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山河聘 > 正文 80-90

正文 80-9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此事肯定跟他脱不了关系。

    难怪他这么着急,匆匆忙忙就要回陈郡,一天都等不及。

    原来正是要避开如今的风波。

    他远在陈郡, 洛阳城生了天大的乱子,也牵扯不到他头上来。

    她冷笑:“就看这位柳刺史,能不能处置好此事了。”

    谢渡将她冰凉的手握在掌心里, 不紧不慢道:“他若是能处置好,才算是见鬼了。”

    河东柳氏如今与宋妄母子站到一条线上,便会竭力拱卫天子权威, 维护天子利益。

    而崔嘉禾, 是皇后之兄, 刚为宋妄出过大力,既是国戚,又是功臣。

    柳刺史哪里来的胆子, 敢动崔嘉禾。

    他一定会把此事遮掩下去。

    哪怕非他本意, 也不得不如此。

    但民意如水, 风平浪静时, 自然一切安稳。若沸腾起来, 纵是至尊天子, 也只能俯首。

    届时, 郡守无能, 刺史包庇,谁都别想有好下场。

    而这样的乱局, 朝中那些个养尊处优, 安享富贵的官员们,是没本事解决的。

    豫州的百姓也不会信任他们。

    没有信任,便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豫州自古便是军政要地, 若是出了乱子,危及天子,便在旦夕之间。

    这位高权重的豫州刺史之位,很快便会成为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唯一能让百姓信服,顺利解决此事的人,唯有前任刺史,谢渡。

    谢渡在豫州的声望,无人可及。

    换了谁,豫州百姓都不会信服。

    沈樱想了想,若是当年杜知维,以“一日杀六贪”的名声护体,到豫州主政,百姓应当会给他面子。

    可天底下只有一个杜知维。

    杜知维已经“死”了。

    除却谢渡,朝廷无人可用。

    当真是可悲。

    谢渡轻笑,神色间尽是志在必得:“不出半月,我要他们亲自来陈郡,请我继续做这个刺史。”

    到那时,做不做,去不去,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妄也好,谢太后也罢,再无拿捏他的办法。

    他捏着沈樱一缕长发,绕在指尖转来转去,神态闲适。

    沈樱恍然大悟,一切都有了解释。

    彼时新政,他以雷霆手段,逼迫豫州五郡同行,独独不理会颍川郡。

    以豫州军强征赋税时,毫不犹豫,没有任何踌躇。

    被夺官时那般洒脱,甚至称得上迫不及待。

    原是早已做好了埋伏,设下陷阱,只待猎物。

    这猎物,是崔嘉禾,是宋妄,更是诸多世家高门府第。

    可偏偏崔嘉禾毫不犹豫,一头扎了进来,连带着宋妄与河东柳氏,都将损失惨重。

    沈樱心情顿时明朗起来,像灿烂的阳光照在心尖上。

    她好像,真的看到了大仇得报的希望。

    比她设想的,早了很多很多年。

    她心情好,拿开谢渡掌中的暖炉,挤在他腿上坐下,仰头脸颊上亲了一口,眉眼弯弯。

    谢渡单手扶住她的腰,看她,也笑了:“这么开心?”

    沈樱点头,双手环住他的脖颈,又亲一口:“是啊。”

    谢渡将她抱在怀里,揉揉她额前的一缕碎发,似哄似诺:“以后,天天都是这样开心的日子。”

    他想做的事情,恰好也是她想做的。

    志同道合。

    世上没有比这更叫人开心的事情了。

    此生此生,他们才该是无比契合的夫妇。

    沈樱笑起来:“那我可等着了。”

    谢渡低头,蹭蹭她的脸颊,心情也变得轻快起来。

    他一直没对沈樱说过,从到了陈郡之后,她整个人都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河聘》 80-90(第7/17页)

    像变得开朗了起来。

    好像,那些萦绕在心头的愁绪,都在慢慢消散。

    这样,也很好。

    冬月二十四日起,自北向南,各地逐渐开始飘雪。

    天气真正变得冷了起来。

    今秋丰收,颍川郡的民生尚可支撑,然民意沸腾,几欲爆发。

    豫州刺史衙门至今也没给颍川郡的百姓一个交代,只是不停的拖延推诿,互相推脱。

    处置官员、安抚百姓,这些最简单好使的手段,他们一样都没做。

    似乎是在期盼着,上天降下福祉。

    可惜上天没有眷顾他们。

    冬月二十六日,豫北地区飘落第一片雪花。

    随后纷纷扬扬的大雪,以摧枯拉朽的架势,席卷各地。

    当日,谢继庭亲自上门,请谢渡出了门。

    二人带着族中子弟,去巡视各处田产房舍,勘察收成及族人、奴仆、佃户的住所是否安全。

    以备及时应对寒冬大雪。

    到黄昏之际,谢渡尚未归来。

    沈樱站在廊下等他回来,揣着手炉看雪。

    大雪如鹅毛,急急忙忙地从天上掉下来。

    不过半日功夫,庭院里的积雪便已有半尺深,凋零的花草树木上,都挂上了洁白的雪,有些不经摧残,已落了枝条在地。

    踏枝走到她跟前,为她理了理身上披着的斗篷,将人遮的严实些。

    却又不由自主叹了口气。

    沈樱看她:“怎么了?”

    踏枝轻声道:“这雪太大了,叫我想起小时候那一场。”

    沈樱沉默片刻,握住她的手:“别怕。”

    踏枝反握住她的手,“姑娘也是。”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沈既宣离开会稽上战场的第一年。

    沈樱生于会稽,长于会稽,气候湿润温和,长年无雪无冰。

    那一年,是她第一次瞧见雪。

    好大的雪,处处都是寒冰,冻死了好些人。

    踏枝就是那一年来到的沈家。

    她是随着父母从北方逃难来的,到会稽时,母亲就剩了一口气,抱着她踉踉跄跄倒在沈家门前。

    林思静看他们母女可怜,将人带回了自己家。

    那妇人终究没熬过冬天,临走前哀求林思静,将女儿卖身进了沈家,求得安栖之地。

    林思静为她取了个名字

    这年大雪里,踏枝失去了母亲。

    又一年冬雪中,林思静丧命,沈樱也失去了母亲。

    从此以后,这世上便只余下两个女孩子,年年对着冬雪,默默思念故人。

    今时今日,想起旧事,沈樱只对踏枝道:“今年,不会再死那么多人了。”

    踏枝点头:“我相信姑娘。”

    沈樱笑了笑,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心底极为安定。

    踏枝相信她。

    而她相信谢渡。

    他总是有法子的。

    门外忽地传来一阵马蹄声。

    沈樱转头望去,谢渡从院门前下了马,墨色衣衫在风雪中翻飞。

    他将缰绳递给身侧的仆从,大步走了进来。

    沈樱眼睛微亮。

    谢渡走到廊下,还未张口,便被沈樱握住了手。

    一路策马,他双手冰凉。

    纵然戴着手套,也挡不住寒风肆虐。

    沈樱便蹙眉,问:“怎么不坐车?”

    明明早晨是坐车出去的,回来就骑了马。在寒风中骑马,想也知道有多冷。

    谢渡松开她的手,摸了下她身上厚实的披风,推着她进屋,边走边说:“雪下的太厚了,外头马车走不动,只能骑马。”

    屋内烧了地龙,温暖如春。

    谢渡脱下外头的披风,叹了口气:“今天到处看看,恐怕今年的日子不好过。”

    沈樱拿了温热的巾帕递给他擦手,问:“怎么?”

    谢渡道:“雪比预料的更大,有些房屋可能会垮塌,今年虽然嘱咐他们种了抗寒的大麦,但收成大概也不理想,而且提前囤积的炭火也不够用。”

    中原地带自古以来,大麦的收成就比不上小麦,饱腹感也不及小麦。若非天气变化不定,大麦存活率更高,豫州几乎没有地方种这种作物。

    若今年大麦的收成还不及小麦,那百姓们肯定是要过苦日子了。

    沈樱听了,叹口气:“天灾之下,人力难为。”

    谢渡已经做到最好了。

    毕竟是天灾,谁也不敢保证毫发无损,绝无死伤。

    而今若非谢渡提前谋划安排,恐怕连现在这种情形也没有。

    得如十多年前那般,死伤无数。

    待寒冬过去,盘点人数时,十室九空。

    地里的粮食冻死十之八九,活着的人,要么逃荒,要么饿死。

    谢渡眉宇间的愁绪却分毫不减。

    他在软榻上坐下,拍了拍身侧的位置。

    沈樱坐在他边上。

    谢渡捏着她的手,慢慢道:“豫州处于中原地带,尚且如此寒冷,如幽州、凉州等地,只会更甚,各处的百姓,还不知情况如何。”

    沈樱更敏锐:“还有更北边的羌国。”

    谢渡骤然一愣,猛然看向她。

    沈樱声音平静而犀利:“十多年前,便是因为雪灾,羌国举兵南下。”

    羌国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一旦碰上灾害,便是灭族之祸。每至此时,他们便会孤注一掷,挥兵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年,沈既宣就是因此才被征召入伍。

    谢渡沉思,手指不由自主敲击着桌面。

    半晌,才道:“我去给父亲写信。”

    沈樱拉住他的衣袖:“朝廷那么多人,肯定有人会想到。”

    比如说,沈既宣就肯定不会忘。

    参与过当年那场战争的官兵们,也都不会忘。

    谢渡却道:“朝廷尸位素餐者众多,有人能想到,却未必会说。”

    沈樱摇了摇头:“你放心吧,我爹肯定会提的。”

    这些年来,关于羌国边防之事,沈既宣比任何人都积极。

    他的军功,也随之积累的深不可测。

    若非家世所累,如今早做了大将军。

    沈樱淡淡道:“他如今位居三品,早就盼着一个机遇,再立一场大功,好叫官职再往上升一升,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

    谢渡若有所思,片刻后点了点头:“那我便更要去给父亲写信了。”

    沈樱不解:“为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河聘》 80-90(第8/17页)

    谢渡道:“若是你爹这次当真提及此事,提前防备羌国,便是大功一件,父亲作为百官之首,便该令吏部主动上表为他升官。唯有如此,才能彰显朝廷的重视,给羌国以威慑,叫他们不敢轻易南下。”

    他目光悠远:“这仗,最好还是不打。”

    若是朝廷毫无表示,毫无重视之心,羌国毫无顾忌,受罪的终究还是边境的百姓。

    而其他各地的百姓,家园不遭屠戮,却难免背井离乡,马革裹尸的苦难。

    而若是谢继宗和吏部不提,宋妄未必能想到这一点。

    只能提前给他说,否则就晚了。

    沈樱松开了他的衣袖。

    谢渡回头,拉着她一起钻进了侧间的书房。

    谢渡写了两封信。

    一封去往京城,交给谢继宗。

    另一封送去洛阳城,盖了谢继宗的私印,令人送往吏部尚书府。

    谢继宗身在京城,鞭长莫及,有些事情,还需其他人配合。

    当日,吏部尚书请命入万寿宫,面见宋妄。

    羌国的事情,到底不算急切。

    目前最急迫的,还是雪灾之事。

    为赈灾救济之事,洛阳城万寿宫朝会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昨日,凉州刺史、幽州刺史的折子,八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