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玉京,你才是不忠不孝,忤逆谋反。”
“你——”
这时侍卫来报,说崔家男丁除了五六个没在府内的,其余的或擒或杀,女眷皆被绑在院中,等候郡主发落。
接着又有侍卫来报,说已撞开崔家的银库和仓房,正在清点财物。
梁玄真满意地点了点头,微微附身笑道:“崔公,我不会赶尽杀绝,会给你幽州崔氏留下血脉,你家库房的东西就当是买命钱,你放心去吧。”
“你,你,你——”崔知遗怒急攻心,吐出一口心头血。
这贼子害命不算,还想洗劫他幽州崔氏。
梁玄真见他吐了血,不耐地挥了挥手。侍卫心领神会,手起刀落,崔知遗便咽了气。
“幽州崔氏蓄意谋害安兴郡主,居心叵测,是为谋反。好在安兴机警,逃回了蓟州,本郡主前来杀贼,维护幽州秩序。通知周长史,将幽州崔氏所犯之罪,公之于众,将这贼子拖出去,枭首示众,警训四民。”
侍卫抱拳领命,遂拖着崔知遗出了厅门。
第172章 防线 情之一字最是难舍
晋州刺史装聋作哑, 迎荣王和镇北军进了晋州城,梁俨顺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170-176(第3/17页)
接过晋州大权,留了心腹在此镇守, 随后则往西进,剑指金京。
在过了晋州边县后, 梁俨又派了两队人马兵分两路,一支由镇州崔氏的子弟为首,兵不血刃,攻占江南和运河水道, 掐断玉京的粮食供给的源头, 把粮食运给自己做补给。
另一支由钟旺和孟傲领兵,向湘襄之地进军,占领军事要地, 一来防止南陵节度使率兵北上,二来防止玉京从湘襄之地调粮。
只要没有吃的,再拖一拖, 玉京也就不战而溃了。
荣王南下谋反的密奏如雪片般飞入皇宫,而这些密奏出自萧敷之流。他们或装聋作哑,或假意投降, 实则暗暗为燕帝传信, 等待燕帝的指令。
燕帝看完小山高的密奏, 神色平静, 只懒懒问朱道祥:“青若和冰池何时能到玉京?”
“回陛下, 大约明后日就能到,只是…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燕帝睨了他一眼,轻哼一声后笑道:“朱道祥啊朱道祥, 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还不赶紧说。”
朱道祥见状笑道:“那奴婢就直说了,您该让郡王和淳于将军多带些人马回来,荣王南下领了二十万大军,他们两人各带一万人马哪里是荣王的对手。”
燕帝嗤笑一声,反问道:“荣王都能反,难道他们就没有跟荣王一样的心思?”
“您多虑了,郡王是您的儿子,这些年忠心耿耿,您是看在眼里的。淳于家世代忠良,小将军更不用说了,打小养在宫里,是您看着长大的,又为了您荡平西疆,最是……”
“朱道祥,你当真是老糊涂了,被你那些干儿子干孙子孝顺得失了神智。”燕帝起身踱到景台边,看向层层叠叠的琉璃瓦,“荣王是朕的孙子,从小在宫内走动,沈家亦是世代忠烈,如今却跟着荣王谋逆,你以为冰池和青若与他们不同?”
朱道祥哑然,不知如何回应。
“朱道祥,当年我还是太子时受过多少暗箭,你不会都忘了吧。”燕帝转身,幽幽看向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好友,“最是无情帝王家,朱道祥,我已经习惯了。”
朱道祥想起当年所历之事,干涸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线,不再言语。
也许他真的老了。
“你那干儿子在城外部署好了没?”
沉思的朱道祥被冷不丁的发问拉回神思,“已经部署好了,您放心。”
燕帝怕淳于青若和陆炼有二心,在城外百里插了大军,拦截两人带的军队,只允许两人进京。
朱道祥明白燕帝的担忧,陛下用宦官监军也是不得已,“您放心,昨日就部署好了,稳妥着呢。”
次日清晨,淳于青若和陆炼骑马入京,连朝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被燕帝召进了宫。
燕帝见两人单枪匹马地来,十分满意,说他们一路辛苦,特赐了软凳给他们坐,以示恩宠。
燕帝见众将归位,时机已到,当即就先下诏向天下臣民阐明荣王造反,望大燕臣民不要被反贼蒙蔽。
此诏一出,便是宣战了。
此诏令燕帝有两用,一来是打破荣王南下勤王的谎言,二来则是告诉被荣王的收服的州县官吏,可以不必再装聋作哑,韬光养晦,该起势了。
燕帝年轻时颇为勇武,可称名将,朝臣见燕帝胸有成竹,神色自若,又见淳于青若端坐于堂上,他们心里豪情万丈。
此战必胜,荣王必败!
从知道荣王谋反开始,燕帝就派了金吾将军前往金京招募人马,又让兵部在京畿地区招募城市子弟。
兵士已足,该点将了。
燕帝看着座下众人,不疾不徐地说出自己的部署。
他构筑了一套攻守兼备的战争系统,以防御为主,进攻次之。
根据线报,荣王已经过了晋州,不日便会渡过龙河。燕帝料定梁俨肯定想占领金京,掐断自己的粮线。
江南的粮食有两条水路可走,一条是北渠,其终站是镇州,保证中部南北的粮食供给,另一条是西渠,其终站是金京,保证金京以西的粮食供给。
现在北渠被占,必须得把西渠守好。
燕帝部署了三道防线,第一道为金京府最边缘的万阳,第二道是临近金京城的沐阳,第三道则是金京。
燕帝觉得荣王攻不破万阳,设立第二三道防线属于稳中求胜。
至于派谁去,燕帝早已有了人选。
他临时任命金京刺史南宫绍为阵前防御使,镇守万阳,抵御镇北军西进。
南宫绍虽年过五十,但他早年随燕帝侯征伐过西疆,是燕帝心腹,最主要的是他就在金京任职,能够迅速抵达万阳。
第二道防线燕帝交给萧勉和丰羽书,两人有救驾之功,圣眷正浓,但他们曾在荣王麾下供职,这次让他们镇守沐阳,是燕帝对他们的考验。
第三道防线,燕帝选择交给淳于青若。
淳于青若与荣王一起长大,燕帝怕荣王劝降,便把他安排了金京,作为主帅。
金京离玉京较近,燕帝的旨意能更快送达,同时离前面两道防线近,若前方向淳于青若求助,也能尽快传递指令。
退一万步,即便前面两道防线失守,只要淳于青若在,金京就不会丢。
至于他为何召陆炼回来,一来是因为他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淳于青若败了,他还有一员心腹大将可以立刻顶上。二则是为了辖制淳于青若,留陆炼拱卫玉京,若淳于随荣王反了,立刻让陆炼从后方带兵去龙潭关截杀淳于。
朝臣听完皇帝的部署,心道陛下不愧是陛下,谋略不让当年。
三道防线层层递进,又都有悍将镇守,那起反贼必败无疑。
燕帝见众人赞他英明,龙颜大悦,这时淳于青若站了起来。
“陛下,臣以为龙潭关地势险要,该派重兵驻守。”
燕帝笑道:“青若不必担忧,贼子攻不进龙潭关。”
“陛下,龙潭关在,则玉京在,若龙潭关失守,玉京覆灭。”淳于青若此时不知敌方情况,也不知道燕帝对他的防备。
“朕知道龙潭关地势险要,那里已派了驻军,但朕以为金京才是重中之重,青若,你守好金京便是了。”
“可是……”
淳于青若锲而不舍,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战略部署。
朱道祥站在燕帝旁边看得清楚,燕帝的嘴角已经耷拉成了一个不耐烦的弧度。
也许是龙椅太高,小淳于看不清燕帝的表情,他滔滔不绝,丝毫没有注意到燕帝的情绪变化。
朱道祥心里默默祈求小淳于赶紧闭嘴,等退朝后私下请奏,也许这样燕帝还能听一听。
果然不出朱道祥所料,燕帝没有采纳淳于青若的意见,一意孤行。
朝会散,淳于青若本想再与燕帝商议,刚走出大殿就被一位红衣朝官拉住了。
此人是王相门生,又娶了王相之女,算起来是淳于青若的表姐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170-176(第4/17页)
“茂蘅,陛下已决,你莫要再劝了。”刚才在殿上,红衣官人听得冷汗直冒,恨不得上前捂住表弟的嘴。
“不行,龙潭关比金京更重要,若龙潭关守不住,凌…贼子便能直取玉京。”
红衣官人是文臣,不懂打仗的事,但他听得懂燕帝的话,“你呀你呀,莫这般刚直,你知不知道你刚才说的那番话是在打陛下的脸,陛下已经不悦了,你还在那儿说,你想死不成?”
淳于青若无奈道:“姐夫,我都明白,可打仗不是儿戏,就算陛下不高兴,我也必须要说。”
“你说了又如何?既没有改变陛下的决定,又惹了他不快,用你们武将的话来说,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忠言逆耳,陛下是明君,即便我说的话不中听,陛下也会明白我的苦心。”
红衣官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无奈道:“行了行了,别跟我拌嘴。你就听陛下的命令吧,反正荣王他们不过乌合之众,你好好在金京守着,等灭了反贼,你领了功赏,就别在西疆耗着了,赶紧回玉京娶妻生子,让姨母过几年安心日子。”
闻言,淳于青若抿紧了唇,迟疑地点了下头。
这些年,他一直在西疆任职,无暇抽身去蓟州。
每年满怀期待地送生辰礼和书信去蓟州,收到了东西却将满腔期待扫尽。
他每次都骗自己,凌虚哥哥只是忙,没有忘记自己的生辰,山高路远的,送礼物多不方便啊,凌虚哥哥肯定把礼物都攒着,等回了玉京再一齐送给他,就像小时候凌虚哥哥给他剥石榴,会剥满满一碗才给他。
只是他没有想到,不过几年光景,凌虚哥哥却成了反贼。
凌虚哥哥,你到底受了多少委屈,以致于要谋反。
思及此,淳于青若停在汉白玉阶上,凝望蔚蓝天幕,想起庆贺三十二年的秋天。
那是他去西疆的前一天,天空也是这般蓝。
凌虚哥哥说他的广陵王府快修好了,等开了府,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他会种满园梨树。
回到住所,淳于青若从匣中取出泛黄的纸张,一页页回味。
“梨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很想你,刀剑无眼,千万珍重。”
“梨奴,我让人在梨林里修了一座亭子,等梨花开了,我们可以在亭子里赏花。”
“梨奴,我新得了一把琴,音色极美,我已谱了新曲,等你回来舞剑。”
……
自从文怀太子被冤死,自己就再没收到过凌虚哥哥的信。
是因为父母之仇,凌虚哥哥才变成这样吗?
因为自己是淳于家的人,是陛下之臣,他早就蓄意谋反,料到会有今日之战,所以连带着自己也不喜欢了。
淳于青若戚戚然,心痛如绞。
一边是凌虚哥哥,一边是陛下。
他…该怎么选?
“梨奴,怎的呆住了?”王夫人替儿子打点好行囊,摸了摸儿子的头。
“母亲,表哥他……”
王夫人嘘道:“莫再喊他表哥了,被人听去了不好。”
“母亲,丹书铁券能免谋反之罪吗?”
王夫人闻言蹙眉:“梨奴,你想做什……”
不等母亲说完,淳于青若着急打断道:“一枚不行,两枚够吗?”
淳于青若默默盘算,父亲曾立功得了一枚丹书铁券,他荡平西疆又得了一枚,如果能生擒,或许他能求陛下饶凌虚哥哥一命。
“梨奴,慎言!”王夫人少见的严肃起来,“荣王谋逆,罪无可赦,莫要动这心思。”
“母亲,我不想他死。”
王夫人正色道:“儿啊,你是大燕最年轻的骠骑大将军,是淳于家乃是王家的荣耀,你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必然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事到如今,你不能也不许胡思乱想,你只能是忠臣。”
“可我……”
可我喜欢他,我放不下他。
王夫人道:“没有可是,儿啊,你是淳于青若啊。”
夜晚,淳于青若取了头上的青玉簪放入匣中,连带着无尽的回忆将木匣沉入池中。
他还是太贪心了。
他既不想让淳于家因为自己背负骂名,又放不下这段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