垒叠的文书册子, 准确无误抽出最底下的信笺,手指微微发抖。
晋州民众不清楚,他作为一州刺史, 手里接到的求援信可谓如雪花, 对当前形势再清楚不过。
为什么苦读多年的士子上蹿下跳, 不好好读书科举应试, 跑去投靠各方名望高、重的人?
除去考场舞弊情况严重、普通人晋升无望的缘由,最关键是因为灾情严重,民生受创, 时局动荡不定, 生活艰难,普通百姓没饭吃,他们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读书人倘若没有家中支持,同样没饭吃。
做幕僚宾客, 帮忙出谋划策,好歹有人养着, 混个温饱。
兼之当前风雨欲来的形势,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世道的黑暗,必有一场混战, 搏一搏,就是平步青云,封侯拜相的命数。
各地起义迭起,孙宝安以卫明王三十八代世孙身份自称,打着复兴的旗号广纳贤才,扩充队伍,麾下部众十万有余,接连攻占襄武、兰城、长道等地。
另有昌阳荣炳自封天王,苍天神子降世,秉承天意,济世救民,趁天灾发放食物,聚集教众,散播天下即将大乱的谣言,引得人心惶惶。
荣炳宣扬天神教,鼓吹百病不生,虔诚修炼清洗罪孽,过好日子,纠结教徒二十万,在淮阳一带犯事作乱,刺史调兵遣将,几次镇压未果,急向各州求援。
除此之外,西北蛮野胡族、海外岛国倭寇虎视眈眈,镇守在外的军队不可任意调动,国内状况一团糟,地方起义屡见不鲜,可京都依然歌舞升平。
上月皇帝降旨,耗费巨额财资为冯贵妃修筑冰室,贮存鲜果。
贵妃耳边风吹一吹,皇帝又以做寿名义大赦天下,释放贵妃那奸杀贵女的兄弟。
在京都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最后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六品官员之女受辱身死,行凶者却逍遥法外,甚至没有多久便蒙受皇帝恩泽,得到显耀官身。
皇帝祈盼冯郎有一份正经事做,可以回归正途,然而丝毫没有在意遇害女子如何死不瞑目。
皇帝依照他行使皇权的经验安抚家属,提拔其父兄,命冯家将人娶进门做个贵妾,允入祖坟,两家结好,许下各种好处,扶持那官员一家。
果然,攀附上冯家,皇帝补偿,那官员受宠若惊,喜滋滋接受这个结果,笑脸将女儿尸首葬进冯家祖坟。
朝堂诸公在列,无一人敢言,反倒是冯氏宅门前车水马龙,登门恭贺者络绎不绝。
京中热热闹闹,贵人们过得舒心安逸,相扑、蹴鞠、捶丸、投壶、斗鸡,盛会云集,哪有工夫理会京外的一点小麻烦。
他们只动动手指,催促下官自行镇压,不行就罢官免职,更换一位可以镇压民乱的人替上。
“贪逸恶劳的东西,火烧屁股的时候才知道急,看你们神气到什么时候!”刺史拿着信纸怒骂京官,丢开求援信,无力坐下。
对比孙宝安、荣炳之流,徐茂这点小打小闹根本不够看,所以他一直没将这妖女放在心上,好不容易腾出手镇压忠义军,哪知事情完全超脱他的掌控。
徐茂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容易对付,刺史手抚心口,有点慌乱,忙不迭铺开空白纸张,提笔蘸墨,轮到他写信求援。
离晋州最近的是江州,刺史握住微微颤抖的手腕,稳住运笔姿态,防止泄露他心中的畏惧和怯意。
刺史字句诚恳,缓缓陈述道:“……忠义军头目徐茂强悍,虽为女子之身,但招式路数老练狠辣,出奇制胜,不可以寻常人视之。”
“私以为,恐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徐茂乃千年妖物出世,修习妖法,驻颜有术,更是满怀神通,凡人难以抵挡,攻破晋州仅在一朝一夕,急请萧公驰援。”
害怕江州萧刺史不以为意,他列举徐茂在怀宁、延临等地所作所为,增添可信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末尾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30-40(第2/17页)
醒道:“一旦晋州失守,江州危矣,荣炳天神教传说天下大乱之言即成,萧公可能安坐?”
刺史搁笔,小心拿起这张纸,轻轻吹气,风干墨迹,折叠起来塞进信封,火漆封缄,传唤心腹快马加鞭,速送急信。
江州刺史收到信已是好几日过去,他再过一些年头就能致仕,有心明哲保身,不掺和进去蹚浑水,可晋州刺史心思精妙,算到他的想法,结尾处的话语看似点明他们正处危境,劝说派兵支援,实是威胁。
“这老奸巨猾的狐狸崽子,算计到我头上了。”江州刺史放下信,禁不住摇头。
幕僚道:“刺史,我瞧曾刺史所言有理,徐茂的名声我也隐约在流民中间听到过一些,百姓对她只有夸赞,没有痛恨的。”
“徐茂起事初,虽有装神弄鬼之嫌,不过她一反常态,极力撇清,未以神教聚集信徒,与荣炳不是一路人。”
荣炳的天神教扩张虽快,看起来好像威胁十足,但以教义约束人,没有一套成熟的章法策略,发展到后期,荣炳想要登基称帝的时候就是弊端、自取灭亡之时。
教义与皇权冲突,必定争端不休,它的最终结局是可以预见的。
而徐茂前期以神迹吸纳怀宁民众,博取信任,并懂得点到为止,不走发展神教的路子,仅仅这一步,显现出徐茂的高瞻远瞩、目光长远,便要令人警惕了。
纵使万人混战,争夺一个位置,真正的敌手往往只在两三人之间,徐茂有跻身前列的潜质。
“而且徐茂部下士卒日常出行井然有序,素来威严,进出城池秋毫无犯,纪律严明,能将普通百姓在极短的时日内练成这般模样,可见不是什么泛泛之辈,须得提高警惕。”
“曾刺史所言不无道理,徐茂拿下晋州,或许只是时日长短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扼杀,放任她发展壮大,晋州沦陷,那我们江州也危险了。”幕僚分析完,给出建议:“属下认为应当全力支援晋州,并同周围州县联手,共同围剿徐茂,绝不能掉以轻心,任其成长。”
萧刺史捻捻胡须,沉思良久。
“你说得对,徐茂能以女子之身在怀宁站稳脚跟,已是不凡,宁可错杀,不可放过,速速为我取来笔墨纸砚,我亲自写信帮忙劝说其他州县官员。”
萧刺史为求稳妥,答应调兵支援晋州,他不想在致仕的最后关头横生枝节,落下恶名。
有江州刺史出马,其他地方的官员都卖他面子,除了一些自顾不暇的州县,江州周围地方的官员纷纷表明愿意调兵驰援,围剿势成。
此时,徐茂还不知道官府这边的动作,正率领她的忠义军追击那支临阵逃脱的队伍。
由于他们是溃逃,天南地北,四处乱跑,徐茂只得兵分四路,自己带两三个班往东边的官道追去,这个方向容易撞上朝廷官兵,故而她选择向东行,其余人各自分配方向追击。
唐折桂是炊事班的班长,保障后勤,同大家商定跟随的队伍,她负责为徐茂运送食物和水。
徐茂一路顺遂,没有遇到袭击,半道上,挑选一个容易埋伏的地方漫不经心地转悠,等候晋州刺史突袭。
这边儿晋州刺史得到萧刺史的全力支援,其余人也答应联合围剿,本是好消息,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内部又出现问题。
人一多就有矛盾,招惹麻烦,答应联合是一回事,具体怎么围剿便是另一回事,谁领头坐镇,指挥全军,选择怎样的策略,如何前去剿杀徐茂等等,这都是问题。
按资历排辈,晋州刺史没这个总指挥的资格,大家都是看在江州刺史的面子上才答应调兵的。
但主场在晋州,其他地方都是支援,传消息都要花费好几日时间,等前方战报从晋州传到江州,黄花菜都凉了。
江州刺史表示愿意听从晋州刺史指挥,然而其他官员没他那么好说话,自恃身份,阴阳怪气晋州刺史。
万一围剿失败,事后责任算谁的?
话里话外流露出不信任的意思,大部分官员,尤其和他同品级、年纪比他大的官员不服管。
为这个问题,各方争执不下,竟然拖了两三日还没有争出结果。
来来回回折腾,晋州刺史忙得焦头烂额,结果僵持在这种关节。
“万一失败,责任归谁?”晋州刺史冷哼一声,用尖锐难听的声音说:“失败,咱们谁也别想活,徐茂根本不会放过我们,哪里轮得到他在这里掰扯责任。”
越想胸口越是憋闷,他放下信纸,发好大一通脾气,拍案怒道:“也不看看都什么时候了,徐茂即将攻进我晋州府衙,他们还在这点小事上揪着不放,我看,他们分明是不想调兵的托辞!”
“刺史莫急,不如这样,请萧刺史前来晋州坐镇,如此他们便无话可说了。”长史见他急躁难安,上前安抚,帮忙出主意。
晋州刺史知道当务之急是拿出策略安定人心,统一调度安排,早日铲除徐茂这个祸患。
他将怒火强行压下去,揉了揉眉心,苦恼地摇头说:“萧刺史能答应支援,看中的是尽快平息此事,免得徐茂盯上江州,牵连到他。如若他来晋州坐镇指挥,一招不慎,便是引火烧身,哪会愿意?”
长史道:“刺史糊涂啊, 萧刺史答应支援的时候就已经蹚了浑水,愿不愿意的,左右他都身处局中, 刺史您资历浅,众人不服, 调动不了兵马,致使围剿失败, 徐茂朝江州进发, 一切不是回到原点,白费工夫了吗?萧刺史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晋州刺史一拍脑袋,两眼放光, 原本束手无策的事情霍地迎刃而解。
是啊, 他怎么没想到这茬儿, 萧刺史来晋州接手大局, 自己也不用担负责任了!
“正是这个道理。”晋州刺史眉头舒展,忧虑一扫而空,心情舒缓。
说做就做, 时间紧迫, 晋州刺史毫无压力地放下身段,腆着脸继续给江州刺史写信,道明缘由,请求萧老亲临晋州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