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眉头:“朝会为何来迟?”

    周允能垂首道:“周大人的折子递进陛下的养心殿时,臣正好就在殿外,因此也听得了一些风声。臣本想为陛下分忧,却苦于不知如何下手。正巧臣府中家仆外出之时,撞见一人狼狈跑进京城,大声喊着要向陛下告御状。臣便大着胆子着人将他请回了府中细细询问,没想到这一问之下,倒问出了些不该知道的东西。”

    曹元通一看见周允能出头就知道估计要坏事,他不由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想要呛周允能几句。但李显暗地里对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些,先听周允能把话说完。曹元通这才勉强忍了下来,瞪着眼睛看向周允能。

    皇帝一挑眉,问:“你问出了什么?”

    “有关周稚宁周大人的一些事情。”周允能说着,眼睛看向赵淮徽,“赵大人说周大人不是行事莽撞之人,估计是被周大人蒙骗了吧?据我所知,周大人居然胆大包天,敢在向朝廷递了折子之后不等复命,就擅自做主重审冤案。”

    曹元通气道:“周大人,谁都知道你与周稚宁不睦已久,身为亲伯父,却想着在大殿之上置自己的亲侄儿于死地。你的话,也不知道有几分可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50-60(第3/16页)

    周允能道:“我何必在这种事上蒙骗陛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是曹大人不信,尽管派人去辽东县瞧瞧。听说现在周大人竟然还派人把守了各个隘口,严查进出之人,勒令不许消息传出辽东。这威风可是大的很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周大人不是去当县官儿的,而是去哪儿当土皇帝去的。”

    一句话令朝堂上下色变,赵淮徽也皱起了眉头,眼神冷冷地看向周允能。

    皇帝紧抿嘴唇,道:“周卿,将你口中所提及的证人现在何处?”

    “回陛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微臣擅自做主将证人带到了殿外,现在已在殿外等候。”周允能道。

    “带进来。”皇帝道。

    身边的小太监立即领命。

    不多时,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就从殿外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根本不敢看皇帝,只噗通一下跪在地上,一五一十的将周稚宁在辽东县所做的事情全部说了一遍。这其中自然免不了要抹去周稚宁为救辽东县百姓,而倾尽家财的事情,反而特意夸大了周稚宁捉拿纨绔子弟的部分,甚至在他的口述下,周稚宁似乎是个动辄喊打喊杀的恶官。

    “陛下,草民知道的已经尽数托出了,还请陛下为小人做主啊。”证人匍匐在殿上,冤声喊道。

    曹元通一怔,李显面色微变。

    他们都知道周允能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皇帝的面前作伪证。也就是说,周稚宁当真干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

    曹元通快把牙都咬碎了,恨恨道:“真是意气用事!”

    李显背后也是起了些凉汗,他立即转向皇帝,却见皇帝的脸色格外阴沉,手攥成拳,紧紧的按在扶手上。

    这是真的生气了!

    好在,皇帝没有即刻处置周稚宁,而是冷冷道:“这人就交给大理寺,赵爱卿,你替朕把握这人口供的虚实,一日之内,尽快呈交给朕。”

    赵淮徽领命。

    随即皇帝直接站起,甩袖离开。

    这个朝会因为周允能的出手,北方官员又被压了一头。

    赵淮徽办事得力,一日之内就将口供弄好了入宫呈交。口供中即使剔除了一些夸大的部分,光是那个擅自做主推翻案件一事,就足够皇帝恼了周稚宁。

    果然,这份口供皇帝才看了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就气的直接将其揉成一个纸团,狠狠砸了下来。

    “放肆!周稚宁简直放肆!”皇帝气得拍桌子,“她到底还有没有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私自翻案,封锁消息,再给她些兵权,她是不是要自立为王了?!”

    赵淮徽立在殿下,并没有作声。

    旁边魏公公倒是怕的要死,连忙端着茶来递给皇帝,小心哄道:“陛下息怒,那小周大人毕竟还未及弱冠,这仔细算一算,倒比几位皇子殿下都要年幼咧,这做事难免考虑不周全。”

    皇帝闻言,满腔的怒火都不由凝滞了一下。

    他确实是被周稚宁几篇文章给惊艳到了,甚至都还没意识到周稚宁尚未及冠,只是自行取了字。当时她一个人上殿作答的时候,甚至还是披发,连发冠都不曾戴。

    可皇帝还是冷着脸拂开这杯茶,道:“朕何尝不是年幼登基?这朝上诸多事宜,朕还不是处理的井井有条?”

    “哎哟,瞧您说的。”魏公公堆起一脸的笑,“陛下您是真龙天子,天生聪颖,必然是事事妥帖。小周大人再怎么天纵英才,也毕竟年少。怎么能和您幼时相比呢?”

    皇帝瞥了他一眼,心里的怒气倒是消了一些,可依旧皱着眉:“你不必为她说话,周稚宁这事办的实在荒谬。朕是定要惩处她的,不然将来朝臣人人效仿,不知要多出多少麻烦。”说完,皇帝看向赵淮徽,以一种略带抱怨的语气说:“早说周稚宁惯会惹朕生气,你偏偏要选她当朕的门生。”

    赵淮徽抿了抿淡色的唇瓣,垂眸道:“臣愿受责罚,还请陛下消气,别气坏了身体。”

    可皇帝看赵淮徽的脸色依旧冷淡漠然,看不出一点儿关心,哪儿有嘴上说的好听。

    皇帝不由又憋了一口气。

    当时他就想过,周稚宁是个行事不顾忌的,赵淮徽这厮又惯会偏袒。这两个一个惹事,一个冷脸,简直全都在变着法儿的惹他生气。

    “陛下若是实在气急,不如看看卷子。”

    赵淮徽从暗袖里取出一份试卷,借魏公公的手交到皇帝面前。

    皇帝冷笑一声:“又是周稚宁的文章?你是笃定了朕看了她的文章就不会杀她了?”

    “陛下看过就知。”

    皇帝瞥了试卷一眼,又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的赵淮徽。

    以赵淮徽这个倔脾气,他要是不看,赵淮徽能在他殿里站一晚上。

    要不是赵淮徽实在体弱,站一晚上恐怕要出事……

    哼。

    皇帝皱着眉头,一把抓过试卷,不耐烦的展开,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道题目:“问:四川乃是天府之国,积粮甚多。但一日,四川临近省份河南发生了天灾,饿殍遍地……”

    这是乡试题目,偏向在于“法不容情”或者是“法外有情”,当时为着这两个偏向,朝堂上也吵了不下十来次。

    赵淮徽现在把这份乡试卷子呈交上来,倒是很符合当下的情状。

    皇帝定了定神,仔细去看周稚宁的回答。

    他本以为按照周稚宁如今的做法,她会更偏向于“法外有情”这一点才对,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周稚宁哪边都没站,却也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做法,她的中心立意居然是“天子为尊”。

    “世上尊者繁多,唯有君权,至高无上……”皇帝将这句中心句缓缓念了出来,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他看向赵淮徽,“这份试卷你早看过?”

    “是,本来早就该呈给陛下看,只是中途有些事情耽搁了。”赵淮徽面不改色。

    皇帝盯了赵淮徽许久,忽然笑了一下:“你别跟朕扯大旗,朕还不知道你?你莫不是早就算到朕会生周稚宁的气,特意把这份试卷留到今天给朕看?”

    “微臣就是有心,也要陛下有意才行。”赵淮徽面向皇帝,视线接触之时,轻笑了一下,“毕竟周大人心里是敬着您的,即使是面上动作有一些出格,说不定也是另有隐情。更何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周大人又是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

    皇帝默念着这个词,眼神落在试卷上字体端方的‘周稚宁’三个字上。

    半晌,皇帝将试卷慢慢卷了起来,挑眉道:“你说得对,周稚宁是朕的门生,天子门生。朕是她的长辈,她又年幼,朕就是让让她又如何?魏闲,你说对不对。”

    魏公公有些懵,但看着皇帝肉眼可见消失的怒气,还是忙不迭地点头:“对对对,陛下说的对。”

    赵淮徽笑了下。

    “但是周稚宁惹出来的乱子还是得平。”皇帝勾勾手,叫魏公公取了张空白的明黄圣旨过来,手执墨笔,在上面大笔一挥,“赵淮徽,朕命你为八府巡抚,北上辽东。朕要知道,周稚宁为什么要封锁消息。若有必要,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50-60(第4/16页)

    可以助她。”

    赵淮徽跪下领旨:“微臣接旨。”

    第53章 我看见的民心 赵淮徽是周稚宁吹……

    辽东县内,周稚宁一身威严,于大堂高坐,堂下跪着几个痛哭流涕的人犯,毫无风雅可言,只有他们身上的锦衣尚且昭示着他们以前不俗的身份。

    县衙外则挤满了来看判决的百姓,大家眼睁睁看着周稚宁从令箭盒里面抽出一支令箭,毫不留情地掷在地上,语气冷然:“犯人左子青、范爱民、裴忠堂,你们三人以银两贿赂县官,诬赖平民董子秋,罪在不赦。本官现在判处董子秋无罪释放,重写档案,你们三日秋后斩立决。”

    几个犯人登时瞪大了眼睛,哭爹喊娘:“求周大人饶命啊!”

    “我可以给你钱!很多很多钱!求求你别杀我!”

    可是衙役不等他们多做哭喊,一左一右架起一个,直接拖下了堂。跪在一边的董子秋则对周稚宁感激涕零:“谢谢周大人还草民清白,谢谢周大人!”

    周稚宁摆了摆手,示意董子秋退下,随即捏了捏因为过度疲惫,而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将面前的卷宗翻开一页,道:“带下一个人犯上堂。”

    *

    “大人,喝口茶提提神吧。”茗烟给周稚宁沏了一壶茶,递给她。

    周稚宁闭着眼睛喝了,继续闭目养神。

    “大人。”刘师爷站在旁边,尽量放轻了声音,“自从大人您开始冤案重审后,临近的几个县多多少少都收到了一些风声。有些书生连夜赶过来,说想要加入县衙为大人效力。我看其中有几个还不错,就大胆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大人是否要看看名单,决定留用?”

    周稚宁睁开眼睛,抬手接过。

    现在县衙正是用人之际,能有人来投奔是再好不过了。

    周稚宁信任刘师爷,将这名单上的人一概留用了,随后又吩咐道:“只有捉笔胥吏还不够,师爷你去问问班头,看他认不认识一些会点武艺的汉子。有他看得上眼的,就带来县衙。又或者不太会武艺,但人机灵一点的,带来去牢狱做个看守胥吏也成。”

    正说着,张班头就带着人急匆匆地从外面赶了回来。

    周稚宁抬眼一看,发现张班头身边还跟这个颇为眼熟的青年,尔后她才想起第一次上街时遇见有人提醒水伯不要乱说话,眼前这个青年就是了。

    “这倒是巧。”周稚宁将名单交给刘师爷,看向那青年笑,“这位小哥可还认识本官?”

    青年面带羞愧,道:“大人莫要这样说,当时是草民有眼不识泰山,把您当作了王大人那一类人,这才出言不逊,大人莫怪。”

    周稚宁笑下,也没真的怪他。

    张班头道:“大人,他叫岳中旗,是小人的远房表弟。练的一身好武艺,也曾在武举之中拿到过功名。只是上京科考时得罪了人,这才被发放回来成了庶民。在我们和异族打仗的时候,全是他指挥得当,才叫我们也和那些贼寇打了个有来有回,不然伤亡更重。”

    闻言,周稚宁双眸微亮,连忙站起就要拉着岳中旗坐:“原来如此,不知岳壮士可否留在县衙之中?”

    “小人本就是来投奔大人的。”岳中旗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有大人不嫌弃小人的道理,哪儿有小人不愿意来的说法?”

    周稚宁非常高兴,在随后的谈话中又得知岳中旗还有一些兄弟,也跟着他一起投奔来了县衙。虽然不是很有文化,但拳脚功夫很是在行,一下子解决了县衙里武衙役不足的问题。

    “大人,县衙里的人手逐渐充足,很多事情就不劳烦大人操心了。”刘师爷轻声道:“近来两个月,大人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凡事都亲力亲为,我们做下属的瞧见了心里也不起劲儿。您不如歇息一两天,将一些事情交给我们去做。”

    周稚宁本来人就清瘦,如今到了辽东县,人越发清减了,以前像翠竹,如今却像一片雪,似乎只要辽东县的北风刮的大些,都会将她刮走似的。

    “做官的,哪儿有清净享福的?”周稚宁不赞同的说了一句,可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

    茗烟劝道:“主子,您就是再喝十盏浓茶,也抵不了您熬夜熬的这么深呐。不说清净享福,您就是小憩一两个时辰也行啊。”

    张班头、刘师爷和其余的衙役也都跟着劝。

    看着大家眼底掩饰不住的关心,周稚宁心中微暖,笑道:“好,我便睡一个时辰。茗烟,你替我看着时间,到时候了记得叫我起来。刘师爷,你多盯着案子,若有百姓来报案,记得一概记着。要是有紧急的,你别有顾虑,直接叫我起来就是。还有张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