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嫡兄 > 正文 80-90

正文 80-9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里已腾起数十道青烟。隐在不远处的辛随早有准备,命人将浸满火油的芦苇捆投入江中。这些芦苇捆顺着水流,悄无声息地撞向江南水师。

    “相公小心!”参军一把拉过刘忠嗣。第一艘蒙冲战船已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船上的士兵慌乱中跳入江中,却被早有准备的淮南水军用渔网捞起。

    辛随站在望楼上,冷静地观察战局。她抬手示意,埋伏在两岸的弓弩手立即放箭。箭矢并非瞄准士兵,而是射向船帆和桅杆。

    “都是我大晋子民,不必徒增伤亡。”辛随道,“传令下去,放闸。”

    上游三道拦江铁索轰然坠下,将江南水师截成三段。燃烧的战船引燃了辛随命人事先布置的浮雷——那是用渔网捆着的陶瓮,每个都装着五斤火药。淮水瞬间化作火””海,伤亡者却寥寥无几。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赵奉节满身烟尘,阴沉着脸带人钻了出来:“没逮到!刘相公身子骨老了,跑得却依旧快!”

    辛随正带着辛英清点俘虏,看着一干毫无反抗挣扎之意的淮南道士兵,摇头道:“无碍。”

    民心已失,士气不足。即便刘忠嗣一意孤行,又能坚持多久?

    ……

    春雨如注,江南大营笼罩在雨幕中。刘忠嗣正在灯下研究舆图,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声。

    “相公!”参军浑身湿透地冲进来,“将士们……将士们哗变了!”

    刘忠嗣猛地站起,披上蓑衣走出大帐。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颤——数千将士跪在雨中,任凭雨水打湿铠甲。

    “你们这是做什么?”刘忠嗣的声音有些发抖。

    为首的都尉抬起头,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相公,百姓家中余粮被征,春耕又耽误了,这一年都不会好过了!我家老母来信,问明明先帝遗诏将传位写得清楚,相公却还要不顾百姓,另行拥立之事……”

    另一个士兵喊道:“丞相,辛节帅、冯节帅在淮水两岸广设粥棚,收容江南道流民。我们……我们实在不忍心再打下去了!"

    刘忠嗣踉跄后退,雨水顺着他的白发流下。他望着跪满一地的将士,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参军连忙扶住他,低声道:“相公,将士们并非要背叛您。他们只是……只是不忍心看您背负骂名啊!”

    这时,一个年轻士兵鼓起胆子说道:“相公,您是国之肱骨,常教导我们要爱护百姓。可现在,百姓们都在挨饿,我们却在这里打仗……这……这不对啊!"

    刘忠嗣看着这个满脸稚气的士兵,突然想起了自己数日前战死的小孙子。在孙子死后,小儿子没再和他说过一句话。他能看出家中不少子孙与学生都生出了退却之意。

    雨越下越大,将士们依然跪着。他们的铠甲上沾满泥水,却无一人起身。这是无声的抗议,也是最后的忠诚。

    事到如今,他虽不甘、不愿,但这仗已经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继续下去只会徒增伤亡,并不会接近胜利。

    刘忠嗣闭上眼睛,任由雨水冲刷着脸庞,面上显露出几分灰败死寂之气。

    “罢了。”他沉默良久,喃喃道,“罢了。”

    ……

    辛随是在接管江南大营后才见到的刘忠嗣。

    他的脊背佝偻,面上皱纹斑点格外鲜明,丝毫没有一国丞相的气度,看起来和村头那些年迈、固执的老头子没有什么区别。

    辛随心中并没有什么仇人终于落入手中的喜悦,毕竟这是她意料之中的结果。

    刘忠嗣抬眼看了看她身侧密不透风的守卫,缓缓道:“老夫平生最后悔的,便是当年没能杀了你。”

    “只杀我可没用。”辛随笑了一下,“太女卫一日未绝,我们所求功业便一日不断。倒是你……”

    她靠近几步,微微俯身眼里是难得一见的嘲意:“还没死便放弃所求,是终于想起自己是大晋的丞相,而非卫庆的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嫡兄》 80-90(第7/14页)

    奴了么?”

    刘忠嗣已经活得很久了,久到世上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低微的出身。他因这两个字恍惚了一下,却并未生出什么被羞辱的恼怒来。

    他的确是陛下的家奴,是陛下给了他向上爬的机会。陛下活着时,他会用心守护陛下的江山,陛下不在了,他也会尽力选出陛下更中意的人继承这份家业。

    “你们太女卫与老夫又有何异呢?”刘忠嗣的声音听起来苍老极了,“不过都是各奉其主,各行其道罢了。”

    辛随摇了摇头,放下一把匕首,转身离开:“太女卫不会挑起注定一无所获的战争。”

    注定无果、徒有伤亡的战争,除了展现自己无用的忠心外毫无意义。

    在踏出大帐的那一刻,辛随听到了匕首落地的声音,随后是一声闷响。

    她仰头看向天幕之上的暖阳,自言自语道:“陛下,阿娘,我终于能回长安见你们了。”

    再不回去,我也快要老死了。

    ……

    次日早朝之上,卫觊身边的掌事太监寿康念出了自淮南道传来的捷报。

    在朝臣的恭贺声中,卫觊平静地点出了刘忠嗣的两个大儿子、几个满脑子女子不得干政的学生的名字,示意这几个人秋后问斩,而后缓缓道:“刘氏一脉,抄没家产,流放幽州,三代之内不可为官。”

    大臣们闻言道:“陛下圣明。”

    这的确是一个极其宽仁的决定,毕竟刘家第四代里最大的那个也到了出仕的年纪了,这也算是给刘家留了一份香火情。

    卫觊又安排好了其余几家的流放之地,于御座之上俯视着朝中百官。

    刘忠嗣为相数十载,除去跟随他造反的那些,此时朝中也有不少人受过他的提携。

    就连自己,也曾做过他的学生。

    卫觊轻叹一声:“许刘忠嗣棺椁陪葬泰陵,让他的四子亲自安排罢。”

    泰陵是隆庆帝的陵寝。隆庆帝驾崩时北方局势依旧不稳,是以泰陵还是刘忠嗣在江南一带新修葺的。

    不少官员目露怔然之色,再次俯身拜道:“陛下圣明。”

    一旁的寿康借机提醒道:“陛下,还有一个人……”

    卫觊眉头蹙了一下,方才想起卫愈来。此人的存在感实在太薄弱,除了被刘忠嗣选中外几乎无甚过人之处了。

    他兴味索然地摆了摆手:“让他去守泰陵罢。”

    至此,大晋的版图再次回到了二十余年前、战乱未起时的大小。百官们也将议事的重点放在了目前仅剩的大事上。

    登基大典,以及立后大典。

    萧府。

    萧景姝放下了手中的酥酪,有些不耐烦地看向萧成安:“你在我这里转悠什么!好胃口都被你转没了!”

    如今她仍顶着萧氏女的名头,是以依旧住在萧府。

    她住的很愉快,很心安理得,每日出去吃喝玩乐都记萧府的账。幸亏她并非穷奢极欲之人,萧氏也家大业大,不然还真经不起她这么折腾。

    萧成安死死压住自己蓬勃的怒气:“我听说,你将宫中派来的礼仪嬷嬷赶出去了?”

    “什么叫‘赶’?我是那般不讲理的人么?”萧景姝抱臂道,“她说的那些东西我都学过,还留她在这里作甚?”

    学过……也对,萧成安心道,她是个正儿八经的公主来着。当初陆瑾既有必要时拿她出来糊弄人的心思,那该教她的还是教过的。

    可他却依旧半分放心不下,再次问萧景姝:“还有十日便是立后大典,你们到底是怎么商议的?我去信问二娘,她让我不必担心,说一切自有安排。”

    萧景姝懒散了数日的神经稍微紧绷了一下,而后又懈怠下来,慢吞吞道:“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安排的。”

    反正卫觊的解药她已经做好让人送往徐州了,剩下的事就顺其自然罢。对她而言婚事本身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持续多久。眼见老师就要回朝,卫觊注定不可能困住她,她就更懒得费心思去想什么婚事了。

    此时对她而言,婚事远远没有突然被调去办差的巫婴什么时候回来重要——明明她们约好这几日去城郊踏青的。

    萧成安看着她,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却仍强忍着继续问道:“二娘还嘱咐我无需给阿泯去信,说阿泯心中有数——他有什么数?难不成他晓得你的真实身份了?”

    真是怪了,阿泯自幼与家里不亲,不听他的就算了,一向为萧氏着想的二娘竟也对他失了恭敬,隐隐透出偏向面前这个妖女的意味来!害得他还要向这个妖女来讨消息!

    萧景姝闻言拨了拨腕上的镯子,平静道:“是啊,他应当什么都知道了。”

    明明这是萧成安自己问的,可他却又下意识反驳:“不可能!倘若他知道了,定不会放任你嫁入宫中!”

    萧景姝面上露出个浅淡的笑来,轻声道:“所以我说无需担忧什么婚事。”

    长安曾是萧不言的地盘,倘若他不想让她嫁,自有办法阻拦。倘若他知道了,最后这婚事没被搅黄,那就意味着自己在他心里也没那么紧要。

    那嫁不嫁给卫觊就更无所谓了,反正她的确要在长安待一段时日,顺便成个亲也无妨。

    萧景姝抱起冰碗,吃下了最后一口酥酪。

    拿对自己不重要的事再次来赌一赌他的真心,不算亏。

    第86章 试嫁衣 这次生气过后,他还会像往常一……

    帝后大婚前七日。

    在关内道与山南道之交的洋州,巫婴见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巫绪。

    约莫是为了入乡随俗,他换上了大晋男子常穿的圆领窄袖长袍,唯有面上的刺青、垂落肩头的发辫彰显着他的异族身份。

    见到身着官袍,样貌较当年长开了不少的巫婴,巫绪笑出了一口白牙:“阿婴姊姊,好久不见啊。”

    昔日被他强夺乌梢不成逼出族地的旧恨涌上心头,巫婴深深吐出一口气,握在腰间佩刀上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

    一旁随行的鸿胪寺官员见状眼皮直跳,忙将她拉到一旁安抚:“小巫大人,公务要紧啊!”

    他们多少知道一些苗疆巫族的行事,倘若不是在族中活不下去,鲜少有人主动离开族地。是以这个年纪轻轻便离开族地数年的巫婴大人估计和族中不怎么对付。

    但没有办法,新帝继位,多年同大晋没有往来的苗疆突然上了贺表,苗疆大巫还表示要亲自前来拜谒,他们自然要好好接待。找来找去,对如今的苗疆了解最深的也就一个巫婴,自然要抓她的壮丁。

    巫婴的脑子里闪过了长安城鸿胪寺附近适合套人麻袋的几处拐角,平复了一下心绪,给双方牵了个线,听着巫绪极不熟练地同鸿胪寺官员打官腔。

    当她以为该说完的都说完后,巫绪突然伸手抹了把脸,动情道:“其实我此番前来,还有一事相求。”

    巫婴登时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戒——这臭小子要作什么妖?

    “临行前阿爸告诉我,我曾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嫡兄》 80-90(第8/14页)

    个貌美如花的姑姑,年少时不懂事出了苗疆到大晋游玩,结果被人拐去再也没回来。”巫绪哽咽道,“当初大晋动乱我们不好出族寻人,未曾想一耽误就是十七八年!如今阿爸命不久矣,遗愿就是再见姑姑一面,我便想托大晋陛下帮忙找找人。”

    一旁的巫婴:“……?”

    你有个鬼的阿爸,你不是和寻常人一样都不晓得自己阿爸是谁么?还貌美如花的姑姑,哪个貌美如花的巫族女子会想不开来大晋玩,留在族中三夫四侍不好么?!

    两个鸿胪寺官员闻言有些犯难。走失个两三年还好说,都十七八年了,即便找到估计也是只剩骸骨了罢?

    不过他们还是道:“既然大巫有所托,某等必尽力一试。敢问可有画像?”

    巫绪拍了拍手道:“将姑姑的画像拿上来。”

    看着已经有些年头的画像徐徐展开,露出画中人绝艳的脸庞。两人见状惊呼出声:“这……这不是……”

    这不是萧府七娘子,他们大晋未来的皇后么!

    他们齐齐看向了同样目瞪口呆的巫婴。

    从徐州到长安的这一路上他们可看得分明,萧府七娘和家中人不怎么亲近,反而和恪敬公主、太女卫中人很是投缘,连骑马都是巫婴教的!

    若大巫走失的姑姑和萧七娘子长得如此相像,巫婴这个出身苗疆的巫族人不该早看出来了么?

    巫婴细细打量着画像,确信巫绪这劳什子“姑姑”的画像就是拿她家皎皎近日的画像改动的无疑。

    皎皎越长大,容貌与爹娘越不像,几个月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