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山河聘 > 正文 60-70

正文 60-7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想必,她恨毒了崔明意,更恨毒了崔家。

    自从崔家谋划后位,她与整个崔家,便已是势不两立,终身绝无和解的可能。

    崔嘉禾深吸一口气,垂首遮住眼底复杂的情绪,道:“下官崔嘉禾,见过夫人。”

    沈樱恍然大悟,笑吟吟道:“原是崔国舅,果真是当今皇后有几分相似,难怪我觉得面善。”

    这话寻常,从她口中说出来,却颇有阴阳怪气之感。

    崔嘉禾微微抬眸,与她对视时,已波澜不惊:“下官确与皇后娘娘一母同胞,总是有几分相似的。”

    他无异于说了句废话。

    沉默片刻,似是有什么不甘愿,却又道:“昔年下官幸与夫人有过一面之缘,不知夫人可还记得?”

    沈樱兴致勃勃:“哦?何时?”

    崔嘉禾望着她,不卑不亢:“三年前,七夕。”

    沈樱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不见。

    庾巍不由愕然看向崔嘉禾,眼底明明白白写着四个字,“这人疯了”。

    三年前,沈氏女嫁给宋妄。

    去岁,夫妇义绝。

    这其间诸事,复杂难辨。

    但对沈氏女而言,绝非好事。

    今日,崔嘉禾竟赤裸裸提起三年前的七夕。

    那个日子,用脚趾想也知道,沈氏女定是和宋妄一起度过的。

    这话一出,得罪的岂止是沈樱。

    更有她如今的夫君谢渡。

    毕竟,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够心平气和提起妻子与其他男人的故事。

    而且他为何要说起昔年的一面之缘?

    若是寻常宴会见过,如今提起也就罢了。

    偏偏还是那样特殊的日子。

    他这样年轻的男子,与旁人的娇妻叙旧,合适吗?

    这话说的,着实失礼。

    气氛凝滞中,谢渡淡淡笑了声,声音里没有多少暖意,“崔大人好记性。”

    崔嘉禾拱手请罪:“一时想起,唐突了。”

    谢渡没理会他,牵着沈樱的手,越过他走向主位,淡淡道:“开席吧。”

    崔嘉禾闭上了眼。

    第66章 归顺 她是沈既宣的女儿

    席上寂然无声。

    用过饭, 众人离了刺史府后。

    门外,送走了其他同僚。

    庾巍一把拉住崔嘉禾,忍不住道:“好端端的, 你提起以前的事情做什么,这下子,定是将谢大人夫妇得罪了。”

    崔嘉禾心平气和:“崔家早已得罪沈氏千万遍, 不差这一桩。今日纵我百般讨好,也绝无和解的可能,何不随心所欲呢?”

    庾巍一顿, 叹了口气:“罢了。”

    这倒也是实情。

    崔氏女做了皇后, 沈氏怎么可能再与崔氏和解。

    庾巍叹息:“只是, 刺史大人位高权重,背景不凡,若得罪深了, 你日后怕不好做。”

    崔嘉禾不知是安慰庾巍, 还是安慰自己, 道:“同是世家子弟, 总有几分情面, 想必名满天下的谢郎, 不会因儿女私情与我崔家真的结怨。”

    可是, 这话说服不了任何人。

    谢渡自是光风霁月, 天下无二。但他既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迎娶沈氏,焉知不会被女色迷了心窍, 偏要与崔氏为敌呢?

    庾巍叹了口气, 轻声道:“总之,你多加小心。这位刺史不同旁人,古往今来, 甫一出仕便任一州刺史者,唯谢渡一人。”

    崔嘉禾拍了拍庾巍的肩膀:“庾兄不必为我担忧,走一步看一步吧。总归,以谢大人的雄心壮志,这豫州刺史做不了几年,定会入中枢秉政,届时困忧自解。”

    庾巍没说话,回头望了眼巍峨的刺史府。

    心下沉沉,终是不安。

    诸位郡守回去后,不过二日,便都得到了来自朝廷的消息。

    汝南王宋庆不念皇恩,私设屯民,勾结地方,图谋不轨,夺其王爵,押送入京。

    汝南郡守吴岩青尸位素餐,勾连诸侯,欺压百姓,欺瞒朝廷,乃十恶不赦之罪,免其郡守职,押送入京。

    余下流民,由豫州刺史谢渡统筹安置。

    汝南一事,自此了结。

    因着汝南王宋庆收容后续上万流民后,并未善待,因而好不容易筹划的好名声一夜落败。

    被朝廷处置后,百姓们更是振臂高呼。

    谢渡收了圣旨,往汝南郡传了三个命令。

    一是将悬瓠城街巷房舍还归旧主,城东屯民村收归官有,更名三里湖村。

    二是流民凡有户籍者,安置于城东三里湖村,由县府统管。

    三是流民无户籍者,分由豫州各郡分别安置,如颍川、陈郡、河南郡等富裕者,每郡安置两千五百人,其余诸郡各一千人。

    汝南之事,就此了结。

    百姓无不称颂。

    然而一时之间,豫州诸郡官僚皆惶惶不安,对谢渡的能量与本事,更多了忌惮。

    仅因谢渡一面之词,便能令天子亲叔被夺去王爵,令一郡长官被夺去官职,这是何等可怖的本事。

    人人都生怕不知何时得罪了这位刺史大人,就被他排挤得毫无容身之所,甚至落了罪名,一生筹谋,化为乌有。

    一时之间,除却崔嘉禾,诸位郡守都隐隐表达了归顺之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河聘》 60-70(第9/14页)

    六月二十九,皇太后千秋。

    宫中往各州府送了赏赐,其中豫州刺史府所得最厚。

    谢渡翻着赏赐的单子。

    沈樱托腮轻笑:“太后这一手捧杀玩的真好,只怕此时此刻,各世家子弟都要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大家同为世家子弟,差别不大,可谢渡却凭着谢太后的裙带关系,生生压了所有人一头。

    怎能不令人嫉恨。

    谢渡漫不经心道:“随他们吧。”

    他随手将礼单放下,并不怎么在意,笑看沈樱:“我准备去豫州军营走一趟,你要同我一起吗?”

    沈樱迟疑片刻:“这合适吗?”

    “合适。”谢渡一派安然。

    二人方至军营外,统领许益已带着人迎出来,看到沈樱时,略微愣了一下,然而谢渡神态平静,并无解释的意思,便将疑惑压了下去,拱手道:“刺史大人,夫人,请。”

    谢渡颔首,负手进门,边走边道:“许将军,本官要的豫州军名册、钱粮册可都备齐了?”

    许益道:“均已齐备,放在帐中,请大人移步。”

    谢渡简单翻阅了一下账册,抬眸看向许益:“豫州军钱粮明晰,人员清楚,许将军大才。”

    许益明白他的意思,垂首道:“这是一军统领的本分。”

    谢渡冷笑一声:“只可惜,如今能做到这本分的寥寥无几,许将军坚守至此,着实不易。”

    如今天下,早已不复清明安定。各州郡驻军,都已成为长官的钱袋子,如许益这般将豫州军管的犹如铁桶一般者,寥寥无几。

    难怪数年过去,昔日的部下沈既宣已位列三品,他仍只是四品统领。

    就连豫州军的钱粮数目,粗粗一算,也是不够的。

    不肯同流合污,便是如此。

    谢渡叹了口气,起身道:“许将军,去看看将士们吧。”

    许益道:“大人随我来。”

    豫州驻军一万五千人,都在各司其职,各行其事。

    看完后,谢渡看向沈樱,问:“阿樱以为如何?”

    沈樱神色平静:“豫州军军容整肃,军纪严明,许将军没少费心。”

    许益对此很是骄傲:“下官敢说,大齐境内各州,没有能与我豫州军相提并论者。”

    沈樱点头:“确实如此。”

    她侧目看向校场,温声道:“不过,也并非全无缺点。”

    许益看着她:“怎么,夫人也懂练兵吗?”

    语气当中,不免带着几分微妙的不屑。

    这不屑从何而来,沈樱很是清楚,她是个女子,在世人眼中,军务不是她该沾染的。

    沈樱淡淡道:“曾随家父学过一些。”

    沈樱的父亲,是沈既宣。

    沈既宣是什么人?是靠着军功打破世庶壁垒,位居三品的人,称之为大齐的战神也不为过。

    他的女儿,家学渊源,懂得军务有什么奇怪的。

    许益没说话,眼看还是不太服气。

    沈樱指向校场:“比如说,豫州军骑兵与步兵采用同一种训练方法,许将军觉得合适吗?”

    “骑兵靠的是马,步兵靠的是武器,可现在豫州军的训练却均以武器为主,若长此以往,豫州骑兵还有何战力?”

    许益一顿,也知道这是个极大的缺陷,挣扎道:“这是因为豫州骑兵只有五百,没必要……”

    “怎么没必要?”沈樱蹙眉,“战场上骑兵必不可少,传信侦察,侧翼包抄,如此等等,都离不开骑兵。有时候,五百骑兵能起到的作用,可不比五千步兵差。”

    “再者说,豫州骑兵仅有五百,是远少于建制的,难道许将军不打算增加吗?”

    “若仅仅满足于如今的样子,倒是我高看了许将军。”

    许益心知她言之有理,心下已是服气,却无奈叹息道:“无马无钱,怎么增加?”

    谢渡轻轻咳嗽一声。

    许益一顿,连忙道:“下官失言。”

    谢渡淡淡道:“如今我做豫州刺史,自然不会短了豫州军的钱粮。”

    又看向沈樱:“既然许将军不想听,你也省得辛苦,我们回去吧。”

    沈樱颔首。

    许益连忙挽留道:“夫人留步。”

    他低头,有些谦卑的意思:“夫人娴熟军务,下官佩服,还请夫人指教,下官必洗耳恭听,不敢有所分心。”

    沈樱回眸,倒也没有为难他,淡淡道:“今日天色已晚,待我回去将今日所见所感写下,遣人拿给将军。”

    许益道:“多谢夫人。”

    沈樱转过身,与谢渡并肩离开。

    又过三日,沈樱让人往许益府上送了一封厚厚的信,随后便没再关注此事。

    只是听说,许益大肆整顿军务,豫州军改革良多。

    她却没在意,而是着眼于别的事情。

    ——京城中传来圣旨,司天台测出今岁京都大寒,将有百年难遇之大雪,太后及天子决定携后妃宗室,前往东都洛阳城避寒。敕命豫州刺史、河南郡守、洛阳府尹于洛阳城建造行宫,以待圣驾。

    圣旨到达豫州刺史府时,沈樱的脸色格外难看,忍不住怒道:“天大寒,乃是灾祸,不思民生,不念百姓疾苦,只想着避寒,甚至还要花费民脂民膏建造行宫,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室,当真荒谬!”

    谢渡思忖片刻:“或许,京都大寒也非实话。”

    沈樱眉目一凝:“你是说,太后是故意要来洛阳的。”

    谢渡略一颔首:“对,只要他们找个理由到洛阳来,就能逼迫我修建行宫,劳民伤财,如此一来,我在豫州定是做不出任何政绩的。”

    “我这个姑母,手段还是如此阴狠。”

    沈樱蹙眉。

    谢渡伸手抚平她的眉心,安慰道:“不必忧心,总归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总得想个法子,让谢太后打消这个念头。

    刺史府议事时,诸郡县长官虽言辞不如沈樱锋利,但大都是这个意思。

    陈郡刺史道:“如今豫州在大人的带领下,商贸繁华,欣欣向荣,百业俱兴,过了今年冬天,恐怕如今的好局面,将荡然无存。”

    接驾没什么大不了的,修建一座普通的行宫也不算什么。

    但如今圣驾是要在洛阳过冬,那这行宫几乎是要按照京都宫殿的模样去修建,所需耗费便不止一丝半点。

    若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耽误了今年秋收,那豫州府如今的局面,必然是维持不住的。

    百姓们能顺利活下来都是件难事,何况其他。

    谢渡道:“此事牵扯到皇室安危,我们做臣子的不好上表劝诫,但若要我拿出豫州全部人力物力去修建行宫,我也是万万不肯的,诸位可有什么好法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