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见过你?”
周稚宁愣了愣,然后摇摇头:“自然不曾,大人为何这样说?”
“我看你总觉得有些面熟,就像在何处见过一样。”程令仪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但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干脆先丢在了一边,“罢了,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我想见赵淮徽要回我的人犯,你说他睡了也可,只是你可以做赵淮徽的主么?”
周稚宁摇摇头:“这个主我自然是做不了,但我可以替程大人斡旋一二。”
“可是没时间了。”程令仪皱着眉,“我递给赵淮徽的折子你想必已经看过了,里头有提到我从拐子手里救出来一名妇人。但谁知道我还漏了一个,那妇人还有个丈夫也被拐子带走了。两批拐子,走了两条不同的路,都是往京城这边来的。”
拐子拐夫妻两人?
这倒是世上罕见的稀奇事儿。
周稚宁觉得事有蹊跷,便道:“程大人还请细说。”
“没法子细说,因为那个男的也被下了足量的蒙汗药,到现在还昏睡不醒。”程令仪皱着眉头说,“唯一可以推测的就是这个男的应该是个书生,长得细皮嫩肉、弱不禁风的,手上还有书茧。他身上还有很多伤,手里还握着一截衣角,应该是为了保护他的妻子被人打成这样的。谁料最后夫妻二人一同被拐来了。”
周稚宁皱眉:“世上竟有如此惊奇之事?”
“不止惊奇,而且可怜。”程令仪说,“本来若是寻常拐子案,大理寺拿去挣点政绩也无妨。但这夫妻二人既然是被拐来上京的,又这样凄惨,我便有些看不下去了,总得管一管才是。”
“既是如此,我去问问赵兄,可否先拿着他的令牌行事。”周稚宁转头去了房间。
赵淮徽房间里面摆了很多的火盆,虽然熏的烟雾缭绕,可热热的。周稚宁透过纸窗看了一眼,只见赵淮徽躺在床上,紧闭双眼,额头沁出冷汗,眉头皱起,似乎连睡觉也不安稳踏实的感觉,便不太忍心过去打扰。
正在犹豫之中的时候,还是程普听到了周稚宁和程令仪的话,来对周稚宁说:“大人说他的令牌可以外借给周大人您用,他信大人定然会用得其所。”
周稚宁心中微动,不由再次回过头来看了一眼赵淮徽的病容,低声道:“多谢赵兄了。”
言罢,便取了赵淮徽的令牌与程令仪一起匆匆离开了。
而赵府旁边,两个人匆忙的身影正好落在周允德和周巧秀的眼里。
周巧秀看着手里刚刚做好的酥饼,遗憾道:“小弟又出去办事了,她这么忙,刚做好的酥饼都没吃上。”
周允德却道:“忙些好,为圣上办事嘛。”
“但是这么多酥饼,我们三个又用不完,隔壁赵大人还不爱吃酥饼。”周巧秀为难地皱起眉头。
“吃不完就留着,你小弟已经派人去接珍姐儿了。”周允德笑着看向大雪纷飞的远处,“到时候就给珍姐儿吃,她肯定很久没吃到家里头的东西了。”
周巧秀也为即将要见到姐姐而高兴,摇头晃脑地说:“我才不能,到时候我给大姐做新的。”
两个人说着,彼此笑着回了房。
第85章 升为知州 升官发财结果姐姐出事了……
周稚宁拿着令牌陪着程令仪走了一趟大理寺。
彼时,大理寺大门敞开,身着绯红官服的文官抱着一大堆文书来回运送。另外还时不时的来一队押送犯人的队伍,捕快们大声呵斥着让囚车上的人下来,然后再不耐烦地把人推进大理寺。有的犯人似乎自知犯的是死罪,也不讨好官员,反而大声撒泼打滚,气的押送人员狠狠抽他们几鞭子,惨叫声四起。
周稚宁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毕竟她第一次中举就被派了出去,没来得及到朝廷的各个部门参观。若不是今日来这一趟,她应该会一直以为赵淮徽工作的地方十分温雅平和。
程令仪倒是司空见惯,道:“快些进去吧,到年关的时候大理寺特别忙,你若不加紧往前边儿递话,那些文官肯定会忙的把你忘了。”
说完,程令仪就拽着周稚宁的手腕往大理寺内跑去。
一进了大理寺的门,里面来来往往的人员比起门口的起码多了一倍,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抱着一大堆文书跑来跑去。
程令仪在川流不息的人堆里眯着眼睛找了一会儿,最后视线落在一个圆脸青年身上,一把抓住对方的肩膀,道:“主簿!”
对方被吓的一激灵,手里的文书险些全部哗啦啦摔在了地上,幸亏周稚宁临时扶了一把将人托住了。
“程大人,你真是要吓死下官。”大理寺主簿吐了口气。
“你不是说一定要拿你们家大人的令牌才能办事?”程令仪拍拍周稚宁的肩膀,“这位是你们家大人的好友,就是那个周稚宁周大人,令牌就在她手里,你只管带我们进去吧。”
本来主簿的脸色还有些怀疑,但听见程令仪旁边的这个居然是周稚宁,便疑色尽消,反而笑起来:“原来是周大人,下官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只可惜一直无缘拜会。来来来,里面请。”
主簿高兴地将自己手上的文书交给另一个文官,然后就热情地带着周稚宁两人往大理寺的办公区域走。
周稚宁还颇为疑惑,为什么这个主簿与她素不相识,态度居然这样好。
程令仪在旁边解惑道:“你一中举就被派出去了,不怪你不知道。在你去辽东县之后,你那个大伯可劲儿的要找你麻烦,多方搜集证据说你是写文章骂朝廷的那个平江笑笑生,然后拿着这份证据天天去烦陛下。一开始陛下还不批他的折子,想叫他自个儿放弃,结果他像鬼一样缠人。于是陛下就承认早知道你的身份,连带着赵淮徽也是知情人。再加上与你同届的一批举子大力保举你,为你说话,你那个大伯不仅白费了一个多月的口舌,连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80-90(第9/20页)
着与你同届的举子们都不待见他了。”
说着,程令仪拍拍周稚宁的肩膀,指了下前面为他们带路的大理寺主簿:“就这个人,一板一眼的很,是个小书呆子,跟在赵淮徽手底下做事。说是平生最崇敬文才大家,结果家里堆的全是你和赵淮徽两个人的文集。”
原来是遇到粉丝了,难怪呢。
周稚宁想着,心里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程令仪倒是自觉的很,他笑嘻嘻的和主簿讨价还价:“你瞧,这位周大人不仅是你们家赵大人的好友,而且还是当朝状元郎,你可没少读人家的文章吧?这样吧,也别费多余的功夫了,你直接把那人犯给我,我叫周大人亲自上门指导你读书如何?”
“哎,程大人——”
周稚宁刚想拉住程令仪,不叫人胡说八道,可那边主簿已经回了话:“程大人,你此前就三番两次地上大理寺来要我们交人。不是我不帮你这个忙,但先不说你给我的时间点上,我们大理寺根本没有接收到外省的人犯。就算是有,直接调走人犯也是要走程序的。下官官职低微,怕是帮不了这个忙。”
周稚宁觉得这个主簿说话颇为真诚,可程令仪撇撇嘴,对周稚宁说:“瞧,你们读书人都喜欢装糊涂。明明是大理寺的人从我属下手里带走的人,现在却偏偏装没有。难道我的手下还会骗我不成?”
“二位大人,就算是有赵大人的令牌,我也只能带你们二位看一下我们的记名簿子,若真的找到了程大人所说的人犯,我们还需要再往上呈报给大理寺卿王大人加以核对,手续对了,才能让程大人把人带走。”主簿认认真真地说。
程令仪就受不了他这么个一板一眼的性格,只觉得浪费时间。但讨价还价又说不过,只好耐着性子跟着人老实去了大理寺主簿所在的办公区域翻看册子。
这册子叫做“大理寺囚犯记名册”,册子上详细记载了每一批囚犯送来的时间、地方和押送人员,另外还有人证的姓名、住址、口供、画押等等。
程令仪快速地翻册子:“时间我记得很清楚,就在一个月之前。”
然而真把簿子翻到一个月前,查看当时的人犯入狱情况,却根本没有符合程令仪说法的囚犯。
周稚宁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透露了一丝思索。
程令仪讶异地叫出了声:“这绝对不可能!”
主簿无奈道:“查也查了,程大人总该是信了吧?我们大理寺确实没有从你的手里带人犯回来。”
程令仪挠了挠头:“可那些人的的确确穿着官府,手上还有你们大理寺的文书,我手下的人都验的清清楚楚,不然是绝不会放人走的。”说完,他就眯起眼睛瞪向主簿,“不会是你们故意抹去了记录吧?”
“程大人,饭可以乱吃可是话不可以乱说啊。”主簿瞪大了眼睛,连忙摆手,“我们大理寺的簿子都是两份的,自己写一份,再在库里头存一份儿,即便是下官真存了歹心要改簿子,也是改得了眼前,改不了另外一份啊。”
程令仪低头看着手上的簿子,觉得这个主簿并非说谎,可是既然不是大理寺的人带走了他的囚犯,那又是谁插得手?
“周大人,今天这事麻烦你了,把令牌还回去之后,劳烦替我谢谢赵大人。”程令仪看向周稚宁,面色很是难看,“我得再回徐州一趟,好好问问那边的人到底是怎么做的事。”
按理说,这里头没有周稚宁什么事,但是周稚宁总觉得这背后有什么令人不安的东西。
“若是程大人有任何需要在下帮忙的地方,还请知会一声,在下定然竭力。”周稚宁道。
程令仪点点头,随即就像一阵风似的风风火火跑了出去。
剩下周稚宁拿着赵淮徽的令牌在主簿这里登记。
主簿对周稚宁的态度比之对程令仪更加温和恭敬,一脸笑意的说:“周大人,陛下问政的今日才算结束,明日百官上朝之后,外省的官员就能够回任职地了。不知道周大人预备何时动身?下官也好去送一送。”
周稚宁笑道:“只怕陛下还有新的旨意变动,不必着急。”
主簿听了,点点头:“那便祝周大人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然后就将周稚宁恭恭敬敬的送出了大理寺。
周稚宁回了赵府以后,心里还在记挂程令仪的事情,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之时,丈夫还肯保护妻子的实在是少数。这不由叫她想起大姐,黄书生文弱的很,这些年为了不叫周允能追查到大姐的踪迹,她也没办法出手援助一二,也不知道现在大姐的日子过的怎么样,黄书生有没有好好照顾她?
这样想着,周稚宁找到茗烟和魏熊,道:“此前说叫你们找两个成熟老派的人去接我大姐,如今可动身了?”
魏熊道:“回大人,自大人吩咐过后,我和茗烟已经托了几个人,只待今日租赁了马车,就出发去接周小姐。周小姐在与徐州接壤的青州,离上京不是很远。若是脚程快一些,半个月到一个月以内把人接回来是没问题的,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赶上团圆年。”
如此,周稚宁眉眼舒展,笑道:“如此甚好。”
*
第二日,晨光熹微。
周稚宁换好官服预备着上朝,魏熊已经将马车停在了门口。但是赵淮徽那边还没什么动静,周稚宁便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最后是程普出来说赵淮徽身体不适,今日暂时不能去上朝了,还托周稚宁帮忙给皇帝递一个问罪的折子。
由于时间问题,周稚宁只来得及让程普安心照料赵淮徽,就接过了折子去了皇宫。
说是百官上朝,其实只有官位高超的大臣才能够待在金銮殿,其余大臣依次排开,直到站出金銮殿外去。
为了保暖,不少大臣身上都披了厚厚的大氅。
周稚宁抬眸看了一眼灰扑扑的天空,随后跟紧了人流一同站在了金銮殿外。
用不了一时半刻,每个官员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了。
不多时,魏闲走出来,尖着嗓子喊道:“陛下早朝,兴!”
所有人下跪,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一众大臣再度站起。
周稚宁的膝盖上沾了雪,雪渐渐化了,那股冷意便透进了衣内,这叫她有些无心去听上头的皇帝讲些什么。
但问政结束之后开的朝会,除却对文武百官的勉励和一些斥责以外,也就没有其他了。
周稚宁耐心等着散朝的时辰,但没想到皇帝站在高台之上洋洋洒洒讲了一刻钟之后,停顿了一下,高声道:“因此,朕升辽东县七品县令周稚宁为江浙知州,原先辽东县县令一职由翰林苑张程接任。”
话音落下,众人喧哗。
知州虽然只是从五品的官职,但周稚宁是第一年出来做官,先前还是一个七品的知县,这一下子就连升两级,实在是闻所未闻!
周稚宁也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当众宣布旨意,也是一愣。
但她想到,皇帝这样做也许与她接下来的工作有关。她得去筹备钱粮,身后就必须有人撑腰。现下她是皇帝钦点的知州,就算是个傻子也知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