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这是为了防止自己儿子被拐跑,干脆和对方割席了。大家各论各的,和别人的儿子保持距离。

    扶苏拉住父亲的袖子:

    “阿父不要吃醋。”

    始皇没有回答,只是牵着他出去看热闹,嘴上分析着应该是皇帝那边出状况了。

    果不其然,走出去没多久他们就看见几队浩浩荡荡的马车,一看制式就知道不是寻常人能用的。

    一名高大的武将正苦口婆心地拦在车前劝说车上人,武将嗓门都大,声如洪钟,离得远也能听见在说什么。

    武将声泪俱下:

    “官家!您怎么能弃城而逃呢官家!金人还没攻到开封,您先离开了,难道您要将京都拱手让人吗!”

    马车中的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声音太小听不见。

    秦将闾听见了,因为他窜得快,跑到了最前头。虽然这里有官兵阻拦,不让平民百姓离得太近,但这个距离也足够了。

    车里的是宋钦宗赵桓,他说:

    “等金人打过来,再跑就迟了!当然要趁着他们还没来,赶紧南下!”

    武将是负责开封城守卫的李纲,他哀哀劝说对方留下。

    但是这边他拦下了宋钦宗,那头宋徽宗已经招呼人马开拔了。趁着自己是太上皇,没被李纲逮住,赶紧走,免得一会儿就走不脱了。

    要不是着急离开,没来得及叫人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90-100(第3/35页)

    场,这会儿早就封锁道路不许百姓靠近了。外头这么多人,万一有刺客混在人群里怎么办?

    宋钦宗也觉得晦气。

    他特意没让人去封路,就是怕动静太大提前被李纲知道了他要跑路的消息。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出城之前就被堵住了。

    到底是谁给李纲通风报信的?

    本来他们父子两个安安静静出城,事后就算城中百姓知道了他们要逃跑也没什么关系,走都走了。

    现在闹得下不来台,让国民亲眼看到他们弃城而逃,他堂堂皇帝不要面子的吗?

    李纲真烦人。

    宋钦宗和李纲虚与委蛇了一番,最后眼看人越聚越多,他爹的车队又快跑没影了,到底坐不住。不再和李纲废话,喝令李纲退下,催促车夫快点走。

    临走前还不忘打一棍子给个甜枣:

    “开封城就交给爱卿全权负责,朕先走一步,相信爱卿一定能守好都城的!”

    他都这么信任李纲、给了李纲这么大的权利了,李纲别不识好歹。要守城自己守去,少来烦他。

    最好李纲把金军拦在开封不南下,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南边安安心心过好日子了。

    李纲被噎了个够呛。

    这还没完,风中隐约传来宋钦宗询问左右的声音,问的是之前派去城外大营的人回来没有。他们南归正需要大军护送,得从平定军里多调点精兵同行。

    李纲:我有一句脏话快要忍不住了。

    秦将闾看完热闹回来,正好撞见他父皇和大哥,就把缺漏的部分给他们补上了。

    扶苏笑道:

    “今日闹这么一出,倒是个好事。”

    竟还有意外之喜,能让百姓亲眼看看赵宋皇帝是个什么货色,这对他们后头推翻宋朝非常有利。

    感谢不知名的好心人,帮他们通知李纲来拦人。

    等等,刘彻跑哪儿去了?

    扶苏后知后觉:

    “今日好像没见到武帝出来。”

    始皇无奈:

    “你这个时辰才起来,自然见不到。”

    刘彻可没赖床,一大早就出门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大家回到客栈等了片刻,才等到对方回归。

    始皇问他:

    “消息是你传给李纲的?”

    刘彻得意一笑:

    “朕早起出门闲逛,正巧看见宫门口有车队停驻。”

    为了去南边也能过上好日子,徽钦二帝让人拿了不少财帛装车。因为之前就一直闹着想走,好多东西都提前装好了,现在临时出发也不会手忙脚乱。

    就是车队有点长,所以前头刚出皇宫,后头还有一大堆在宫中等待。刘彻意识到皇帝这是要逃,就起了坏心,故意去找人通知了李纲。

    然后刘彻自己就溜达去了平定军大营。

    他说他已经安排好了:

    “有城中这出闹剧,回头平定军兵卒不肯跟随皇帝做逃兵,陆陆续续离队归来,也算合情合理。”

    毕竟这些儿郎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不愿意做缩头乌龟也说得通。

    皇帝下令让他们跟随,他们无法抗旨不尊。可心里实在难安,最终选择潜逃回来,也是一片好心,如何能苛责他们呢?

    刘彻还说:

    “等软骨头皇帝被抓了,朝中肯定有愚忠的臣子认为是他们逃跑导致皇帝身边护卫不足。”

    始皇秒懂:

    “士兵一心保卫京城和百姓,朝中高官却因为南逃的皇帝指责他们。士兵寒了心,将领也寒了心,造反天经地义。”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愉快。

    刘彻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英雄所见略同。”

    扶苏冷不丁问道:

    “所以武帝为什么大早上起来去皇宫门口溜达?”

    刘彻:……

    地府众人:

    “对啊,武帝怎么恰好就溜达去了皇宫?”

    刘彻若无其事地放下茶盏:

    “到朕习武的时辰了,朕失陪。”

    秦将闾看他走了,傻乎乎地挠挠头: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有没有人给他解答一下?

    最后是他亲爹嬴政答了:

    “他看热闹去的。”

    别看刘彻嘴上说得多么深谋远虑,好像在看到车队的一瞬间就已经安排好了后面三四五六步。

    其实一开始刘彻就是单纯地给赵宋皇帝添堵,才故意通风报信。这段时间隔三差五就会出现李纲堵住想南逃的二帝苦苦劝说,搞不好每回都是他刘彻在传消息。

    扶苏无语:

    “他还真不怕两人被李纲劝住了,干脆不跑了。”

    刘彻:反正你有说服类的技能,大不了让你再去用一次。

    不过方才出城的好像只有二帝和他们的妃嫔儿女。

    这怎么能够呢?

    扶苏连忙招来负责舆论的兵马俑:

    “加把火,把二帝离京的消息传给京中那些宗室和权贵们。”

    多跑点,最好主和派和投降派全都跑了,城里不要留任何一个拖后腿的。

    接着又让另一个兵马俑去京郊大营:

    “之前安排好的队伍可以行动了,堵在南逃的路上抢劫财物。别让他们带走一文钱,免得便宜了那些金人。”

    扶苏特意组建了骑兵队伍,让他们打扮成马匪的样子,就等着劫掠这些皇亲国戚。

    秦将闾忍不住问:

    “大哥你套路怎么那么多?”

    居然还有假扮劫匪的戏份。

    扶苏没搭理他,只催促兵马俑们赶紧去行动。

    不到午时,得到消息的软骨头们就已经匆匆收拾好行囊出发了。官家跑路居然不叫上他们,就不能提前通知一声,大家一起走吗?

    因为时间太急,这群人就没来得及带走太多东西。再不出城搞不好就追不上皇帝了,而且现在要出城的人太多,城门口有点拥堵。

    刘彻对此十分上心,甚至还亲自去城门指挥兵马俑给他们疏导交通,生怕他们跑不出去。

    秦将闾点评:你人还怪好嘞。

    李纲已经懒得管他们了,跑吧跑吧,反正他死战不退。这群人根本指望不上,跑了也好,免得战时指手画脚,打到一半非要投降议和。

    南逃的人想得都很美——金军还没到,而他们有马车可以赶路,肯定能在金军抵达之前就逃出很远。

    然而谁都没想到,跑出去没几天,他们就遭遇了劫匪。

    骑着高头大马的劫匪不仅抢走了他们的钱财车马,还抢走了他们的妻儿老小。徒留一群男人在风中面面相觑,被留下的不是青壮就是有官身的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90-100(第4/35页)

    者。

    这年头劫匪的马都要比官府的健硕,简直没处说理去。

    身无分文还没了代步工具的他们一时间迷茫起来,是继续往南走,还是调头回京?可是他们之前赶车走了几天,已经距离开封很远了,走回去万一遇到金军怎么办?

    靠双腿赶路实在困难,最后他们只能选择就近找个地方歇脚,暂且躲藏。然后派遣没被掳走的壮年家丁去最近的城池,有些家族在那里还有产业,能弄来其他车马。

    “主家,我等发现不远处就有个村庄可以落脚。”

    一群人灰头土脸地来到村庄。

    进村一看,好家伙,官家居然也在这里!不仅是官家,比他们先出城的那些达官显贵竟是全在!

    而且在场的全是男人,一个女眷和幼儿都见不到。

    众人面面相觑。

    徽钦二帝气得咬牙切齿:

    “该死的贼匪!可恶至极!该死的李纲!竟还没派兵来解救朕!”

    此时,劫匪已经带着钱财人口跑远了。

    然后不幸地“遭遇”了之前逃离队伍要回京的平定军。

    平定军神奇地打败了劫匪,带着这些钱财和解救的老弱妇孺去了最近的县城,暂且落脚。

    而躲在村庄里抱团取暖的徽钦二帝和权贵男子们,则很倒霉地遇到了已经杀到开封附近的金军,被当场抓获。

    一切就是这么地巧合呢。

    第92章 说来可能不信,我是被迫起义的

    这几日开封城内的众人,心情可算是跌宕起伏。

    先是皇帝和达官显贵们纷纷出逃,丢下百姓自己去了安稳的南方。城中怨声四起,但跟着他们走的百姓人数倒是不多。

    一来,城中一直在流传平定军能阻击金军的流言,开封城的形势并不怎么危急。

    二来,对普通百姓而言逃难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小事。贵人们可以带着家当坐马车悠悠闲闲地出发,他们却要自己背负行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南走。

    辛苦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很危险。

    朝廷一乱,各地贼匪四起。哪怕路上好运没碰见金军和匪寇,失了家宅土地的庶民日子也过不下去,迟早坐吃山空。

    因而城中百姓只是怨愤贵人们独自出逃,心里渐渐生出了“这样的狗皇帝不要也罢”的危险想法。

    李纲没有空去管城中流言。

    他也没心思管,甚至还有点放任。因为李纲想做的是守卫国土,而不是守卫傻缺君王,他也是有脾气的。

    李纲不管,其他手里没兵的臣子就更管不了了。控制流言得官差配合,官差衙役都被李纲调去干别的了,哪里有人手分给他们去抓传瞎话的百姓。

    在这样微妙的气氛下,又有一则新消息流传了出来。

    先是有零星一些被皇帝带走的平定军士卒悄悄跑回了开封,惶恐地找到暂且接手平定军的将军,说了自己逃回来的缘由。

    那将军是个主战派,自然不会苛责有心卫国的好儿郎。对于皇帝南逃的事情,他心里也憋着火呢,看他们跑回来,将军其实也有暗爽。

    他摆摆手,让士兵们赶紧入队。

    皇帝当时带人是随便拉了一些队伍就带走了的,压根没去清点计算到底带了谁。现在士兵们回来,只要把他们打散到别的队伍里,皇帝恐怕都不知道有人做了逃兵。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将军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一两个逃回来还好说,他们也不一定有认识的人同在南行的队伍里,其他士兵不见得会检举他们。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日下来越来越多的士兵跑回来。粗粗一数,快有百人了。

    这么多人,皇帝是瞎了才会发现不了。

    就算皇帝发现不了,跟着皇帝一起走的心腹将领也会察觉到人数不对劲。

    将军头疼起来,赶紧去找李纲,想商议个对策出来。

    李纲木着脸给他看最新奏报:

    “你的消息过时了。”

    零星跑回来的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