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50-16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不管,先吃为敬。

    ……

    冰浆能吸引禾嫒尺的注意,当然也能吸引其他游客的目光。

    因此,步行街里的每家冰浆店,客人都相当多。

    好在小明冰浆提供小程序下单服务,倒是不需站在门口一边排一边等。半小时后,禾嫒尺终于成功把属于自己的黄瓜冰浆拿到手里。

    拍张照再说。

    贵州的冰浆与禾嫒尺平时吃的绵绵冰、冰沙、甚至广西吃的水果炒冰都不太一样。是用新鲜蔬果、冰沙机制作出来的冰沙、糯米等主料用搅拌机搅打出来的成品。

    嫩绿色的黄瓜冰浆上撒的不是各种果酱糖浆,而是花生碎,光看样子倒是蛮特别。

    先来一勺带花生碎的冰浆尝尝味。

    “嗯?”

    口感还挺神奇?

    冰沙和黄瓜、糖浆、糯米混合搅打之后,居然变得相当绵密。

    冰浆里的糯米并未被完全打碎,尝起来还有一点软糯的颗粒感,配上咬起来嘎嘣脆的花生,让冰浆的口感更有层次。

    除了口感以外,调味也很棒。

    天然的新鲜黄瓜哪怕直接生啃,已是一道相当适合夏天的小凉菜。与冰沙一并搅打,冰凉的温度更是将黄瓜特有的清新味凸显得淋漓尽致,仿佛多吃几口就能将任何暑气都解开来。

    虽说贵阳不热,没啥暑气。

    所以捧着冰浆的禾嫒尺,开始想给自己整点热乎东西吃。

    在人潮汹涌的步行街里找东西吃是一件让人相当纠结的事。

    去队伍长的店吧,嫌人多,排着麻烦,不想排,而且可能已经排不上。

    去没人排队的店吧,害怕,人这么多的步行街里也没人排队,东西得多难吃?不能当第一个踩雷的人。

    于是禾嫒尺便走在街上,随着人流到处乱走。从人多的青云路,挤到人更多的青云市集里,再被人潮裹着从市集内冲出来,还很懵地跟在别人后头过了条马路。

    不知不觉,进入一条瞧着还算热闹,却没什么游客进店就餐的普通街道里。

    不错,这种街道好,不用排队,看起来还有好东西吃。

    这时的禾嫒尺决定使用她的探店秘密武器。

    ——被美食网红打卡APP添上真实评价筛选功能的小众点评。

    先点击附近美食,再从上往下看。

    禾嫒尺:“……完了,好像不是很好使。”

    *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贵阳的餐饮业再适合不过。

    至少赵琪芝就是这么想的。

    赵琪芝是一个家在贵阳的普通上班族,母亲赵梅则是在贵阳干餐饮业的小老板。

    边干边亏钱的那种老板。

    她亏钱的原因,不是因为东西做得不好。也不是因为步子迈很大,不自量力地盘下一家大铺子,房租高所以亏钱。

    都没有。

    她亏得实实在在,就是食材钱。

    什么?

    这年头怎么还会有干餐饮的在食材上亏钱?食材支出不是在餐饮经营中最容易控制的一环吗?

    赵琪芝以前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她亲妈开始亏钱。

    要把事情说清楚还得再往前捋捋。

    赵琪芝的母亲赵梅其实是一个有经验的餐饮人。

    多年前,她在贵阳某美食城曾经租过一个小档口,在里头专做贵州铁签小烤串。生意好得很,街坊邻居都来吃,回头客也不少,可惜后来歇业了。

    关店原因很简单,前几年景气不好,美食城凉得整个关门,她也自然只能回家呆着吃老本。

    眼见今年情况好转,还有老客说之前吃惯她做的烤串,希望她能重新营业,于是赵梅便在大家的鼓动之下决定重新开张。

    她相当谨慎。

    没有选择直接掏出存款盘下一家铺子,奔着做大做强就去,而是先弄了一辆带碳炉的小推车,从小摊开始做起。

    她不急不躁,每天老老实实去市场进货,开店之前手工穿肉,串是新鲜的,料水蘸料也新鲜做。

    照理说这么弄应该不能亏吧?

    赵梅母女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现实给她俩扇了一个大耳光。

    能摆小摊的地方,位置肯定不在大路上,甚至还会有些偏,所以新客非常少。

    老客确实有,开业前大家说得热闹,开业后才发现仅靠十几名仍保持联系的老客根本不足以维持店内生意。

    于是很快,小摊开始亏损,亏在肉钱上。

    别看贵州铁签烤串干烤湿烤一块上,放完辣椒还裹蘸水,实际上对食材的鲜度要求一点都不低。

    肉就得用鲜肉,还要当天串当天烤,味道才好。

    要是串的肉当天卖不完,放冰柜里留着,第二天继续卖,味道就会差许多。

    所以赵梅不会把当天卖不完的肉串放很久。

    一来二去,进的货总是卖不完。人是累了,钱却挣不到,相当难受。

    每天需要上班,没怎么到小摊上帮忙的赵琪芝见亲妈难过,也在想办法。

    “最近来贵阳的游客那么多,好些网红店客人多得坐都坐不下,我们家的烤肉又不差,他们店坐不下的客人可以来我们这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50-160(第9/16页)

    “没事,人家是在网上火的,我们也用网络就行。”

    这么想的赵琪芝决定试试网上拉客,于是开始在询问贵阳美食的笔记底下蹦跶。给各地前往贵阳游玩的游客们推荐自家店子。

    她跟大家保证,到店里只要报她的紫书号,她妈妈就会免费给大家先烤几串吃,尝过觉得不好可以马上就走。反正附近也有其他餐饮店,她妈妈小摊附近一条街都很好吃,而且游客基本不来,不用排队。

    有效吗?

    有。

    确实有好几位客人在看过她的拉客留言之后,表示想到她妈妈开的小店试试,然后私聊问她地址。

    当时赵琪芝快乐极了,以为自己这么干能快速给自家小店拉到新客。

    可惜远方的客人还没来得及到达贵阳,她的小紫书账号却先迎来了禁言警告。

    原因是私聊引流次数太多。

    *

    禾嫒尺正在路边刷小众点评。

    点评在贵阳不好使的情况比在桂林更严重,这儿的本地人似乎比桂林更没有使用点评的习惯。

    导致点评上的店铺评价呈现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

    最火的网红店底下会有上万条评价,评分极高,且底下的评价有相当一大部分都是真实评价,证明评分也不全是刷的,估计网红店也有些真功夫。

    而本地经营多年,并未在网上红起来的小店,评价则数量相当少,少到什么程度呢?

    可以一条都没有。

    禾嫒尺还在点评搜过下午她刚吃过的那家土豆局,两年前开的店,评价36条,总分4.2。

    评价里有12条是老板和亲戚自己刷的,而且老板似乎还在网上试着营销过,不然后头那24条真评价还真出不来。

    不好吃吗?

    好吃。

    评价真实吗?

    怎么评?

    想了想,禾嫒尺决定打开其他平台试试。

    小紫书吧,紫书网友还挺热情,经常会有本地人在外地人询问美食的笔记底下推荐一些不知名小店。

    说不定能有新发现?

    第156章

    华灯初上,贵阳居民区旁的街道人来人往,禾嫒尺站在路旁,边用鞋玩着脚下翘起来的地砖,边刷小紫书。

    几分钟前,她想在小紫书上搜索不需排队的好店,在小紫书内置搜索框里输入‘贵阳美食’四字,搜出一大堆美食笔记。

    网友们又发视频又发图的,内容相当丰富。

    禾嫒尺看进去了。

    不过没多久,她又清醒过来,将自己从刷手机的状态中抽离,并启动美食网红打卡pp的内置功能,将一些广告和虚假推荐标红。

    就连APP的胖熊猫小美都跑出来看热闹,陪她一块研究。

    这回再看,她的注意力便从美食推荐笔记上,转移到吐槽笔记里。

    小紫书玩得多,禾嫒尺已经掌握了在这个pp里寻找美食推荐的精髓。

    像《贵阳美食推荐》《来贵阳必吃榜单》这种名字的前排笔记通常热度不低,里头推荐的店子基本都有一定名气。

    有名气的店子味道虽说也有一定保证,但现在假期人多,所以到店必排队。

    像《贵阳美食避雷合集》《暴言!在贵阳就找不到一家好吃的贵州菜!》这种笔记就不一样。

    只要写笔记的用户吐槽足够精准,再态度好一些卖个萌,说自己只是标题党,希望本地网友可以介绍几家好吃的餐馆等等。

    被标题激怒点进笔记,又被内容哄着安抚过的贵阳网友就会不知不觉地在鞭子与糖的哄骗下,在评论区掏出自己压箱底的私藏好店,叫游客们好好尝尝,到底什么样的贵州菜才味正。

    禾嫒尺目前就在一篇吐槽贵阳美食的笔记评论区里,寻找今日用餐目标。

    “我得找一家距离我现在这个地方近的,不用排队的店。有没有青云集市附近的店?”

    “交通街?我看看地图近不近……”

    “倒是在一个区内,就是刚才走反了,现在离得有点远。”先记录一下,可以下次试试。

    “酸汤牛肉?我看看这家店在点评的风评怎么样,顺便看一下距离多少。”

    “……评价才58条,看起来好像还行,就是有点远,先收藏一下。”

    “爆酱铁扇小烤串?图倒是很好看,你倒是发地址啊!”天桥底下的小推车算什么位置,谁能找到哦。

    禾嫒尺在评论区慢慢往下翻,快拉到底时,一条非常详细,又带着浓厚个人情感的拉客广告评论进入她的视野。

    拉客内容写得很朴素,大概就是说自家店子以前在美食城开的时候比较受欢迎,后来因为餐饮业不好做,美食城倒闭,所以歇业两年。

    最近餐饮环境好了些,在老客的催促下选择重新开张,位置有些偏,不在主道上所以客人不多,不用排队。而且附近餐饮店很多,哪怕到她家店里试了不喜欢,也可以去别的店继续吃,整条街都不闹,不用排队。

    有意思的是,这条评论确实是广告,但广告底下却有几条真回复。

    闲着没事:是以前那家靠美食城里面,旁边是章鱼小丸子的那家店吗?一个阿姨做的,偶尔会有个小妹妹在里面帮忙的那家店?

    小赵烤串回复闲着没事:对!就是这家店,阿姨是我妈妈,小妹妹应该是小时候的我。

    闲着没事:我喜欢你们店的酱爆牛肉,下次去店里试试。

    检测不到:叫小赵烤串对吗?这家店我好像有印象,路过好几次,还见过阿姨在现场串肉,但是每次都没客人,我还以为味道不好。不过旁边那家牛肉粉倒是挺不错。

    评论区网友们有来有回的内容引起了禾嫒尺的好奇,她决定搜一下这家店在点评上的评价,顺带看一下距离。

    结果没搜到。

    小赵烤串居然没在点评登记。

    这下禾嫒尺高兴了。

    没登记是好事啊,又能久违地做登记任务薅任务金啦!

    禾嫒尺赶紧继续在小赵烤肉的评论里寻找地址的蛛丝马迹。

    小赵烤串账号想在网上拉客,当然会在评论区给出尽量标准的地址,不过不是自家摊子,而是一家花溪牛肉粉店的地址。

    小赵烤串:我家摊子就在粉店旁边。每天下午5点后开店,到了就能看见。

    再一搜,这家花溪牛肉粉倒是挺近,就在禾嫒尺所在这条街的街角拐弯处。

    看样子已经开张好些年,评论区评价一共才26条,评分是可怜的3.8。

    难怪小赵烤肉不在点评登记,估计是觉得登记了也拉不到客,有那功夫不如在小紫书多拉客。

    “要不试试这家?”还能顺便把点评的店铺收录任务做了。

    ……

    跟着导航走,没花太多功夫,禾嫒尺便找到了花溪牛肉粉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