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张良轻笑不语。

    只要无论刘盈说什么,自己都不生气,刘盈就无可奈何。

    只是会生气的人,肯定比遇到什么都生不起气来的人要幸福许多。这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

    “你们比完了?轮到我了。”刘盈抱胸昂首。

    刘邦和雍齿擦着额头的汗,异口同声嗤笑:“你这身板,能推动磨?”

    刘盈喊道:“灰兔!来!”

    正在一旁打盹的灰兔挤进人群。

    刘邦愣了一下,把试图带着灰兔拉磨的刘盈连人带驴,他扛刘盈,雍齿扛驴,全丢了出去。

    哪有打赌带驴的?那他是不是还可以带牛?

    刘盈在刘邦肩膀上挣扎:“阿父输不起!”

    刘邦果断道:“对,乃公就是输不起,滚一边去。”

    刘盈瘪嘴。

    雍齿把驴放下,摸了摸没有挣扎的灰兔驴的耳朵:“你看,灰兔也不想拉磨。你想要多少钱,问你父亲要就是,赌什么?”

    刘盈道:“我不差钱,我只是想证明你们俩拉磨都不如驴。”

    雍齿和刘邦:“……”

    虽然刘盈说的这话无错,但怎么听着如此别扭?

    刘盈瞅了一眼系统面板。日常任务刷完,该回家休息了。

    他向长辈们道别,倒骑着小毛驴去找小弟们玩。

    长辈们玩着玩着就会变成千篇一律地喝酒唱歌,刘盈不喜欢这样没有想象力的宴会。

    有本事喷个火碎个大石啊,唱歌喝酒多无趣。

    刘盈不屑地摇头。

    沛丰的九月颇有年节气氛,咸阳的气氛就不怎么样了。

    秦二世见最近没有人再上烦人的谁谁谁又逼近咸阳的文书,便认为天下太平,再次开启徭役,要继续修阿房宫。

    咸阳宫内颇有年节气氛,咸阳城内的黔首们则叫苦不迭。

    现在秦国的天下已经失去大半,原本强征的刑徒又多葬送在荥阳战场上,哪来役夫给秦二世修宫殿?

    蒙毅劝秦二世暂缓宫殿修筑,终于被赵高找到机会诬告成功。

    赵高对秦二世道:“现在民乱已平,阿房宫是先帝时就开始修建的宫殿,君上修建阿房宫是行孝顺之举。蒙毅自诩先帝近臣,居然阻止君上为先帝尽孝,其心当诛!”

    秦二世其实知道赵高在胡扯,但他想修宫殿,便同意了赵高的诬告。

    不过他倒是还勉强记得蒙毅曾经的教导,不能让赵高一人独揽朝政,便只是暂时解除了蒙毅的官职,让蒙毅回家反省。

    为了安抚蒙毅,秦二世同意了已经被压在案上许久的蒙毅的上书,赦免了章邯,命章邯去王离麾下效力补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50-60(第5/24页)

    蒙毅以退为进救下章邯,立刻带人去陈平的住处。

    陈平和张苍已经人去楼空。

    蒙毅冷笑:“跑得真快。”

    他的手紧紧按在剑柄上,牙齿紧咬。

    陈平和张苍仓皇逃离咸阳,在回沛丰的路上抱怨。

    张苍:“那蒙毅真不好对付。”

    陈平:“毕竟是蒙毅。难对付才正常。至少赵高和蒙毅的对抗已经被我们揭到了明面,算是勉强不负沛公嘱托。”

    张苍:“但是盈儿的嘱托……”

    陈平扭脸:“就当不知道。”

    刘盈希望他们能说动蒙毅支持秦国宗室发动逼宫,他们已经尽力了,但蒙毅这人啊,就是不上钩。

    陈平原本自定的计谋和刘盈的嘱托差不多。

    换一个不怎么昏庸的秦国宗室坐上皇位,看似是对秦国好。

    但现在秦国风雨飘摇,内部不能有半点动荡。秦二世毕竟是秦始皇现在活着的唯一的儿子,他其余的兄弟都在流放中“病逝”。无论他再怎么昏庸,他也是秦国的皇帝。

    别说蒙毅现在手上并没有能逼宫的兵权,就是有,他也不可能迅速结束这场逼宫。

    咸阳一乱,秦国前线政令混乱,群雄立刻群起攻之,大秦气数顷刻覆灭。

    如果在陈楚刚起兵的时候,给秦国换一个皇帝可能还有点用处。现在?迟了。

    陈平道:“蒙毅手中无兵,倒是赵高手中有兵。我见赵高有自立之心,又对天下大势如目盲,说不定最后带兵逼宫的人是他。”

    张苍乐道:“那倒是有趣了。”

    吕台和吕禄都很无奈。陈平和张苍怎么能一边钻树丛一边聊天?他们年纪比自己大,精力怎么比自己充沛那么多?自己只靠着双脚逃出咸阳,都累得直喘气了。

    陈平和张苍往沛丰赶路时,王离带着长城军团在关内白吃白喝许久,终于得到了秦二世出兵的允许。

    既然民贼没有再进攻,秦二世就听信了赵高之言,认为民贼已经自相残杀,可以收割。

    他的胆子又大了起来,不再让王离保护。

    王离乃秦国名将王翦之孙,与已经去世的其父王贲一门双侯,在朝中地位颇高。

    因王离曾是蒙恬的副将,与蒙毅关系也不错。章邯早早逃到王离军中,王离藏匿章邯,直到秦二世下诏赦免章邯战败之罪。

    秦二世终于同意出兵,王离向章邯问策。

    虽然自己身份地位颇高,但王离知道自己与祖父、父亲不一样,为将的本事不是特别厉害。他很谦虚地请教章邯。

    章邯叹气:“我为将军裨将,本就该为将军出谋划策,何谈请教?”

    经过刘邦的打击,章邯因初次领兵就连胜的骄躁平息,判断有理有据。

    但他唯独算错了一件事。

    刘邦估计没认出他,但他认识刘邦。

    章邯知道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吏,虽然有点才华,但不像是接触过兵法的人。

    荥阳之战他被无形大手调来调去,完全陷入了被动,明显是有高人在指挥。

    章邯虽然是第一次与刘邦本人对上,但麾下部队曾与刘邦遭遇过。他和他的下属都确定刘邦只是一个草莽,打仗只凭借着一腔武勇,没什么章法。

    这样细致的调兵遣将,甚至连敌人的兵将也一起调遣,明显是熟读兵书之人所为。

    “刘邦当日击溃我时,项梁也在一旁。项梁乃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那高明的战术恐怕是项梁所为。”章邯因见过刘邦,所以轻视刘邦,继而得出了这样错误的结论。

    王离相信章邯的结论。

    他听了章邯战败的细节,即使自己带兵的天赋不是特别强大,但见得多了,自己用不出来,品鉴别人的战术还是能品鉴得出来。

    这个战术套了许多兵书中的经典实例,又在先人的策略中推陈出新,只有熟读兵书之人才能做到。

    刘邦只是一介小吏,项梁却是名将之子。这样高超的指挥能力,当然只可能是项梁所为。

    不过王离和章邯还是谨慎了一手,派人去魏国打探消息。

    得知魏王咎亲自去拜访楚怀王和项梁,项梁又以自己的名义奖赏刘邦,他们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刘邦不足为惧,项梁和楚国才是心腹大患!

    无论是秦二世还是赵高,至少有一点做得比后世许多昏君强,那就是除非被吓破胆,他们不会干涉前线将领指挥,顶多不保证后勤。

    就算秦二世看不透,赵高是知道的,章邯大败完全是他们胡乱下诏的原因。

    他能对章邯胡来,但王离在秦国地位不一般,他暂时还不能和王离撕破脸,便让秦二世下诏,给了王离极大的自主权。

    王离和章邯商议后,走了大秦破楚的老路线,偷偷从汉水南下,直捣楚国腹地。

    项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王离和章邯大军困在城中。

    项籍当时正带兵在外征战。项梁求救的消息传来,命他火速回兵救援。

    项籍犹豫了一番,对众将士道:“即使将叔父从城里救出,我们被秦军追击,可能也会大败。我有一计,能大破秦军。”

    项梁被围,项籍身为项梁裨将,便能行使主将之权。

    他的话,众人没有异议。

    但他们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项籍保证能大概率大破敌军,却没有说能把项梁从城里救出。

    项籍气定神闲地向众将士讲述自己的计划。他的镇定,让慌张的将士们也镇定下来。

    但他自己双手却满是汗珠,心跳得比上战场还快。

    项籍不动声色地舔了一下干燥的嘴唇。

    他不是故意害项梁,只是稍稍去迟一点。

    如刘邦围荥阳救魏国,他也是行同样之事。

    想来叔父所在城池坚固,一定能等到秦兵自行撤离那一刻。

    经此一战,他将踏着王翦之孙的尸骸成名。叔父再不准他独自领军,或是干脆收走他的兵权,就决不可能了。

    项籍想到项梁之前与他商议,要让堂弟提前行冠礼,入他军中磨砺,心中就不由一梗。

    他需要在叔父亲子成长到领兵之前,夺得更大的话语权。这是个好机会!

    第53章 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梁强势, 诸多诸侯皆拜服。

    项籍没有立刻率领自己的军队去救项梁,而是先去拜见楚怀王,让楚怀王邀请诸侯共同对付王离和章邯。

    百越兵团迟迟未动,项籍等人都猜测蒙恬恐怕是想要自立。王离所率领的长城兵团便是秦国现存唯一的精锐。

    “王离所率军队一直在北方旱地作战, 不习惯南方地形气候, 我们完全有机会把他们全部拿下!”项籍劝说楚怀王。

    楚怀王担忧道:“但召集诸侯需要时间, 如果王离破城……”

    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50-60(第6/24页)

    籍打断道:“大王是不相信我叔父吗?”

    项籍都这么说了, 楚怀王自然只能说相信。

    在项籍的要求下, 楚怀王广召诸侯解救项梁。刘邦也在其列。

    项梁或许是真的对楚国和楚王有感情, 他虽然独揽军权, 但在楚怀王身旁安置了许多贤能之人为官。

    这些人为楚怀王出谋划策:“武安侯曾经为了救魏国, 攻打了荥阳。我们也可以效仿武安侯当初之事,让武安侯率军逼近咸阳, 逼迫秦国撤兵回援。”

    出主意者还有项家的人。项梁的弟弟项伯就是其一。

    项伯在薛县接触过刘邦后,对刘邦较有好感, 但这不是他支持刘邦西进的理由。

    比起项籍的自信, 项家其他人对项籍的信任却没有项籍的自信多。

    项籍不过二十来岁,虽然项家的小辈们都已经很信服项籍, 项氏长辈却认为项籍这样的年纪还担不住事。

    比起全歼长城兵团, 他们更希望安全地救回项家的当家人项梁。

    因项籍是项梁的裨将,项梁不在, 项家的军事大权都掌握在项籍手中。项伯等人纵然是项籍的长辈,也不好在这个关键时候内讧。

    他们便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尽可能地保证项梁的安全。

    楚怀王同意了。

    虽然楚怀王是个放羊娃, 但他并非没有智慧。

    甚至因为早年的颠沛流离,让楚怀王比同龄人还稳重冷静一些。

    楚怀王敏锐地发现,项梁被困对他也是个好机会。如果项梁被他救回, 他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至于项梁身死,项籍上位,楚怀王本能地感觉这不是一件好事。

    项梁是一个会遵守贵族规则的体面人,而项籍则是把别人脸面活剐了的恶鬼。项籍每打下一座城池,几乎都要烧杀抢掠一番,残忍之名响彻诸侯,人人畏惧。楚怀王也畏惧项籍。

    楚怀王趁着项家内部有人支持他,召集群臣召开会议,商议两路军队攻秦的事。

    在楚怀王的安排下,诸侯一路沿着汉水北上入秦,一路从中原老路西进入秦。

    武安侯刘邦被楚怀王命令为西军统帅,领军入关。

    项籍对楚怀王的决定很是不满。

    自己扛住了王离和章邯,刘邦岂不是白白占便宜?

    项伯说服项籍:“此战以救兄长为优先。秦二世胆小,只要武安侯逼近函谷关,他必定会召回王离,兄长之围便得以解除。此后王离阻拦武安侯,我们正好沿着汉水北上,定能先入关。”

    项籍不能反驳项伯那“以救兄长为优先”的说法,只能同意。

    不过项籍还是给刘邦使了绊子,不允许其他诸侯帮助刘邦,只让刘邦带着自己的兵马去攻打秦国。

    刘邦向来把面子上的事都做得很足。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