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90-2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然就是像本次恩科这么考。”

    “陛下与孤怜惜你们要额外加考一场,特意省略了之前的会试,让你们直接考能力。相当于叫许多原本没资格参加能力考核的人拿到了考试资格,尔等不感恩,竟然还有脸来闹事吗?”

    这是在偷换概念。

    但是没有进修过名家辩论的学子们被憋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想反驳又找不到该怎么反驳。

    最终只能干巴巴地说一句:

    “往年都是考完进士直接选官,也不见朝野出现问题。”

    所以加试本就是无理取闹!

    扶苏精准看向开口的人:

    “往年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不如我们废除科举制,重新启用九品中正制?”

    而且谁告诉你之前朝野没出问题的?

    那人:……

    他知道九江王的意思。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前老旧的制度已经不合适了,天下需要寻求变革。

    本朝中人其实不知道封建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末年。科举制是注定要衰落下去的,再不改,只会成为压死帝制的又一根稻草。

    扶苏当然清楚历史进程难以阻挡。

    但在新时代到来前,他还是希望能为帝制做点什么。他阿父建立的制度,就算落幕也得是轰轰烈烈的落幕,而不是被人批判得体无完肤。

    何况,让王朝以一个不错的姿态迈入新时代,总比像个需要被彻底打碎的旧墓碑一样接受改造要好。

    提前给后世打好底子,后人也能以更快的速度腾飞,这是双赢的局面。

    扶苏看着底下这些还沉浸在旧日辉煌中的儒生,摇了摇头,他们需要睁开眼睛看看世界了。而当前这个位面,幸运的在于最后一个朝代好歹不存在两族内讧。

    扶苏走向高台边缘西北角,面对着那里几个面露不忿的学子。

    他态度温和地问出犀利问题:

    “天子选官,选的是会背书的人吗?”

    无人回答。

    “清河崔路遥,孤问你,倘若你现在担任县令一职,你需要做什么?”

    崔氏的天才回答不上来。

    因为他这些年一直在死读书,他没去了解过这些。

    县令要做什么,他怎么会知道?

    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小小一个县令,他要考上状元,他要留在京中。不会沦落到去当县令的,那是二甲三甲的进士要走的路。

    扶苏轻笑了一声:

    “好,那我且问你,京中六部的主事要做什么?是每日拿着四书五经写策论吗?还是学着孔孟先贤那样天天去宫中劝谏皇帝怎么当明君?”

    崔路遥的脸涨得通红。

    扶苏意味深长地说道:

    “孔孟教你的是做人的道理,但他们为官的那套方式,已是两千年前的旧历了。”

    春秋战国时期,大才们奔走各国。见到国君先高谈阔论一番,让国君惊为天人。

    可到了如今,你再看呢?

    从没听说过哪个大才是直接去求见皇帝的,然后通过一番话让皇帝折服,一步登天封侯拜相。

    除非是乱世。

    无脑学先贤是要学劈叉的,现在的臣子要做的是学会干实事,脚踏实地。

    扶苏走回高台正中心:

    “科举改制势在必行,不过陛下怜惜你们寒窗苦读十余载,不会直接废除旧制。新旧两制暂时并行,十年后旧制废除,只行新制。”

    十年的缓冲时间足够了。

    扶苏说完这些,最后宣布了本次恩科会试的结果:

    “诸位应该没有仔细研究过榜单吧?”

    “请中选的学子按照类别,分别前往不同的衙门报道。先从吏员做起,试用期三个月,三月之后表现优异者可以转正。”

    转正时能任什么官,就要看当时空缺了什么官位了。表现得好的,直接成为主事不难。表现一般的,就从基层小官做起。

    “红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90-200(第7/79页)

    的贡生回去好好准备,三日后殿试,陛下亲自考你们。”

    红榜考生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并不只有几道题答得不错。这种综合类的人才自然需要重点关注,所以他们可以参加殿试。

    众人这才回过味来。

    等扶苏一走,纷纷挤到榜前去细细研究,果然发现张贴的榜单分了好多份。黑榜上写了朝廷不同的部门,竟是考完就可以直接走马上任了。

    往年其实进士分完三甲之后,任官也是有一套流程的。

    想进翰林院的,得去参加翰林的加试。一甲不用考,直接进,二甲三甲需要通过加试进入。

    考不上加试的,就只能去等吏部给他们分派职位了。运气不好就是外派去当县令,还得自己打点,看能不能塞点钱托点关系把自己送去更容易做出政绩的富裕之乡。

    可如今榜上写的竟全是京官的职位。

    这一下子,不少人的天秤就倾斜到了新试这边。

    闹事的举子里不少是因为在考场上太震惊了,脑子糊成了一团,根本没想起来该怎么答题,最后才会交了空白卷或者很糟糕的答卷。

    但仔细想想,提前有准备的话,自己去答这个卷子也不是那么难。

    尤其看过那些“天才”的卷子之后。

    考生们:emmm

    就有一种“写得还不如我”的感觉,就这就这就这?

    可见高分低能屡见不鲜,会念书不代表会做人做事。虽然不是必然的,也有读书和干活都很擅长的人,但至少这次闹事的天才们里没看出来有这方面的人才。

    他们倒也不是真的就不会干事,纯粹是心态不行,才答得稀烂。

    可是考生们不这么想,他们只看到了结果。结果就是答得什么玩意儿,由此可以论证他们确实只懂考试,不懂为官。

    扶苏倒也没把所有考砸了的天才试卷都展示出来,就展示了闹事的那几个。

    旁人的大家没看见,这几人的却贴得清清楚楚。所以考生们只能确定这几个天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声一落千丈。

    大儒在楼上叹惋:

    “他们也就是时运不好!”

    这些天才想为自己博个前程又有什么错呢?还不是皇帝不做人,非要闹幺蛾子。

    扶苏走上二楼:

    “他们要是真有本事,明年的新试考得出色,自然可以为自己正名。诸位先生无需如此惋惜,有本事的人总有崭露头角的那一天。”

    大儒们敢怒不敢言。

    你说得倒是轻巧!

    人家这次被舆论质疑成徒有其表,万一心理崩溃了呢?那就没有以后了,可能好好一代天才直接陨落。

    扶苏其实不怎么在意这个。

    天才陨落,也是儒家的天才陨落,和他杂家弟子有什么关系?

    当皇帝的都是很现实的,皇帝不需要一堆玻璃心臣子,他们可没空哄人。承受不住只能说明他们不适合官场,早点出局也不算坏事。

    真以为官场是什么象牙塔啊?

    危险度高的地方就是得要求苛刻一点,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大儒们收敛情绪,询问九江王殿下怎么上来了。

    扶苏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这几个老头:

    “孤来提醒诸位一句,只教四书五经的学院已经过时了。诸位还是回去思索一下如何改制吧,不然以后生源只会越来越少。”

    说到这里,他轻笑一声:

    “不过诸位其实也不必担忧这个,毕竟你们无证办书院本就不合规矩。往后官府会设立官学,就用不上尔等费心了。”

    说完扶苏就离开了。

    几个大儒被气得浑身哆嗦。

    这是挑衅吧?这绝对是挑衅!

    大儒们觉得不能这么坐以待毙,他们一定要想个办法自救。

    但还不等他们想到办法。

    天下第一书院院长那最得意的门生顾之禾跳反了,站出来痛批恩师开设的书院沽名钓誉。

    顾之禾掌握了他恩师太多的把柄。

    从恩师本身在朝中做过的事,到他开书院之后进行的私下交易。

    书院这种存在本来就不太干净,嘴上说只接受有本事的学子考进来,其实走后门的不要太多。

    再加上朝中同党那么多,担任考官的很多都是自己人。哪怕不故意弄科举舞弊,同一个书院同一个老师交出来的学生,在答卷上其实风格还是比较相类的。

    所以即便糊名,那些考官也更倾向于选拔和自己风格近似的学生。这么一选,大概率选中的就是恩师书院的学子了。

    外界只看到第一书院科考成绩好,却看不到内部的猫腻。

    顾之禾现在撕破脸皮,把他们的这些套路抖得一干二净。这一下不仅得罪了书院,还把往届学子也得罪了个遍。

    这些年书院不知道送出了多少人,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吏数不胜数。所有人都觉得顾之禾是丢了相位受刺激太大,直接疯了。

    顾之禾自己知道自己很清醒。

    他怕什么呢?他只是偏远小地方出来的乡下人,背后也没有多少宗族支撑。他们顾家顶天了算下来也就那么二三十口,还是加上了女眷和姬妾。

    大家族才最怕满朝得罪人,小家族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必须在阵营中做出取舍。

    何况,顾之禾也是有野心的。

    他看出来当今陛下要搞大动作,科举改制只是第一步,后续大秦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改革。而他,若想在其中崭露头角,就不得不成为帝王心腹。

    从古至今丞相数量多如牛毛,又有几个能名垂青史?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丞相达成的成就,其他丞相也都很眼热,谁不想成为下一个他呢?

    桥松对此深以为然:

    【吴起、商鞅、屈原、李斯,哪个变法者不是和全朝野作对?如果没有一人对抗朝野的勇气,那还是洗洗睡吧。】

    群臣很想知道这几个人都是谁,但是没敢问。架空就是这点不好,有的名人存在,有的名人被换了个壳子,冠上了别的姓名。

    顾之禾原本只是慢慢来的,先搞个小动作,腾出两百个官位就差不多了。现在他发现两百根本不够,就干脆直接来大的。

    齐月萱完全没发现朝中风向不对。

    她还当这就是正常的弹劾呢,顾之禾发现了恩师的问题,于是大公无私地揭发,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在和全朝野对抗。

    齐月萱傻乎乎地感慨道:

    【顾丞相真不愧是京中的五大白月光之一啊!这么清正无私,当代顾青天!可惜之前被侄子拖累,名声有了污点。】

    系统附和道:

    【萱萱你不知道,书院院长那个老头有多阴险。当初顾丞相就是被他给坑了,本来人家可以一帆风顺的。老头把他坑成了地狱模式开局,再自己假惺惺地去装好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90-200(第8/79页)

    拉他一把,骗了他几十年的感激呢!】

    齐月萱有点生气了:

    【啊?这也太过分了吧!顾丞相这么好的人,真是倒霉遇到这种老东西!幸好丞相大公无私,没有包庇他老师。不知道他是否清楚这个真相,如果知道的话,揭发老师应该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系统再接再厉:

    【还有呢,那个老头还干过别的事情。有一个学生贫寒,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学业方面其实非常厉害,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老头故意打压,给他的试卷判低分,说他还有很多不足,比不过同窗。各种pu人家,然后再悉心教导。

    等人家考上高分了,以为自己能有今天都是老师教的好。要是没有老师,就自己的那点天赋,早就泯然众人了。】

    齐月萱气死了:

    【这种人不配当老师!这么干对他有什么好处?满足他的虚荣心吗?他就那么喜欢给人当恩人?】

    系统:【那可太有好处了,人家现在可是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哦。吏部是管官员升迁任免的,人家稍微漏点好处,就能让老头受益良多了。】

    齐月萱:【可恶啊!】

    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病中垂死惊坐起,这里头怎么还有他的事?!

    他一直以为自己多年前的水平是真的很菜,刻意遗忘了那个时候自己写过的文章策论,就是不想回忆黑历史。\/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