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将利息提高到四成怎麽办?”

    不要高估地主豪强的良心,就算十个人里有八个人都按规矩办事,剩下那两个害群之马也能让政策毁于一旦。

    百姓大多消息不灵通,要是哪儿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者是被有心人胡乱解释,地方那些原本借一需要还三的大户再假装好心站出来说以後从他那儿借钱借粮借一只需要还一点几,贫民肯定被他们玩的团团转。

    如此上瞒下欺,国库给地方的拨款一大半都得落入那些丧天良的家夥手中。

    再有,政令明确说明这个钱是用来赈济贫民的,要是地方官府为了政绩不分青红皂白强迫治下百姓借贷好拿利息,那些本来不用借贷就能生活却被自愿借钱的百姓谁来管?

    政策还没开始推行他就能想到不下十种阳奉阴违往自家口袋里扒拉钱的法子,等政策开始实施冒出来的乱子只会更多。

    庞昱听的神情恍惚,“有没有可能是你想的太多了?”

    还有,你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

    那些钻漏洞的法子是没干过的人能想得出来的吗?他的小夥伴还清白吗?

    庞衙内忧心忡忡,再看向他的小夥伴时眼神就开始不对劲了。

    官场是聪明人的棋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越聪明越容易被带着走歪路,所以他爹放他出来完全不担心他会变成欺压百姓的贪官恶吏。

    简单点说就是:当贪官需要脑子,他没那个脑子。

    庞昱:……

    虽然这话让他很不开心,但是知子莫若父,他爹还能害他不成?

    庞衙内本来还有点埋怨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的老父亲,意识到他身边有个在危险的边缘大鹏展翅的小夥伴後才知道什麽叫姜还是老的辣。

    幸好他爹的儿子是他,要是换成景哥儿,他爹妥妥得愁到头秃。

    孩子太聪明不好,他这样笨笨的就很好。

    原本想着到登州是为了给小夥伴撑腰,但是转过来一想,他爹就算是当朝太师也不能明目张胆的给儿子走後门,这麽安排之前他爹肯定和官家通过气。

    也就是说,他可能不是来给这家夥撑腰的,而是来盯梢的。

    原来如此!

    庞衙内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自己的真正差事後干劲十足,拉着不省心的小夥伴就开始劝。

    ——崽啊,咱当官不能走歪路,人在做天在看,盯着这边的人那麽多,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啊崽!

    苏景殊:???

    你在说什麽屁话?

    小小苏大人一脸懵逼的看着仿佛老父亲附身的小夥伴,一瞬间以为自己是个被纪检委审查的贪官。

    他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信的话出门打听打听,登州上下谁不说他是个清清白白的大好官,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俩人在房间里吵个没完,直到沈仲元从外面进来才停下。

    老沈不知道这里刚发生过怎样激烈的口水战,面带喜色的说道,“大人,五爷回来了。”

    白五爷走的时候说最多俩月就回来,结果一走就杳无音信,马上都两个俩月了才又冒了出来。

    幸好他身上没什麽差事,不然光弹劾他不干活的奏疏都能堆满书房。

    “人呢人呢?怎麽不进来?”庞昱听到白玉堂回来眼睛都亮了,白大侠回来意味着他有机会跟着江湖高手出门巡街,天知道他在京城看到展护卫带人出门有多羡慕。

    可惜在京城他只会是被抓那个,想凑都凑不过去。

    庞衙内迫不及待要去看久违的江湖高手,看到院子里满满当当的江湖人後紧急刹车,终于知道白五爷为什麽不直接进屋了。

    那麽多江湖人在外面站着,就算这儿是衙门也够吓人的。

    庞昱收回伸出去的脚,转头小声问道,“什麽情况?”

    “不慌,过些日子这些都是同僚。”苏景殊笑眯眯的走出去,“来都来了,那就让豪强大户感受一下什麽叫人民群衆的汪洋大海。”

    庞昱:???

    同僚?认真的吗?

    苏景殊暂时没空和他解释,让老沈给这些新来的临时工安排住处然後拉着白五爷回屋说悄悄话。

    进了他们登州衙门就不再是人人喊打的江湖混子,而是衙门派出去的情报员。

    衙门的官差衙役是不够用,但也没谁规定不能另外请人,青苗法这种和钱相关的政令不用想都知道底下肯定会有官商勾结阳奉阴违,他提前准备些会拳脚功夫的情报员不过分吧?

    某些心怀鬼胎的家夥可以欺瞒官府,却不能瞒过所有人的耳目,还有谁比成天无所事事只想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江湖人消息更灵通吗?

    朝廷对不服管教的江湖人士深恶痛绝,但是花大力气就整顿江湖人又不值得,别的地方他管不着,登州这边就让他试试能不能变废为宝。

    他们的六扇门计划还没有正式啓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五爷回来的正是时候。”苏景殊看到那麽多人兴奋不已,“过两天让老沈和他们说说接下来要干什麽,没什麽别的事情的话就可以让他们开始干活了。”

    只是去基层转悠而已,对这些想混江湖的人来说跟和谁吃饭一样简单,连岗前培训都不怎麽需要。

    白玉堂一路风尘仆仆,看到苏景殊这麽开心故作不在意的摆摆手,“要不是时间来不及,五爷能带过来的人比这多。”

    他离开登州的时候没想那麽多,就是想趁有空回家探个亲,顺便在爹娘兄长面前炫耀一下他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170-180(第9/23页)

    官职。

    白家是商户,家里有钱是真,在朝堂上没有半点底蕴也是真。

    不过他家没人想去官场发展,他这个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回去也就只能是炫耀炫耀,顺便给家里省点税钱。

    官身不光听着好听,还能荫及亲属,虽然不到免役免税那种地步,但是有总比没有强。

    白家是金华府有名的积德行善之家,从未干过欺压乡里的事情,白五爷也不会仗着官身纵容家里欺压乡里,不过能合理合法的帮家里省钱的机会不多,不回家嘚瑟嘚瑟实在对不起他在京城干的那麽多活。

    他本来的计划是回金华府待几天就走,毕竟家里的生意他从来没管过,回去除了添乱还是添乱,还不如在外面破案办差开心。

    金华府那边要回,松江府也不能落下,几位义兄现在都是官身,他还不知道几位兄长当官当的怎麽样,信上说不明白,想谈心还是得见面才行。

    去都去了,顺路干点别的活儿也不是不行。

    “这些已经够了,登州就这麽大地方,人太多反而容易被察觉。”苏景殊乐滋滋回道,“待会儿让这些人登记一下,咱们州衙现在有钱,可以申请单独开出个账本来给他们发俸禄,五爷放心,不会让他们白忙活。”

    苏通判未雨绸缪,在知道京东路是推行新政的三个试点之一时就开始做准备,不求能将官家和老王的设想完美实现,至少他们登州境内不能出现太离谱的疏漏。

    推行新法最重要的是防止基层官员欺上瞒下,这年头没有监控也没有执法记录仪,州衙也没有那麽多人手处处盯着,想不出差池只能另辟蹊径。

    也就是他们这里还有个武侠背景,不然他还找不到那麽满腔热血的年轻人。

    想成为大侠的热血青年很多,但是天底下的大侠一共就那麽几个,不是所有想成为大侠的人都能成为大侠。

    当不成名满天下的大侠没关系,能在一州之地出名也不错。

    白五爷离开登州的时候他只说让他尽可能多带些人回来,最好是那种平日里无所事事但是人品又挑不出大毛病的人,人品不好就算了,宁缺毋滥。

    万万没想到白五爷能给他带回来那麽多人。

    幸好州衙现在资金充足,要是让他自掏腰包来给这些情报员发俸禄的话,他大概率得重拾写话本的旧业才能养活这麽多人。

    白玉堂伸了个懒腰,提前给干劲满满的小小苏大人打预防针,“这些人在登州待不了太长时间,只能用来应急。”

    年轻人去哪儿都要和家里打招呼,出远门还要和当地衙门报备,要不是他对陷空岛附近的江湖人士最熟悉也不会特意去那边招人。

    他带来的这些过个两三年肯定还要回松江府,回头让老沈直接在登州本地挑,专门设个部门来管这些负责在民间搜罗消息的江湖人,这样他们离开登州也不怕下一任知州通判无人可用。

    现在这些一个个的出门时昂首挺胸,走到半路就开始有人抹眼泪想爹娘,想爹娘也不是不能回家,可那些臭小子也不说回松江府,就是要一边抹眼泪一边跟他走,弄得他哭笑不得。

    苏景殊搓搓下巴,“问题不大,咱们争取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

    就算要走也得干够两年再说,服务期未满都不许跳槽。

    第175章

    *

    白玉堂带来的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王相公的用人准则非常值得借鉴,这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比混迹官场或者江湖的老油子好用的多,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大部分都还有良心。

    良心未泯,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只要别热血上头看见不平就直接动手一切都好说。

    苏通判从白五爷那儿了解完情况心里大概有了数,出门和初来乍到的“江湖少年”们打声招呼,然後去隔壁找许知州汇报一下。

    人数有些超出预料,计划需要稍微变动一下。

    变动不大,只需要知州大人批一点点小钱钱就可以啦。

    院中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走进衙门,把街溜子的气质藏的严严实实,看上去都乖的不行。

    以前进衙门都是闹事被抓进来,这次不一样,表现得好以後都能和现在一样光明正大,表现的不好就和以前一样当过街老鼠人人躲。

    他们觉得他们是助人为乐,架不住被帮助的人不这麽觉得,经常莫名其妙的好心办坏事,办完之後回家还得挨爹娘一顿胖揍。

    对此,精力旺盛的少年郎们一致认为是他们松江府地方太小,等他们到了大地方就能过上传说中除恶扬善人人称赞的好日子。

    跟着五爷走,扬名不用愁。

    白玉堂一路上哄孩子哄的心累,好不容易回到州衙有人接手这群看着人高马大实际都没长大的臭小子,这会儿是一眼也不想往外看。

    再然後,他就看到了缩在门板後面的庞衙内。

    白五爷:???

    大白天的见鬼了?

    白五爷寻思着他还不至于赶个路就累到头晕眼花,就算带着一群不省心的愣头青也不至于,“庞衙内?”

    庞昱苦着脸点点头,“白大侠,好久不见。”

    白玉堂坐起来,满眼好奇的问道,“衙内怎麽到登州来了?游玩?”

    庞衙内捏紧拳头,义正言辞,“我来监督苏子安。”

    白五爷顿了一下,想想小小苏大人来登州後的行事作风,额,的确得有个人来防备他闹出更大的动静,“衙内辛苦了。”

    庞昱捏捏耳朵,干巴巴的回道,“不辛苦。”

    白玉堂:……

    京城那边咋想的,派庞衙内过来真的不是想火上浇油?

    不懂,不过问题不大,相信他们苏大人心里有数就够了。

    心里有数的苏大人找到许知州的书房,汇报工作的同时看看许大人这边准备的怎麽样了。

    新法规定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如今已是九月,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到年末可以贷请夏料时才时最忙的时候。

    这年头大部分地方的百姓和官府衙门都处在对立面,官吏高高在上,百姓对官衙避之不及,很倒霉,他们登州就是这麽个处境。

    宣传工作不好做,後面的新法推行更不好做。

    但是不好做也得做,谁让他们就是干活的命呢。

    苏景殊找过来的时候,许遵正准备让人去找他,“你来的正好,过来看看还需要再建几个常平仓。”

    大宋各州都有常平广惠仓,这些粮仓名义上是为了赈济百姓,其实很少能够落到实处。

    打仗的时候常平广惠仓里的粮食会被调走运往前线,太平的时候地方官为了彰显政绩宁可让仓库里的粮食烂在里面也不愿意让朝廷知道他治下的百姓贫困到需要常平仓接济的地步。

    青苗新法看上去是要避开常平制度的缺陷,但是谁也不知道旧有的缺陷能不能避开,也不知道新法会不会出现新的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