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裹儿立在廊下,没有说话,送他出门。

    天色大亮,植儿醒来时遍寻父亲而不得,才知道阿耶扶灵回乡,因而气恼许久。

    裹儿每日要去衙门当值,两个小孩放在家中,唯有仆妇照管,不甚放心,便带着儿女住进皇宫。

    韦淇见了,连忙让人收拾了山斋院安排她们三口住下。

    又问明缘由,知崇训态度如此冷淡,便说:“我原先看他是个好的,没想到拿大起来。既然这样,我就下令让你们和离,另找个知冷知热的驸马来。”

    裹儿忙阻止说:“阿娘,你就别掺和我们之间的事情了,我自己能处理好。”

    韦淇恨铁不成钢地戳了下裹儿的额头,说:“你当初劝宜城都是理,怎么到了你身上就迷糊了呢。”

    裹儿说:“植儿都知事了,他自幼跟着父亲,父子情谊深厚。再说了,这样也好,正好收拾了东西,拖家带口投奔阿娘,阿娘可不许嫌弃我们。”

    韦淇笑了一声:“罢了。我这些天没事,正好帮你看着荣娘和植儿。对了,植儿的学业怎么办?”

    裹儿想了想,道:“植儿去弘文馆年龄尚小。阿娘,我有个想法,听说后汉和熹皇后选宗室皇亲年幼者召入宫中学习,不论男女。和熹皇后乃是一代贤后,阿娘何不效仿她?”

    韦淇闻言沉吟,说:“事虽是小事,当关系重大,我与你阿耶商议一下。”

    裹儿点头道:“若是此事能成,植儿也能上学了。”韦淇听进心里。

    不过这事要办成,还要花费时间。植儿原先是沈佺期等两三个师傅一起教导,现在他住在宫中打断了学习的进度。

    裹儿便让他先去宫人学堂,跟着宫人们一起学习打发时间。

    掌灯时分,裹儿正在看书,植儿翻过门槛走进来,爬到榻上,问:“阿娘,你看的什么书?”

    裹儿亮出书名,植儿念道:“道德经。我没学过这个。”

    裹儿笑说:“你长大些就要学这个。天冷了,你怎么不去睡觉?”

    植儿悄悄瞥了眼裹儿,踌躇问:“阿娘,阿耶以后不回来了吗?”

    裹儿伸手将他抱在怀中搂着,低头道:“你阿耶是个孝顺的人,说要为你阿翁守孝三年,我让他不必呆三年,处理完事情就回来,至多半年。你若是想他了,就写信给他。”

    植儿听了,脸色才见了喜色,又道:“阿娘,你和阿耶生气了吗?”

    裹儿闻言,握住植儿的小手,实言道:“我们之间确实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时间才能解决。”

    “时间……”植儿疑惑说。

    裹儿道:“对,就是时间,时间能抚平伤痛,现在还不到时间。大人的问题与你无关,你要记得我爱你,你阿耶也爱你,我们对你和你妹妹的爱,不会因为我们关系的好坏而改变。”

    植儿靠在裹儿的怀中,闷声闷气道:“我知道了。”

    裹儿笑说:“你阿耶不在,你要是怕了,就挪到我殿里,今晚你跟着我睡好不好?”

    “好。”植儿立刻应了。裹儿叫人带植儿去盥洗,她自己也准备睡了。

    床帐放下来,母子二人躺在榻上,植儿又问起崇训:“阿娘,阿耶过年会回来吗?”

    裹儿耐心回:“我也不知道。你写信问问他,说不定他能提早回来。”

    植儿说:“阿娘,我以后要在宫中读书?”

    裹儿回:“大约是这样的,你要是想沈师傅,也能把沈师傅调来。”

    “好呀。”植儿立刻道。

    裹儿伸手拍着他的后背道:“你先跟宫人一起学,我当年也这样学过,不要因为你的身份看低他们。”

    裹儿叮嘱了许多话,后来她没听见植儿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睡着了。

    裹儿心中一软,将他的被子掖了掖,躺在枕头上,心里想着事。她的孩子要自己生,每次生产都是过鬼门关,故而只要了两个。

    因而各个都要精心培养,不能像某些人自个儿是英雄好汉,儿子却是软蛋。现在崇训离开,教育儿女的重担落到了她身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00-110(第7/13页)

    次日一早,裹儿悄悄起身,蹑手蹑脚盥洗。临出门前,她叮嘱跟来的湘灵,说:“你与植儿最相熟,他到了生地估计心里害怕,你先陪着他几日。”

    湘灵笑说:“你就放心去吧,我就在榻边守着,他一睁眼就能看见我。”

    裹儿又道:“还有一事,你再问植儿的意思,在殿中哪里隔出一个小间来,让他住着。”湘灵应下。

    裹儿出了门,径直去明堂上朝。她出发晚,但离得近,到得算早。

    裹儿身着一件绯色官袍,站在廊下与同僚说话,一抬头,借着火光,看见重润被一群人簇拥着过来。他身上穿着杏黄色太子袍服,意气风发。

    那身杏黄色太子袍服多漂亮啊,仿佛就像寒冬里的一抹朝阳。及至眼前,裹儿清晰地看见袍服上的刺绣。

    “太子。”

    “李侍郎。”

    两兄妹见面行礼,会意一笑。原先重润在朝堂外面叫裹儿妹妹,不过裹儿坚持要他改称职务。

    故而才有了你喊我一声“太子”,我还你一声“李侍郎”这样打招呼的方式。

    重润与裹儿打过招呼后,又有人过来给太子打招呼。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殿门打开,大臣按照职务依次进入。

    裹儿升了侍郎之上,位次往前提了,但仍处在中后段,而重润因太子身份就站在左手第一位。裹儿是看一次,酸一次。

    今日朝会照常议了几件事,便散了。裹儿先回到户部值房,复核账册典籍。忽然新任的户部尚书姚崇叫她道:“李侍郎,请过来一趟。”

    裹儿走了过去,问:“姚尚书有何事吩咐?”

    姚崇笑说:“我初任户部,你与我说说户部司的事情。”

    裹儿闻言,立刻叫书吏取了自己画的粗略舆图来,一边铺在桌案上展开,一边请姚崇过来观看,只见上面标注了各州各道的田地和户口来。

    姚崇因前任职兵部,腹中也有丘壑,结合各地驻军,将这张图详细看过,指着北边说:“自陛下登基以来,突厥对大唐虎视眈眈,去年双方打了几场,大唐胜多负少。

    今年只怕他们不安心,若冬日来犯,户部的粮草可够支援他们?”

    第106章 筹办粮草 如今她不在,这正是用中书舍……

    裹儿刚想要回答,就听见有寺人气喘吁吁过来传话:“陛下请公……李侍郎和姚尚书去徽猷殿议事。”

    裹儿问:“出什么大事了?”

    寺人忙回:“边地急报,突厥大举攻打灵州!二位快请去见陛下。”

    “啊?”裹儿吃了一惊,看向姚崇,姚崇立刻起身,卷起舆图放入袖中,又问:“你把今年的户籍账册也带着。”

    裹儿回去拿了关内道河东道的账册,与姚崇一起往徽猷殿去。及到殿中,只见诸位相公、太子等人已经到了。

    魏元忠道:“边地险情,危在旦夕,刻不容缓,臣请陛下派兵遣将支援灵州。”

    李显一听:“对对对,要派兵击退突厥。不知有何人能为将啊?”

    众人均低头沉思,如今朝中不比高宗朝时猛将如云,只有那么几个能打的人,若是推荐的人吃了败仗,举荐人也要担干系。

    姚崇出声说:“臣举荐张仁愿将军。神龙元年,突厥进犯,张仁愿任朔方大总管,击退突厥,又筑三受降城,使突厥不敢轻易进犯河套地区。他熟悉边事,人又在朔方,十分便宜。”

    魏元忠道:“张仁愿是朝中宿将,征战疆场多年,有他应对突厥正好。”

    李显想起了张仁愿,对他的印象很好,遂允了:“来人,拟旨,封张仁愿为朔方大总管,拜左卫大将军,加封御史大夫,命他防御突厥。”

    李显吩咐完,并无人行动。前者上官婉儿因武三思污蔑中宫一事,失宠于李显和韦淇。往常都是她近侍拟旨,如今她不在,这正是用中书舍人的好时机。

    裹儿想毕,立刻出列上前,说:“是。”她身上还兼着中书舍人的差使,来拟旨也不逾制,况且她在圣人跟前时也曾草拟过诏书。

    就在君臣呆愣之际,裹儿坐在往昔上官婉儿的位置,铺纸蘸墨,挥笔立就,将草稿呈送李显。

    李显回神接过,眼睛里充满了笑意,低头看过,命人交给中书令李峤,说:“事情紧急,即可去办。”

    李峤看过,也无异议,转给侍中苏瑰,苏瑰看完传给尚书左仆射魏元忠。

    魏元忠还给苏瑰,道:“没有什么不妥,即刻用印下发给张仁愿。”内侍接过圣旨便出去了。

    裹儿拟完圣旨,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只听魏元忠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知户部可有多少粮草?”

    不等姚崇这位户部尚书回答,李显便随口说了一个数字,杨再思立刻回道:“陛下博闻强识。”

    姚崇悄悄转头看了眼裹儿,裹儿心下会意,出声说:“这是今年户部收到的粮租,今年秋雨水少,要预留一部分赈灾,发放官员俸禄等诸事,大约剩下三分之一可支用。按四万兵马来算,每月大约至少需要四十万担粮。”

    李显说:“那朔方周边州县可有存粮?”

    裹儿道:“有一些,但都是备荒之用,若调关内道河东道诸州存粮可支三个月。”

    李显颔首道:“先从府库运粮,不够从关内道和河东道调,关内道和河东道若有荒情,着周边州县接济。户部,谁来筹办粮草?”

    姚崇新来户部,一时摸不清底系,正在为难之际,裹儿突然悄悄扯了姚崇的袖子。

    姚崇:“……”

    “臣举荐李侍郎……”姚崇话还未说完,李显就狐疑地看着裹儿,问:“裹儿你行吗?”

    裹儿不慌不忙道:“我在幽州担任检校幽州都督期间,曾筹办过两蕃和幽州驻军的粮草,于边事也知晓一些。陛下,请放心将此事交给我吧。”

    重润也道:“李侍郎是从户部出来的,对各州县存粮十分清楚,让她去也好。”

    魏元忠等人见太子这么说了,又想起素日安乐公主的清廉和公正来,确实是筹办此事的好人选,于是也都赞同。

    就这样,裹儿得了一件大差使,筹办前方将士粮草。姚崇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鬼使神差推荐了安乐公主。

    也罢,常听人说,安乐公主做事能力不错,且看看她的成色。裹儿得了差使,立刻去粮仓盘点粮草,征调役夫。

    待她回到宫中时,太阳已经落山,与植儿一道吃了饭,问了他的功课,又陪他玩了一会儿,就打发他盥洗去睡觉。

    湘灵过来悄悄说了一件事:“我白天见到了上官才人。”

    “她?她与你说了什么……”裹儿端着茶问道。湘灵凑过来,避开里间的植儿,低声说了。

    武三思算是上官婉儿引荐给帝后的,如今他犯错自杀,又使中宫受辱,幸好有太子安乐快刀斩乱麻,处理了此事,才使事情不至于扩大。

    武三思死了也就死了,但上官婉儿还在宫中,不知谁向皇后提起此事,因而这些日子帝后一直冷着上官婉儿。

    白日,湘灵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00-110(第8/13页)

    植儿回来,到学堂时尚未下课,那老师竟然是上官婉儿。散学之后,湘灵与她寒暄几句,带了植儿回来。

    “上官才人倒是没说什么话,只问了我怎么样,公主身体可好,她还说要过来拜见你。”湘灵道。

    裹儿心里想道,上官婉儿才华出众,性子通透,政治经验丰富,将来阿耶和阿娘必定还要用她,便说:“她要是来了,你和我说一声。”

    湘灵问:“公主要见她?”

    裹儿点头说:“她熟悉朝政,又与太平姑母有旧,若留在阿耶阿娘身边备顾问,也好。”湘灵应了,见天色已晚,便告辞回去休息。

    次日一早,裹儿又早早出去做事。湘灵将植儿送去学堂,回身折返又恰巧碰见了上官婉儿。

    湘灵笑说:“才人,今日也要去学堂上课?”

    上官婉儿说:“明日才有课。今天是个艳阳天,我出来逛逛。你要去做什么?”

    两人一同走到山石后面。湘灵回道:“倒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回去看书写字罢了。过两日,我要出宫一趟。”

    上官婉儿听了,笑说:“宫外景致虽不如宫中,但胜在繁华热闹。哦,最近宫外出了一个奇人。”

    “什么奇人?”湘灵问。

    上官婉儿道:“他会长生之术……”

    湘灵闻言噗嗤一声笑出来,道:“才人信这些无稽之谈?”

    上官婉儿跟着笑了:“说的是有模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