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速度不够快,他们又没有代步工具。所以从之前跟着皇帝出发再到回京,用时不短。
这个时候,南边该发生的都发生完了。
李纲这里收到了平定军分支的传讯,说他们解救了不少女眷和老弱。
在平定军口中,事情是这样的——
他们跟随皇帝南下,期间有一些零散的士兵不肯继续往南走,自己悄悄跑回来了。起初人数少还好,人多之后皇帝就有意见了,非要派遣人去把逃兵抓回来。
而后王驾就在某处停留,等待外出的平定军将人抓回。
结果没想到他们早就被山匪盯上了,分了一小半人出去捉逃兵之后,山匪认为这个队伍战斗力大减,正是出击的好时候。
于是山匪就打上门了。
皇帝自己停在那里不动,目标那么大,还一停就两三天。山匪对附近又熟悉,攻打起他们来简直事半功倍,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
留守的平定军只能护着皇帝逃跑,其余的辎重等物无法兼顾。毕竟带着它们跑太耽误工夫了,一不小心皇帝也要被抓走。
然而山匪有备而来,他们的这番出逃也不顺利。
将军看到信件里说那些贪生怕死的男人为了自己逃跑,丢下妻儿老小不顾,任由他们被山匪捉走了。
将军气得怒发冲冠:
“真有此事?!”
李纲叹了口气:
“那些人的家眷也是这么说的,应当不假。”
将军一愣,这些人被救出来了?
他接着往下看。
信中确实没有抹黑那些男人,“山匪”在抢劫那些人时故意放了点水,给了男人们逃跑的时间。
虽然不是每个跑的时候都不顾老弱妇孺,但大部分确实是只管自己逃窜。那些被丢下的亲眷心中有怨愤,在平定军写信时就也跟着写了一封,谴责那些人自己逃跑。
开封这里只看到有受害者同样声讨软骨头男人,没看到非受害者为自己家的男丁叫屈——主要他们也不知道平定军写了什么——所以李纲等人就默认所有男人都这个德性了。
想想他们弃城而逃的举措,好像也不让人意外呢。
说回山匪。
山匪掳走了钱财人口后,可能有些得意忘形,并没有太过遮掩自己的行径。被派出去捉拿逃兵的那支队伍察觉到了端倪,赶紧回来支援。
这件事情上信件里写的语焉不详,似乎在遮掩什么。
聪明人一看便知:
“看来这支队伍不曾认真搜寻逃兵,只是在做样子糊弄官家。约莫打的是拖延几日之后,说实在搜寻不到,顺势回来复命的主意。”
反正皇帝还指望他们保护自己,又不可能计较他们没抓到人。到时候再渲染一下附近山匪横行的危险,皇帝就不敢继续停留在这里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90-100(第5/35页)
,只会催着继续上路。
只是没想到他们离开后才拖延了两日,皇帝就被山匪打劫了。
由于捉逃兵是在做戏,这支队伍便没有走远。反倒是装模作样打探逃兵消息时,意外听闻了有山匪做了笔“大买卖”,怀疑是皇帝遇到了危险,及时赶来支援。
——虽然没救到皇帝,但及时救下了他们的亲眷,怎么不算及时呢?
后续就是这支队伍担忧他们人少,继续在外待着还会遇到其他危险,干脆先护送贵人们去周围县城里待着。
而后从贵人口中得知了他们离开这两日发生的事情,写成书信传到开封,告知开封守将一声。
书信的最后,平定军的负责人表示:
“还请将军派兵去解救官家!”
没了钱财马车傍身的皇帝估计还在哪个地方猫着呢,走不远的。李纲要是不赶紧去救人,皇帝一定会狠狠记他一笔。
将军揉揉眉心:
“这都是什么事,开封正是局势危急的时刻,还要分出人手去给官家善后。”
将军有些不情不愿,但他也知道自己这边没有拒绝的余地。等打退了金人,皇帝还是那个皇帝,算起旧账来他们谁都吃不消。
李纲麻木地说他已经派人去清点兵马,分出一支往南接应皇帝去了。算算时间,现在应该清点完毕,正准备出发。
将军脸色难看:
“可金人已经进入开封地界了。”
一个搞不好,这支队伍就要在外头和金人碰上。
李纲叹气:
“官家距离此地也不远,走快一些、倘若没碰见金人,还是能把人接回来的。”
别看他们出走快十天了,路上因为带的东西多、养尊处优的皇帝又受不了颠簸,行进速度其实不快。
之后更是在原地停留了两日,又耽误了赶路的工夫。总之到如今,他们竟然还没走出开封府的范围,而是在边界停留。
金人从河东路打过来,算是从西北往东南打。路线稍微往南偏移一点,就会撞上南界的皇帝队伍。
偏偏走哪条路,其实不是金人决定的。
完颜宗翰往开封打本来就是为了来和皇帝谈判,借此牵制岳飞的。路上听说皇帝南逃了,自然不会继续直奔开封,而是朝南去追皇帝。
不然跑到开封也没用,开封里如今做主的同样是个主战派的硬骨头,去那边得被李纲和岳飞前后夹击。
李纲选出来接应皇帝的队伍还没出发,又有新的消息传来了。
这次送来的是个更糟糕的内容:
“报——官家和诸位重臣皆被金军俘虏了!”
李纲大惊失色:
“怎么会?!”
传信兵神色凝重,说他们在外打探金人足迹时,发现金人往南去了,疑似是直奔皇帝而去的。
结果还真让他们好运碰上了皇帝,一口气全部抓住,一个都没能逃出来。如今金人正拿着皇帝当挡箭牌,和岳飞的军队对峙,还想抓着皇帝来开封捞油水。
完颜宗翰想着,自己手握皇帝,开封怎么也得开城迎接他入内吧?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李纲不用分出兵力去救皇帝了。因为已经晚了,送士兵出去打金军也救不回来,只能投鼠忌器地和金人谈判。
虽然李纲可能并不觉得这是好消息。
秦将闾这边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
秦将闾担忧地问道:
“接下来该怎么办?李纲不会真的为了狗皇帝妥协吧?”
始皇听着“狗皇帝”这个称呼,不由有些心塞。皇帝一词是他发明的,如今被后人霍霍成这样,感觉逼格都掉光了。
晦气。
后世怎么什么人都能当皇帝。
刘彻冷酷地说:
“金人还想来开封?赶紧把他们打回老家去,带着那两个货色滚远点,少来祸害中原。”
言下之意不要给他们过来的机会,这样就无需做选择了。
嬴政则道:
“哪怕这次他无法从宋人手中讨到好,回金国之后,依旧可以传国书,以人质威胁赵宋朝廷给他们进贡。”
所以得让那对父子的皇帝身份彻底没了用处,无法再对中原形成威胁。
比如,另立新君。
新皇帝只要强硬一些,就可以不给金人送东西。
但问题又回到原点,新君要得到朝廷承认,就得是赵宋血脉。可他们折腾这么久,不就是为了叫赵宋断绝统治吗?
始皇慢悠悠开口:
“也是时候该称帝了。”
让新朝廷掌控中原,这样赵宋的愚忠臣子手里没什么筹码,想给金人送好东西都拿不出来。
一提到称帝,刘彻神色就是一变。
国号这个还没商量好呢!
李世民不在,他一人势单力薄。然而对面有三个大秦之人,占尽优势。
刘彻状似不经意地提到:
“也不知系统何时会发放那十抽的奖励,届时我们就能多一些帮手了。”
这是威胁。
地府里那么多朝代的人都看着呢,等十抽过后他们就会来到阳世。大秦如果现在就仗着人数优势把国号强行定下来了,那等他们来了,秦人就是众矢之的。
扶苏眨了眨眼:
“其实,那十抽也不是非用不可。如今只有我们五人,竞争稀少,反而占便宜。”
刘彻心道如果没有你们父子两个,他肯定不想着再抽人。秦汉唐三个皇帝互相牵制也不错,确实不需要进新人了。
可秦朝优势太大,刘彻没得选。
想到这里,刘彻越发狐疑。
他明白的道理,这对父子怎么可能不明白,他们当初到底为什么任由宿主使用第二次抽卡机会?
其实原因很简单。
父子俩是半路插队的,压根不是正经卡牌。作为外来者还想扰乱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不可能坐视不理。
要是他们强行阻拦秦将闾抽卡,说不准以后系统的奖励就不是抽卡机会,而是直接送随机卡牌了。
既然如此,不如就主动配合系统,说不定还能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刘彻和扶苏你来我往打了一会儿没有意义的太极后,也不再继续说废话。始皇一锤定音,表示先不定国号。
他们完全可以先以起义军的名头起事,然后推举一个“首领”出来。等到收复大半国土之后,再商议国号也不迟。
这个折中方案,刘彻是可以接受的。
而扶苏又提出了另一个缺德计划:
“既然这样的话,不如把徽钦二帝的价值都榨干吧。不必阻拦金军来开封,就让他们过来,然后叫开封众人看看这对父子的嘴脸。”
数日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90-100(第6/35页)
,金军大军兵临城下。
完颜宗翰以二帝为筹码,要挟李纲开城放他们进去。李纲左右为难,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
金军于是退而求其次,又要求李纲给他们搜罗金银美女等物。还说给足了数量,他们就会放二帝回朝。
朝中如今没有主和派搅局,就剩主战派被气得咬牙切齿。
一时间谁也不敢提不送东西的话,那样会被打成不忠。但又实在不甘心被金人牵着鼻子走,何况这些要求委实过分,实在难以满足。
众人紧急商议对策。
李纲问道:
“太后等人还未被接回京中,此事我等如何做主?”
但凡有个地位尊贵的人在,他们都知道该听谁的。现在留下的全是臣子,真是左右为难。
他们不知道,太后什么的基本是回不来了。
即便兵马俑救下了女眷老弱,可也掩盖不了这些人同样选择了南逃的事实。只不过是他们这样的人落到金人手里下场会很惨,兵马俑才把他们抢了出来,不代表他们就是完全无辜的。
里头当然也有做不了主,只能被迫跟着南逃的人。但大部分还是自己也怕了,弃城而去。
始皇一行就没打算送他们回京。
不是要南逃吗?那就去南边待着吧。
如今人已经被遣送去了南边,不出意外会一直送去最南端的广南沿海。这里保证不会遭遇金人劫掠,特别安全,就是日子可能没那么好过。
享受了这么多年优渥的生活,压榨着民脂民膏,后半辈子当个寻常百姓也不算委屈他们了吧?
况且宋朝百姓还算富庶,比前头不少朝代好得多呢。宋人不是自得于他们经济繁荣、文娱兴盛吗,那就别抱怨当普通老百姓日子苦。
嬴政眉头微皱:
“旁人也便罢了,那些人里有皇室的男童,若被宋人寻到……”
斩草不除根,恐怕赵宋会复国。
所以当年嬴政把六国的几个亡国之君都弄死了,甚至没有留到大一统之后再杀。
扶苏的阿父却不同,留了他们一条命。
始皇受到爱子的影响,行事作风上与嬴政略有不同。
他说自己这边有这么多厉害人物,难道还怕赵宋复国吗?哪怕杀了这些人,宗室子弟那么多,想复国的随便找个赵家偏远旁支也会蹦出来,没必要对什么都不懂的幼童下手。
扶苏也轻描淡写地说:
“实在担忧,还能送去海岛上。”
有些岛屿也有人定居,在海岛上与外界隔绝,想来复国的人也没本事找到人、还把人带回来了。
去哪里当平民不是当呢,海岛上日子也能过得下去。能留一条命就算不错了,何况他们也没把人弄成阶下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