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30-140(第1/15页)

    第131章 太平为相(二) 这就是裹儿的手段吗?……

    凛冽的北风吹得破窗咣当咣当作响,卷走了屋内的热气。

    曾庆拥着破衾正在读书,十指冻得红肿。忽然,门外传来一声响,他抬头望去,只见舍友一脸喜悦地进来。

    “天津桥南贴了告示,你猜是什么?”这人名唤朱昌,岭南人士,竟然不惧神都的寒冬,而且对寒冬大雪有着他难以理解的狂热。

    朱昌进来,一眼便看见案上豁口正对门口的粗陶瓶,里面插着一束艳丽的干花——朱红月季,给黯淡的屋内添了一抹亮色。

    “陶奴陶奴,快转身。”他一边扯过草垫子坐下,一边转动陶瓶,将豁口朝着曾庆。

    曾庆和朱昌寓居神都,连饭都几乎吃不上,更谈不上买什么奴仆。故而朱昌戏称曾庆案上格格不入的陶瓶为陶奴。

    曾庆在案上放花瓶插花,是为调剂心情。陶瓶透着粗犷的野趣,美中不足,瓶口有个豁口。

    “你每次来都转陶奴,若陶奴能言,必定骂你可恶。”曾庆一边将豁口转向东墙,一边笑道。

    朱昌嘿笑几声,立刻说:“你猜猜朝廷贴了什么告示?”

    “这与我们无关。”曾庆道。

    “那你就错了,这次与我们息息相关。”朱昌说着,兴奋地手舞足蹈。

    曾庆说:“朝廷要官员举荐贤才?但我们连大官的门槛都进不去,与我们有什么相干?”

    “你再猜再猜。”朱昌几乎忍不住要说出来。

    曾庆遂了他的愿,摇头说:“不必说这些闲话,我还要看书。”

    朱昌抽出曾庆的书卷,兴奋道:“朝廷下了吏部式,上面说,以后各科考核均要糊名誊录。”

    “糊名?誊录?”曾庆思索半响,明白过来,然后猛地直起身子,双手扶案逼近朱昌,急问:“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朱昌仍在激动中。

    曾庆一下子坐回去,大声叫道:“好!好!好!”

    朱昌笑起来,道:“除了这个,还有一件大好事呢。”

    “快说快说。”曾庆催促。

    朱昌的眼睛泛着激动的光芒,道:“除了书判拔萃科,吏部又新增了一门博学宏词科。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好事?”

    “好事,好事啊!”曾庆心里有一笔账,“明经中第守选七八年方能授官,即便是进士中第,也要守选三年。

    但若考中明经或进士后,再考过书判拔萃科,就能授官,如今又添一门博学宏词科,真是天恩浩荡啊!”

    朱昌附和说:“谁说不是?我不怕考试,就怕和别人比家世,比权势,现在糊名誊录一出,考官们也不知道是谁的考卷,真是佛祖保佑,皇恩浩荡啊。”

    曾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这是一件大喜事,咱们要庆贺一下。走,咱们去……去斋堂吃饭,我请客。”

    “这是当然。”朱昌道。曾庆不知去哪儿打了秋风,带回不少好东西,给他分了一根墨和一支笔。

    两人进了斋堂,竟然发现不少如自己一样借住寺院的考生,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不知说些什么。

    且不提这些庶族子弟如何欢欣雀跃,朝中这两日一直是狂风骤雨,处于风雨中的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却没有动静。

    裹儿与僚佐多次商议此事,但始终下不定主意。太平公主经营多年,历经风浪,且能保全自己又荣宠不断,不独因为她的身份,还有她的手段和智谋。

    但若谈治民理政,太平公主的经历则是一片空白,而且她推荐的官员中一些人贪婪残暴,刻薄百姓。这让裹儿等人犹豫起来。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裹儿选的僚佐不说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但至少不会凌虐百姓。

    还有一点,以太平的身份和地位,若真做了宰相,她为谁发声?代表着谁的利益?会不会给朝堂带来动荡?

    现在的宰相班子中,太子和公主均无谋私权的想法(实际上,也不需要,只要他们肯朝李显撒娇,所求不要太夸张,李显都会满足他们),且都一心为了李唐的江山社稷,魏元忠姚崇等人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众人虽有不同意见,但整体上目标一致,故而这一两年吏治逐渐好转,竟然有贞观、永徽之遗风。

    太平公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冲进朝堂厮杀,李显耳根子又软,保不齐会破坏掉当今的局面,使朝堂重新陷入争斗之中。

    裹儿难以拿定主意,然而留给她的时间不多。默认等于赞同。

    安乐公主府和太平公主府同天收到对方的帖子。安乐公主今非昔比,太平公主有求于人,议定去安乐公主府。

    裹儿中午下值回来。未末申初,太平公主带着八车金宝缯锦浩浩荡荡来到安乐公主府。

    裹儿出门相迎,扶太平公主下车,说:“姑母来了。”

    太平见裹儿如此恭谨有礼,又加上当年的援手之恩和今日带来的钱帛,便觉心中之事已有了准信。

    “我在家中终日无事,倒羡慕起你日子充实。”太平笑说。

    裹儿回:“姑母日子的那份恣意早就令我羡慕不已。姑母难得来府里,多逛逛我这园子。”

    姑侄二人进了府内,宴席设在花园中的一处暖厅中。待二人坐定,侍女送上各色果点和酒水,裹儿和太平都心不在焉,略微寒暄叙话,就让人撤了。

    太平举杯说:“我有许多小辈,但论能干,你当数第一。”

    裹儿亦举杯,笑道:“姑母谬赞了,同辈的姊妹兄弟多才多艺,我有诸多不如。”

    “你就是谦虚。”太平说着,掩袖一口饮干,裹儿跟着饮了。

    太平放下酒杯,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啊。我记得几年前,你上书要当幽州刺史,把我吓了一跳,我想女子怎么能当上刺史呢?”

    裹儿笑回:“这上赖圣人圣明烛照,下托姑母等人保荐。”

    太平摆手说:“你忘说一事,那就是你有能力。若非你擅长吏干,也不能担任户部郎中啊。”

    裹儿又笑回:“从地方回中央,千难万难,姑母帮扶了我不少。”

    太平道:“咱们是姑侄,且是举手之劳,你又何必挂在心上?”

    裹儿笑了一下,摸着脸,觑了眼外面,说:“我这个酒量,喝了几杯就心里烧得慌,现在阳光正暖也无风,姑母陪我出去走走。”

    太平说:“也不知你怎么当官的,喝了两杯就满脸春色。”说着便起身,与裹儿一起出去了。

    侍女远远缀在二人后面。太平抬头望去,只见草木枯黄,唯有松柏苍翠,一条石子漫的羊肠小道蜿蜒而去,偶尔惊起几只寻食的麻雀。

    “你怎么不收拾收拾?”太平公主眉头微蹙,道:“那些枯树上扎些绫绢的花朵,地上放几只螺蚌羽毛制的凫鹭,亭中挂上锦绣珠帘,虽比不上春日的盎然生机,也多几分情趣。”

    裹儿说:“姑母说的是,只是我不常回来,弄这些也白搭了。”

    太平道:“这些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30-140(第2/15页)

    是小事,朝中之事才是大事。我听说,朝中有不少人为难你,你告诉我,我替你出气。咱们可是公主,天下最尊贵的女子。”

    裹儿听了,笑说:“我听朝臣说,姑母欲知政事,可是真的?”

    太平笑道:“这些人擅长逢迎,听风就是雨,你听听就罢了,不值一提。关键是你,如今当了相公,公主们就指望你为我们扬名呢。”

    “我不过是尽一颗心,做一份事罢了。”裹儿与太平转过山坡,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方碧水,几只天鹅、野鸭、鸳鸯在上面游弋捕食。

    太平见裹儿搪塞敷衍,没有准话,心中急了。她指着面前的水榭,道:“我走乏了,咱们去里面歇歇。”

    裹儿道:“这样的好天气,坐船吃茶倒好。”正说着,就见有人撑船过来。

    “这真是巧了。”太平边说边和裹儿往前走,却是武朵儿撑的船,都笑说:“我原以为是哪个船娘,没想到是你。”

    武朵儿笑说:“难得闲暇,我就坐船随意飘荡,见这边有人,便过来了。船上有好茶,两位殿下可要上来?”

    裹儿拉着太平,说:“咱们上去也享受享受。”太平只好跟了裹儿一起辞岸登船。

    船不大,正中案上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旁边是一个小风炉。武朵儿在船尾撑船,大声对里面道:“殿下要人伺候就叫我。”

    裹儿回道:“你先把船撑好吧。”

    这话一出,太平公主狐疑地看了眼裹儿,难道她想欠债不回,把她骗到水中央,推下水杀了不成?

    这样想着,太平不动神色问:“裹儿,你可会洑水?”

    裹儿点头说:“我在房州时学过一些,比他们憋气的时间都长。”

    太平听了,又见案上茶具并无使用痕迹,心中一紧,暗暗忖度,这船必定是给她准备的。

    若是她死了,她那位好兄长会不会追究?必定不会追究,而裹儿还会平安无事。太平公主胡思乱想起来,细究之下,此事并非没有可能。

    昔年,汉景帝刘启当太子时,举起棋盘把吴王世子砸死,照样当太子,照样当皇帝。

    “姑母,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裹儿一边说,一边望去,只见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令人心旷神怡。

    “池水如鉴,清透晶莹,如同水晶宫一般,难得难得。”裹儿又接连赞叹起来。

    听在太平耳中,就变成了这是杀人弃尸的好地方。水晶宫不就是水晶棺吗?

    再者,这人权势再大,靠山再强,也不过肉体凡胎,犟不过刀枪剑戟,一旦身亡,什么权势、地位、靠山……都会为活人让路。

    就如当年她埋伏杖杀薛怀义一样。想那薛怀义何等得受宠,何等得势焰熏天,然而他死后,圣人有了更年轻知趣的张昌宗兄弟,而她太平收到母亲暗地里赏赐的东西。

    思及此处,太平猛然回头望岸,然而船早已离开,行至水中央,岸上仆妇变成糕点大小的人儿。

    这就是裹儿的手段吗?她受教了。

    第132章 太平为相(三) 咦,这就是全自动报仇……

    裹儿忽然起身,站在船栏杆前,目视远方,幽幽叹了一口气,说:“姑母,你过来看这水……”

    “我头晕。”太平公主一听到水,就脊梁一寒,立刻道。

    裹儿的脸上流露出担忧之色,便向武朵儿说:“朵儿姐姐,快撑船回到岸上,姑母头晕。”

    太平公主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她只听见“快”。快什么……快把自己处理了,武朵儿的身手极好,必定一点痕迹都查不出来。

    “不用,我酒喝多了,吹吹风就好。”太平公主强装镇定道。

    裹儿听了,回身在太平对面坐了,笑说:“池面微风宜人,不是太冷。我再给姑母沏一盏浓浓的茶水。”

    她说着,就往盖碗里多投了一倍的茶叶,洗了茶,又重新注水,略等一会儿,才倒入公道杯中,分作两盅。

    太平公主端起轻轻用口吹,见裹儿入口了,才肯喝了一小口,说:“你这泡茶与别人不同,倒也有趣。”

    裹儿笑回:“让姑母见笑了。”说着,裹儿放下茶盅,太平公主也跟着放下,两人一时间无话,仿佛在赏天地之胜景。

    裹儿忽然道:“我初听到有人推荐姑母当宰相,心里是极为高兴的。”

    太平抬头盯着她,笑道:“这话说得不真。我听朝臣说你反对这些无稽之谈呢。”

    裹儿说:“姑母,你这是冤枉我了。最近我都在想一件事,为什么我和姑母进朝堂这么难?姑母是巾帼英雄,心存大义,不知胜过多少男子。”

    太平回说:“因为我们是女人。”

    裹儿追问:“女人为什么不能做官呢?”

    太平回:“因为……因为……”她被问住了,凝眉苦思,裹儿端起茶小口抿着,耐心地等待。

    良久,太平说:“因为这朝堂是男人的朝堂,他们容不下女人。”

    裹儿听到这话,又是惊讶,又是欣喜,连连赞道:“姑母与我想到一起去了。可这天下从什么时候开始是男人的天下呢?”

    太平心中暗暗往回推,唐、隋、陈、梁、齐、宋、晋、魏、汉、秦、东周、西周、商、夏……

    “三皇五帝,也不对……”太平公主一时竟词穷了,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

    裹儿放下茶盅,说:“《吕览》中‘恃君’篇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大约那时,天下还不是男人的天下。”

    太平失声叹道:“源头在这里,这里竟然是源头,太古之世,无男女之别。从这儿到现在有多长时间啊?”

    裹儿回说:“至少有三四千年吧,或者更长,更久远。”

    说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