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罢,他犹犹豫豫地将目光投向圣人在世的另一个孩子,太平公主。然而,因担忧武氏,不敢下定决心。

    数九寒冬,大内如大周境内的孤岛,一点真切的消息也没传出来。时间越来越紧,张柬之顾不得那么多,又求到了袁恕己头上。

    太平公主回复的消息也不容乐观,圣人虽未责备,还赏赐了彩缎,但还是拒绝了她。

    “等着吧,再过几日,就到了元旦,大朝会上圣人肯定会出现的。”有人如是安慰忧心忡忡的张柬之。

    凤阁值房,张柬之等人内心如焚。东宫,李显得到了弟弟和妹妹的消息,内心同样煎熬。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显连牢骚都不敢发。在房州时,他们盼着回神都;回了神都,又盼着重入东宫;入了东宫,又如此地煎熬人心。

    韦淇正在熏笼边做小儿的衣服,转头对彩月说:“去把裹儿送来的黑梨解冻几个,给殿下消消火。”

    听到裹儿,李显明显嘴角翘起来,裹儿去了幽州,不忘他们,常派人送些特产回来,这次送来的就有几大篓黑梨,几大篓冻柿子,一布袋干猴脚菜,以及皮毛、北珠、人参和鹿茸。

    不过,李显最爱的是冻梨柿子干菜这些不值钱的吃食,难为裹儿吃到一口好吃的,远在千里之外,还念着他们。

    彩月答应着去了,端了切开的冻梨回来。韦淇嫌弃冻梨其貌不扬,黑黢黢的,所以她只食冻梨汁儿。

    二人吃了些,果然润泽肺腑,炭熏出的火气都少了一些。韦淇忽然问:“这个冻梨是不是也送了圣人?”

    彩月笑回:“去年圣人吃了觉得好,就让幽州每年进奉一千多枚,宫里不缺这个。”

    韦淇道:“那也该送。”

    彩月回:“七娘送了北珠、人参、皮毛和一对好鹰。”

    韦淇点头,笑对李显说:“这孩子在外面历练地越发老道了。”李显附和道。

    元旦这日的大朝会,公卿百官在明堂中看见武曌,果然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松得太早了,圣人露了一会儿面,就离开了。

    圣人果然老了!

    公卿百官一致这么认为,然而武曌却不这么认为。

    她是病了,不是要死了。

    只要等开春,天气暖和,就会好了,故而对大臣的试探和催逼,又是烦躁,又是生气,索性眼不见心不烦,安心养病。

    武曌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宫中宿卫一半是由忠臣宿将掌控,一半是武家子弟姻亲掌控,两边在武曌看来,必不可能联合。

    她若在,武家就能安享富贵,若武家异动,另一半的宿卫会奋力死战。若那些忠臣宿将异动,武家绝不会袖手旁观。

    武曌病体缠绵,确实难以应付繁冗的政务,再加上她对朝政掌控的自信,又连日处在张氏兄弟的奉承下,遂安心养病去了。

    大内这座孤岛,浮上来露个头,又沉了下去。

    现在朝中的政务大半是张氏兄弟拿主意,朝中大臣多不称意。

    最让公卿百官感到不安的是,圣人废弃了使用四年的年号,长安,改元神龙。

    第57章 筹备 玄武门。

    长安在朝臣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代表着李唐。

    长安三年,圣人不顾病体和路途的颠簸,回到了神都。

    宰相兼太子右庶子魏元忠被二张诬告流放,凤阁舍人兼相王府属官张说因不肯附和二张,同样被流放岭南。

    长安初年悄然显露的政权交接的迹象,似乎要戛然而止,突生变故。

    圣人又不见人,被二张把持左右,位居深宫,不仅公卿大臣生疑,就连太子、相王和太平公主都十分不安。

    圣人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

    “不能这样干等了,万一圣人龙驭宾天,二张不知要搅弄多大的风雨。”张柬之果决道。

    今日,同僚好友敬晖和桓彦范被张柬之聚在一起议事,张柬之下定了某个决心。

    “圣人不见我们,为之奈何?”敬晖问。

    烛光映着张柬之冷硬的脸,只见他开口道:“诛二张,复李唐。”

    敬晖和桓彦范的脸色都变了,急道:“这话不可乱说,这是……这是……”

    有皇室领头的叫政变,没有皇室领头的叫谋反。

    张柬之质问他们:“你们说,为今之计该如何?”

    敬晖和桓彦范细想,对现在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

    敬晖想了半响,说:“此事难成啊!”

    他与桓彦范虽然是左右羽林将军,但根基浅薄,若有异动,只怕立刻被人告发,后果不堪设想。

    张柬之说:“姚相公从朔方回来了,只要他赞同,那此事就成了一半。”

    桓彦范点头,又是摇头说:“禁卫一半掌控在李多祚的手中,一半在武家人手里。

    只要相王同意,李多祚深受国恩,多半也会同意,难的是武家人。若是败了,说不定迎来更大的风暴。”

    张柬之道:“那就让武家人同意。”

    桓彦范叹道:“此事需要从长计议,考虑周全,毕其功于一役。”

    敬晖道:“还有,此事不能所找非人,若是泄露,你我被杀事小,连累东宫相王事大。”二人纷纷赞同。

    议事罢,张柬之找到姚崇说出自己的打算,姚崇素多智计,想了想,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50-60(第9/13页)

    :“二张人神共愤,诛二张乃是替天行道,但此刻复李唐……东宫与相王最是孝顺,只怕不愿,还有武家的那些人必定也不愿意。”

    武氏当年对李唐皇室威逼凌虐,虽然现在瞧着李武和和气气,但武氏与李唐皇室之间的仇恨很难消除。

    “还是不行。”姚崇拒绝道。

    张柬之气得拍桌案,急道:“不复李唐,若圣人追究,我们这些人多半要杀头抄家。我们既然敢想,就敢承担后果,但是我们去后,还有谁能为李唐尽心?”

    姚崇沉默了一下,张柬之言之有理。二张长居宫闱,只能在宫中动手,若在宫中没有圣人授意,只怕在圣人看来就是谋逆。

    张柬之又道:“二张狼子野心,他们诬告魏公,剑指东宫,又殃及相王。姚相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姚崇深吸一口气,说:“事关重大,若没有太子、相王、公主和武家的许可,只怕此事难成。”

    张柬之问:“事情是难做,难道我们就不做了吗?

    当年狄公举荐你为官,不就是为这一日,让咱们匡扶社稷?狄公临死前,还在为江山社稷担忧。你现在畏葸不前,百年之后有何颜面见狄公?”

    姚崇道:“只许你心里有李唐社稷,难道我心里没有?这事,我问问别人。”

    姚崇说的语焉不详,但张柬之明白,姚崇已经同意,并且去询问相王的意见。

    张柬之联络姚崇,敬晖去联络好友崔玄暐,崔玄暐犹豫半响。张柬之、敬晖、姚崇等人皆是狄仁杰推荐,独他是圣人一手提拔,念及知遇之恩,踌躇难决。

    敬晖劝他说:“圣人年迈糊涂了,你就这么姑息放任,若太子和相王出了什么事,那你就是百死莫赎。”

    崔玄暐听了,默然不语,半响道:“此事说着易,实际上做起来难啊。”

    敬晖笑说:“你只管放心,若没有万全之策,我们不会轻举妄动。”

    相王李旦见了姚崇,思

    考半响,道:“二张蒙蔽圣听,壅塞言路,是时候做出决策了。”

    李旦怕的是二张挟天子以令天下,而这天下不能再乱了。

    “诛二张势在必行,但不能惊扰圣人。”相王李旦坚定道。

    相王李旦的加入,让整个事情变得可行起来。相比于困于东宫的太子,出阁后的李旦更自由,又兼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掌握南衙的兵马。

    他也是联络玄武门禁卫统领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和右羽林卫大将军武攸宜的关键人物。

    李多祚曾是相王李旦的下属,李旦可以通过妹妹太平公主联系到诸武。

    作为武家的领头人武三思自然得到了消息,与掌事的诸武,再三商议,决定默认此事,不参与行动。

    默认,其实就是支持。

    二张势力的崛起,同样也威胁到了武氏。圣人已经八十二了,不知还有几年春秋,不如趁机卖人情给太子和相王,也让朝臣对他们刮目相看,以图来日。

    时隔几年,李武再次联手对付佞臣。

    上一次,李武联手对付的是酷吏来俊臣。

    逝去的狄仁杰、流放的魏元忠、留守的姚崇,这三人如针线般,将拥护政变的人联系起来,织成一张巨网,盯着沉睡的宫闱虎视眈眈。

    相王、太平公主、梁王、张柬之,这四人几乎代表了除二张之外的所有势力,而他们全部将目光移到那道威严厚重的宫门。

    玄武门。

    这道宫门拒绝了太子、相王和太平的进入,内外隔绝带来的隔阂让外面的人孤注一掷,决定联手闯入宫闱。

    局势一触即发。

    然而,最关键的人物太子李显对于张柬之等人的催逼,却是敷衍搪塞。

    政变不是请客吃饭,成功固然欣喜,然而失败却是举家赴难。

    李显心下明白,他是太子,即便不政变,他也是将来的皇帝,何必去趟浑水?

    相王李旦和宰相张柬之的势力浮出水面,也让势单力薄的李显感到心悸和恐惧,所以他一直敷衍搪塞,一直到最后一天,被羽林军堵到了东宫。

    第58章 逼宫 声音震天,图穷匕见。

    “张公,不如趁势,一并解决诸武,肃清宇内,天下立可太平!”敬晖拉来的好友薛季昶如是劝说张柬之。

    政变前,已被好友劝动的敬晖一直劝说张柬之趁机剪除诸武,还天下太平。

    然而,张柬之听了,婉言拒绝,说出了一个连他都不信的理由:太子年轻时英武令太宗,留武三思交给太子处置。

    “真的吗?”薛季昶官小很少见太子,但敬晖却是一副不信的表情,然而张柬之的神情却十分郑重。

    张柬之知道队伍难带,但没想到政变的队伍这么难带,大家的政治诉求根本不一样。

    敬晖、薛季昶等主张诛二张、复李唐,剪除诸武。

    相王、姚崇、袁恕己、太平以及诸武只主张诛二张。

    而他、桓彦范、崔玄暐诸人主张诛二张,复李唐。

    张柬之执意政变,对敬晖薛季昶等人搪塞,对相王、姚崇等人含糊其辞。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入夜,万籁俱寂,两队人马在静谧的神都悄然行动。

    张柬之领着五百余名羽林军,藏在玄武门外的林中,他们在等待玄武门守军换坊,同时也在等待一人的到来。

    李显。

    刚才张柬之已命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李义府子李湛,以及李显的三女婿王同皎一起入东宫迎太子。

    李显从梦中惊醒,甲胄的声音让他战战兢兢。韦淇忙起身穿衣,问:“外面是谁?”

    “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请殿下出宫翦灭竖逆!”

    “子婿王同皎请殿下出宫翦灭竖逆!”

    李显急得压低声音,颤抖道:“怎么真来?”

    外面催他的声音如同催命似的,李显浑身发软,韦淇想了想,咬牙道:“殿下,与其让他们闯进来,不如直接出去问个究竟。”

    “只怕东宫的卫士也……”韦淇强忍恐惧道:“显,安抚外面的人。”

    李显急道:“我怎么说?”

    韦淇道:“你跟着我说:诸将,孤这就来!”

    李显颤着声音重复了一句,外面果然安静下来。韦淇执着蜡烛,与李显一起出了殿。

    外面黑压压的一片,灯笼映出三张狂热的脸,李多祚、李湛和王同皎。

    韦淇喝道:“你们深夜闯东宫,这是做什么?”

    李多祚跪下恳切道:“先帝将社稷托付给殿下,无端废黜幽禁,神人共愤。如今二张专权跋扈,欲行不轨,北门羽林军和南衙兵以及朝臣决议诛杀竖逆,请殿下随我们一道,抚慰众心。”

    李显想也不想便拒绝了,连连摇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圣人……圣人养病,为人子不敢惊扰母亲,这是不孝。”

    李多祚一愣,王同皎上来抱住李显的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