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50-60(第1/16页)
第51章 反贪风暴 开始了
二月后,京城,皇宫之中。
皇帝正坐在养心殿里的梨花木桌案后头,手执朱笔,对着折子批阅。
这时,门外传来小太监的通传:“周允能周大人到!”
周允能低着头恭敬地走进来,对着皇帝行礼:“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皇帝看也不看周允能,兀自垂眸批阅奏章,“周爱卿有何要事啊?”
“回陛下,臣要上个折子。”周允能顿了顿,说出后半句话,“参辽东县县令周稚宁故意暗中诋毁皇室,是为大不敬!”
皇帝一顿,手上的朱笔险些污了奏章。
魏闲也不由得悄悄看了周允能一眼。
“你说周稚宁?”皇帝的脸上看不出喜怒,“爱卿可有证据?”
“自是有。”周允能信心满满地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奏章,掷地有声道:“因为臣查到,周稚宁竟然就是当初肆意写文章辱骂陛下的平江笑笑生!折子里就是臣这些日子搜集的全部证据,还请陛下过目。”
说完,周允能俯下身子,高举手中奏章,眼里尽是自得之色。
近来四皇子不知为何与他生疏了许多,想来是他这几年办事不力的缘故。正好周稚宁揭露了南北户籍一事 皇帝命太子彻查后,太子步步紧逼,以至四皇子手下损失了一大批人手。
如若他在此时能够抓住周稚宁的过错,叫皇帝明白周稚宁是个满口谎言的奸佞小人。或许皇帝就会使人停了调查之事,也可以解决四皇子的燃眉之急。届时,他必定能再受重用。
周允能将如意算盘打的很好,谁料折子高举过头顶,却迟迟不见魏公公来接。他不由地抬起头,疑惑地问:“陛下,这折子……?”
“折子不用交了。”皇帝都懒得瞥他一眼,依旧埋头在折子上勾画,“魏闲,去把周大人手里的折子丢去废池。”
“嗻。”魏闲应了声,就要走下来拿周允能的折子。
周允能却讶然,不由得再三重申:“陛下,周稚宁是平江笑笑生,就是那个写文章骂了咱们满朝文武的那个平江笑笑生啊!陛下您应当治她个大不敬的罪过啊。”
“朕知道。”
周允能震惊,险些连手上的折子都砸在地上:“陛下您说什么?!”
“朕说朕知道周爱卿的身份。”皇帝停下笔,不耐烦地看向周允能,“更何况,周爱卿只不过爱写写文章,骂骂人,她有犯什么滔天的罪过吗?”
周允能眼前发黑,连忙道:“可是陛下,她可是连您都写进文章中骂了呀,这——”
“只有昏君才挨不得臣子的骂,朕不是那种小气的皇帝。”皇帝说着,将周允能上下打量了一眼,“周卿,朕记得朕前些日子才把你调去礼部。礼部司祭祀、科举、大典,可没叫你管官员参奏。你怎么抢了那些言官的活计,跑到朕面前说起周爱卿的坏话来了?”
周允能脸色顿时青青紫紫,憋了好久,才勉强说了一句:“微臣只不过是偶然间听说了这件事,想着为陛下尽心。臣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啧了一声,转头看向魏公公,问:“赵淮徽快来了没?”
“回陛下,赵大人一般都是申时才来取您批完的公文,现下才末时二刻,约莫还有一个时辰呢。”
皇帝却皱着眉头看了眼自己桌案上这堆叠如小山般的奏章,全是太子查南北户籍一案时,连带着牵扯出来的。别说是一个时辰了,就是再给皇帝多加半个时辰,他恐怕都批不完。
一想到自己浪费这么多时间听周允能在这里胡咧咧,待会批不完折子又要面对赵淮徽那张没有表情的死人脸之后,皇帝心里就憋着一股火,转过头对周允能拍桌子:“朕的江山如何管理朕心里有数,倒是周卿你,不要再拿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麻烦朕了。魏闲,替朕送周大人出去。”
周允能满脸的憋屈,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拜别出殿。
殿外,正碰着李显和曹元通两个人走过来。看着周允能这张被气老了三岁的脸,曹元通笑容格外灿烂:“周大人,这是怎么了?挨陛下骂了?”
周允能气得抖了抖胡子,不想理他,转身就走。
曹元通朝李显笑笑,道:“我都多久没在这老物面前得意了,可见咱们这边要挺起腰板,还得要有拿得出手的后辈。”
“稚宁她去了辽东县也有两三个月了,我相信以她的能力应该适应的不错,做出一份政绩也是迟早的事。”李显说着,却皱了皱眉,“只是她为什么不给我俩写封信来?你我完全不知她在辽东县做了些什么。”
曹元通不以为意:“稚宁比其他人聪慧许多,你无需将她当作一般少年看待。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不如叫她尽管放手去做。”
“你不懂。”李显摇摇头,“少年意气这种事情,无关乎聪慧与否,而关乎心。就怕稚宁会因一时心软,担些不该她担的责任。”
曹元通正要为周稚宁再辩解几句,却有一个小太监远远地从宫道那边快步走了过来。
走得近了,二人才瞧见这小太监满头大汗,似乎手上捏着的是封急报。
曹元通不由问:“当心些,哪儿来的折子这么急?”
小太监喘匀了一口气,才道:“是从辽东县送上来的折子,周大人递的。送信的官差跑累了三匹马才在这时候送到,说是一定要即刻呈报给陛下。”
曹元通与李显对视一眼,双方都能看见对方眼底的惊讶。
与此同时,辽东县内。
“砰——!”
大门被猛然撞开,几个汉子提着佩刀三两步冲进院内,率先就将前来开门的小厮按在了墙上。其余的则是径直冲向内院,不足一时三刻,就揪出来一个衣不蔽体的男人,二话不说就扔在了地上。
男人狠摔了一个跟头,尚未爬起,嘴上就大声叫嚷:“你们做什么?光天化日之下,你们抢劫啊?!”
谁料一双官靴站在他面前,男人一抬头,就见着一个如小山般的男人,正冷眼瞧着他问:“是陈三响吗?”
“我就是,怎么着?知道你陈爷的大名还敢动手?你知道爷爷是谁吗?”陈三响不屑冷笑。
“行,身份对上了。”男人点点头,“陈三响,有人状告你为侵占百姓田地,拿人祖屋,不惜栽赃陷害,害的簸箕村王铁石一家家破人亡,随后又用银子贿赂县官,逃避责罚。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我奉周大人之命将你缉查归案。”随后一挥手,“来人,带走!”
直到自己的脸被压在冰冷的鹅卵石上,陈三响才仿佛反应了过来,慌乱道:“你们放开我!我要见周大人!我是冤枉的!”
但他周边的几个衙役根本不理会他的叫喊,直接取了块布堵住嘴,将人暴力拖出了家门。
陈三响本来还想挣扎,可是出了家门一看,衙役居然不止查了他们一家,还有许多往日里和他一同玩乐的狐朋狗友,此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戴上了镣铐押在街上。有的显然是从被被窝理拖出来的,连件外衣都没给,就这么赤脚蹲在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50-60(第2/16页)
路牙子上,被这深秋的冷风吹的瑟瑟发抖。
有的人还在喊:“那姓周的不就是个县太爷嘛?!他妈的,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官儿也敢动我?我上头可是有人的!”
结果刚喊完就挨了衙役一嘴巴。
“呸,嘴上放干净些,别侮辱我们周大人。”
“我去你奶奶的,你他妈敢打我?!”
那人一看就是个娇惯少爷,从小没受过这么大的气,恨的就要站起来踢人,可他还没来得及抬腿,腰窝上就被人死踹了一脚,当场哎哟一声,险些滚在地上疼死。
周稚宁一拢披风,将腿收回来,笑道:“不好意思,陶少爷,原来是你在叫啊,我还以为是路边的一条狗呢。”
陶少爷疼得脸色煞白,却更恼火了,咬牙切齿道:“周稚宁,你别嚣张!迟早有人收拾你!”
“本官来辽东县是奉天子的命令,抓人也是履行县太爷的职责。除了天子能够收拾我,还有谁能收拾我?”周稚宁轻笑。
“你抓的这些个人,哪个上头没人护着?你得罪了我们,这个官儿迟早没得做!”陶少爷被衙役架起来,按着跪在地上,眼睛还恨恨地盯着周稚宁,“到时候还不知道谁给谁磕头呢。”
“好啊,尽管叫你背后的靠山来找本官,本官在此恭候。”周稚宁居高临下地看着陶少爷,似笑非笑,“就是在他来之前,陶少爷你得祈求一下县衙的铡刀不够快,一时半刻杀不到你的头上。”
陶少爷一怔,继而愤起挣扎:“你他妈想先斩后奏啊!”
结果还没起身就被人压了下去,周稚宁不理他,转身就走,衙役们也掏出抹布要给陶少爷捂上嘴,只是断断续续的,还是可以听到他的骂街声:“他妈的周稚宁你疯了?!你翻案可是要经过朝廷批准的!你想擅自动刑,你——”
大概衙役们又多叠了几层布,一直给这人塞到了嗓子眼儿,骂街声这才没了。
周稚宁大步流星走进陈府之中,魏熊已经带着几个人搜出了几本账簿,来递给周稚宁过目。
简单扫过一眼后,周稚宁点头:“好,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将来若是朝廷派了巡抚来,这账簿用得上。”
魏熊依言照做,但皱眉道:“只是大人,您不是已经向朝廷递交翻案的折子了吗?怎么不等朝廷复了折子再动手?那个陶少爷说得对,您要是擅自动手,是会被朝廷处罚的。”
“本官愿意等,这些人的靠山可不愿意等。折子递上去,就有走漏消息的风险,若是叫这些人暗暗逃了,这才是本官的罪过。”
说着,周稚宁从暗袖里取出一个卷轴,展开后,用朱笔在上面勾画了几个圈圈。
“自本官冤案重审开始,已有近百人上诉,如今才审到第第二批。”周稚宁最后叹了口气,放下手道:“要再快些,再加派些人手把守住各个关隘,以免这些人互通有无,将消息四散。”
魏熊点点头,再度吩咐衙役们加快抓人进度。
于是在辽东县内,一场别有针对性的抓捕风暴开始了。
第52章 八府巡抚 查清事实
京城。
朝堂之中,关于周稚宁上的折子吵了个昏天黑地,大部分官员一致反对周稚宁的做法。
“陛下,周稚宁提出冤案重审,可几乎有一半的案件都是十多年之前的了。且不说岁月更替,证据是否还存在,就说她周稚宁又有何底气能确保自己可以凭借这些残损的证据推出案件真相,而不是另外制造一起新的冤案呢?”
“陛下,臣以为陈侍郎说的极是。而且冤案重审兴师动众,又劳心劳力,若周稚宁要将所有精力都花费在这些冤案上面,现下的辽东县又该由何人治理呢?”
“那折子上所说的张班头、刘师爷等人分明就是无视陛下威严,将我朝律法当作儿戏,肆意欺瞒,周稚宁居然还为这两人求情,一力主张什么法外有情,实在是荒谬至极。臣恳请陛下将张班头和刘师爷二人缉拿归案,并且处罚周稚宁。”
曹元通和李显对视一眼,曹元通站出来道:“陛下,我明朝以仁治理天下。张班头和刘师爷篡改卷宗是因为‘仁’之一字,不忍百姓含冤受屈。周大人对这二人网开一面,冤案重审也是因为一‘仁’字。周大人所作所为与我朝法理相合,臣以为应当允了周大人上奏之事,对这二人从轻发落。”
曹元通一开口,很多站在他这边的北方官员也纷纷开口帮周稚宁说话。
“是啊,陛下应该严厉查惩造成此类冤案的元凶,昭示全国,以儆效尤。这样方能昭我大明之风。”
“柳大人说的极是,周大人是一心为民的好官,切不可轻易发落,以至于寒了百姓的心。”
南北两边的官员就没有一个时候意见能统一的时候,皇帝也懒得理会他们的口舌之争,将目光投向堂中一道清瘦高挑的身影。
“赵爱卿,你怎么看?”
赵淮徽被点到名字,沉默了一下,才道:“圣祖皇帝起事,就是因为冤屈太甚,难以昭雪,因此揭竿而起之时,万人响应。张班头和刘师爷不过是微末官职,却有圣祖皇帝起事之决心,甘愿篡改辽东县卷宗数十年。微臣可否认为,当地冤情也是如同六月飞雪,以至于逼的人不得不铤而走险?”
这番话一下子戳中了皇帝的心。
皇帝紧紧皱起了眉头,眼中闪烁着严肃沉思的光芒。
“更何况,周大人并非是莽撞之辈。她既然想要冤案重审,必然也是周全思虑过的。这一点,陛下您再清楚不过。”
毕竟周稚宁可是天子门生,是皇帝的手底下的心腹。
皇帝眉心不由缓缓舒展,就要松口:“如此——”
正是这时,一个太监匆匆上前行礼,道:“陛下,周允能周大人到。”
周允能穿着一身熨烫妥帖的官服,低眉顺眼地快步走入堂中,对着皇帝下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见他,皇帝皱了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