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90-20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现在你告诉他,他以前写的文章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用什么恩师来教?

    吏部尚书咬牙切齿。

    庸师!这样的庸师必须曝光他!不能再让更多学子受害了!

    吏部尚书立刻和顾之禾站到了一起:

    “陛下,臣要揭发第一书院山长。”

    秦政静静地看着他们狗咬狗。

    吏部尚书会这么选择并不叫人意外。

    他的反水当然不是因为自己被骗了这么简单,归根结底是为了利益。

    现在再和恩师绑在一条船上,只会一起沉没。

    女声都揭发了他恩师的勾当,也隐晦提到了吏部尚书自己利用职权帮老师假公济私的事。他如今属于自身难保,想要脱罪,少不得得做点什么。

    站队是最有效的办法。

    顾之禾这边声势太弱了,急需助力。一个吏部尚书的加入,大大缓解了他的压力,多多少少可以将功折罪。

    而且谁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女声接下来肯定会不断揭发更多的阴暗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自保不得不断尾求生。

    早投诚总比晚投诚占便宜。

    顾之禾本来就做好孤军奋战的准备了,结果这一个两个的倒戈得跟他一样快。

    顾之禾:……有你们什么事啊!

    明明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现在得被迫分出去了。幸好这么多人里,只有他是清清白白的,别人都是为了脱罪,比不过他。

    秦政早就算到了这个局面。

    他端起茶盏喝了一口,任由下面的人闹腾去。

    祖父吹秦桥松,虽迟但到:

    【还是祖父最厉害,什么都不用做,总有臣子会心甘情愿地主动替祖父分忧。这就是千古一帝的本事,你们凡人学不来的。】

    正在进行激烈党争的群臣:……

    能不能看看场合啊!现在是给你吹你祖父的时候吗?尊重一下马上要倒台的朋党好不好!好歹是囊括了大半臣子、权倾朝野的第一党啊!

    第192章 布了一个极具迷惑性的局

    哪怕有一个长沙王在煞风景地吹捧他祖父,而且吹捧的内容还是他祖父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坐在那里就有的是人主动替他分忧解决心腹大患。

    作为陛下眼里的“心腹大患”之一,群臣依然只能选择假装没听见,然后按照原计划乖乖地替陛下分忧。

    没办法,谁让殿后还杵着个能揭所有人老底的女声呢?

    负隅顽抗是没有用的。

    现在认栽了,只会暴露一部分的罪状。要是死活不肯放弃抵抗,保不齐连几岁不再尿床都能被抖出来。

    群臣衷心地希望,以后女声能少关心一点国家大事。她继续去吃瓜挺好的,就吃点无伤大雅的小瓜,比如中书舍人深夜啼哭那种。

    中书舍人:……

    看似煊赫的利益集团,在纷纷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也能迅速散为一盘散沙。

    顾之禾故意当着女声的面揭发,果然引起了对方的兴趣。一切和他预料的不差,在对方无意的协助下,成功完成了分化。

    但这只是个开始。

    这群朋党只是和恩师割席了而已。

    事实上,他们私底下依然是同党。老师不能继续当党派的魁首,不代表他们不能选出新的魁首来。

    那些人看似已经向皇帝投了诚,但这里头真心的有几个,假意的又有几个,并不好说。

    不过这也不是他需要操心的。

    顾之禾的任务就是继续打击朋党,在里头挑出可用之人,那是陛下的事情,用不着他来越俎代庖。

    这方面,始皇帝陛下确实是行家。

    朝中很快进行了一番人员变动,有人升职了,有人降职了。试图潜伏在人群中伺机而动的,基本都被揪了出来。

    这群人很快意识到,他们从一开始就不该选择暗中反抗。因为没有任何意义,真要反抗,还不如正面刚,闹得轰轰烈烈,还有一丝赢的可能性。

    现在大家嘴上都说着要和朋党割席,全部潜在暗处。彼此之间也不知谁是同盟,这就很尴尬了。

    遇到危险,想求援都不知道求谁。

    扶苏觉得他们傻。

    这不是正好方便逐个击破吗?

    理由都是现成的,女主曝光了他们的罪责。如果诸位还觉得不够,没关系,他可以把之前积攒的把柄一起拿出来。

    有几个党派成员私底下互相对了暗号,确定彼此是同样的心思。找了个机会暗中聚会,商量后续该怎么办才好。

    还没开始商量呢,扶苏带人上门了。

    之前组建的盯梢队伍真的很好使,居然跟踪到了他们私下聚会这件事。连地点都扒得清清楚楚,非常好用。

    看到扶苏和卫兵出现,几人面色灰败。

    大约也是知道自己没了挣扎的余地,他们干脆也就不再示弱,把想说的话直接说了。

    其中一人骂道:

    “无耻小儿!竟派人跟踪老夫!”

    扶苏贴心地纠正道:

    “错了,我年纪比你大。”

    那人:???

    这是重点吗?

    另一个则冷笑着说:

    “向皇帝投诚也不过如此,该遭清算时,依旧要遭清算,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90-200(第9/79页)

    也逃不掉。”

    扶苏想了想:

    “这话你在这里说没用,你应该之前在朝堂上说,这样挑拨离间还能有点效果。”

    第二人:……

    他大爷的,好气!

    和九江王是辩不赢的,剩下的人没有再自取其辱,一个两个束手就擒。

    扶苏满载而归。

    打击第一书院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剩余的书院也休想幸免。这些学堂书院的乱象也该管管了,民办学堂也得有个规章制度。

    在他大秦,做什么事情都得按规矩来,老秦人不介意给每件事每个东西都编一套完整的流程,比如耕牛就有单独的牛律。

    希望本朝臣民尽快接受。

    隔了几日是殿试,秦政特意抽出了一下午的时间来监考。为什么不选上午,因为没空。

    殿试的试题也是父子俩出的。

    既然是殿试,难度肯定要比会试大,不然显现不出这批学子的能力。他们可是扶苏精挑细选出来的,综合实力强悍,大部分题目都答得不错的那种好苗子。

    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难题才能拉开差距。正好朝中最近频繁有高官被削,他们要是表现好,明天就能走马上任。

    虽说最初只能以“代某某”的名义当个实习生,可只要表现得不拉跨,转正还是没有难度的。

    毕竟朝中暂时也找不到太多合适的自己人接手那些位置,哪怕觉得他们有些德不配位,也得等有人选了再行顶替。

    所以短时间内,众人不必担心自己转正后是降职转正。

    最起码要等下一轮殿试吧。

    算算日子,还有半年呢。

    本次殿试的题目只有一道,但是考察了贡生们的多项能力。拿到题目的时候,即便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不少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题目直接选取了本位面历史上一次出名的事件,预设考生是当时朝野中的一员。要求他们以对方的身份,在事件中保全自身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类似的题目会试也考过。

    但当时只是说考生们作为仓部的司庾应该怎么把自己摘出去,并没有考察后续要如何查清藏税案、追回赋税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这次的不同,从案件发生到结束,要求考生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

    而本次的题目描述,甚至都没有详细讲解这次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只是笼统地提及了大概。

    虽然没听说过这件事的考生看完试题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到底缺失了很多细节方面的内容,答题时自然做不到尽善尽美。

    题干这么写,自然是扶苏的主意。

    扶苏微微一笑:

    “读史可以明智,希望诸位日后有空多了解一番既往历史。”

    四书五经里包含着《春秋》,这是一部史书。但可惜的是,它只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儒生们天天研究《春秋》,研究的重点却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孔子在这篇著作里表达的观点。

    那一系列的《春秋某某传》《某氏春秋》,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连孔子写错一个字都要反复琢磨,已经是本末倒置了。

    如果读史不是为了了解过往、学习借鉴引以为戒,那么读它做什么呢?作者本身在历史面前应该是排在最后的那个研究对象才对。

    考生们若有所思。

    殿试考砸了,其实并不影响他们任官。只不过拿不到太高的官位,不过对比连殿试都进不了的考生,他们的起点还是跟高一些的。

    想通了这一点,心态就能放平一些。

    那么接下来,就是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了。

    了解历史的人,占据一定的先机。不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列举不同的可能性、分别进行分析,来为自己创造优势。

    一下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考完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双眼发黑。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让他们都觉得有些吃不消,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接下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每一份答卷都满满当当许多页纸,没有一个人敷衍。

    秦政并没有认真去看,而是以极快的速度随意扫了几眼。他翻页的动作像是在清点纸张数量一样,让周围其他几个陪考官都怀疑陛下到底看没看。

    扫完,秦政点评道:

    “态度不错。”

    字迹端正,下笔认真,写得字数也不少,而且粗略一扫没有太多堆砌的辞藻和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凑字数。

    有些人态度谨小慎微一些,字里行间就能看出来。有些人更具自信,行文中也能透露出一股风采。

    秦政微微露出一点笑意:

    “明日下午,再考一场。”

    陪考官们:啊???

    不是,怎么还要加试啊?

    秦政的笑意收敛起来:

    “诸卿莫非有意见?”

    陪考官连忙摇头,不敢不敢。

    你们都能一声不吭地换了科举试卷,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加试一场就加试一场,对比起之前那个阵仗,这都不算什么了。

    往年贡生们考完殿试都要现场等待,一般来说阅卷还是挺快的,天黑前就能得到最终的排名。

    当然,不是所有朝代都这样,但本朝确实是这样的。

    因为本朝殿试一般就一两道题目,一上午就考完了。考官们先阅卷,选出觉得最好的几份递给陛下,陛下再看一遍,就能选出一甲和二甲头名了。

    剩下的二甲和三甲,基本都是由考官们商量着排序。

    不过今年不同,殿试挪到了下午。

    考了一下午,天都快黑了,哪里还有时间批改考卷?除非考官们连夜阅卷,但他们连夜,皇帝又不会熬夜干这个。

    所以众人都做好了明天出成绩的准备。

    应该这么说,已经做好了明天下午出成绩的准备。

    宫中侍从引着考生们前往一处宫殿:

    “诸位暂且在宫中休息一夜,等殿试结果出来后再出宫。”

    有考生为人谨慎,想得多一些。猜测可能是怕结果出来前,他们在外头遇到意外,不如留在宫内安全。

    朝中偶尔也有开个持续几天的超级大朝会的情况存在,所以在前宫区域给百官预留了留宿的宫室。

    本次进入殿试的贡生只有几十名,远不如百官数量多,完全能住得下。

    侍从一边引路一边介绍:

    “诸位就住在文华宫,文华宫中设有藏书阁。若是觉得闷了,可以去藏书阁借阅书籍。”

    “隔壁是武英宫,一般是武将们留宿的宫室。那里设置了小型的校场,如今无人居住,想习武也可以去那边。”

    别的宫室他们就没有介绍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