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速度慢下来。

    “黄河为何水黄, 因为泥沙多, 想要根治问题需要解决黄河上游的泥土流失问题。”

    “汉朝之前陕西是粮仓,长安也成为多朝古都, 一代一代百姓靠山吃山, 砍伐树木烧火, 将林地变成田地, 没有树木抓住泥土, 这就导致原本丰腴之地的陕西变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坡,黄河也将上游流泥沙带到下游,下游一直堆积,河道上升,建堤坝不过是权宜之策。”

    “所以治水就是治沙, 需要在上游植树造林,下游疏通海口,再束水冲沙才能真正根治黄河水患,这不是靠一代人能够解决的。”

    他仿佛被一道惊雷给惊醒,之前治黄河确实是从下游着手,完全忘了上游。

    陕西山西也确实如她所说水土流失严重,千年前的关中膏腴现在变成了贫穷省。

    他从未思索过这其中关联,就好像世道变迁是理所当然一样。

    史书中分明写过当年关中才是天下中心,不过是人□□发,林地变成良田。

    “那些田已经归百姓所有,如何能逼迫百姓退田还林?”

    宝音摊手:“这个我没办法解决,我们那儿的办法是拆迁,给足够多的钱,几百年后农民种地其实是亏本买卖,因为亩产千斤,粮价也低,这还是有国家粮价兜底的情况下,与其种地不如出去打工。”

    她吐了一口气,又积极道:“我们那时候将绿化视为政绩来着,比如我穿来十多年前北京还时常有黄沙天,后来内蒙古荒漠化的地方都在种树,可恨民国那会儿外蒙在沙俄支持下独立出去了,我上学那会儿的黄沙天都是从外蒙吹过来的!”

    “每年农历二月我们都有个法定植树节,这一天全国都有人种树,我们那里对绿化看得很重,砍一棵树都要得到国家允许,要是保护植物砍了挖了还得坐牢,不能过度砍伐,要给子孙留个碧水蓝天。”

    “像金丝楠木,明朝还有,我们那时候都少见了,仅有的那些也被国家保护了起来。”

    皇帝摸了摸鼻子,他在热河行宫修的主殿便是一座金丝楠木殿。

    “我下令命各地补种树苗。”

    “不过……”他眼神里满是怀疑,“在草原种树?”

    怎么听着不靠谱,草原能种树吗?

    之前蒙古各部总是因为争夺草场闹到他这来,后来他派人去荒地补种草种,但也只是草种,因为种树根本长不大。

    “是树。”宝音面色有些古怪。

    “梭梭、沙棘树。”别看人家长得跟草一样,人家还真树,就像某些山不到一米高,却不妨碍人家是山。

    当年某宝种树,她可是兢兢业业收能量,她一度以为自己种的树,后来某宝的林区在网上曝出来,她才发现云种下的十多棵树还没膝盖高。

    “都是本地生长的树。”

    皇帝颔首,“这样说倒是合理。”

    要种肯定是种本地就有的树。

    他手中的东珠转动速度加快,他之前选择了靳辅方案,眼下快要完工,现在看来还是有疏漏。

    想到几年预定的南巡,他或许应该亲自去黄河沿途看看。

    “于成龙不行,他更适合在地方。工部……”

    他沉吟一声,“你说得对,工部尚书不能对工程一窍不通。”

    他没有继续询问她,就好像先前不过是心血来潮一样。

    六部尚书其实是满汉官员各一人,共同综理部务。

    满工部尚书没有合适人选暂时搁置也无妨,还有一个汉人尚书杜臻在。

    他直接忽视了杜臻也才刚从吏部左侍郎升为工部尚书这件事。

    说完这件事,他目光在她身上打量,皱眉道:“我记得织造局不是送来一件雀金裘吗?怎么没见你穿上?”

    雀金裘的大名出自《石头记》,宝音也是头一次在现实里见到过这件披风,本来是织造局花费两年精心准备去年万寿节献给皇帝。

    皇帝节俭,自然不会穿出来,好在这件雀金裘属于男女都能穿,前不久命人找出来赐给了她。

    宝音将粉笔往桌上一扔,拍了拍手中的白粉,翻了个白眼道:“我怕穿出来,转眼就被人说奢靡。”

    那雀金裘是金丝编了孔雀翎上的毛做的线,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孔雀翎才能攒够一件裘衣所需要的线。

    皇帝节俭,后宫也跟着节俭,她没脑子才去做那出头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10-120(第7/31页)

    “御赐之物谁敢说?”

    他拉住她的手将她拉到怀里,“谁敢这般没眼色?只是一件雀金裘,朕的贵妃还穿不得?”

    宝音懒得跟他掰扯。

    [别说得好听,现在或许不在意,等以后翻脸转眼就成了我的罪名,皇帝这种生物话再好听也不能信。]

    本来噙着笑容僵在脸上,皇帝只觉得自己那一颗滚烫的心被一盆冰水浇下来,哇凉哇凉。

    ***

    贵妃的册封大典不是简单的圣旨宣一下就了手,宝音的贵妃之位虽然早经过的圣旨册封,但大典一日未举行就不算名正言顺。

    昨日礼部官员已经祗告太庙后殿、

    奉先殿。

    册封这日天还未亮宝音便被叫了起来,换上了朝服戴上了朝珠和朝冠。

    她这边忙完,内监已经设香案在宫内,銮仪卫也在延祺宫外设了仪仗。

    香案为两个,院内左右各一。

    新提拔上来的大宫女叫香椿,是个汉军旗包衣,家就在京城,原先是为宝音梳头化妆,这次延祺宫走了不少宫女,她便被提拔了上来。

    新来的引礼女官为宝音讲解完待会儿要行的礼,香椿小步走进来提醒,“主子,吉时快到了。”

    宝音闻言走出宫内,按照引礼女官所言在延祺宫门后的右侧等候。

    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动静,只见内监手捧节走在最前面,銮仪卫抬册、宝跟在后面,一群人在延祺宫门外停下,内监接过宝、册捧到香案上。

    这时引礼女官引导宝音面朝北跪拜,待她跪下开始宣读册文、宝文。

    等引礼女官念完,她一脸严肃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仪完毕后她被搀扶起身站在右道目送内监持节棒离去。

    到这里她这边的仪式过程算是结束。

    一套仪式弄完,宝音赶紧换下了朝服,她心里吐槽也不知道谁设计的这套仪式,真繁琐。

    然而这并未完,引礼女官走之前叮嘱道:“明早娘娘还需去皇太后处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宝音:“……”

    为什么不跟太皇太后行礼,大概是因为皇太后才是她正经婆婆。

    今日是贵妃的册封大典,皇帝特地将早上时间空出来,等册封大典结束,立马给了赏赐。

    这次皇帝可以说出了血,内库的好东西塞了不少进礼单。

    这边内库队尾还未出门,那边队首抬箱子才刚抬进延祺宫。

    宝音看着院子里满满当当的箱子,从首饰到瓷器再到皮毛,吃的用的穿的是一样不缺。

    她眨巴了一下眼睛,有点后悔册封大典拖到现在,某人这是大出血呀!

    皇帝勾完礼单,总算是有工夫处理户部官员的贪腐案件。

    他临时发作,户部当然拿不出赈灾的名单,当下最关注的是这银子到哪去了。

    关键是这银子还不是国库出的,是他私库拿出来的。

    南书房内,皇帝先聊起了治黄河一事,将治河要先治沙这套说法说了,朝堂上下统一了认知,定下了黄河上游植树造林这个政策,还将其纳入地方官员考核当中,并由武英殿官报公告天下。

    至于种的树自然是以地方有的树为主。

    “再说说户部的事,前日朕让户部递交去岁京城水涝赈银详细支出,科尔坤现在户部归你管,你可将账本找出来?”

    科尔坤手抖了一下,举起一个匣子跪地:“奴才、奴才有负圣恩,那账本保存不当已经被虫蛀得不成样子。”

    皇帝冷着脸亲自上前拽过那匣子,他扫了在场官员一眼,打开匣子,就见不少碎纸片洒落出来。

    他将匣子往地上一扔,一声巨响让不少人心头一颤。

    “你们在糊弄谁?当朕是傻子吗?”

    他朝梁九功喊了一声。

    梁九功飞快送上来几张纸。

    皇帝接过甩在了科尔坤脸上,“这是朕派人去南城调查来的结果,你们可真是朕的好臣子,两千两银子是一文没往下发,南城去年房屋倒塌的百姓是压根不知道有这件事!”

    最后这些受灾百姓还是被泰山商行安置妥当。

    “因为灾民有人安置,所以你们干脆分了朕让发下去的赈灾银子吗?”

    皇帝怒极反笑,“一个个怎么这时候不说话了?朕的银子拿着不烫手吗?”

    “奴才建议彻查到底?”

    “今日敢私扣银子,明日就敢造反!”

    “没错,竟然连灾银都敢吞,太可恶了!”

    一众议政大臣努力添火,哈哈这银子他们没碰!

    伊桑阿左右看看,跪下来。

    “是奴才看管不力。”

    皇帝眉头舒缓,“此事与爱卿何关?爱卿当时在热河伴驾,朕还不至于不分是非。”

    他将伊桑阿从户部调走,也有拿户部开刀的意思。

    “都察院御史何在?”

    有四人走出来跪下。

    皇帝冷声质问,“身为都察院都御史,有监督天下百官之职,为何无人将此事上报给朕?”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纷纷告罪。

    皇帝冷哼一声,“可不就是尔等失职,眼皮底下的事都发现不了,朕要你们何用?”

    说完罢免了左都御史,改让刑部的左侍郎上任。

    “此事交由都察院调查,将银子下落给朕调查清楚了!”

    “接下来商讨一下清理京城水渠一事,这几年京城每逢大雨就会出现水涝,早年朕年年拨银子年年修,也是因为三藩才断了这笔银子,如今京城饱受内涝之患,这水渠看来是不修不行。”

    “尔等合计一下,将京城大大小小水渠翻修一下需要花费多少两银子?”

    他扫了一眼户部和工部官员,目光放在了顺天府尹身上。

    “张吉午,此差事交给你,尽快统计京城内外城所要修缮的水渠。”

    还没等张吉午领命,工部的官员先站不住了。

    工部尚书虽然阵亡,可不代表下面官员愿意看见这一个肥差溜走落入顺天府手里。

    自古都知道修桥铺路都是肥差,因为只要改动一下某种料子价格,就能收获大笔银子。

    “皇上,修水渠这事一直由工部和五司负责,顺天府没领过这种差事,怕是会延误工期!”

    皇帝无所谓道:“朕没打算让顺天府去修水渠,顺天府只负责统计城内需要修的水渠,再向民间招标。”

    “民间可组织匠人接工程。”

    他将宝音跟他说的招标流程说了,在先期垫资加了重音。

    “顺天府负责监督工程,监督中标之人不要偷工减料,最后的尾款要经顺天府验收合格后再打给对方。”

    他想到什么冷笑一声,“验收时相关官员要签字画押,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10-120(第8/31页)

    后哪段水渠出了问题也好找到相关的人!”

    工部官员倒抽一口气,这种要命的活他们就不争了,还是让给顺天府吧!

    “顺天府先察看京城需要翻修的水渠,最好分成小段可以同时修。”

    “中标的总价记得呈上内阁,内阁批准后户部将银子存入银行,接下来由顺天府按照工程进度拨款。”

    他目带着冷意看向众多官员,“朕想着这银子交给你们支取,总有人控制不住诱惑想要伸手,往后工程就按照此例,谁敢伸手就不要怪朕下狠手!”

    第114章

    今年的京师从开春开始就变得热闹, 因为今年是三年一次的乡试,立春后就有京城周边考生往京师内赶。

    当然也有上一届乡试不理想准备今年再战的考生。

    顺天府是众多学子关注的地方,哪怕会馆在外城, 仍然有人将房子租在了国子监附近,也恰巧国子监和顺天府都在安定门附近。

    这日顺天府门外的告示牌上接连贴了好几张白纸,附近路过的学子瞧见后凑上去看。

    随后发现跟科举无关便没人在意, 然而转天就出现了极大转变,原本无人问津的顺天府大门前在小报的宣传下涌过来上百号人都挤在了告示牌下。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