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40-150(第1/15页)

    第141章 放免 奴婢贱人律比蓄产,要杀要剐,凭……

    “怎么又是你?”

    长宁公主对同胞妹妹的到来,显然不欢迎,“你每次来我的公主府都没有好事。”

    裹儿义正言辞说:“这是什么话?定是有人离间我们姊妹情谊。”

    长宁公主问:“那你说你来干什么?”

    裹儿一时语滞,长宁公主冷笑道:“我就知道,有什么好事也轮不到我。”

    裹儿叫屈:“五姐把我想得太不堪了,咱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长宁公主:“我可不是仙蕙那个应声虫。有什么话,你也不必说,赶紧走人。”

    裹儿抱住长宁的手臂,陪笑说:“五姐姐,你是我亲姐姐,你若是不帮我,只怕没有人能帮我了。”

    她一面说,一面偷瞄长宁的神情,见她意动,忙送长宁坐下,又是送茶,又是捶背捏肩。

    长宁神态稍缓说:“你先说什么事。不能帮你的,就是你跪下来给我磕头,我也不会帮你。”

    裹儿笑说:“姐姐才不会如此绝情呢。”

    长宁冷冷瞥了一眼裹儿,说:“去年,不知从哪来的圆的扁的御史上书要杀我的奴仆,你不仅不求请,还说杀得好,削了我五百户封邑。这次要我帮你,断不可能。”

    裹儿听了,理直气壮道:“姐姐,朝廷关于掠人为奴的法律清晰明了,纵容奴仆掠夺良人就是犯法。朝廷念你身为公主,便将罪算在那奴仆的身上,没有动你分毫。”

    长宁说:“我那五百户封邑呢,现在姊妹中就数我的封户最少。”

    裹儿意味深长地看了长宁一眼,说:“别让我说出不好的来。阿耶削了你的封邑,你能老老实实不吭声?必定是阿耶补贴你了。”

    长宁说:“阿耶补贴我又怎样?”

    裹儿说:“阿耶的私房钱全给了你,我和仙蕙都没得过。”

    长宁脸上露出一丝自得之色,说:“你们要来,是你们的本事;要不来,与我何干?”

    裹儿道:“说正事。朝廷颁布了一条政令,要出钱赎买自阿耶登基以来因家贫灾荒为奴婢部曲客人妻妾子孙的百姓。你这府里,必定是有这样的人……”

    长宁一口拒绝:“不行。堂堂公主府,只有买人,没有卖人。”

    裹儿劝道:“这是阿耶的仁政,从你这儿就打了折扣,又如何能令行禁止?”

    长宁:“你当我不知道,即便不知道,我也猜着这是你的主意。”

    裹儿道:“姐姐你既然猜着了,就帮帮我吧。”

    长宁摇头说:“不行,我有几个贴心的婢女就是几年前买的,离了她们,我饭都吃不香。”

    裹儿出主意:“你既然喜欢,放良后再雇,岂不一样?”

    长宁说:“这怎么能一样?奴婢贱人律比蓄产,要杀要剐,凭我处置。他们放良,即便再雇回来也是良人,他们惹了我,我杀了他们,那就是杀良人。

    当年二姐杀了个奴婢,阿耶就把她降为郡主,我若杀良人,只怕做县主也难。”

    裹儿说:“你是公主,他们岂敢惹你?再说,我听闻你对仆从素来厚道多恩无罚,他们怎么会惹你?若真惹了你,奴婢又如何,良人又能如何?”

    长宁说不过,将脖子一梗,把身子一扭,道:“不管你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不行就是不行,除非让阿耶来劝我。”

    裹儿闻言,忽然神情黯然,眼圈也红了,一反常态,也不再劝,只长吁短叹:“我明白了……”

    长宁狐疑地看着她,只听她继续说:“我就知道因为女子的身份,连亲姐姐也看不起我。我拼死从幽州回来,官员们排挤我,哪怕我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这怪谁呢?怪我是个女子,即便身为公主之尊,也要受这糟心气。我与姐姐乃中宫嫡出,是我们的母亲陪阿耶共患难,可是……

    可是宫人所出的孩子因是男的,便可子为郡王,女为县主。我们姊妹的孩子呢,没有爵位,没有封号,长大便泯然众人。我当官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心有不甘……”

    说着,裹儿便呜咽起来,继续道:“如今连我的亲姐姐都不支持我,我还不如回府中喝酒听歌赏舞,又何必操心受气?”

    其实,同产三姊妹的驸马,包括武延秀,身上都有国公爵位,虽说四人都因公主而荣,但爵位的源头都要追溯到驸马的家族。

    长宁若有所思,伸手示意侍女下去,见室内无人,凑近道:“若你将来掌握了权势……”

    裹儿抬头,正视长宁的眼睛,正色说:“皇子公主只有嫡庶之别,没有男女之分。即便做不到,我也会把皇子拉到与公主相差无几的待遇。”

    长宁拍了下桌子,快意道:“好,记住你今天的话,这事我应了。”则天皇帝的余响犹在,且长宁素来看不上异母兄弟,自然对皇子公主的差异感到不满。

    “当然,五姐放心。”裹儿说完,又笑道:“姐姐既然应了,何不今日就办了这事?”

    长宁嗔道:“你也太急了,难道是怕我虚应你?”

    裹儿笑说:“倒不是为这个。这是咱们阿耶的御令,你做第一人,一来是拥护支持阿耶,二来也让满朝文武对你刮目相看,再来几件这样的事情,你的封邑不用阿耶徇私情,就能重封回来。”

    裹儿见她意动,又说:“我用别的事绊住了六娘,等她反应过来,只怕这第一人就不是你了……”

    说着,裹儿起身告辞,“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姐姐留步。”

    长宁相送,说:“慢走。你有什么事?”

    裹儿说:“武家也有放免奴婢一堆子的事呢。”长宁听了,心中不免着急,仙蕙、新都、太平都下降武家,若她们得了巧,那自己被削掉的五百户封邑怎么办,难道也要像二姐那样等上几年?

    因而越发着急,送走裹儿后,长宁叫来长史,命他将从神龙元年来买来的良家子以及他们的家人即刻放免,今日务必送到官府改换契约。

    长史抬脚要走,长宁想了想,叫住他,说:“每人的衣服财货允许他们带回去,再发一年的月钱,那赎买的钱也不要,送给仆从安家。”

    管家回道:“是,公主仁慈。”

    长宁说:“这事你务必办得妥妥帖帖。”长史又连声应了,长宁打发他下去。

    裹儿回到武家,就听侍女说,本家来人了,郎君正陪着呢。她便过去,屋内众男女一见她进来,都站了起来。

    裹儿笑说:“今儿是怎么回事儿,怎么来的这样齐全?”

    薛崇胤笑回:“母亲让我们子妹过来,说朝廷下令放免良家,家中俱已打发他们收拾行囊,问七公主的章程。”

    裹儿一边坐下,一边让茶让座,说:“姑母盛情,受之有愧。”

    薛崇胤道:“朝廷命令,又是七公主亲办,岂敢不从?”

    裹儿道:“既这样,我也不推辞了。到了时机,我打发人给你们说一声。”

    说完,她叹道:“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40-150(第2/15页)

    是自家兄弟姊妹心忧我办事之难,我都记在心里。”

    众人连道:“分内之事,岂敢岂敢?”说了一会子话,众人都散了。

    过了几顿饭的功夫,有侍女回报:“五公主府长史带着六十多名奴婢去了洛阳府衙。”裹儿心中稍稍放下,又派人去通知诸武到府衙放免良家。

    武朵儿对此有些担忧,问:“这些放免的奴婢中多是因为灾荒难以活命,得了主家接济才能活下去。培养几年放出去,只怕他们日后买人时要斟酌一二了。”

    裹儿道:“荒年买人能花几个钱?即便是一个小丫头,做了五年工,也早就抵了身价。

    不要听他们瞎胡扯,这些良家买回去不是配小子,就是送田庄耕种。培养,怎么个培养法?不过教漂亮伶俐的良家姑娘音律、舞蹈、针线或者厨艺罢了。对于他们而言,不值一提。

    若荒年真有人为富不仁,囤积居奇,见死不救,朝廷有的是办法才他们重新变得仁慈起来。”

    武朵儿听到最后一句,噗嗤笑出声,说:“是我狭隘了,公主想的周全。”

    宜城、定安、成安和金城因皇后所出的姊妹都放免奴婢为良,自然不敢隐匿不报。神都其他的世家和勋贵掂量了一下,不好为着几个奴婢,被人立威,也只好跟随。

    宫中李显得知长宁公主头一个响应朝廷政令,大为欣慰,多加赏赐。长宁公主面上有光,又得了赏,不由得信服起裹儿来。

    长宁公主喜欢权势,又不愿操劳。裹儿与她一母同胞,若裹儿将来得势,姊妹们也能跟着喝汤。念头通达之后,她日后行事也跟在裹儿后面亦步亦趋。

    当然,韦氏姐妹不乐意放人,韦淇派人上门申饬一般,才不情不愿放了。

    连着几日,洛阳府衙前都排着长队,有放免换户籍的,有要求分地的,有办过所回乡的,有要在神都买房留下的……

    工部在天津桥南张贴公告,上言朝廷要疏浚洛水以及开挖河渠,招收新放免男女,每日发放工钱,一些贫苦无依的男女思考之后,便去做工,赚些返乡钱。

    从长宁公主府中放免的春兰就是幸运儿,她跟着师傅学了音律,三年有所成,得了不少赏赐,如今与家人一起放免为良。

    阖家商议生计,春兰爹娘想要回乡种地,公主赏赐颇多,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

    但是春兰却不同意,劝道:“天子脚下最是繁华,俯身就能拾到钱帛,不如趁此定居神都,做个买卖,比当个被胥吏勒索的田舍翁强上许多。”

    春兰娘问:“神都为客,我们做什么营生,难道就不被勒索?”

    春兰笑说:“我在公主府中有几个交好的姐妹,遇到难处,她们岂有不帮的道理?”

    春兰爹问:“你见识多,仔细说说,咱们一家合计合计。”

    春兰是公主府中乐伎,宴会之时为贵人演奏琵琶,那些贵人说话从不避讳春兰这些人,当她们是傻麻雀。

    可如春兰这样三年就出师的人,怎么会是个傻子?多听多看之下,春兰自然涨了不少见识,而春兰爹娘兄长,不是在厨上,就是浆洗房,连二门都没迈进过,当然不如春兰有见识。

    春兰闻言便道:“咱们落神都客籍,虽然没有田地,但也无租庸徭役之扰。咱们先赁房住下,盘个邸店,雇几个厨子,阿娘、阿耶和阿兄做帮手,我在店里弹琵琶,不愁来客少。”

    春兰爹娘虽活了半辈子,但在神都这样耀花人眼的地方,如同盲人一般。二老沉思良久,终于同意女儿的意见。

    他家原本也算殷实,衣食无忧,然而一场火灾和天灾,再加上胥吏盘剥,什么都没了,只能阖家卖为奴婢求得一条生路。

    打定主意后,春兰便和寡言的兄长,去衙门落了客籍,又四处奔走赁房盘铺,对未来充满期望。

    第142章 魏元忠 李唐皇室对“孝”有自己的理解……

    放奴为良上行下效,如火如荼,但依然有人知法犯法,裹儿则是雷厉风行,铁面无私,一经查处,便依法处置,任谁来说话都不好使。

    武氏的姻亲,韦家姐妹夫家、宰相(姚崇)的儿子、卫王李重俊……一个个都按律处罚。

    这让李显欣慰之余又担忧不已。他唤来裹儿,想要劝解一二:“你将满朝文武皇亲国戚宗室都得罪完了,以后要如何自存呀?”

    裹儿听说,望着李显的眸子里盛满了坚毅:“我行此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中不负黎明百姓,无怨无悔。

    行事之前,我先劝因掠夺良家子受罚的五姐首倡政令,又使姑母姊妹、诸武氏、韦家两姨等亲贵以身作则,态度之坚定,众所周知。

    那些人知法犯法,难道是比五娘六娘尊贵,还是比姑母的功劳大?阿耶你该劝的不是我,而是那些不把朝廷政令放在眼中的人。”

    李显苦口婆心说:“你说的都有理,可是这天下……不是这样治理的。”

    裹儿说:“阿耶,循私情顾忌这个顾忌那个才是不合理的,只是我们没有见过合理的情形,才把变态当常态。”

    李显不能对,转而说起三子重俊来,“只是那奴婢不愿去,使巧脱了空,又何必处罚得这么重?”因着这人,重俊降为郡王,削去三百户封邑。

    裹儿上前拉着李显的胳膊,说:“要我说也该让重俊吃个教训了。这个奴婢不愿离去,当和重俊说明白,放免为良,再重新雇进府,不也一样?

    重俊若是知道这事,是他枉顾朝廷政令;不知道这事,是他御下无方。故而,我才说他要吃个教训。”

    李显叹了一声,伸手点了裹儿的额头,声音充满了担忧,“你将来要怎么办啊?”

    裹儿说:“阿耶长命百岁,我便长乐无忧。”李显听得笑起来,他病才好,心神清爽,前几日悄悄放纵了自己,今日见状,少不得更要保养身体。

    父女正说笑着,忽然有宫人进来说:“太医传话来,魏相公病重,只怕日子不多了。”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