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8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1/15页)

    第171章

    过万的日收入,并不完全来自于这次贵州之旅发布的作品。

    实际上禾嫒尺的贵州相关作品仅有几篇图文饮食日常笔记,三部长视频,一部排雷视频。

    她来贵州总共也就两周多,作品发出的时间更是不算太长,浏览量虽多,短时间内也还真没让她能一口气日入过万。

    这回新作品有用是有用,不过实际上主要还是老作品在持续发力。

    她在4月左右发布的广西逛吃旅游系列作品,就在最近新增了不少浏览量。

    好些之前看过作品,或是最近想去广西玩耍的学生们,这回终于找到机会,憋着劲去玩呢,让禾嫒尺某些已经不太能给她带来太多收入的作品,数据猛增。

    再加上因为之前没拿捏好逗音用户的喜好,禾嫒尺在逗音的粉丝数量一直都不算特别多。

    前些天《光天化日之下掉包肉串?》短视频在逗音登上过热度榜单后,新来的网友以及粉丝,相当全是新流量。

    让她莫名其妙多出一个平台的粉丝数,而这些粉丝网友,全是以前不认识她的人,自然也没看过她的任何往期作品。

    而她的作品已经有了些基础,像鹏城网友、准备去广西玩耍的网友、甚至想去鹏城玩耍,或是住在广东,想大热天踏青泡温泉的网友,都能在她的往期作品里找到些许灵感。

    禾嫒尺算了算,光是往期旧作品的部分,就在昨天给她提供接近6000的日收入。

    自从开始放暑假,她的旧作品收入就没一天能低于2千。

    四舍五入,相当于她的睡后收入能达到一个月6万。

    自从前些天她的贵州作品连续发出,这个数字已经逐步上升,从她去六盘水开始,就稳在3千左右,并一直继续往上涨,等她的排雷作品登上热度榜之后,更是飙升飞快。

    不说别的,光是从化那家被她推荐的店就在一日内给她提供500收入,而广西的农庄、崖边鼎锅饭给她带来的收入,也分别有300和600多。

    连带年初时被她推荐的泰国菜冬阴功也开始获得新流量。

    开在鹏城的社区牛排屿田鲜肉铺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好些居民在店里整块整块的买牛排,据说最近还准备整新业务,热闹得很。

    既然旧作品给她带来了接近6千的收入,那么剩下的部分,就确确实实是从贵州新作品里来的。

    怎么会忽然快速赚这么多呢?

    主要还是和大家去贵阳玩耍的目的重点,在吃上有关。

    好些住在四川、湖南、重庆的游客都热得不行,就想就近找个凉快的地方歇。

    大家跑贵阳也没想怎么玩,天天就是到处乱吃。

    再加上她在贵阳写推荐时,基本都是一条街一条街的推。(只有她吃过的店被推荐才会有影响力收入)

    量大出奇迹,积少成多,再加上前些天的作品有争议,获得了些热度,小小爆发一下,总收入便过万啦!

    禾嫒尺高兴地在床上打了个滚。

    “嘿嘿,保持一下,每天都这么多,我就是月入30万的富婆,四舍五入六盘水全款一套房!”

    “要是持续一年,在鹏城获得我自己的房子也不是梦啦!”虽然她暂时不买,但想想也是可以的嘛!

    抱着对未来的幸福幻想,禾嫒尺差点美美地睡了过去。

    在完全睡着之前,她忽然惊醒:“今天洗的衣服好像还没晾!”

    ……

    前一天折腾得有些晚,两人都醒得不太早,刷完牙洗完脸,已经10点多。

    自由行就是这点好,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前提是旅游搭子的作息也和自己一致。

    大圈圈显然是个夜猫子。

    她醒得比禾嫒尺还晚一些,主要是因为——

    “小迟,我们预约一下去黄果树瀑布和龙宫的门票吧?”

    她研究玩的事去了。

    安顺附近景区不少,龙宫漂流距离市区只有24公里,黄果树瀑布则是10公里不到,来都来了,不玩白不玩。

    大圈圈虽然说要拍一期贵州漂流挑战,但她第一站并没选择去特别惊险的漂流景区,而是先挑了个平缓的地方先试试。

    当然啦,去龙宫实际上也不是奔着漂流去的,就是她觉着网友们发的图好看。

    顺带的,还用这些好看的美照把禾嫒尺也给忽悠住,来跟她一块漂。

    因为游人多,所以贵州的旅游景点到了旺季时,基本都需要提前预约门票。

    要是不在网上提前购买,到了现场排队买票都不一定能排进去。

    这不,黄果树瀑布的门票今明两天都卖没了,最快也得后天才能去。

    倒是龙宫漂流去的人少一些,明天还有票。

    从安顺过去也方便,高铁站到景区之间都有直通车,再不然打个滴滴也行,五六十块就能到。

    两人算着时间,也不管那么多,把门票、观光车票先买了,然后便下楼找早餐吃。

    禾嫒尺还念着昨晚没吃明白的剪粉来着。

    然而才刚下楼,两人还没找到目标剪粉,便被路边一家正在炸饼子的老店吸引住眼球。

    早上十点多,不上不下的,实在算不上什么饭点时间。

    路上不管是早餐店还是正餐店里,客人都不多。

    这家炸饼子的店里刚进去一波客人,看样子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游客。

    操着一口禾嫒尺听不太清楚的口音,在店里点东西吃,瞧着就热闹。

    人的注意力总是容易会被声响引走,不自觉地奔向热闹的地方。

    禾嫒尺还在一旁观察,判断自己到底是要继续找剪粉吃,还是进店看看这儿的大饼子到底是啥。

    大圈圈已经快走几步,跑店门口的油炸摊前问:“老板娘,你卖的这个炸饼是什么?”

    店里说话的人多,油炸声也不小,两人来回说了好几次禾嫒尺才听明白。

    “油炸粑稀饭!”

    这家店卖的不是炸大饼,而是一种她以前听都没听过的食物。

    不对,也不能说是完全没听过。

    因为她之前曾经在自己的视频评论区底下见过网友给她推荐来着。

    名字听着有些复杂,一时没想起来。

    作为一名美食博主,禾嫒尺对于所有自己没吃过的东西都拥有一定好奇心,所以她决定点一份试试。

    “一份4元,扫码支付。”

    “那我俩一人一份,来两份吧。”

    禾嫒尺仔细问过,才知道其实油炸粑和稀饭也可以分开买,稀饭2元,油炸粑也是2元。

    她点过单后,没像一般客人那样,进店直接找桌椅坐下,而是取出她的设备开始拍摄。

    店老板见她取出道具拍摄后,动作也没什么变化。

    她先是将巴掌大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2/15页)

    圆饼状油炸粑放进油锅里炸。等火候差不多时,再将它从油锅里捞出,放至砧板上,按照井字切法给它来几刀。

    刚炸好的油炸粑切起来“咔嚓”作响,光是听声音都觉着脆得很。

    随后,老板又拿起手边的陶瓷敞口大碗,在盛放稀饭的大锅里打上一大勺稀饭,随后在稀饭上撒了一些黑色的瞧着像是芝麻碎的碎末,最后再往稀饭上淋一勺热猪油。

    滚烫的猪油与稀饭接触时发出“滋啦”一声响,最后,再将切好的油炸粑盖在上头,一份安顺特色早餐油炸粑稀饭便快速完成。

    禾嫒尺赶紧进店里坐下,把相机架好,准备调整角度。

    而大圈圈则已经耐不住好奇,开始用一次性筷子搅盖在油炸粑底下的稀饭。

    店里的稀饭和两人原本想象中的稀饭完全不一样,只见稀不见饭。

    奶白色的米浆里看不见任何饭粒,黏稠得很,比起稀饭,或许跟禾嫒尺心中的米糊糊概念更相似,大概是将大米打碎了再熬的浓稠米汤。

    油炸粑倒是跟禾嫒尺想象中比较相似,和平时吃的糍粑有些类似,大部分都是糯米做的。

    里头裹了一层红豆沙,瞧着馅还挺多。

    大圈圈见禾嫒尺在拍她研究油炸粑的样子,还主动地用筷子将它夹起,再用它拌上白稀饭,凑到镜头前让她拍个特写。

    等确认禾嫒尺已经录下素材,她才试探着咬一口。!!!

    “咸的?”大圈圈对嘴里的味道有些惊讶,于是又再咬下一口细品。

    “确实是咸的,不对,好像还有一点点甜?”

    “不愧为西南四小龙之一,南北甜咸之争来到这里会全部懵圈的地方。”说着,她又补上一句,“昨天的破酥三鲜包居然也是咸甜口。”

    禾嫒尺乐:“你还惦记着昨天的破酥包呢?”

    大圈圈把油炸粑啃得咔嚓响:“肯定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魔性。”

    禾嫒尺被大圈圈说得好奇,不折腾相机了,先吃一口尝尝味再说。

    她没像大圈圈那样,直接把油炸粑和稀饭混合了吃,而选择是先分别将不同的部分尝一遍。

    刚出锅的油炸粑哪怕放在稀饭上好一会儿,也还是热得很,烫嘴得厉害。

    咬一口,外壳酥脆,里头糯米的部分粘牙,还带着豆沙馅,一口下去层次相当丰富。

    不过味道确实咸。

    跟禾嫒尺印象中豆沙+糍粑的印象完全不同,还让她反应了好一会儿。

    随后,她用筷子挑起少量稀饭尝。

    稀饭的调味也属于咸口,味更轻,打碎的米浆喝起来有米香浓厚,而浇在稀饭上的那勺黑色碎末却带有一丝甜味。

    这勺碎末被热猪油淋过之后,还带一股焦糖香,与浓稠的稀饭拌在一块,瞬间让这份只需2元的稀饭变得层次丰富起来。

    于是禾嫒尺又用筷子将黑色的粉末挑起来一些品尝。

    “这是什么?”似乎有些熟悉,却又没吃出来是啥?

    第172章

    酥脆的油炸粑裹上厚厚一层稀饭,咬上一口,专属于碳水化合物的满足感便直往上涌。

    稀饭的油润绵香,与油炸粑的香酥粘牙一同在嘴里荡漾开来,虽然禾嫒尺暂时不太吃得惯,却又依旧被这种有些奇妙的口感吸引住。

    将嘴里的食物咀嚼完后,下意识地又来上一口细品。

    稀饭上那层黑色的粉末被搅拌过后,里头那层淡淡的粮食香气与少量甜味将咸口的油炸粑和稀饭衬得更魔性。

    而且油炸粑是咸口的,所以尽管是炸物,吃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腻,反而很适合当早餐。

    要是能习惯这种吃法,一段时间不吃后,大概率会莫名想念这种神奇的口感和味道。

    在这住的居民要是哪天离开家,估计会相当想念这一口。

    给禾嫒尺的感觉和广东早餐时候常吃的肠粉、桂林的米粉有些相似。

    适合当地人,且划算。

    一份也才4元,单买更便宜,2元就行。

    油炸粑和稀饭既然能分开卖,估计最早之前,就是两种分开卖的不同食物。

    就像油条和豆浆。

    也不知最初到底是谁先将这两种食物互相结合到一块吃。

    总归不管在什么时候,人们都会想出能让自己吃得更好,过得更好的方法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适应这种新口味,例如隔壁桌的游客,就有一半吃不惯。

    “我还以为豆沙馅会是甜的,吃起来好奇怪啊。”

    “越吃越想念红糖糍粑……”

    大圈圈倒是适应得快:“我以前好像也吃过类似的咸口粑,不过这么拌着吃还是第一次。”

    比起红糖糍粑,现在的禾嫒尺则有更在意的事,例如洒在稀饭上的那勺黑色粉末。

    禾嫒尺没尝出来这到底是啥,便干脆直接问老板:“稀饭上面黑色的是什么呀,黑芝麻碎吗?”

    “这是引子。”

    “引子,是一种食物的名字吗?”禾嫒尺干脆从座椅上起来,跑盛放食材的油炸摊那看。

    老板也没闲着,没人买东西的时候,她就坐店里搓油炸粑,见她好奇,便放下手里的活跟她解释,“是紫苏。”

    “紫苏?”在禾嫒尺的印象中,紫苏就是紫绿的叶子,炒菜的时候加一点会很好吃。

    其次就是蒸大闸蟹的时候放一些干紫苏,能去腥增香。

    和老板来回聊过几句,禾嫒尺才弄明白,原来这里说的紫苏,其实是紫苏的种子,紫苏子。

    老板还给她看了一下生的紫苏子长什么样。

    紫苏子大概就跟麦子差不多大,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