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鲁城守将想, 大概就是普普通通儒家弟子的加强版, 春秋战国儒家弟子那种吧。

    愚蠢的人总是很短视,哪怕刘盈已经做出了一番成就, 鲁城守将远远眺到刘盈的垂髫发型,还是没把刘盈的胡来当回事。

    被阿父催着束发, 但就是嫌弃天下未定不好洗头, 仍旧装垂髫孩童的刘盈得知此事,非常生气地对麾下汉儒道:“鲁儒瞧不起你们!不肯与你们正面决战!他们自诩孔孟传人, 没把你们当回事!”

    虽然知道刘盈是在非常粗暴地激将, 汉儒们还是纷纷请战先登斩将夺城,把鲁儒抓来论战。

    幸亏这群汉儒中还有一个和平人士。

    叔孙通道:“守城鲁儒大多是从咸阳逃出去的博士, 我与他们有旧,可说服他们。”

    刘盈瞪大眼睛:“什么!鲁儒竟然是秦儒!原来秦儒是这样的秦儒!”

    叔孙通虽然是秦二世时期秦国地位最高的儒, 但他总觉得“秦儒”二个字就是在骂人, 应该是……应该不是错觉。

    本来攻打鲁城的将领是章邯的幼弟章平,年龄刚过而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00-110(第3/26页)

    不久,混在韩信、刘肥中, 如果打理一下胡子也能勉强自称小将那一桌。

    章平得长兄章邯反复叮嘱,世子的事就是君上的事,世子的命令就是君上的命令,世子当着君上的面要自己的虎符和小印,君上都只会抠脚装瞎。当刘盈带着大军到来时,他立刻将虎符双手奉上。

    靠着这手殷勤地交兵权,章平得以坐在刘肥下手处。

    听到刘盈在那喊“秦儒”,章平也满心不自在。

    鲁儒怎么能代表秦儒?不对,秦和儒两个字凑在一起本身就太奇怪了!

    刘盈用“秦儒”二字,成功激将了本来没被他激将的叔孙通门下的儒。

    叔孙通带着人进入鲁城,说服鲁人在城门口与汉儒论战。

    刘盈让汉军退后十里地,在城门和汉军中间搭了很大的台子,邀请天下名士来参加这场文会。

    刘邦得到这个消息后,让刘盈把大部分军队交出来,免得白吃粮饷,然后任刘盈“玩”。

    “楚国已灭,鲁城是一座无险可守的孤城。盈儿能用一座鲁城请来天下名士,很划算。”刘邦眯着眼,得意合掌,“不愧是我儿子!”

    汉臣跪坐在刘邦之下,不知为何,心中有点怅然。

    自项羽死后,大王好像一日比一日陌生,所思所想一日比一日难以揣摩。

    这些汉臣中,萧何和曹参倒是接受良好。

    刘季本就是这样城府很深、思考很多的人,只是平日他的深思熟虑都掩藏在不羁的性情中,让人忘记他的算计。

    他现在要当皇帝了,收敛了一点平日游侠的习气,才让人感到陌生。

    看看他对刘盈的纵容,不是一如既往吗?没什么难以揣摩的。

    “我请求去鲁城,协助世子。”萧何道。

    刘邦露出不舍的神情。

    萧何随军,他带兵实在是太轻松了,除了打仗的事,什么都不需要管。

    如今楚军望风而降,他连怎么打仗都不需要思考了,几乎放空脑袋。

    “唉,他身边有很多人……去吧去吧。”见萧何露出主意已决的神情,刘邦讪讪道,“你去之后,不要和盈儿置气。他就是那副性格,三岁看老,你别和他计较。如果他太过分,就写信告诉我,我来揍他。”

    萧何领命。

    曹参道:“好无聊啊,我也要去看热闹!”

    刘邦站起来,一脚把坐着的曹参踹倒,又坐回来继续说正事。

    汉臣见刘邦踹倒曹参,心中对刘邦那点陌生感消散了不少,心情平和多了。

    大王还是那个大王啊。

    刘邦补发了一份诏书,搞得好像刘盈所作所为是自己授意的似的。

    他广召天下贤才赶赴文会,由世子主持,在鲁城商议如何治理天下。

    不包吃不包住,刘邦就发了个轻飘飘的诏书——帛书就是很轻。

    发完诏书后,刘邦拍拍屁股继续去扫清楚国真正的余孽。

    就算楚国守将望风而投,也要等他这股风来才会投,他还是很忙的。

    刘盈的“乱来”得到刘邦的肯定,各地士人就不再观望,纷纷赶赴鲁地。

    特别是齐国的士人,离得近,跑得最快。

    齐鲁虽说是儒者老家,其实也是春秋战国的百家大本营。

    孔子是鲁国贵族,后来文化最昌盛的却是齐国。

    战国时,齐王建立稷下学宫。齐国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孟子和荀子都曾经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当祭酒,荀子更是三进三出稷下学宫,当了几十年的祭酒。

    荀子一门的辉煌,是儒家在战国的绝唱,也是百家在战国的绝唱。

    春秋战国时,两大显学,一是儒,二是墨。

    对百家弟子,有个夸张的说法,叫“非儒即墨”。

    儒墨都不受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但在民间士人中声势最大,弟子最多。

    因墨家组织太严密,被各国统治者盯着拆解后,墨家不再坚持自家学说,带着知识融入了其他学派。

    尤其是老对头儒家中,混入了大部分墨家人。

    秦国统一天下,严格控制民间游学。小的学派便纷纷抱团取暖。

    因此秦始皇召集东方学者来咸阳时,召集的全是一群穿着儒衫的人。好像东方学者全是学儒的。

    儒家等于诸子百家。这个等式在秦始皇时期就存在了。

    刘盈接待了许多名士,法家和黄老在贵族中是显学,但法家人和学黄老的,也有很多自称儒生。

    “儒家有太多学派,成为儒生,不仅可以修习法家和黄老学说,也可以学其他学说,更为自由,不会被人说是叛徒。”秦儒领头羊叔孙通为刘盈解惑,“按照师门传承,李丞相也是儒门。”

    刘盈看向李丞相的两位师弟。

    浮丘和毛亨装聋。

    “有道理。”刘盈明白了。

    百家学派要坚持自家学说,肯定都有一定的排外倾向。你学了这家学说,就不能说支持那家学说。

    但荀子当了几十年的稷下学宫祭酒,门下什么派别的弟子都有。若出自他门的学生都算儒门,儒门自然无所不包。

    那么真心为了学以致用的士人,自然都要自称儒门了。

    儒有这么强的包容力,难怪生命力最强,延续到现代也能继续开拓创新。

    你就说咱们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大同社会是不是儒学概念吧!

    我圣学无所不包!

    刘盈笑道:“这下子儒家内部打架更加激烈了。”

    叔孙通捋了捋胡子,笑道:“一直很激烈。”

    他看了浮丘和毛亨一眼,道:“我先师孟子,和他们的先师荀子就打得很激烈。”

    被吓大的刘盈差点没绷住自己处事不惊的态度。

    啊?!叔孙通是孟子一门?!

    你这个孟子,和后世儒家推崇的孟子是不是区别有点大?!

    刘盈想了想孟子的学说,然后纳闷地发现,叔孙通所传承的“孟子”学说,好像才更正统。

    在战国时,强调忠君的“愚忠者”反而是坚信人性本恶的荀子。

    而孟子,对君臣的解读则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一门的儒,并不会对某个君王愚忠。

    他们最大的忠诚,献给会践行仁义道路,实现儒家“天下大同”终极目标的圣王。

    他们狭隘的忠诚,献给视自己如手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贤主。

    儒门在民间是显学,但在战国贵族中却不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是一群“反贼”。

    荀子强调“愚忠”,才让儒家在贵族上层有了话语权。

    叔孙通本人就是典型的孟子传人。

    他认为秦始皇已经统一天下,秦国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在秦国当大官,管理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00-110(第4/26页)

    儒。

    哪怕秦始皇焚书并坑了许多儒,叔孙通这个秦儒带头人仍旧高官厚禄,儒在秦国朝堂仍旧有一席之地。秦二世问策的时候也会问儒。

    秦国灭亡,他就选择了最强大的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不是个好君王,哪怕刘邦在彭城惨败,他也跟着惨败的刘邦离开,与刘邦共苦。

    刘邦天下未定的时候,他给刘邦推举壮士,哪怕壮士中有许多盗贼,品行不端。

    刘邦要治理天下了,他就给刘邦推举老成持重之人,制定大汉的礼仪,推举儒生入朝。

    那都是汉高祖七年的事了。

    刘盈本以为叔孙通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惊喜,当叔孙通领着孔腾来拜见他的时候,他才发现,叔孙通还能给他更多的惊喜。

    孔腾是孔子八世孙,孔家现在的当家人。

    虽然现在的儒家很叛逆,敬儒不等于敬孔,但现在的孔家本身也出大儒,所以在儒门心中的地位很高。

    叔孙通这才给刘盈揭露了他“孟子传人”的真实师传——叔孙通的老师乃是孔腾的兄长,孔家一门原本的宗主,孔鲋。

    孔鲋不仕秦朝,在秦始皇征召的时候,推举弟子叔孙通入朝为官。

    那孔鲋本人呢?

    他加入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与陈胜共死,被秦将章邯斩落马下。

    刘盈、韩信、刘肥三兄弟同时转头看章平。

    章平额头沁出细汗。

    啊?啊?!

    孔腾对章平作揖,神色平静:“曾经我的兄长和你的兄长各为其主,战场厮杀不能算私仇。今日你我都侍奉汉王,希望我们能和睦相处。”

    章平忙回礼。

    孔腾又对刘盈行礼:“兄长在家乡藏了先祖手稿,世子可否派人抄写?”

    刘盈眼睛一亮。

    新的书!还是孔子亲自批注的书!

    “我来抄!”刘盈跳了起来,“我要第一个看!”

    孔腾微微一怔,木讷的眼神浮现一丝笑意。

    兄长厌恶秦王暴虐。他早早预言秦始皇一死,秦国就会分崩离析,也早早准备投入反秦大业。

    因此兄长不置家,无子嗣。

    自己平庸无能,闭门不出,延续孔家一门的香火。

    孔鲋教导孔腾,现在天下百家皆言儒。待新君定天下,肯定会把孔家捧得高高的,以收拢士人之心。

    “优秀的子弟单出一脉,自寻前途。愚笨的子弟就守家,为君王所用。”

    孔腾当时很委屈。

    兄长骂自己笨呢。

    他看着汉王世子为即将到来的新书跳起了舞,过于活泼,过于失礼。

    兄长,我孔门的未来,至少在汉王世子手中,恐怕不会如你所言。

    等他到了地下,一定要嘲笑兄长。兄长也不是很聪明嘛,不是什么都算得准。

    第103章 汉初鲁城大辩论

    因前来参加论战的士人太多, 刘盈定下的“明日决战”无奈推迟。

    当论战开始时,鲁城的儒者先把坚守不降的鲁城守将的脑袋送给刘盈后,才匆匆去参战。

    刘盈:“啊?”

    能让刘盈“啊”的人真的不多。

    “楚将沽名钓誉,置鲁城庶民不顾, 杀他符合大义。”浮丘道。

    张苍在刘盈耳边小声道:“他做了那么多事, 如果不砍了鲁城守将的脑袋, 岂不是白忙了。”

    刘盈小幅度频频点头。

    明白明白, 你们学儒的就是这样, 还说你们学的不是《抡语》!

    制定刘邦登基礼仪的张苍都来了, 那刘邦人呢?

    看见刘盈身后一条腿盘着, 一条腿曲着, 手肘搁在膝盖上吃盐水煮豆子的人了没?那个带剑的汉王世子护卫就是汉王刘邦。

    刘盈抢了他阿父的豆子,靠着他阿父仰头道:“阿父, 你不是说很忙,不想来听他们念叨吗?”

    刘邦的脸色很苦, 眉毛眼睛都皱成了一团:“天下士人云集鲁城, 我不想来,萧何逼我来。”

    刘盈好奇:“萧伯父怎么逼你的?”

    刘邦仰天长叹:“他说我不来, 他就要停下手中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