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76(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既然活着不能两全,那便殉了吧。

    凌虚哥哥必死无疑,那便尽了忠再随凌虚哥哥去吧。

    这样就两全了。

    到时候地下重逢,抓住凌虚哥哥的衣角,哥哥就又会喜欢他了。

    看着涟漪散尽的池水,淳于青若绽开了笑颜,心也随着木匣沉了下去。

    与此同时,梁俨率兵挺过了龙河,只是玉京发了诏令,他们无法再打着勤王的名义,于是索性竖起了反旗。

    只不过不是平白无故地反,而是另有说辞。

    当年文怀太子被鸩杀是因为他发现了户部挪用西疆军费为燕帝修建天熙台,燕帝为了转移臣民对西疆战败的讨论,同时为了不让挪用军费的事情暴露,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出太子逼宫的大戏来转移矛盾,顺便将相关知情人员全部灭口。

    孟宝昌纯粹是因为倒霉,当时刚好是他在西疆作战,燕帝就顺水推舟,让他背了锅,治了他贪墨之罪。

    南下之前,孟宝昌在沈凤翥的提点下才将这层因果想通,怪不得陛下没有赐他死罪,当晚去了宫城的金吾卫只有傲儿活了下来。

    一切都是燕帝的阴谋!

    孟氏父子想到路上自愿赴死,让他们爷俩逃出生天的家人,顿时恨极了燕帝,如今梁俨造反,正合他们的意。

    至于镇北军,一个是远在天边,横征暴敛的皇帝,一个是与他们同吃同住,为他们父母妻儿提供生活保障,赏罚分明的荣王,选谁显而易见。

    加上得知燕帝奢靡成形,大兴土木,为一己之私害了这么多条人命,拥有朴素善恶观的兵士顿时燃起了仇恨之火,恨不得啖其血肉。

    他们并不在意谁做皇帝,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认谁。

    荣王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就认荣王。

    越来越靠近金京,梁俨收到了梁玄真的鹰信。

    看着幽州崔氏被灭的来龙去脉,梁俨和沈凤翥的心如同坐了一次过山车。

    好在有惊无险,北地现在安然无恙,还多了一大笔军饷军粮,可谓意外之喜。

    众将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大吃一惊,没想到两位郡主这般厉害,竟将雄踞一方数百年的世家豪族踏平了。

    根据前方斥候来报,燕帝已经在万阳部署了军队,行半日便能抵达。

    梁俨虽然严格,但对士兵最是舍得。

    他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了士兵最好的衣食,也不克扣拖欠军饷,还有足量的医士跟随,以至于镇北军龙精虎猛,气势汹汹,军容整肃。

    次日,镇北军极速前进,在午前就将万阳包围了起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170-176(第5/17页)

    万阳是金京府的门户,位置关键,但地处平原,易攻难守。

    梁俨没把万阳守军放在眼里,这并不是他自大,而是对比出来的结果。

    边州军队武力尚可,但中原地区武备松弛,地方团练更是形同虚设,北地之南的州郡团练连他当年所在的幽州团练都比不上,更不用说他的镇北军了。

    何况梁俨还有一把未出鞘的利刃——冒勒穆骑兵营。

    里面的轻重骑兵全是北离人和突厥人,他们高大健壮,视力耐力体力都极好,还天生好斗。

    加上梁俨优中选优,能进冒勒穆骑兵营的人是北离州和平州最健壮勇猛的青壮年。

    利刃被梁俨藏在军营中日日打磨,还不曾亮出沾过血,如今正嗜血狂躁。

    吹角声中,梁俨举剑喊道:“我的冒勒穆,该你们上场了,拿下万阳,本王重赏!”

    南宫绍前两日才赶到万阳,听闻叛军将至,便派了士兵在城外迎战。

    他压根没把荣王放在眼里,乌合之众尔尔,不足为惧。

    可惜壮士已暮年,他手下的兵也不是当年随他征伐西疆的强兵,而是临时征召,从未上过战场的士兵。

    冒勒穆骑兵嘶吼着向前冲去,万阳城外的守军被震天响的吼叫和马蹄声吓破了胆,顿时生了退缩城内之心。

    冒勒穆骑兵声势浩大,城楼之上,南宫绍还未惧,万阳县令向勇却先惧了。

    “防御使,这些人来势汹汹,快向萧将军求援,我们撑不住的。”

    “不过千余人马,尔有何惧?”

    向勇虽名勇,但人不如其名,又常年沉醉于京畿之地的繁华,哪里见过这阵仗,他暗暗忖度半晌,认为投降才是上策,否则他这条命保不住。

    反正荣王也是皇室血脉,谁做皇帝,他都是官。

    于是抄起身边的鼓槌将南宫绍打晕,不战献臣出降。

    向勇都做好镇北军进城奸淫掳掠的准备了,没想到荣王麾下军纪严肃,没有进城骚扰百姓,动刀动枪。

    南宫绍醒来,见万阳失守,痛骂向勇膝软。

    向勇却不以为然,说他这叫审时度势。

    他这一降既保住了自己的命,还保住了万阳百姓和不少兵士的命,这可是大功德。

    荣王又不是蛮意外敌,而是陛下亲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这个命,等外敌入侵再舍不迟。

    未等梁俨问话,南宫绍便咬舌自尽,以死明志。

    正当镇北军享受胜利喜悦时,南边传来了两条战报,一好一坏。

    好消息:江南在崔氏的斡旋下已被控制住。

    坏消息:进入湘襄的军队碰上了硬钉子,久攻不下。

    “哪个地方的守军这样硬气?”梁俨问道。

    “阳济县。”斥候回道。

    一急性子将军插道:“是何方豪杰在阳济县镇守?还是南岭节度使收到消息了?”

    南边一直不算太平,他们判定燕帝不会冒险让南陵节度使率兵北上,让南境无兵看守。

    “只是阳济县县令率领兵民抵抗。”

    众人听闻,觉得十分新奇。

    这县令一般都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怎的这阳济县县令如此悍勇?

    梁沈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原来是故人——荀彰。

    两人商议后,沈凤翥决定率领三千冒勒穆骑兵去阳济县支援。

    荀彰对他沈家有恩,他准备先动之以情,劝降荀彰,若荀彰执意不降,那便除之。

    沈凤翥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以荀彰的性格品行,他是不会降的。

    可是该做的还得做,就像阿俨说的,万一呢,万一荀彰降了呢。

    沈凤翥看着为自己打包行装的人,嘴角勾起一丝笑。

    “好了,你别把仙人的府库搬空了。”

    梁俨将草莓奶油饼干装进包裹,摇了摇头道:“还是备上,军中伙食本就不好,如今天气热,你胃口不好,这又要一路奔波,饿坏了怎么办?”

    “哪里就这么娇气了。”沈凤翥不许他再装东西,将包袱系紧。

    梁俨腾开了手,眼神黯淡起来,扭头呼出一口长气,灯烛熄灭,只留一室漆黑。

    “自从你跟着我行军,我们从未分开过,我…担心。”

    梁俨环住沈凤翥的腰,清幽月光透过窗纸将温柔语气染上了一层戚寒。

    “不必担心,我会胜利。”沈凤翥低头笑了笑,手指细细摩挲腰间的手,“倒是我不在,你要小心,我会尽快赶回来。”

    “你都为我谋划好了,我还要如何小心。”梁俨将人翻过来,在黑暗中凝望那双星眸,“你知道的,我其实是不愿你离开我,可我也知道拦不住你。”

    沈凤翥笑笑,伸手攀住他的肩,踮脚吻了下他的嘴唇,“这么了解我?”

    他们许久没有亲昵,这个吻像干柴里的火星,一点便能燎起熊熊烈火。

    啧啧水声与月光交融,室内湿浸浸的。

    两人的衣襟已经散开,沈凤翥被梁俨抱起,双腿紧紧缠住他的腰,胸膛上的痛意清晰。

    沈凤翥想,阿俨肯定将那里吮出了红痕。

    “我会想你。”沈凤翥轻声呢喃。

    “我也会想你。”沈凤翥得到了温柔的回应。

    第173章 不共 昔日共饮金樽,今朝刀下亡魂……

    夏季天亮得早, 不到辰时太阳就高高挂在了空中。

    今天缝五,是阳济县的集日,城门本该涌满进城贩卖菜蔬野物的乡民, 如今却大门紧闭,不见人烟。

    这是阳济县封城的第十九天。

    县衙内, 官吏和乡绅一早便坐在了堂上。

    阳济县首富耷拉着眉眼,道:“明府大人,义仓里的粮米已经耗尽,我家的米仓也…快空了。”

    荀彰闻言蹙眉, 问道:“全城的粮食加起来还够兵士吃几日?”

    仓吏叹了口气, 悲道:“不足三日了,大人。”封城近一月,外面的粮食一颗都进不来, 如今连城里的大户都没余粮了,更不要说普通百姓。

    “报——”突然,一小兵疾驰而来, 手里还拿着一支箭和一封信,“叛军又射了劝降书到城墙上。”

    荀彰的浓眉拧成了一团乱麻,接过信看起来。

    这是第三封劝降书, 上面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 是沈凤翥的手笔。

    县尉见荀彰沉默, 深吸一口气给自己鼓了鼓劲, “明府, 那位长平侯说了不杀降,也保证不会让兵士进城烧杀劫掠,要不…咱们降了吧。”

    自从长平侯到了阳济城外,叛军就停止了攻击, 那位侯爷又送信又喊话,几次保证投降之后不会滥杀无辜。

    从那语气中他们也听出了些门道,他们的荀县令似乎和这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170-176(第6/17页)

    侯爷是故交,所以侯爷才三番五次劝降。

    坐在一旁的县丞见县尉开了口,又接收到首富老爷的眼神,站起身道:“大人,如今粮草不足,城中百姓为了给守军省口粮,只喝水吃草充饥了,再耗下去,只怕会易子相食,酿成大祸。”

    荀彰横眉冷对,“降?你也是饱读书史之人,可曾见过有军队攻进城池不烧杀抢掠的?荣王能隐忍多年而不发,可见其虚伪,跟着他谋反的人亦然。虚伪之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话岂能信?”

    众人听完静若寒蝉,只有那县尉滔滔不绝,说什么无论是谁做皇帝,这大燕江山还是姓梁,何必苦苦在此煎熬,白白送了性命。

    这番言论犹如一根长棍,将众人本就不平静的心搅得昏天黑地,波涛汹涌。

    荀彰见县尉妖言惑众,当即就让衙役将他捆了。

    “你身为陛下臣子,食君之禄却想叛君,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扰乱军心,与逆贼之流无异?来人,将他拖出去砍了!”

    县尉的血祭了旗,荀彰带着官民拜天,祈求上天让陛下的援军快些南下,将叛军扫尽。

    因金京以东被镇北军所占,燕帝的军队无法走平原水路入湘襄之地,同时玉京往南有高岭隔绝,燕军只能先下西南入蜀,顺着江道进入湘襄地界。

    当年朝中勋贵因为荀彰过于严直,挡了他们的财路,于是上疏弹劾荀彰。

    燕帝为了平息勋贵怒火,选择牺牲没有背景的荀彰,但燕帝知道他刚正不阿,是清流忠臣,对他存了一丝怜惜之心。

    虽然将荀彰贬到了湘襄做县令,但燕帝把他插到了富庶安稳的上县。

    因为当年的惜才之心,荀彰成了阳济县县令,而今为燕帝挡住了镇北军的铁蹄,守住了湘襄门户。

    阳济县是前朝大周的龙兴之地,前朝开国皇帝在此花了很多钱财人力。那筑城的砖用米汤和成,修出来的城墙又高又坚固,易守难攻,

    加之荀彰为官清廉,治理从严,行政从简,在阳济县几年颇受百姓拥戴,镇北军攻来时,荀彰当机立断,关门守城,上下官民同心协力抵御敌袭,这才没有被镇北军吃下。

    荀彰登上城楼巡视,城外乌压压一片,沈凤翥带了许多援兵,军帐上还有五六只黑鹰盘旋。

    刚才的劝降书是沈凤翥发来的最后通牒,若明日再不降,他便不会留情。

    镇北军似乎有会控鹰的能人异士,连着几日那些黑鹰衔着告民书飞到城内,书上写着让百姓放弃抵抗,紧闭门户不要出门,以免被误伤。

    “大人,我们的箭矢耗尽了。”县丞长叹一声,“若叛军再发起强攻,凶多吉少。”

    荀彰捏紧拳,看向对面的营帐,“一支箭矢都没了?”

    “没了,连城里富户投壶的竹箭都拿来用了。”县丞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荀兄,等明日叛军攻来…我先去城门迎敌,你守住……”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